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王金发 ppt海口-研究性教学
- 格式:pdf
- 大小:4.98 MB
- 文档页数:65
中国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问题及建议[摘要] 中国大学的研究性教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理论界对研究性教学的重要性、内涵与特点、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些大学大胆探索并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教学效果。
但由于历史、基础、师资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中国大学研究性教学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研究性教学将会在中国大学中得到更加广泛、深入的应用。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性教学;教育改革一、研究性教学在中国大学的兴起研究性教学在中国大学的兴起源于对传统的灌输教育、接受性教学的反思。
在中国,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大多是“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极少拥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
其结果,只能使学生盲目地接受和被动地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成为一个装载知识的“容器”。
特别是1999年以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课堂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进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愈加突出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诟病。
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以其特有的过程性、主体性、实践性、问题性、体验性等特点受到众多高校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学者们开始探讨研究性学习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一致认为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改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甚至还有学者认为,由于研究性教学始终坚持将学生置于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和重心,因而它能够从微观层面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自下而上的改革途径和思路,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1]。
2000年以来,我国教育部在若干个政府文件中同时提出要积极推进研究性教学,为中国大学的教学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 1号)中明确提出,大学“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王金发教授简介王金发,男,1947年出生,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
从事细胞生物学专业,研究方向为生命科学。
王金发教授1982年7月中山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同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89年11月至1993年1月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分子免疫学系从事癌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02-2008年任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现任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教学普及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
王金发教授长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所授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以王金发教授为带头人的“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性教学团队”于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
先后主持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8项,主持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5项、广东省教学研究项目5项。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20余篇,主编教材5部、词典1部、网络课程电子教材2部、教学辅助读物4部。
2000年被评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同年被中山大学学生评为“中大学子心目中的良师”,2002年被评为中山大学师德十佳标兵,2003年获得国家首届教学名师奖,2004年被评为南粤杰出教师,2004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2005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王金发教授倡导的“研究性教学理念”、“开放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名师、名课、名教材、名专业”“四名”工程建设等创新性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国内高校有一定影响,自2004年以来先后举办了9期“研究性教学”研讨班,应邀到国内高校作了100多场“研究性教学”理念的报告。
王金发教授及其团队于1997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2005年连续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附表1:
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推荐表
所属学校中山大学
选题名称《如何上大学》
所属学科高等教育学
选题负责人王金发
申报日期 2012年6月6日
推荐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教育厅制
二○一二年五月
填写要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3.课程情况
3-1 视频课程概况
3-2 视频课程描述
4.评价反馈
5.技术支持
6.建设措施(学校的支持政策与措施)
7.学校评价意见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