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
- 格式:pptx
- 大小:358.99 KB
- 文档页数:26
药剂学》-罗红霉素的剂型设计本文将探讨XXX的剂型设计。
罗红霉素是一种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
其体外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类似,体内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强1~4倍。
在罗红霉素的常见类型中,罗红霉素分散片是一种常见的剂型。
该剂型适用于敏感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耳鼻喉感染、生殖器感染(淋球菌感染除外)、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用于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军团病等。
该剂型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但发生率明显低于红霉素。
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ALT及AST升高)、外周血细胞下降等。
剂型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因素来确定。
在设计罗红霉素的剂型时,应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并根据文献资料拟定出基本处方、制备工艺。
此外,辅料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制剂的要求来选择适当的辅料。
本文将以罗红霉素分散片为例,设计制成片剂的剂型。
该剂型应选用适当的辅料,如乳糖、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酸镁等,以确保片剂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制剂稳定性。
在制备工艺方面,应采用合适的方法,如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等,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罗红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其剂型的设计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制剂的要求来确定。
在本文中,我们以罗红霉素分散片为例,探讨了该药物的剂型设计,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片剂是一种药物制剂,由药物和辅料均匀混合后压制成片状。
常见的口服片剂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片、速释、缓释、控释和肠溶片等。
与丸剂相比,片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更好,剂量更准确,药物含量差异更小,质量更稳定。
此外,片剂易于服用、携带和运输,机械化生产成本也较低,卫生标准容易达到。
罗红霉素颗粒剂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呼吸道感染、喉炎、附件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支原体肺炎和军团菌病的药物。
第十一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散剂:2.粉碎:3.临界相对湿度:4.颗粒剂:5.泡腾片:6.湿法制粒:7.干法制粒压片:8.崩解迟缓:9.片剂含量均匀度:10.稀释剂:11.崩解剂:12.湿润剂:13.缓释片或控释片;14.舌下片:二、判断题(正确的划A,错误的打B)1.片剂制备过程中都必须将药物制成颗粒才能打片.()2.含油类药物压片时应加吸收剂,如淀粉、糖粉等。
( )3.片剂的稀释剂是用来增加体积和片重.()4.丙烯酸树脂Ⅱ、Ⅳ号均为理想的肠溶薄膜衣材料.( )5.片剂中最常见的是模印片.( )6.片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均可改善其润湿性.加快其崩解。
( )7.推片力是考察润滑的主要参数,推片力大,则说明润滑性差。
()8.咀嚼片常用甘露醇作为稀释剂,通常情况下不加崩解剂.()9.片剂制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流动性、压缩成型性、良好的崩解性。
()10.片剂包糖衣的步骤:包粉衣层、包糖衣层、包有色衣层、打光。
()三、填空题1.一般散剂中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均应粉碎后通过号筛,儿科或外科用散剂应通过号筛,眼用散应全部通过号筛。
2.散剂制备的混合过程中,当两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应采用混合法。
3.分散片的主要特点是,分散片与泡腾片处方组成的主要区别。
4.片剂制备方法有、、.5.片剂的四种基本辅料是、、、。
6.包衣方法分为、、。
7.片剂制软材时对软材的质量要求是。
8.制备片剂时制颗粒的目的有、、、、、。
9.经典的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为。
10.干法制粒有压片法和二种。
11.直接压片的优点有、、、。
12.全粉末压片时解决粉末流动性差的措施有、等。
13.压片过程的三要素为、、 .14.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优良辅料有、、、等。
15.淀粉可作片剂的、、。
16.不用检查崩解时限的片剂有、、、等。
17.片剂的优点、、、等。
18.片剂四用测定仪可测定、、、。
19.片剂的松片主要通过、解决.20.常用的片剂包衣方法有、、。
一般片剂:如:乙酰水杨酸268g对乙酰氨基酚136g咖啡因33.4g淀粉266g淀粉浆(17%)适量滑石粉15g轻质液状石蜡0.25g共制成1000片片剂制法:将对乙酰氨基酚、咖啡因分别磨成细粉,与约1/3的淀粉混匀,加淀粉浆混匀制成软材,16目筛制粒,70℃干燥,干粒过14目筛整粒,将此颗粒与乙酰水杨酸混合,加剩余淀粉(预先在100-105 ℃干燥)与吸附有液状石蜡的滑石粉(将轻质液状石蜡喷于滑石粉中混匀),再通过14目筛,压片,即得本工艺适用于化学性质不稳定药物的制片,此类片剂在处方设计时,应注意辅料和工艺的选择肠溶片剂以红霉素肠溶片为例:红霉素1亿单位淀粉57.5g淀粉浆(10%)适量硬脂酸镁 3.6g共制成1000片肠溶片剂制法:将红霉素与52.5g淀粉混匀,加淀粉浆搅拌使成软材,用14目尼龙筛制粒,80~90℃通风干燥,干粒加入硬脂酸镁和5g淀粉,整粒,混匀,压片,包肠溶衣。
肠溶片剂肠溶衣处方:Ⅱ号丙烯酸树脂28g蓖麻油16.8g85%乙醇560ml苯二甲酸二乙酯 5.6g聚山梨酯80 5.6g滑石粉16.8g包衣方法:将Ⅱ号丙烯酸树脂用85%乙醇溶解制成5%树脂溶液,将滑石粉、苯二甲酸二乙酯、聚山梨酯80、蓖麻油等混匀、研磨后加入5%Ⅱ号丙烯酸树脂溶液中,过120目筛备用(可根据需要加入色素混匀)将红霉素片芯置包衣锅中,按一般包衣法包粉衣六层后,喷入上述树脂包衣液,锅温控制在35℃左右,4小时内喷完泡腾片1.定义:系遇水迅速(产气)崩解、溶解(一般应呈澄明溶液)的片剂。
2.基本质量要求:1)溶解时间;2)产气量;3)色香味等。
泡腾片3.特点:1)崩解、起效快;2)服用方便;3)口感好(适合儿童等人群);4)制备工艺较复杂简单,有特殊条件要求(干燥状态);5)需特殊包装,易发生质量问题;6)适合于大剂量水溶性药物的剂型设计泡腾片基本处方及制备工艺一、基本处方(每片):Drug (水溶性)枸橼酸q.s碳酸氢钠q.s填充剂(乳糖、蔗糖等)q.s粘合剂(HPMC、PVP等溶液)q.s矫味剂(甜味、芳香、着色剂等)q.s润滑剂(PEG、己二酸等)0.2~2%泡腾片基本处方及制备工艺二、基本制备工艺(一)湿法制粒压片1.酸颗粒制备:取处方量的药物+填充剂和矫味剂(部分)+枸橼酸,过筛混匀→加粘合剂制软材→制湿颗粒(过筛)→干燥(得干颗粒)→整粒(过筛),得A颗粒;2.碱颗粒制备:取处方量碱+填充剂和矫味剂(部分),过筛混匀→加粘合剂制软材→制湿颗粒(过筛)→干燥(得干颗粒)→整粒(过筛),得B颗粒;3.压片:A颗粒+ B颗粒+润滑剂(混匀)→压片→包装。
红霉素肠溶片质量标准红霉素肠溶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用于治疗多种感染症。
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红霉素肠溶片的质量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外观和性状。
红霉素肠溶片应为黄色或橙黄色的片剂,具有特殊的气味。
在质量标准中,对于药物的外观和性状都有相应的要求,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可辨识性。
二、含量测定。
含量测定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红霉素肠溶片,其含量应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要求,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从而确保药效的可靠性。
三、溶出度。
红霉素肠溶片是肠溶性药物,其溶出度直接影响药物在肠道的吸收情况。
质量标准中对于红霉素肠溶片的溶出度有明确的要求,以保证药物在肠道内的释放和吸收效果。
四、不溶物。
药物中的不溶物是评价药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过多的不溶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质量标准中对于红霉素肠溶片的不溶物也有相应的限定要求。
五、微生物限度。
微生物限度是评价药物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于红霉素肠溶片,其微生物限度应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要求,以保证药物的微生物污染在可接受范围内。
六、贮存。
红霉素肠溶片在贮存过程中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质量标准中对于红霉素肠溶片的贮存条件也有相应的要求,以确保药物在贮存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总结。
红霉素肠溶片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外观和性状、含量测定、溶出度、不溶物、微生物限度、贮存等方面的要求,可以有效地保证红霉素肠溶片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在使用红霉素肠溶片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并注意药物的贮存条件,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生产企业来说,也应严格按照国家药典的要求,保证药物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物产品。
名词解释剂型(dosage form):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非处方药(OTC):是指不需要凭借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易是柜台上可以买到的药品。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物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包括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等。
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
药品:是指在临床上用于患者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剂型的形式上市。
液体制剂: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状制剂。
潜溶剂: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达到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称为潜溶,这种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
芳香水剂:是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酊剂:是指药物用规定质量分数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糖浆剂: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无菌制剂:指采用无菌操作方法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或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灭菌制剂:指采用某种方法杀灭或出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或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热压灭菌法:指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进行灭菌的方法。
D值:在一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灭菌时间。
Z值:降低一个I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即将灭菌时间减少到1/10时所需要升高的温度。
Fo值:在一定灭菌温度下,Z值为10摄氏度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摄氏度,Z值为10摄氏度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热原:注射后能引起人体发热的微生物代谢产物。
等张溶液: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输液:由静脉滴注输人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缓释片或控释片: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或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片剂。
分散片: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
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及释放度考察罗红霉素肠溶片是一种广谱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膀胱炎等。
该药物能够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分枝杆菌等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但是,研究表明,罗红霉素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其口服后的吸收率仅为35%左右。
为了提高罗红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我们研制了罗红霉素肠溶片,并对其制备及释放度进行了考察。
一、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1. 原料的准备:罗红霉素、羟丙甲纤维素(HPMC)、麦芽糊精(Maltodextrin)、柠檬酸、葡聚糖、爱迪生红、微晶纤维素等。
2. 制备方法(1)罗红霉素肠溶片的核心药物罗红霉素需要进行增溶处理,即通过加入胰酶等酶类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核心药物可通过常规的湿法制备或干法制备进行,不过需要注意使用的溶剂及制备条件的调整,以获得最佳效果。
(2)制备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外包衣需选用酸不溶解素材质。
在罗红霉素肠溶片的配方中,通常采用羟丙甲纤维素和麦芽糊精作为外包衣材料。
羟丙甲纤维素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水相质量,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麦芽糊精则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和流变学性能,可使药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罗红霉素肠溶片的生产工艺一般采用湿法制备和干法制备相结合的方法。
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颗粒化、涂膜及干燥等程序,由此得到包衣完好、外观美观、溶解时间和溶解度适宜的罗红霉素肠溶片。
二、罗红霉素肠溶片的释放度考察1. 药物释放度的影响因素罗红霉素肠溶片的释放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外包衣材料、药物种类、药物颗粒大小、涂膜及干燥的工艺条件、溶解介质等。
其中,药物颗粒大小和外包衣材料是影响药物释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颗粒大小越小、外包衣质量越好,罗红霉素的释放度就越高。
2. 药物释放度的测定方法药物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体外溶出法和体外仿生法。
体外溶出法即将罗红霉素肠溶片放入模拟胃肠道的溶解介质中,在一定时间内取出一定量的液体进行测定,以确定罗红霉素的溶出度。
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及释放度罗红霉素肠溶片的制备及释放度[摘要] 目的:制备质量合格的罗红霉素肠溶片。
方法:以罗红霉素的含量及其释放度来确定包衣参数。
结果:此肠溶片无需包隔离衣,肠溶衣增重10%,释放度较好。
结论:罗红霉素肠溶片包衣参数合理可行。
[关键词] 罗红霉素;肠溶片;制备;释放度[Abstract] Objective:To prepare the qualified Roxithromyc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Methods:To get the coated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release of Roxithromycin Enteric-coated Tablets.Results:Roxithromyc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didn't need isolated coat,the growth weight of the Enteric-coated was 10%. Conclusion:The coated parameters of Roxithromyc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is reasonable and practical.[Key words] Roxithromycin;Enteric-coated Tablet;Preparation;Release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新一代红霉素衍生物,为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它优良的药动学特性,使得它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对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与azithromycin(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相当,较美欧卡霉素、交沙霉素为优,可与其他抗生素如头孢克罗、augmentin[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多西环素的临床效果相媲美[1]。
第三节红霉素的发酵、提炼工艺及过程红霉素的产生菌是红色链霉菌(5zrfA‘帅yc‘‘fr)/jA雕M)。
红霉京是多组分的抗生素,其中红留素A为有效组分,红霉素B、红霉素c为杂物。
国产红霉素中c为主要杂质。
红霉素c和A的结构极为相似,但红霉京c抗菌活性比A低很多,其毒性却是它的2 倍。
由于两者在提炼过程难以分离,故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抗菌活性和降低毒性(即减少成品中的红霉素C含量)。
一、菌种我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红霉素的工业生产,采用的产生菌是门2—102菌株,生产水平不高,并易产生噬茵体污染。
随后,选育了抗噬菌体的菌株,并使用自然分离、紫外线、氮芥子气、硫酸二乙酯、亚硝酸、激光及快速中子处理等方法选育高产菌种。
随着菌种选育的发展,从控制红霉素生物合成的代谢路线进行定向筛选,得到抗乙琉氨酸的菌株,并采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获得高产优质的菌种。
经生产实践,其红霉京A的含量高,c的含量低,结合工艺控制条件的改进,发酵单位提高I叫左右点证了成品的质量。
二、发酵工艺及过程(一)发酵工艺流程沙土袍子羊至罕字十母瓶斜面袍子(二)发酵工艺要点I.种子红霉素斜面袍子培养基是由玉米浆、淀粉、氯化钠、硫酸铵等组成。
其中玉米浆质量对袍子的外观及生产能力有直接影响,会出现“黑点”(即灰色焦状茵落)。
有的生产厂以蛋白陈代替玉米浆会使黑点减少甚至不出现,但其袍子量少。
袍子培养基消毒后必须快速冷却为妥,过长对袍子生长不利。
温度37℃,湿度要求50%左右,母瓶斜面培养9d,子瓶斜面培养7d。
要求成熟的把子呈深米黄色,色泽新鲜、均匀、无黑点,把子瓶背面有红色色素,并要求每瓶的袍子数不低于1亿个。
将子瓶斜面把子制成袍子悬浮液,用微孔接种的方式接人种子罐。
种子罐及繁殖罐的培养基由花生饼粉、蛋白陈、硫酸铵、淀粉、葡萄糖等组成。
种子罐的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65h左右;繁殖罐培养温度33℃,培养时间40h左右。
均按移种标准检查,符合要求进行移种。
第十一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习题部分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散剂:2.粉碎:3.临界相对湿度:4.颗粒剂:5.泡腾片:6.湿法制粒:7.干法制粒压片:8.崩解迟缓:9.片剂含量均匀度:10.稀释剂:11.崩解剂:12.湿润剂:13.缓释片或控释片;14.舌下片:二、判断题(正确的划A,错误的打B)1.片剂制备过程中都必须将药物制成颗粒才能打片。
( )2.含油类药物压片时应加吸收剂,如淀粉、糖粉等。
( )3.片剂的稀释剂是用来增加体积和片重。
( )4.丙烯酸树脂Ⅱ、Ⅳ号均为理想的肠溶薄膜衣材料。
( )5.片剂中最常见的是模印片。
( )6.片剂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均可改善其润湿性。
加快其崩解。
( )7.推片力是考察润滑的主要参数,推片力大,则说明润滑性差。
( )8.咀嚼片常用甘露醇作为稀释剂,通常情况下不加崩解剂。
( )9.片剂制备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流动性、压缩成型性、良好的崩解性。
( )10.片剂包糖衣的步骤:包粉衣层、包糖衣层、包有色衣层、打光。
( )三、填空题1.一般散剂中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均应粉碎后通过号筛,儿科或外科用散剂应通过号筛,眼用散应全部通过号筛。
2.散剂制备的混合过程中,当两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应采用混合法。
3.分散片的主要特点是,分散片与泡腾片处方组成的主要区别。
4.片剂制备方法有、、。
5.片剂的四种基本辅料是、、、。
6.包衣方法分为、、。
7.片剂制软材时对软材的质量要求是。
8.制备片剂时制颗粒的目的有、、、、、。
9.经典的湿法制粒压片法的工艺流程为。
10.干法制粒有压片法和二种。
11.直接压片的优点有、、、。
12.全粉末压片时解决粉末流动性差的措施有、等。
13.压片过程的三要素为、、。
14.可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优良辅料有、、、等。
15.淀粉可作片剂的、、。
16.不用检查崩解时限的片剂有、、、等。
17.片剂的优点、、、等。
18.片剂四用测定仪可测定、、、。
红霉素制备工艺流程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红霉素的制备工艺流程,这可有意思啦!
红霉素啊,就像是我们厨房里的一道美味佳肴,得经过好多道工序才能做出来。
想象一下,就像我们要做红烧肉,得先准备好食材,然后一步一步精心烹饪。
首先呢,得有优质的原料,这就好比盖房子得有好砖头一样。
然后,这些原料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反应,就像面团在巧妇手中被揉来揉去,慢慢变成了美味的馒头。
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时间、各种条件都得把握得恰到好处。
这可不简单啊,就跟我们炒菜掌握火候一样,火大了不行,火小了也不行。
而且啊,每个环节都得细心照料,不能有一点马虎。
比如说发酵这个步骤,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像是让种子在合适的环境里发芽长大,得给它提供最适宜的条件,它才能茁壮成长为我们需要的红霉素。
要是有一点疏忽,那可就全白费啦!
还有后续的分离、提纯,这就像是把混杂在沙子里的金子一点点挑出来,得有耐心,还得有技巧。
你说这红霉素的制备是不是很神奇?从普普通通的原料,经过这么多复杂的步骤,最后变成了能治病救人的宝贝!这多了不起啊!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严谨的工艺流程,那红霉素的质量怎么能保证呢?那不是会害了好多人嘛!所以啊,每一个步骤都得认真对待,不能有丝毫懈怠。
总之,红霉素的制备工艺流程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演出,每个角色都要演好自己的戏份,才能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这就是我们追求高质量的决心!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