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药
- 格式:docx
- 大小:19.32 KB
- 文档页数:21
9种温里药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来源彩图1温里药炮附子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炮附片分布区域分布于辽宁南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主要栽培于四川。
湖北湖南、云南、陕西等地也有栽培。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
2温里药肉桂牡桂、紫桂、大桂分布区域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道地产区主产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樟科樟属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3温里药吴茱萸食茱萸、吴萸、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分布区域1、吴茱萸: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台湾。
2、石虎: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3、疏毛吴茱萸: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
道地产区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地。
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4温里药小茴香茴香子、土茴香、野茴香、大茴香、谷茴香、谷香、香子、小香分布区域原产地中海地区。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道地产区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内蒙古、山西、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以山西产量最大,内蒙古产品质佳。
伞形科茴香属植物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5温里药干姜白姜、均姜分布区域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有栽培。
道地产区主产于四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
姜科姜属植物姜的干燥根茎。
6温里药花椒檓、大椒、秦椒、南椒、巴椒、蓎藙、陆拨、汉椒、点椒分布区域1、花椒: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西藏、陕西、甘肃等地。
2、青椒:分布于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道地产区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但以四川产者为佳。
芸香科花椒属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
温里药名词解释
温里药(Wen-Liang)是一种中草药药物,它以植物为主要原料,
具有疏风、清热散寒、理气活血、止痛止血、消肿解毒等多种功效。
温里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世纪,最初由华夏民间药师诞生,当时被
称为“温里纳”,因它的名字是取自温里地方的名字。
温里药具有一系列的药理作用,具有较强的除热、祛风、清热、
解毒、消肿、止血、止痛的作用。
温里药的主要成分主要是以植物提
取物,如香茅、桑叶、雪松、白芍、鸡血藤、石斛等。
它也含有一些
氨基酸,维生素,酵素等。
温里药有多种用法,可以通过茶饮、煎饼、烧炙、冲服等多种方
式使用。
由于它的药理作用可以调节和维护人体的气血及免疫系统的
健康,因此它被广泛用于中医治疗肺热、阴虚、痰湿、气喘、头痛、
急性感冒、胃痛、脾虚,部分慢性疾病、关节炎等。
作为中草药,温里药拥有众多功效,不但可以用于治疗疾病,而
且还可以用于抗病、调节人体气血及促进健康。
它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衰老和清除毒素的作用,具有很强的抗病毒和抗生物活性,能够有
效提高免疫力,促进体内机能的改善。
第七章温里药1.附子父子-回羊-就泥-补火-煮羊-煽汗-直捅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常与干姜合用治阳虚外感风寒+麻黄、细辛亡阳证+干姜肾、脾阳虚及里寒重证+肉桂有毒,应先煎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2.肉桂肉桂附子桂枝,引火归源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源治命门火衰要药,煎服宜后下或焗服畏赤石脂3.吴茱萸,丁香吴茱萸三指三江猪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治肝寒气滞诸痛及下焦寒湿脚气等证要药有小毒丁香三筒,闻中奖你,闻剩猪羊丁香—散寒止痛,温中降逆,温肾助阳治胃寒呕逆之要药4.干姜、高良姜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为温暖中焦之主药,治腹痛、呕吐、泄泻及寒饮喘咳高粱山东,瓮中至欧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肝郁犯胃之胃脘疼痛+香附附:生姜、干姜、高良姜、炮姜的比较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高良姜—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炮姜—温经止血,温经止痛生姜、干姜、炮姜来源相同,只是加工方法不同,可以这样记忆“生姜干了不解表,干姜炮了不温肺,良姜专温脾和胃,温中散寒姜都会”5.小茴香、花椒回乡,山洞里气和味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胃治寒疝要药花椒问总统啥虫值养花椒—温中止痛,杀虫止有小毒,不宜过量6.胡椒、荜菝、荜澄茄胡椒二荜,温散下气;痰胡痛荜胡椒—温中散寒,下气消痰荜菝—温中散寒,下气止痛辛热温散,长于散寒止痛,并兼能止呕、止泻,常用于治中寒腹痛吐泻荜澄茄--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温里药(温中药,温中散寒)概述1.含义:凡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里寒)2.功效主治:散寒止痛(温中散寒,温中止痛,温经散寒,温经止痛)3.性能特点:温热药,辛味(辛辣芳香),归经:脾胃,散寒止痛的还有肝,补阳的肾心脾,少数有毒。
4.配伍应用:寒热虚实5.使用注意:因症选药中病即止,阴虚火旺不能用,孕妇慎用(产前宜凉)1、附子【性能】辛、甘,大热。
有毒。
归心、肾、脾经(重要)(只要有寒,无论虚实都可以用)【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补命门之火,肾阳虚),散寒止痛(温中,脾胃虚寒)1.亡阳证。
本品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单用强度还不够,配伍干姜甘草“四逆汤”,降低毒性,增效;亡阳亡阳气脱,有时配伍人参,“参附剂”。
2.阳虚证。
本品辛甘温煦,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弱者均可应用3.寒痹证。
本品气雄性悍,走而不守,能温经通络,逐经络中风寒湿邪,故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用法用量:3-15克江南用量较小,西南15克不能满足 30克家常便饭(久煎!);做丸散一定谨慎!18反2、干姜【性能】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重要)【功效】温中散寒(脾胃,寒,无论虚实),回阳通脉,温肺化饮1.腹痛,呕吐,泄泻。
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2.亡阳证。
本品辛热,入心、脾、肾经,有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的功效。
3.寒饮喘咳。
本品辛热,入肺经,善能温肺散寒化饮干姜与生姜的区别:相同处1、都能温中,但干姜的温中的作用强于生姜;生姜长于止呕,干姜这方面不强;2、都能温肺化饮,干姜的作用强于生姜;不同处:1、生姜能发散风寒,常用于风寒表征;2、干姜能回阳通脉,用于亡阳证,作为一个辅助药物。
3、肉桂、【性能】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重要)【功效】补火助阳(心肾脾阳虚),散寒止痛(长于入血分),温经通脉,引火归源 1.阳痿,宫冷。
第十四章温里药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
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之意。
个别药物尚能助阳、回阳,用以治疗虚寒证,亡阳证。
本类药物因其主要归经的不同而有多种效用。
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外寒入侵,直中脾胃或脾胃虚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舌淡苔白等;主入肺经者,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证,症见痰鸣咳喘、痰白清稀、舌淡苔白滑等;主入肝经者,能暖肝散寒止痛,用治寒侵肝经的少腹痛、寒疝腹痛或厥阴头痛等;主入肾经者,能温肾助阳,用治肾阳不足证,症见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滑精遗尿等;主入心肾两经者,能温阳通脉,用治心肾阳虚证,症见心悸怔忡、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等;或回阳救逆,用治亡阳厥逆证,症见畏寒倦卧、汗出神疲、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
使用温里药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
若外寒已入里,表寒仍未解者,当与辛温解表药同用;寒凝经脉、气滞血瘀者,配以行气活血药;寒湿内阻,宜配芳香化湿或温燥祛湿药;脾肾阳虚者,宜配温补脾肾药;亡阳气脱者,宜与大补元气药同用。
本类药物多辛热燥烈,易耗阴动火,故天气炎热时或素体火旺者当减少用量;热伏于里,热深厥深,真热假寒证禁用;凡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温里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镇静、镇痛、健胃、驱风、抗血栓形成、抗溃疡、抗腹泻、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缺氧、扩张血管等作用,部分药物还有强心、抗休克、抗惊厥、调节胃肠运动、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
本类药物主要用治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支气管炎、疝气、休克等。
附子Fuzi《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主产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
温里药第十四章温里药一、选择题(一)A型题(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E五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药物中,善于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的药物是:A. 附子B. 干姜C. 丁香D. 吴茱萸E. 小茴香答案:A答案分析:尽管本题五个备选答案均能温里散寒,但只有附子善于补心、脾、肾三脏之阳气。
B、C、D、E均非正确选择。
2.下列药物中,哪组药物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A. 附子、干姜B. 干姜、肉桂C. 附子、肉桂D. 吴茱萸、附子E. 肉桂、吴茱萸答案:A答案分析:备选答案五组药物均能温里散寒,但只有附子、干姜有回阳救逆之功,用治亡阳厥逆证,并常相须为用。
B、C、D、E均非正确选题。
3.下列药物中何药具有疏肝下气的功效?A. 附子B. 干姜C. 肉桂D. 吴茱萸E. 丁香答案:D答案分析:上述药物中仅有吴茱萸具有疏肝下气之功,用治肝寒气滞诸痛证。
A、B、C、E均非正确选择。
4.下列药物中,何药善治厥阴头痛?A. 白芷B. 藁本C. 细辛D. 吴茱萸E. 葛根答案:D答案分析:上述五药中,白芷善治阳明头痛,藁本善治巅顶头痛,细辛善治少阴头痛,吴茱萸善治厥阴头痛,葛根善治项背强痛,故答案选D。
5.临床上以治疗寒疝腹痛为主要用途的药物是:A. 肉桂B. 吴茱萸C. 小茴香D. 荜登茄E. 川乌答案:C答案分析:尽管上述五药均可有治寒疝腹痛,但从功效应用上讲仅有小茴香的主要用途是治疗寒疝腹痛,故A、B、D、E均非正确选择。
6.药用部位是花蕾的药物是:A. 天花粉B. 青黛C. 丁香D. 小茴香E. 荜茇答案:C答案分析:上述五药的药用部位分别是:天花粉为根,青黛为加工后粉末或团块,丁香为花蕾,小茴香为果实,荜茇为果穗,故答案选择C。
7.高良姜主要用治下列哪组脏腑的病证?A. 心、小肠B. 肺、大肠C. 肝、胆D. 脾、胃E. 肾、膀胱答案:D答案分析:高良姜入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的功效,主治胃寒冷痛、胃寒呕吐等病证,故答案选择D。
8.下列何药具有下气消痰、用治癫痫证的功用?A. 芫花B. 厚朴C. 车前子D. 虎杖E. 胡椒答案:E答案分析:尽管上述五种药物均能化痰,但用治癫痫证的唯有胡椒,故答案选择E。
9.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功效的药物是:A. 胡椒B. 花椒C. 荜茇D. 荜澄茄E. 苦参答案:B答案分析:前四种药物均能温中止痛,B与E可杀虫止痒,而E 为清热燥湿药,故答案选择B。
10.既治呕吐、呃逆,又治腹痛,并治泄泻的药物是:A. 荜茇B. 荜澄茄C. 胡椒D. 丁香E. 小茴香答案:A答案分析:尽管上述五种药物均为温里药,可分别用治呕吐、呃逆、腹痛、泄泻等症,但仅有荜茇可全面用治,故答案选择A。
11.既治呕吐、呃逆,又治腹痛,并治寒疝的药物是:A. 荜茇B. 荜澄茄C. 胡椒D. 肉桂E. 小茴香答案:B答案分析:上述五种药物均可治腹痛,但能治寒疝者为B、D、E,而D、E不治呕吐、呃逆,故答案选择B。
12.温里药中具有温肺化饮功效的药物是:A. 附子B. 干姜C. 肉桂D. 吴茱萸E. 丁香答案:B答案分析:上述五种药物均能温里散寒,但唯有干姜能温肺化饮,故选择B。
(二)B型题(A、B、C、D、E是其下两道小题的备选项,每小题只能从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A. 既能散寒止痛,又能回阳B. 既能散寒止痛,又能助阳C. 既能散寒止痛,又能潜阳D. 既能散寒止痛,又能通阳E. 既能散寒止痛,又能升阳1.附子、干姜都具有的功效是:2.肉桂、丁香都具有的功效是:答案:1. A 2. B答案分析: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附子、干姜的共同功效均能散寒止痛、回阳,故第1题答案应选A;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的功效,丁香具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肉桂、丁香的共同功能均能散寒止痛、助阳,故第2题的答案应选B。
A. 厥阴头痛B. 寒疝腹痛C. 风湿痹痛D. 脘腹冷痛E. 虫积腹痛3.吴茱萸尤善治:4.小茴香尤善治:答案:3. A 4. B答案分析:尽管吴茱萸能用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等,但该药入肝经、善驱肝经之寒邪,尤以治厥阴头痛为其特点,是其他任何药物均无法取代的,故第3题答案选A;小茴香可用治寒疝腹痛、脘腹冷痛等,且该药善入肝经,尤以治疗寒疝腹痛为其特点,故第4题答案应选B。
A. 温肺化饮B. 引火归原C. 理气和胃D. 下气消痰E. 杀虫止痒5.肉桂具有的功效是:6.胡椒具有的功效是:答案:5. B 6. D答案分析:在中药中唯有肉桂具有引火归原之功,故第5题答案选B;在温里药中唯有胡椒有下气消痰之功,用治癫痫证,故第6题答案应选D。
(三)C型题(由一组备选答案与2个问题组形成的题干。
如这道题只与答案A有关,则答案选择A。
只与B有关则答案选择B。
与AB都有关,则答案选择C。
如与AB都无关,则答案选择D)。
A. 温肺化饮B. 温肺止咳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1.干姜具有的功效是:2.生姜具有的功效是:答案:1. A 2. B答案分析:干姜、生姜均能温肺。
饮与咳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前者为病因,既可致咳亦能致喘;后者为病症,既可因饮亦可因痰。
干姜性热,重在化饮而治喘,故第1题应选A;生姜性温,偏于化痰而治咳,故第2题应选B。
A. 寒痹证B. 阳虚证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3.乌头的主治病证是:4.附子的主治病证是:答案:3. A 4. C答案分析:乌头功效为祛风湿,温经止痛,为治寒痹证之要药,无补阳之功,故第3题应选A;附子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不仅常用于寒痹证,更常用于阳虚证,故第4题应选C。
A. 助阳化气B. 引火归原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非5.吴茱萸具有的功效是:6.肉桂具有的功效是:答案:5. D 6. B答案分析:吴茱萸的功效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既无助阳化气之功,亦无引火归原之效,故第5题应选D;肉桂的功效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其引火归原为肉桂功效之特点,故第6题应选B。
(四)X型题(每道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正确答案为2~5个,必须将其全部选中,少选、多选或错选者,均不得分)。
1.能用治阳痿证的药物是:A. 附子B. 干姜C. 肉桂D. 吴茱萸E. 丁香答案:ACE答案分析:附子、肉桂、丁香均可用治阳痿。
干姜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的亡阳证,但不用于阳痿;吴茱萸助阳止泻,用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亦不用于阳痿,故正确答案应选ACE。
2.肉桂的功效是:A. 补火助阳B. 散寒止痛C. 温肺化饮D. 温经通脉E.引火归原答案:ABDE答案分析:肉桂功效为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无温肺化饮之功,故答案应选ABDE。
3.下列哪些药物有疏导气行的作用?A. 小茴香B. 丁香C. 胡椒D. 荜茇E. 荜澄茄答案:ABCDE答案分析:疏导气行是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失常或受阻,凡能使人体内气的运行恢复正常者均属疏导气行的范畴,而小茴香能理气,丁香能降逆,胡椒、荜茇可下气,荜澄茄可行气,故答案应选ABCDE。
4.下列药物中哪些是姜科植物?A. 干姜B. 高良姜C. 砂仁D. 草果E. 小茴香答案:ABCD答案分析:干姜、高良姜、砂仁、草果均为姜科植物,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故答案应选ABCD。
5.下列药物中哪些药物的药用部位是果实?A. 吴茱萸B. 小茴香C. 丁香D. 花椒E. 荜澄茄答案:ABE答案分析:吴茱萸、小茴香、荜澄茄的药用部位为果实,丁香的药用部位为花蕾,花椒的药用部位为果皮,故答案应选ABE。
6.胡椒可用治下列哪些病证?A. 腹痛B. 呕吐C. 泄泻D. 呃逆E. 癫痫答案:ABCE答案分析:胡椒功效为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可有治胃寒腹痛、呕吐、泄泻、癫痫证,不用于呃逆,故答案应选ABCE。
二、填空题:1.附子的功效是、、,入煎剂宜煎。
答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先2.附子、肉桂、干姜均能。
干姜长于,附子、肉桂力强,又能。
肉桂还能,,附子、干姜能。
干姜还能。
答案:温中散寒止痛。
止呕,散寒止痛,补火助阳。
引火归原,温经通脉,回阳救逆。
温肺化饮。
3.干姜功能温中散寒,主要用治、、;又能回阳救逆,用治;还能温肺化饮,用治。
答案:腹痛、呕吐、泄泻;亡阳证;寒饮喘咳。
4.肉桂、桂枝的共同功效是、,用治寒凝血滞的、、、。
肉桂长于用治;又能、,用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的、,下元虚衰、虚阳上浮的、等。
桂枝长于,用治;又能,用治、。
答案: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胸痹、闭经、痛经、风寒痹证。
温里寒,里寒证;补火助阳、引火归原,阳痿、宫冷,虚喘、心悸。
散表寒,风寒表证;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证。
5.温里药中,属热性的药物有、、、、、、,属温性的药物有、、、。
答案: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胡椒、荜茇,小茴香、丁香、花椒、荜澄茄。
6.温里药中所有的药物均具有辛味,而兼有甘味的药物是、,兼有苦味的药物是。
答案:附子、肉桂,吴茱萸。
7.吴茱萸具有功效,用治;又能,用治;还能,用治。
答案:散寒止痛、寒凝疼痛;降逆止呕,胃寒呕吐;助阳止泻,虚寒泄泻。
8.小茴香、丁香、高良姜均具有功效,小茴香还能,尤以治疗为其特点;丁香还能,,以治疗为其特点;高良姜还能,以治疗为其特点。
答案:温里散寒,理气和胃,寒疝腹痛;温中降逆,温肾助阳,胃寒呕逆;温中止呕,脘腹冷痛。
9.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均能温中散寒止痛,胡椒还能,花椒又能,荜茇兼能,荜澄茄另具的功效。
答案:下气消痰,杀虫止痒,下气止痛,行气止痛。
10.下列药物临床煎服时的常用剂量是:附子克,肉桂克,吴茱萸克,小茴香克,丁香克,高良姜克,胡椒克,花椒克,荜茇克,荜澄茄克。
答案:3~15,1~4.5,1.5~4.5,3~6,1~3,3~6,2~4,3~6,1.5~3,1.5~3。
11.具有峻补元阳、益火消阴之效的药物是,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的药物是,能使因下元虚衰所致上浮之虚阳回归故里的药物是,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的药物是,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的药物是。
答案: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丁香12.使用附子时,宜先煎小时,及者忌用,反、、、、,外用,内服须。
答案:0.5~1,孕妇,阴虚阳亢,半夏、瓜蒌、贝母、血蔹、白及,生品,炮制。
三、简答题1.简述温里药的含义、药性、功效。
答案:凡以温里祛寒,治疗里寒证为主的药物,称温里药,又名祛寒药。
本类药物均味辛而性温热,辛能散、行,温能通,善走脏腑而能温里祛寒,温经止痛,故可用治里寒证,尤以里寒实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