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doc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doc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doc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doc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撰稿单位:北京福田物流有限公司

(本稿完成日期:2012年8月15日)

前言

目前,我国主要商用车物流企业普遍采用编组(背车)路跑、单车路跑和零公里三种运输方式,三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为:编组(背车)占60%,单车占10%,零公里占30%。

商品车编组(背车)就是单车路跑商品车通过安装装载支架或垫木的方式,再背载一辆商品车,使商品车与商品车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

商用车(商品车)装载标准的制定,不仅为商用车物流企业提供商品车装载标准,同时也能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目录

1.............................................................................................................................................................. 范

围................................................................................1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

与定义..........................................................................1 4.............................................................................................................................................................. 背载

原则............................................................................2 5.............................................................................................................................................................. 背车

装载技术要求....................................................................2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运输载货类商用车过程中的背载原则及背载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载货类商用车公路运输服务,其它类别商用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3-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8226-1987 公路运输术语

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3102.3 力学的量和单位

WB/T 1032-2006 商用车运输服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3730.1,GB/T3730.2,GB/T3730.3 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标准。

3.1商用车

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

[GB/T 3730.1-2001定义2.1.2]

3.2公路运输

在公路上使用汽车和其他运输工具从事旅客或货物的运输,也称城乡道路运输。

[GB/T 8226-87术语1.1]

3.3背载

一辆商用车承载另一辆商用车的相关作业过程。

[WB/T 1032-2006定义3.10]

3.4固定

为保证运输途中商用车的安全和质量,在运输设备上使用固定器具防止商用车位置移动的作业。

[WB/T 1032-2006定义3.15]

3.5固定器具

在商用车运输过程中,用于固定和防止其位置移动的器具。

[WB/T 1032-2006 定义3.16]

3.6背车台

为了使某车辆行驶到另一车辆的货厢上方而建设的登车用平台。

3.7吊装

通过座吊或龙门吊等起吊设备将某种货物放置到某一固定位置的过程。

3.8上车

在商用车背载运输过程中被承载的车辆。

3.9下车

在商用车背载运输过程中承载其它车辆的车辆。

4 背载原则

4.1 遵循一辆下车背载一辆上车的原则。

4.2 遵循下车最大载重质量大于上车整备质量的原则。

4.2 遵循下车轮距、轴距大于上车轮距、轴距的原则。

4.3 背载后车辆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应符合GB1589。

5 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5.1背载作业方式

背载作业分为背车台装载和吊装装载两种方式,作业设备设施有背车台、龙门吊或座吊等。

图1 背车台

图2 龙门吊图3 座吊下车为平板车时,采用背车台或吊装作业方式;

下车为二类底盘车时,采用吊装作业方式。

5.2下车为平板车的背载技术要求

5.2.1 下车停放

1)背车台上平面与下车货厢底板高度差小于50mm;

2)下车货厢后端与背车台前端面距离Δ满足:0<Δ≤50mm;

3)下车停好位置后拉起手刹,同时要在轮胎前后端分别垫楔形挡块。

图6

5.2.2 上车与下车相对位置

1)上车与下车的中轴线偏差小于50mm;

2)上车前轴与下车驾驶室后围间距H≥P+200mm。

P—上车前悬。

图8 图9

5.2.3 上车的垫板防护

1)垫板和工具板可以采用10mm以上的厚度的实木或胶合板,长度、宽度可依据上车轮胎型号、轮距选定;

2)垫板摆放位置应为上车车轮的正下方。

注:工具板在上车位置摆正后即可撤去。

图10 5.2.4 上车的捆绑固定

1)捆绑方式:用铁丝将上车两侧轮辋与下车货厢两侧合页处捆绑连接固定,使上车固定于上车货厢上见图11—图15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2)相关参数

上车整备质量(G)捆绑方式捆绑处数铁丝型号铁丝匝数

G≤1.5t 图11或图12 4 10# 2

1.5t<G≤3t 图13或图14 6 10# 2

3t<G≤5t 图15 8 10# 2

G>5t 图15 8 8# 2

注:在用铁丝捆绑时,增加套塑胶管防护,防止捆绑紧固时损伤轮辋及货厢。

t—单位:吨。

5.3下车为二类底盘车的背载技术要求

5.3.1下车停放

下车停好位置后拉起手刹,同时要在轮胎前后端分别垫楔形挡块。

图16

5.3.2上车与下车相对位置

1)上车吊装前,先将前车轮拆卸并将其捆绑固定于车架上方;

2)上车前轴与下车驾驶室后围间距H≥P+200mm。

P—上车前悬。

图17 吊装作业

图18 吊装位置

5.3.3上车的垫木防护

1)上车与下车接触部位用垫木隔开,并保证上车与下车不直接接触,防止损伤车体;

2)垫木可以采用实木或层积材;

3)垫木宽度与车架纵梁的宽度相等,长度依据两个固定U型卡间距离确定。

最新威伯科盘式制动器商用车的技术创新

威伯科盘式制动器商用车的技术创新

威伯科盘式制动器商用车的技术创新 来源:弗戈工业在线发布时间:2012-08-07 分享到: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豆瓣网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欧洲,气压盘式制动器ADB(Air Disc Brake)在商用车领域被大规模应用。与鼓式制动器相比,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特别是高负载时不仅耐高温性能好,制动效果稳定,而且热稳定性高。在中国,盘式制动器在轿车、轻型、载货汽车、豪华客车及重型载货汽车等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我国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高速)公路迅速发展,车辆性能和车速也不断提高,人们出行更加追求快捷与舒适的乘车方式。而盘式制动器能提高汽车的主动安全性,又较好地解决了制动过程中粉尘污染、制动噪音污染、维修频繁等鼓式制动器无法解决的问题,在汽车上的应用必将更广泛。 1. 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盘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盘、油缸(制动气室)、制动钳、油(气)管等部件,和液(气)压作动力源组成。盘式制动器是以旋转工作的制动盘(金属圆盘)的端面作摩擦(面)的,在其固定支架上安装有由摩擦(材料)(工作面由2~4块摩擦片)与其金属底板组成的制动(片),这些制动(片)及其张紧装置都装在横跨在制动盘两侧的夹紧钳形支架中,称为制动钳。制动盘用铸铁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油缸(制动气室)固定在制动器的钳体上固定不动。制动钳上的两个摩擦片分别装在制动盘的两侧。油缸(制动气室)的活塞(推杆)受油(气)管输送来的液

(气)压作用,推动摩擦片压向制动盘发生摩擦制动,就好象用钳子钳住旋转中的盘子,迫使运动的机构停止运动。其主要技术参数有: 额定制动力矩、制动半径、制动盘外径、制动盘厚度、内制动衬片半径、制动间隙、气室顶杆工作行程、活塞杆轴向位移量、气室顶杆最大行程、摩擦片开合力、制动衬片厚度、两制动衬片总面积、制动器效能因数和制动效率等。 2. 威伯科(WABCO)气压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 WABCO盘式制动器采用单活塞的机构,相比目前市场上业内同类产品,以最少的零件,最轻的重量,实现更优的制动性能。 2.1 单活塞机构,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 在过去,由于车辆的摩擦片比较大,为了避免楔形磨损,必须使用两个推杆。调整间隙时,需要使用十分复杂的调整机构对两个推杆进行同步调整。增加了系统的质量而且由于零件数量多也增加了零件损坏的概率。威伯科对此进行了改进,于是推出了PAN系列单推杆促动调整机构。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doc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撰稿单位:北京福田物流有限公司 (本稿完成日期:2012年8月15日)

前言 目前,我国主要商用车物流企业普遍采用编组(背车)路跑、单车路跑和零公里三种运输方式,三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为:编组(背车)占60%,单车占10%,零公里占30%。 商品车编组(背车)就是单车路跑商品车通过安装装载支架或垫木的方式,再背载一辆商品车,使商品车与商品车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 商用车(商品车)装载标准的制定,不仅为商用车物流企业提供商品车装载标准,同时也能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目录 1.............................................................................................................................................................. 范 围................................................................................1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 与定义..........................................................................1 4.............................................................................................................................................................. 背载 原则............................................................................2 5.............................................................................................................................................................. 背车 装载技术要求....................................................................2

商用车OBD车队管理解决方案

商用车OBD车队管理解决方案 商用车OBD车联网系统对于商用车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车队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它通过商用车OBD检测接口获取发动机(ECU)CAN总线数据,采集、分析、转发,连接有上传功能的车载设备(如车载GPS、部标机、DVR等设备)将数据上传至车联网系统平台,车联网平台对获取到的OBD数据及车辆位置等数据进行解析汇总,为车队管理者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里程、油耗、刹车、怠速、故障等车辆运行数据;同时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形成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分析量化考核,提升车队经营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输的运营成本;另外通过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结合,从而实现政府、企业车辆日常运营情况掌握,满足安全运营、调度高效、监管到位、降低运营成本等业务运营管理要求。

商用车OBD车联网系统的突出优势: 一、安装施工方便:通过车辆自带的OBD接口即插即用,不需要破坏原车的线路。 二、数据精准可靠:车辆的里程、速度数据通过OBD接口获取,精准可靠与原车仪表盘数据一致,彻底解决了由GPS计算所带来的误差,极大地方便了对车队的管理。 三、油耗数据获取便捷可靠:通过OBD接口采集车辆油耗数据,省去了在油箱上加装油量传感器的麻烦,简便快捷的同时数据也更加精准可靠! 四、远程实时检测车况:可实时获取发动机ECU各种传感器的底层数据,一旦有故障码产生可立即报警。 五、驾驶行为远程监测:实时车速、发动机负荷、转速、三急(急加速、急刹车、急转弯)以及油门、刹车、转向等驾驶行为监控考核 系统功能展示: 1.行驶里程油耗统计: 2.通过车辆OBD接口获取发动机油耗 通过车辆OBD数据采集设备可获取到车辆发动机ECU内的油耗数据,其数据包括:瞬时油耗、行程油耗、阶段累计油耗、平均百公里油耗等。

商用车技术

商用车技术 姓名: 学号: 任课老师: 专业:车辆工程

TY-1重型自卸车平顺性优化 摘要:本文根据TY-1型重型自卸车的数据,采用三维建模软件及ADAMS建立了重型自卸车的虚拟样机模型,获取了对标样车的重要参数,对TY-1重型自卸车进行了H级路面30KM/h的平顺性仿真。针对30KM/h的平顺性仿真结果对影响平顺性的多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优化后结果表明TY-1重型自卸车平顺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重型自卸车;平顺性;试验优化;ADAMS 0前言 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汽车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重要性能之一。汽车行驶平顺性是指汽车行驶过程中能保证乘员不致因车身振动而引起不舒适和疲乏感觉,以及保持运载货物完整无损的性能[1]。平顺性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乘员和驾驶员的心情,还关系着汽车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及行车速度。汽车行驶过程中,如果平顺性差,强烈的振动会加速零部件的磨损,为了减小振动,驾驶员必须放慢车速,所以运输效率降低,而且低速行驶时发动机燃油经济性下降。因此,对于汽车的行驶平顺性研究也越来越重视。 1 TY-1重型自卸车虚拟样机模型 本文以TY重型自卸车为研究对象,为了减小建模难度,对自卸车做了适当简化,研究模型中包括车架、驾驶室、驾驶室悬置系统、车箱、前后悬挂系统、轮胎、转向系等子系统。车架、驾驶室、车箱、转向系统均简化为刚体部件,车箱与车架刚性连接,前后悬架系统、驾驶室与车架铰链连接处均为衬套连接。 1.1 整车主要参数的确定 在建立整车模型时,模型参数的获取至关重要。根据模型参数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模型的参数分为几何参数、质量参数、力学特性参数、外界环境参数。本文通过查阅图纸先在Pro/E三维软件里建立车架、驾驶室、车厢等重要部件的三维模型,然后分别导入ADAMS/Car模板建模环境中,在模版模式下编辑,设置零件的材料自动获取其质量参数。在ADAMS/Car中零件的形状对仿真分析不会产生影响,有关系的是各部件的质量参数、力学特性参数及各零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参数。力学参数通常由试验获得,而本文的力学参数均是由具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提供。外界参数主要有风力、路面等,由于自卸车车速低可忽略风

浅谈商用车总装配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商用车总装配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10-01T18:25:31.8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作者:张玲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家对于车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商用车制造企业开始在产品的发展上另辟蹊径,个性化配置以及高质量、智能科技效果,便成为当下产品的标准变化要求,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快速需求变化引起产品生命周期的愈加缩短,导致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响应时间更加紧迫。 宝鸡华山工程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鸡 7210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大家对于车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商用车制造企业开始在产品的发展上另辟蹊径,个性化配置以及高质量、智能科技效果,便成为当下产品的标准变化要求,与此同时日新月异的快速需求变化引起产品生命周期的愈加缩短,导致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响应时间更加紧迫。我们明显可以从这一发展趋势中体会出商用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新需求,即以客户需求与市场导向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不断对产品进行开发、升级换代,在保证可以满足其各项标准性能同时,还要对眼前的严峻市场环境保持适应,不断快速适应市场的多样性变化。本文主要分析商用车总装配工艺技术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用车;总装配;工艺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1 商用车总装配工艺技术现状 1.1 工艺布局 对于商用车来说,其生产工艺的总体布局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各工序段的分布围绕着总装装配展开,以便于各分总成及零部件物料配送对总装配线的响应时间进一步缩短,在满足生产节拍要求的前提下实现车型切换的快速响应。比如车间分布上应当将车身总成、车架总成、动力总成等大总成与总装配集成在一起或在同一区域,并用自动化输送的方式实现车身总成、车架总成、动力总成等大总成的自动上线。在车间内部布局上,尽量采用分装与主装配相结合形式,对零部件的主装配区域与分装区域合理布局,有利于解决因订单需求不同导致装配时间与生产节拍不符而造成的差异性问题。同时要对分装区域与主装配区域之间距离进行充分考虑和评估,二者之间不宜过远,在满足产地布置和物流少交叉少干扰的前提下尽量将二者的距离缩短,减少物流输送时间、降低配送难度及配送成本。 1.2 柔性装配系统 个性化是当前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主要特点,在汽车产品功能不断丰富的大背景下,汽车产品生命周期也正在逐渐缩短。所以这对于汽车装配工作队伍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能够在复杂的装配工作中,体现出对于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对于各种不同车型的生产工艺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基于结构分析技术,对装配系统进行柔性化改造,具体的技术要求主要包含以下2个方面:一是柔性装配系统;二是柔性装配单元。负责柔性装配的工作人员需要能够通过一台或多台机器人进行装配操作,在柔性装配系统方面,要配合固定传送机构,建立多工位、同步的柔性装配系统。 1.3 辅助计算机技术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工业企业开始通过计算机对生产过程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在汽车产品装配领域,计算机是十分重要的生产工具,是对各阶段设计工作进行有效调协的重要技术保证。其中CAD技术是最主要的软件工具,负责辅助计算机完成制图与设计工作,结合计算机系统,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并且对设计结果进行深层次的完善。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对已经计算好的图形进行简化处理,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太多重复性的操作。CAD制图软件在我国又有了许多新的开发版本,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软件版本,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负责各种不同类型的设计工作,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通常情况下,工业企业需要将CAD应用条件下的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运算速度,其中发挥主要功能的是硬件,具体包含外置音像输出设备、图形显示设备以及运算设备等,软件主要包含Windows系统以及CAD软件环境下的有关插件。软件功能方面,CAD功能多样并且处理分析功能十分强大,对于Windows系统有着较强的兼容性。 1.4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生产技术,在汽车装配领域中也有比较多的成功应用案例。将汽车装配生产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装配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装配工作对于人工方面的需求,生产安全性得到大幅提高。尤其是在柔性化生产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机器人的运行方式进行更加灵活的调整。随着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技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该技术也已成为汽车装配生产行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水平方面仍然落后于西方先进国家,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汽车的车门、安全车轮等简单操作已经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来完成。 1.5 物流信息技术 行业中供应商的物流货物信息更多的是依靠邮件、传真、电话及微信、QQ等现代网络工具进行联络,而物流作业主要根据纸面清单进行指示操作,有时会出现信息传递延误或不畅情况。在未来发展中,生产企业将更多的意识到统一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性,通过建立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物流信息平台对企业计划、库存及要货信息等进行系统性发布或生成。而在物流信息系统的作业指示方面,通过工艺信息系统、生产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关联,三者关联统一实现数据交互和指示,实现各终端显示确保准确和进度。 2 装配工艺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模块化、通用化 可以说模块化、通用化是未来装配工艺的发展趋势。在当下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变化的情势下,各大商用车制造企业都已经开始发展这项技术,并在整个产业链逐步进行规模化运用,尤其在产品研发方面进行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在生产方面进行模块化装配。模块化、通用化在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方面的运用,帮企业实现新产品快速更新换代并投放市场。其中心思想是将产品的功能、结构等进行集成并进行标准化与通用化制定,对设计成果的充分利用,在已有设计成果基础上简单二次设计并根据不同需求组合,快速推出新产品。模块化、通用化的优势在于更大限度减少零部件数量,降低开发成本同时产品质量得到提升,另一个方面对装配作业起到了简化作用,通过对装配线作业工作量的有效控制,使生产节拍更加稳定,装配更熟练生产质量一致性更高,更能发挥装配线的最优产能。 2.2 装配虚拟技术 装配虚拟技术是一种集合了多种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包括仿真技术、可视化技术、动态模拟、产品数据管理及装配制造过程研究等等。这项技术的优势在于将厂房、生产线、工艺设备、产品零部件、工具、操作人员等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模拟,通过进行多种结构设置的

车联网及OBD现状及发展

首先讲讲车联网现状。现在行内大家对于车联网的未来看得都比较好,有一些数据也支撑了它的未来的乐观的前景,有一组数据说是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的市场大约能够达到390亿欧元,其中83%是来自于卫星通信。国内在这方面并不落后于欧美国家:在2018年,大约有3000多万辆汽车在通信的情况下提供安全、娱乐的服务。 在2015年,我国的汽车产量预计能够到2500万辆,但是按今年的市场变化,这个数据不一定能实现,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消息,汽车的库存量急剧增长,预示着它的增速会放缓。大家认为车联网是一个超级的蓝海,从车辆的保有量来看是这样的,但是从车联网市场来看,这只是一个蓝领的市场:车联网从业员工数量有30万人,从业的企业有上万家,这里面没有一家规模性的企业,在国内规模前10名的,一年也只有几个亿的销售额。到目前这一行没有特别富裕的老板,也没有特别富裕的员工。 从车联网的上下游的产业来看,深圳是仅次于上海,排名中国第二的基地,大约有30多家企事业单位,主要原因是沿海和北京、上海的车联网的意识崛起的比较早,参与的企业和单位比较多。从这几年来看,国内的车联网应用主要还集中在后装的市场,所谓的内嵌式的终端市场。这几年的市场的变化,出货量在去年大约是有700万套设备。我们有这么多从业人口,有这么多从业的企业,每一个企业占有的份额还是很低的,在目前中国跟车联网,或者是GPS终端运营商相关联的17家上市企业当中,一年的总销售额大约只有82亿,平均每家只有几个亿。 价格的恶性竞争是目前这个领域当中最显著的特点。这里给了两组数据,一个是乘用车市场,这三年价格的变化,一个是商用车的情况,出货的数量都在增加,但是市场的整体规模并没有增加。从利益链条来看,目前最大的获益者是移动运营,比如说中国移动、联通、电信。因为它是个摆渡的,大家都知道河对岸是车联网,它有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家都要靠摆渡过去,所以它最终是最大的获益者。从第三方运营服务来看,赛格导航、九五一九零、安吉星、G-BOOK、翼卡、车友互联、车音网在国内是规模比较大的。车联网最后的落根它一定是汽车制造厂,当然现在也有几个热门的事件,腾讯、百度和厂商的合作,他们都想拿未来车联网的入口,他们现在是概念和商业意图大于短期之内的实效。 TSP的内容提供商包括地图、安防、道路救援以及还包括智能驾驶、语音识别、图象识别,将它合在一起就是智能汽车。 车联网从整体来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个是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一定会出现两三家大的企业,没有出现就说明没有,后装市场是现在主要的情况,但是受到前装市场的挤压是非常厉害的。车联网服务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大部分的内容被手机应用取代,互联网技术的入侵会把免费的互联网概念带入移动互联网,这是非常有害的。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 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 编制说明 一、背景与概述 (一)定义与内涵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Connected Vehicles,简称“ICV”)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二)国内外技术及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汽车与信息、通信等产业跨界融合的重要载体和典型应用,智能网联汽车代表了汽车技术和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国际汽车产业未来竞争的重要阵地。包括欧、美、日在内的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将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加强共性技术研发、示范运行、标准法规、政策鼓励等综合措施引导和促进产业发展,并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构建了协调、协作机制。 在规划和战略层面,美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通过实施

“智能交通系统(ITS)”项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2009年和2014年分别以网联化和自动驾驶为重点发布战略研究计划,并于2016年发布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欧盟议会早在1984年即通过关于道路安全的决议,并于1988年正式启动了“车辆安全专用道路设施(DRIVE)”项目,持续资助对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2015年,欧盟发布GEAR2030战略,聚集汽车、IT、通信、保险和政府等方面,重点关注高度自动化和网联化驾驶领域等推进及合作。日本政府也将自动驾驶和车车通信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通过车辆信息与通信系统(VICS)、先进安全汽车(ASV)等项目支持技术研发与应用。2014年,日本发布《战略性创新创造项目(SIP)》,将自动驾驶作为十大战略领域之一。 在技术和产品层面,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的整车企业,如奔驰、宝马、沃尔沃、通用、福特、特斯拉、丰田、日产等已经实现先进驾驶辅助系统,正在普及推动PA级自动驾驶产品的商业化,部分高端品牌已计划推出CA级自动驾驶产品;各国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合作日益加强,相互持股与并购的情况日益普遍,通信、信息、电子、整车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美国在网联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芯片技术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产业上、中、下游实力均衡,欧洲拥有强大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日本则在智能安全技术应用上较为领先。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先后安排专项资

商用车新型电子控制空气处理系统

商用车新型电子控制空气处理系统 08-04-06 01:04 资讯来源:汽车与配件杂志罗鹏 电子控制空气干燥器(ECAD) ECAD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与常规的空气干燥器是一样的。空气干燥器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从空压机来的空气进行干燥。对空气进行干燥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压缩空气中所含的水分,有效防止气管路及气动元件的锈蚀以及寒冷地区气管路和气动元件的结冰损坏,可大大提高行车的安全性。空气干燥器中执行空气干燥功能的零部件是分子筛。 空气干燥器还有一个作用是具有调压的功能。当系统压力达到规定值时,空气干燥器对空压机进行卸荷,空压机卸荷期间产生的气体通过空气干燥器的排气口排入大气,不再为系统供气。空压机卸荷后,与空气干燥器相连的专用小储气筒(再生储气筒)里的气体对空气干燥器进行回吹,吹走分子筛上吸收的水分,气体带着水分从空气干燥器的排气口排出,从而分子筛可以再次对湿热的空气进行干燥。此即为所谓的再生过程。当因车辆用气,系统压力降到一定值时,空气干燥器重新为系统供气,卸荷过程结束。

ECAD与常规空气干燥器的最大区别是ECAD的卸荷和再生过程都实现了电子控制。ECAD由车辆的电控单元(V ECU)进行控制。ECAD内部有两个电磁阀,分别执行压力控制和再生功能。控制功能通过车辆的电控单元实现,相对于常规空气干燥器,这种电子控制有许多的优点。空气干燥过程的一些重要参数,如管路压力、发动机转速、发动机工作时间、车速和环境温度可由车辆的电控单元获得。管路压力可由车辆电控单元单独进行调节,范围从8.5bar~12.5bar。 ECAD取消了再生储气筒,再生过程消耗的气体由是制动系统储气筒提供。在长时间的工作循环中,为使空气干燥效果达到最优,ECAD有一个中间再生过程。VECU能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自动识别并开启这个中间再生。即使是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时,ECAD 仍然可以进行再生,这样就减小了空气干燥器排气口处的冷凝水结冰冻住排气口的可能性。 在发动机扭矩为零或是负值时,ECAD仍然能够干燥并为系统提供压缩空气。ECAD 将系统压力调节到合适的值以获得最优的空压机工作效率,并减少空压机的临界点工作时间。ECAD还可以监控空压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 空气干燥过程中,ECAD能监控空气干燥器的工作过程和流量的大小,当干燥筒达到需要更换的程度时,ECAD能够自动检测到并将此更换提示显示在仪表板上,这样就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车联网解决方案(智能终端) 深圳车联网解决方案公司《酷点网络》提供车联网智能终端开发,app开发,汽车协议解码、汽车电子开发、汽车电控系统改装专用模块。 模块将汽车CAN总线数据解析后通过UART输出,供用户二次开发。模块体积小巧,易集成于用户系统,同时使用UART输出极易于二次开发。 功能描述I 可采集汽车OBD接口CAN总线上的所有原始数据,并将数据解析出其具体意义(汽车内部电控系统的各项传感器数值)后通过串口输出,供用户读取、解析、开发等使用。用户可以通过串口指令或模块自动发送的方式,将读取到的汽车内部运行数据通过串口直观的输出。功能描述II 用户无需深入了解汽车CAN总线或CAN数据,只需将模块集成到用户开发设备的硬件系统中,就能将用户自身的产品(各种单片机、PC串口、GPS、DVD、PND等设备)与汽车CAN 总线快速连接,可以非常方便、快速的实现自身产品二次开发及功能扩展。 功能描述III 模块目前可支持标准的ISO15765协议、OBD II汽车故障诊断功能,支持DTC诊断请求、故障码输出、故障码清除。 模块集成自动打火启动、熄火休眠功能,系统休眠时消耗电流为微安级,满足低功耗标准。还可自动识别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即使汽车在怠速状态发动机自动停止也不会误认为汽车熄火而停止工作。 性能特点 ●标准OBD II接口支持 ●覆盖所有主流汽车CAN协议 ●CAN总线信息主动转换到串口发出(可定制发送命令读取参数) ●车辆点火自动唤醒,车辆熄火自动休眠 ●自动匹配带“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的车辆 ●支持瞬时油耗、平均油耗及耗油量数据 ●支持车辆故障码诊断,两条指令即可完成故障码的读取和清除 ●支持实时故障码扫描 ●支持急加速、急减速等驾驶习惯统计 ●模块化设计,高集成度 ●车辆级抗干扰设计 ●车联网定制“解决方案” ●接口协议数据简单易用●孔型焊盘设计,超小尺寸16mm*10mm

车联网解决方案 - 华为解决方案

车联网解决方案 早期的功能型车联网,无法满足车企在全球不同区域的用户使用场景和个性化出行服务的需求,以至于造成客户续约率低、建设/运营成本高、装配率低下等问题。最典型的问题为:没有统一平台,不同车型接入不同的业务平台,割裂的烟囱式系统,维护复杂,管理成本高;平台能力不足,无法满足高并发、高频率接入需求,20万车辆就已经出现严重性能瓶颈;系统已经运行了多年,系统老旧,难以叠加新的业务,扩展困难。 同时,在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企业对汽车制造及无人驾驶技术的探索,大众对共享经济的接受度以及国家监管政策颁发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汽车行业开始制定新四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自动化)的战略,并通过实现自身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与多样化市场需求接轨。

车企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一大关键是构建一个生态型数字云平台,通过平台聚合生态开发者、行业应用合作伙伴,在全球市场环境下满足跨国销售其产品和服务,共同向车主及车辆使用者提供个性化出行服务需求,并满足当地政府强制性监管的要求。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 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主要基于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并依托华为全球公有云、或者和运营商的合营云,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OceanConnect 物联网平台的定位是:帮助车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将车内的信息以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式传递到云端,形成以车为核心的数字化资产,再开放给丰富的上层应用,同时具备C-V2X/AI等未来演进能力。

解决方案亮点 面向上层应用(车联网应用平台和第三方应用),提供丰富的业务使能套件,比如出行服务、保养服务、车队管理、分时租赁、UBI等;面向未来,提供预测性维护,ADAS 分析、AI(比如个人助理)、车路网协同服务、故障定界等能力的支持。 提供丰富的开发API,帮助应用开发者降低开发成本,满足业务灵活定制及个性化,实现新业务快速上线;提供全球一体化的车辆接入和管理能力,比如车辆的安全接入和鉴权、双方通信的双向证书加密、设备管理、远程控制、FOTA/SOTA等能力;支持千万级别的终端接入,200万消息并发处理;通道端到端加密,确保用户信息安全。 车厂通过控制基础平台来掌握核心技术资产和数据资产;同时,提供IoT大数据分析能力,将应用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包括车辆运行状况、位置追踪和驾驶行为分析等等。

商用车车架工艺技术与材料开发

商用车车架工艺技术与材料开发 发表时间:2017-04-11T16:12:15.4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1期作者:蓝军 [导读] 本文主要对商用车车架工艺技术与材料开发进行分析探讨。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同时汽车也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因此,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制造及使用成本成为了各汽车制造厂家的重点研究课题。汽车发展要求的轻量化、智能化、节能、舒适、安全和环保等离不开汽车新材料的开发,而汽车材料的开发又与汽车工艺技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商用车车架工艺技术与材料开发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商用车车架;工艺技术;材料开发 1、前言 虽然这几年国内的钢铁行业也推出了一些适用于商用车车架高强度钢板如590、610、700MPa和超细晶粒钢等钢种,但并未在汽车制造企业大应用,制约的不仅是新材料价格,还有钢铁企业对汽车材料品种定位与商用车车架的工艺技术发展不同步。由此可见,钢铁企业的新材料开发必须依托汽业行业,而汽车行业也只有通过与钢铁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出具有优良性能、低成本的新材料才能满足汽车高性能、轻化、低成本、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2、商用车车架工艺技术——轻量化工艺 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一是采用比如高强度钢板、铝合金、镁合金和新型复合材料等强度更高、质量更轻的新型轻量化材料;二是应用以CAE为基础的现代结构优化技术设计汽车各零部件的结构,使结构部件薄壁化、中空化、小型化以及对零部件进行结构形状变更等,以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零部件的质量。 2.1高强度材料替代轻量化 采用高强度材料替代进行轻量化是最简单的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轻量化方法,它仅需将原有普通材料更换为高强度材料,同时减薄或减小零件尺寸,在保证强度等同于原结构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设计。商用车车架因整车布置及各系统零部件安装的需要,目前采用的基本是边梁式梯形结构车架,另外为了减少工艺生产难度,所以其各零部件的结构也会设计得尽可能简单。因此在车架纵梁和车架整体结构方面,商用车车架无法像乘用车那样可以设计为中空或其他更有利于轻量化的结构。更多的便是通过将车架总成上的各零部件采用高强度钢板替代原来的普通钢板进行减薄设计实现轻量化。 2.2优化车架结构轻量化 优化车架结构进行轻量化,是指在不更换原有零件的材料,通过以CAE为基础的现代结构优化技术设计手段,在保证车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对车架的结构形状进行改变,取消对车架强度和刚度无贡献或贡献小的零件,减薄或缩小尺寸实现轻量化。如以前的商用车车架普遍采用双层大梁,通过优化分析,可以设计为单层大梁,根据不同工况需要适当对车架做局部加强,以保证车架总成的强度和刚度和原车架相当。采用高强度材料替代和通过CAE分析优化车架结构两种方法是目前车架轻量化采用最多、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使用才能更大地挖掘出车架轻量化的空间,才能保证优化后的车架可靠。在上述轻量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细化扩展,借助先进的设计优化软件,业界学者及汽车设计工程师们提出了很多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开展了大量的车架轻量化设计工作,为车架的轻量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理论依据。 3、商用车车架材料开发分析 3.1高强度钢板的发展 目前国内已经批量生产高强度热轧钢板为700MPa级钢板,800MPa级及以上强度的高强度热轧钢板处于小批试用阶段,主要用在工程机械产品上,在商用车车架上暂时还无厂家试用。特别是900MPa以上的材料金相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900MPa以下的材料为铁素体析出强化+贝氏体),其延伸率较低,在10%左右,不适用于成型件,一般需采用焊接形式形成构件。因目前的热轧技术已经基本做到极限,如果要再进一步提高抗拉强度,需要进行热处理,这样会导致钢材成本大幅增加。随着钢材强度的提高,加工难度也会变大,对设备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需要调整设计方案和制造工艺,如设计上将零件厚度减薄。 3.2高强度钢的成型能力 (1)传统的车架纵梁成型工艺 传统的车架纵梁成型工艺主要为模具冲压成型,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的特点,适用于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特别是可以进行双梁合压成型。其采用的压力机吨位较大,一般在3000t以上。压力机有油压机和机械式压力机两种,机械式压力机效率高;油压机成型过程中保压时间比机械式压力机稍长,对比同等吨位机械式压力机,具有成型后回弹少,质量更稳定的优点。因此,过去通常采用的机械式压力机逐步被油压机所替代。图,1为亚洲最大的6300t机械式压力机。 (2)车架纵梁的辊压成型工艺 辊压成型是与模具成型完全不同的纵梁生产工艺,辊压成型是辊轮在做旋转运动把纵梁带动向前的同时将纵梁逐步弯曲成型。其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零件长度可以随时调整等优点。国内的辊压线在生产不同纵梁高度(即槽型宽度)时,需要更换辊轮,而更换辊轮和调试的时间较长。目前国外的辊压成型线通过伺服电机控制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产品料厚、槽宽和长度等参数的设置转换,且成型质量稳定,但设备非常昂贵,投入较大。如重汽采用了意大利Stam公司的辊压线。 对于高强度板,采用传统的成型工艺会因设备压力问题导致无法采用双梁合压。因此传统的生产工艺必须要进行改造以满足高强度板的成型能力要求,如采用辊压成型或采用单压工艺(即纵梁和纵梁加强板分别成型后再组合)。同时,冲孔和剪切设备也需要相应升级冲头和刀具,采用强度更高、耐磨性更好的材料所制作的冲头和刀具。若采用更高强度的钢板,上述工艺问题会更为严重,所以,车架的生产工艺也将会是未来几年内制约向更高强度钢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结语 车架的结构性能影响着整车的正常行驶,所以车架轻量化必须在满足一定的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进行。材料开发是现代汽车工业的重点课题,也是汽车工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中国汽研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4 B.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现状与发展趋势14 C.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发展启示38

执行摘要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正在经历从“政策监管驱动”向“市场需求驱动”逐步转型,未来受关键技术发展、下游行业需求、各类玩家参与驱动将保持快速发展 –商用车利润来源将不断向后市场转移,相比乘用车,商用车车联网盈利模式更为清晰;从商用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角度来看,车联网对TCO潜在成本优化空间巨大,潜在市场价值可达万亿 –预计2025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硬件及服务市场规模达~806亿元(CAGR ≈ 28%),从产业链角度看来,围绕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行业降本增效增值服务的运营服务是未来的行业核心价值所在 –快递快运、汽车物流、电商、危化运输等下游应用行业受不同行业特征驱动,在成本、安全、货物管理和增值服务等领域呈现出不同需求和发展趋势 >从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来看,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在单车价值等方面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同时在数据深入挖掘利用、上下游合作分工等领域有借鉴发展意义 –形成针对行业痛点和核心需求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深度挖掘数据价值带来增值服务是制胜关键 –主机厂和第三方玩家可通过安全的协议和技术通道实现数据共享,方便用户并最大化数据价值 >“提升协作整合能力”和“赋能下游行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商用车车联网行业两大关键趋势 –形成安全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丰富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方式,并通过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制定行业大数据指数等方式赋能行业精细管理和效率提升需求

A.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

云端 云端 管理端 智慧交通 自动驾驶智慧家居 以收集、记录数据为主数据收集和反馈 特征 1.0 基础连接 2.0 人车交互 3.0 车车交互/万物互联 车联网:基于车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对商用车车辆运行和使用提供服务,以“云-管-端”三部分作为核心组成 云端 数据计算、分析 提供主机厂支持、车队管理、司机用车等服务 数据搜集/处理/运算预测 导航和车辆状态监控为主搭载简单的车载联网硬件终端,以数据收集为主,配套服务较少 终端硬件功能提升,并针对各类需求服务搭载相关功能模块 数据深度挖掘带来全行业价值, 并实现自动驾驶、万物互联 >OEM 自有平台 >2G/3G 、GPS/北斗、车内网… >车机、OBD 、TBOX … >OEM 自建平台/第三方独立平台>4G/5G 、GPS/北斗、LTE-V… >传感器、ADAS 硬件、路侧终端…>第三方独立平台/企业联盟平台>方式多元、标准统一的通讯… >车载导航、通讯模块 云管端目前商用车车联网所在主要阶段 管理端 数据传输 商用车车联网定义:车联网从1.0阶段的"基础连接",到目前2.0阶段以"人车交互"为核心,并逐渐向3.0阶段的"车车交互/万物互联"发展 商用车车联网概念定义 中国商用车车联网行业概览商用车车联网定义

智慧车联网行业解决方案

智慧车联网行业解决方案
技术创新,变革未来

量身定制,享我所想
车联网智慧方案解决专家
车网互联凭借多年的车辆管理服务经验,系统地打造出一系列适应各行各业,具备创新性、灵 活性、智能性的行业车辆管理体系
商务管理系统 高效
安全管理系统 安心
综合服务系统 全面
政府公务车管理系统 企业商用车管理系统 4 S 店信息管理系统 保险行业管理系统 租车行业管理系统
校车监控管理系统 奶源监控管理系统 “两客一危”车辆管理系统
个性化位置综合服务平台 试车场综合管理系统
“智慧游”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01

商务管理系统
>> Commercial Management System
1. 政府公务车管理系统
车辆调度不清晰,运行费用高,安全难保障?
车网互联通过车辆自动诊断设备(iOBD)及自主研发的 C A R S M A R T 平台,量身打造公务车管理 解决方案,实现政府车辆的便捷、高效、低成本管理。我们助您实现:
降低运营成本,明确支出费用:
随时查看车辆行车轨迹,杜绝公车私用; 自动生成用车报告,杜绝谎报油费、过桥费等现象; 违章信息自动推送,落实人员责任,有效降低违章次数;
提高管理效率,杜绝闲置车辆:
借车用车,统一管理和使用; 实时查看车辆的使用状态,做到资源合理分配; 规范用车流程,明确用车责任;
维保防盗警示,确保车辆安全:
系统根据车辆维修保养记录,主动提醒维保信息,并保留历史维保记录; 实时监测车辆,提前一步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 车辆位置数据持续上报,一旦发生非法移动、非法启动、行驶碰撞,系统自动报警;
02
【车网互联为您所想】
信息管理:车辆基础信息、保养信息、违章记录查询等; 行程管理:出车申请、车辆调度、油耗管理、里程管理等; 费用管理:费用审批、费用查询等; 安全管理:实时监控、异常报警、轨迹查询等; 保养管理:历史保养记录,不同车型不同保养策略,定时保养提醒;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调度信息下发等;
03

车联网的四大运营模式

车联网行业的市场价值和运营模式分析 现代大都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各种城市病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人们在出行时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在城市密集的交通网络中高效快速地抵达目的地。限行、限号,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如何以智能方式实现城市交通零事故、无拥堵、汽车自动驾驶等,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 作为物联网与智能化汽车两大领域的重要交集,车联网通过汽车收集、处理、共享道路与车辆信息,通过人与车、车与车、车与控制中心的多重互动,实现轮子上的智能生活。 一、车联网的市场价值 车联网行业的诞生并非炒作,其本身有实实在在的市场价值存在: 1、减少售后纠纷,一切用数据说话 车联网系统可以监控并保存车辆的运行数据,当车辆发生故障,并因此引起客户损失,可以用数据平息双方的争端,帮助客户避免重复不规范操作的错误,这点尤其是在客运行业非常有效。 2、在线跟踪,避免配件耗材销售机会的流失 通过对车辆运行数据的采集,同时也形成配件、耗材的使用情况报告,在需要更换以前,及时锁定配件、耗材及维修的销售机会。 3、故障预警,避免重大事故 一般车联网系统,都有一套管理平台,平台可以生成各种主题的历史数据分析报表,趋势报告,并通过页面、邮件、短信等方式报告异常情况,避免小故障带来大事故。 4、降低售后维护成本 掌握车辆运行数据,意味着可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对于可以远程排除的故障,就降低人员出差成本。 5、形成制造+服务的商业模式,从单一的车辆生产商转变为服务提供商,形成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避免直接价格竞争 车辆生产商可以向客户附加销售远程管理系统,也可以通过提供可视化的管理服务,一方面可以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收取服务费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元化服务增加车辆卖点,来更好的“卖车”,避免残酷的直接价格竞争。

中国车联网产业研究-行业概况

中国车联网产业研究-行业概况 (一)行业概况 1、车联网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量不断增加,各种交通问题凸显,例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尾气污染等,使城市承载能力与社会运行效率受到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近年来居民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对交通的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智能交通可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通过推动交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增强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尤其是智能网联汽车通过信息技术将人、车、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提高现有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的同时,提高城市承载能力,缓解交通供需矛盾。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智慧城市相关政策的落实,智能交通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车联网是交通产业智能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实现实时通信、实时监测,既满足应用需求也满足监管需求。 车联网是从物联网引申出来的概念,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车联网白皮书(2017 年)》,车联网是指借助新一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网络连接,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业态,从而提高交通效率,改善汽车驾

乘感受,为用户提供智能、舒适、安全、节能、高效的综合服务。车联网可以通过车辆为车主提供智能导航、娱乐信息、紧急救援以及车辆自身的安全、节能、安防等各项智能服务;车联网也可以对车辆行驶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获取道路交通流量信息;车联网还可以为车辆安全与高效行驶提供帮助。车联网以“两端一云”为主体,路基设施为补充,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等对象,涉及车-云通信、车-车通信、车-人通信、车-路通信、车内通信五个通信场景,如下图所示: 车联网产业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连接和数据交互,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车联网产业链条长,产业角色丰富,跨越服务业与制造业两大领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