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胶剂的发展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19
国内外气凝胶发展现状气凝胶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和极低密度的功能性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新型材料需求的增加,气凝胶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一、气凝胶的定义和特点气凝胶是一种由高度交联的凝胶组成的多孔材料,其孔隙结构可调控,并且具有极低密度和良好的绝热性能。
这些特点使得气凝胶成为一种独特的新型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隔热隔音、吸附分离、催化剂载体等领域。
二、国内气凝胶研究现状在我国,气凝胶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
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气凝胶的制备和应用研究,为我国气凝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国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性能调控以及应用领域拓展等方面。
1. 气凝胶制备方法目前,国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超临界干燥法、溶胶凝胶法等。
这些方法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使得气凝胶的制备更加简便高效,并且可以调控气凝胶的孔隙结构和物理性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 气凝胶性能调控近年来,国内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气凝胶的成分、控制热处理条件等手段,成功调控了气凝胶的力学性能、绝热性能、吸附性能等重要性能。
这些研究成果为气凝胶在航空航天、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气凝胶应用领域拓展除了传统的隔热隔音领域,国内研究人员还开展了气凝胶在光学、催化剂载体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例如,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金属氧化物气凝胶的催化性能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三、国外气凝胶研究现状相较于国内,国外气凝胶的研究历史更为悠久,研究水平也更加成熟。
欧美国家在气凝胶的制备方法、性能表征、应用拓展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并且在多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国外研究人员将超临界干燥、溶胶-凝胶等方法应用于气凝胶的制备中,并通过“模板法”、“超分子自组装”等手段实现了气凝胶的结构调控。
这些研究方法为气凝胶的精密制备和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中药凝胶剂研究近况背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的问世为治疗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然而,一些药物遇到了一些难题,诸如药物吸收不良、不稳定、易使溶液变色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中药凝胶剂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
中药凝胶剂的概念中药凝胶剂是一种含有高浓度中药成分的凝胶剂,它可以降低中药口服时的剂量,增强药效,同时减轻不良反应。
中药凝胶剂的分类中药凝胶剂可分为水基凝胶剂、有机溶剂基凝胶剂和水/有机混合基凝胶剂三种。
水基凝胶剂水基凝胶剂的溶解度高,易于制备,制备成本较低,同时也易于肝脏代谢。
然而,其中含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钙、镁、氟等,极易与中草药中的成分结合生成凝胶,导致药效下降或丧失。
有机溶剂基凝胶剂有机溶剂基凝胶剂的溶解度相对较低,但其结构比较稳定,成分组成也比较简单,导致制备过程所用的药材成分有所减少,但该种凝胶剂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水/有机混合基凝胶剂水/有机混合基凝胶剂综合了以上两种凝胶剂的优点,并且其溶解度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成为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中药凝胶剂的优点1.中药凝胶剂可以大大提高中药的生物利用度,降低患者口服的剂量,同时减少药品出现的不良反应。
2.中药凝胶剂的制备成本较低。
3.中药凝胶剂的应用范围较广,其含有的中草药成分可以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
中药凝胶剂的发展趋势中药凝胶剂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预计下一步的研究会朝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完善中药凝胶剂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凝胶剂的制备过程,降低制备成本。
2.探索凝胶剂中草药成分之间的互补作用,进一步提高凝胶剂的药效。
3.研究中药凝胶剂的适应症,提高其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作用效果。
结论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剂型,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应用广、制备成本低等优点。
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注重中药凝胶剂的药效和适应症,向着更加便于患者接受和舒适的方向发展。
国内外气凝胶发展现状气凝胶是一种具有优异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多孔固体材料,由于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大孔径和大孔体积等特点,在吸附、分离、传质、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对气凝胶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一、气凝胶的基本概念及制备方法气凝胶是一种由凝胶去除溶剂而得到的多孔固体材料,具有非常低的密度和高度的孔隙率。
常见的气凝胶有硅胶、碳胶、氧化锌胶等。
制备气凝胶的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超临界干燥法、溶剂交换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通过溶胶的凝胶化和干燥过程,可以较为简便地获得气凝胶材料。
二、气凝胶在吸附领域的应用气凝胶具有高度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使其在吸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气凝胶材料可以作为吸附剂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也可以用作储氢材料、气体分离材料等。
此外,气凝胶还可以用于吸附有机物质和金属离子,具有很高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
三、气凝胶在隔热材料领域的应用由于气凝胶具有低密度和优异的隔热性能,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隔热材料。
气凝胶材料可以有效减少能量传输和热传导,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同时,气凝胶还具有优异的防火性能,可以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和安全性。
四、气凝胶在催化领域的应用气凝胶具有高度的活性表面积和孔隙结构,使其在催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气凝胶材料可以作为载体用于催化剂的制备,提高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同时,气凝胶还可以用于催化反应的气体分离和传质过程,具有很好的催化效果和稳定性。
五、气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气凝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气凝胶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用于缓释药物、组织工程等领域,也可以用于医疗器械的制备和修复。
此外,气凝胶还可以用于细胞培养和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为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性。
六、气凝胶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气凝胶作为一种具有多种优异性能的材料,其在吸附、隔热、催化、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将会不断拓展和深化。
国内外药物凝胶剂研究进展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临床用药并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
随着药物新剂型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型的外用药物制剂--凝胶剂开始引起药剂研究人员的重视。
由于凝胶剂具有水溶性特点,局部给药后,患处表面皮肤吸收良好,不仅避免了口服给药存在的胃肠道首过效应,而且使副作用大大减小;同时,水溶性凝胶剂给药后皮肤表面的药股不粘衣物,也使患者乐于接受。
凝胶剂有单相和双相凝胶之分。
《中国药典》2000年版在(二部)凡例中界定了凝胶剂:"凝胶剂是指药物与能形成凝胶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小分子无机药物凝胶剂是由分散的药物胶体小粒子以网状结构存在于液体中,具有触变性,属两相分散系统,也称混悬凝胶剂。
局部用凝胶剂属单相分散系统,有水性凝胶剂与油性凝胶剂之分。
水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一般由水、甘油或丙二醇与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盐、西黄蓍胶、明胶、淀粉等构成;油性凝胶剂的主要基质由液体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桂或铝皂、锌皂构成。
"随着新药研究的进展和新型辅料的不断出现,药剂研究人员对凝胶剂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许多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凝胶剂外用新药,相继进入临床试验或工业化生产,并且已有许多药物凝胶剂上市。
1国外药物凝胶剂研究、生产和上市概况国外对凝胶剂的研究较早,发达国家的药典早就有各种凝胶剂药品的记载。
《英国药典》1993年版就收载了水杨酸胆碱牙用凝胶、利多卡因凝胶、利多卡因洗必泰复方凝胶等外用凝胶剂5种。
《美国药典》ⅩⅩⅢ版(1995年)收载有苯晔卡因凝胶剂、氢氧化铝凝胶剂、磷酸克林霉素凝胶剂等35种凝胶剂药品。
2000年2月,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品中,E.Fougera公司研制生产的克林霉素凝胶也名列其中。
目前,法国生产的阿达帕林凝胶和德国A.Menarini Industrie F公司研制生产的2.5%酮基布洛芬凝胶剂(商品名:法斯通)等国外凝胶剂药品都已进入我国医药市场,并在全国各地医院广泛应用。
单位代码 09学号分类号密级毕业论文凝胶剂的研究现状院(系)名称医学院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凝胶剂的研究现状摘要近年来随着药物新剂型发展,凝胶剂已成为制剂的研究热点。
凝胶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药物新剂型,国外的研究较早、发展较快。
国内发展从医院制剂起步,现已有多种凝胶剂获国家批文,展现出凝胶剂更多的优势效用。
凝胶剂较常采用的给药途径是经皮给药、经口给药、眼部给药、鼻腔给药、阴道给药和直肠给药,不同的给药途径均能收到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持续的满意效果。
凝胶剂具有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质地均匀、易于涂展和洗除、可制作缓控释制剂的特点。
因而凝胶剂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凝胶剂,基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目录1.2两相凝胶剂 (1)2 凝胶剂发展概况 (2)2.1国外凝胶剂的发展概况 (2)2.2国内凝胶剂发展概况 (2)3凝胶剂基质的选用 (3)3.1卡波姆 (3)3.2聚乙烯醇 (4)3.3聚乙烯毗咯烷酮(PVP) (4)3.4海藻酸钠 (4)3.5纤维素衍生物 (5)3.6皂土 (5)4凝胶剂的制备 (6)5凝胶剂的质量要求 (7)6凝胶剂的给药方式 (8)6.1经皮给药 (8)6.2口服给药 (8)6.3鼻腔给药 (8)6.4阴道给药 (9)6.5直肠给药 (9)7凝胶剂的药效评价 (10)8药用凝胶剂的释药机制 (11)9凝胶剂研究的现存问题 (12)10 展望 (13)致谢 (14)凝胶剂的研究现状1绪论凝胶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根据基质的形态分别称胶浆剂、混悬型凝胶剂、乳胶漆。
凝胶剂按分散系统分为单相凝胶剂和两相凝胶剂。
单相凝胶剂系药物以分子分散于凝胶基质中形成的凝胶。
外用凝胶剂一般均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相凝胶,单相凝胶分为水性凝胶与油性凝胶。
水性凝胶基质有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和海藻酸盐、西黄耆胶、明胶、淀粉等加水、甘油或丙二醇构成。
药物制剂中凝胶剂型的研究与改进在药物制剂领域,凝胶剂型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形式。
它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可控释药速度、降低药物毒性、改善生物可利用度等。
然而,目前凝胶剂型的研究与改进仍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凝胶剂型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思路。
一、凝胶剂型的定义与分类凝胶是一种具有固体形态的物质,但它在接触到溶剂时可以形成可流动的半固态状态。
凝胶剂型是在药物制剂中,通过凝胶来悬浮或固定药物,从而实现给药的目的。
根据凝胶的来源和形态,凝胶剂型可以分为天然凝胶和人工合成凝胶两种。
天然凝胶主要来源于生物体内的物质,如明胶、海藻酸钠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稳定性和控释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人工合成凝胶则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交联产生。
例如,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块状共聚物凝胶具有良好的可控释药特性,并可根据需要调整凝胶的性质。
二、凝胶剂型的研究现状目前,凝胶剂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凝胶的性质直接影响凝胶剂型的药物释放性能。
因此,选择合适的材料是凝胶剂型研究的重要一环。
一些研究表明,纳米材料的引入可以改善凝胶的性能,例如降低凝胶的渗透性、提高药物负荷量等。
2. 凝胶制备方法:凝胶制备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热交联、冷冻干燥、自组装等。
不同的制备方法会对凝胶的性质产生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可以得到预期的凝胶剂型。
3. 药物释放机制:凝胶剂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药物的释放机制。
了解药物在凝胶中的扩散、溶解、离解等过程,有助于优化凝胶剂型的设计。
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如光谱分析、表面分析等,可以用来研究药物在凝胶中的行为。
三、凝胶剂型的改进思路为了改进凝胶剂型的性能,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思路:1. 探索新材料:通过引入新材料,如纳米材料、天然材料等,可以改善凝胶的稳定性、可控释药性能等。
2. 优化制备方法:通过改进凝胶的制备方法,可以控制凝胶的孔隙结构、粒径分布等。
例如,采用微乳液法制备凝胶,可以得到更加均匀的微观结构。
国内外葡聚糖水凝胶研究发展现状葡聚糖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真菌、昆虫等生物体中。
由于其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活性等特点,葡聚糖及其衍生物已成为生物医学、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葡聚糖水凝胶作为一种可逆的生物材料,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国内外葡聚糖水凝胶研究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一、水凝胶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葡聚糖水凝胶的方法主要有物理交联法、化学交联法、酶解交联法、离子交联法等。
物理交联法是利用葡聚糖的特殊性质,在温度、pH等条件下形成凝胶;化学交联法则是通过化学反应,将葡聚糖分子交联成凝胶;酶解交联法是利用酶将葡聚糖水解产生的低分子量产物,与葡聚糖分子交联成凝胶;离子交联法是利用阳离子、阴离子等离子体与葡聚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凝胶。
二、水凝胶的应用领域1.生物医学领域葡聚糖水凝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组织工程、药物缓释、伤口愈合、人工角膜等方面。
由于葡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且具有三维结构,可以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中。
另外,葡聚糖水凝胶还可以作为药物缓释载体,将药物包裹在凝胶中,缓慢释放,提高药物的效果。
在伤口愈合方面,葡聚糖水凝胶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还可以预防感染。
人工角膜是一种用于替代人眼角膜的人工材料,葡聚糖水凝胶可以作为人工角膜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学透明性。
2.食品领域葡聚糖水凝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凝胶剂、稳定剂、增稠剂等方面。
由于葡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凝胶性能和稳定性,可以用作凝胶剂,制作果冻、布丁等食品。
另外,葡聚糖水凝胶还可以作为稳定剂,防止食品中的颗粒沉淀或分离。
同时,葡聚糖水凝胶还可以作为增稠剂,增加食品的黏度和质感。
3.化妆品领域葡聚糖水凝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保湿剂、增稠剂、乳化剂等方面。
由于葡聚糖水凝胶具有良好的保湿性能和黏度调节作用,可以作为保湿剂和增稠剂,提高化妆品的保湿性能和质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年3月第21卷第2期收稿日期:2009-06-11作者简介:赖宝林(1986-),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新剂型、新药研究。
Email:baolinlai@ 。
通讯作者:王利胜,博士,教授。
Email:wlis68@ 。
凝胶是一类含有两组分或两组分以上的包含液体的半固体胶冻和其干燥体系(干胶)的大分子的网络体系的通称。
将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凝胶中即为凝胶剂,它能较长时间地与作用部位紧密黏附,有较好的生物黏附性,制法简单,使用舒适。
《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在附录中规定,凝胶剂系指提取物与适量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可从口腔、鼻腔、眼黏膜、消化道黏膜、阴道、直肠、皮肤等多种途径给药。
目前,中药凝胶剂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处于待开发阶段。
现将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凝胶剂基质的选用凝胶剂是由药物与基质组成的,基质既是药物的载体,又对药物的释放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基质的选择对凝胶剂的制备尤为重要。
凝胶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性凝胶剂与油性凝胶剂。
水性凝胶剂基质一般由水、甘油、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Carbopol )和海藻酸盐、西黄芪胶、明胶;非纤维素多糖如壳多糖、乙烯聚合物、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和聚羧乙烯等构成。
油性凝胶基质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
胡志方等[1]选择水溶性凝胶基质卡波姆-940(Car -bopol-94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聚乙烯醇17-88(PVA17-88)、聚乙二醇(PEG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淀粉等,通过考察其外观、透明性、细腻性、涂展性及体外释药性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发现Car -bopol-940所制得的凝胶基质的各项指标均较优于其他类型基质。
丹皮酚为脂溶性成分,Carbopol 凝胶具有生物亲和性,而皮肤为磷脂双分子层。
外用制剂发展现状
外用制剂是指应用于皮肤表面或黏膜上的药物剂型,包括药膏、膏剂、乳膏、凝胶、贴剂、喷雾剂等。
外用制剂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将就其现状进行分析。
一、外用制剂的种类丰富多样。
外用制剂种类众多,包括凝胶剂、发泡剂、水性凝胶剂、乳膏剂、油性凝胶剂、霜剂、浴剂、泡腾片、贴剂、喷雾剂等多种剂型。
这样的丰富多样可提供更多选择,满足不同人群和病患的需求。
二、外用制剂的使用安全性增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用制剂的研究也在不断提高,制剂的渗透性、附着性以及药物释放性能等方面得到了改善,使药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提高了治疗效果。
同时,制剂的研究也注重了对安全性的考虑,减少了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使用安全性。
三、外用制剂的作用范围不断拓宽。
外用制剂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治疗皮肤病,如湿疹、痤疮、皮肤炎症等,还广泛用于其他领域,如慢性伤口治疗、牙龈炎、喉炎等。
这样不仅提高了外用制剂的适用群体,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四、外用制剂的研发技术不断创新。
外用制剂的研发技术在不断创新,如纳米技术的应用让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提高了外用制剂的吸收性能;微胶囊技术则使药物释放更加稳定和持久。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外用制剂的品质和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总体而言,外用制剂的发展现状呈现出多样化、安全性提高、应用范围拓宽和研发技术创新的趋势。
未来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制剂的性能和适用范围,加强对制剂的质量评估和监管,以满足人们对外用制剂的需求。
聚乙烯醇水凝胶及其应用现状报告概要聚乙烯醇水凝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创面敷料和药物控释方面。
由于聚乙烯醇水凝胶具有较高的吸水能力和生物相容性,可将其制备
成敷料用于创伤包扎,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保持湿润环境、降低疼痛感等
优点。
此外,聚乙烯醇水凝胶还可以用于药物控释,通过控制其孔隙结构
和吸水能力,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提高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性。
在食品领域,聚乙烯醇水凝胶主要应用于食品保鲜和食品添加剂。
聚
乙烯醇水凝胶的高吸水性能可以用于食品保鲜和保湿,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另外,聚乙烯醇水凝胶还可以用于食品添加剂,如增稠剂、凝胶增稠剂等,提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在农业领域,聚乙烯醇水凝胶主要应用于土壤保水和植物增长促进剂。
由于聚乙烯醇水凝胶具有高吸水能力和可控性,可以通过与土壤混合使用,促进土壤保水和提高植物生长水平。
此外,聚乙烯醇水凝胶还可以作为植
物增长促进剂,加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在环境领域,聚乙烯醇水凝胶主要应用于废水处理和土壤污染修复。
聚乙烯醇水凝胶通过吸附和固定污染物,可以用于废水处理,降低污染物
的浓度。
此外,聚乙烯醇水凝胶还可以用于土壤污染修复,通过吸附和分
解有机污染物,提高土壤的质量。
总的来说,聚乙烯醇水凝胶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水基材料,在医疗、食品、农业、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化妆品中的凝胶研究与应用凝胶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具有高粘度、半固态或固态的特点。
在化妆品行业中,凝胶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中,包括面霜、面膜、精华液等。
本文将介绍凝胶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其在化妆品中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一、凝胶的定义和特性凝胶是指由连续的三维网状结构组成的半固态物质。
它通常由水或有机溶剂和溶解其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如明胶、纤维素等)或无机化合物(如硅胶、蒙脱石等)构成。
凝胶具有以下主要特性:1. 高粘度:凝胶的粘度非常高,可以使其在使用时更易于固定在皮肤表面,不易流失。
2. 构型稳定性:凝胶具有较强的自组织性,能够保持其固态或半固态形态,不易因外力改变其形状。
3. 柔软触感:凝胶的特殊结构使其具有柔软的触感,不会给皮肤带来过多的负担。
4. 局部透明:凝胶通常呈半透明或透明状态,使得使用者可以清晰观察到凝胶质地。
二、凝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1. 面霜:凝胶是制作面霜的常见材料之一。
凝胶状的面霜质地更易于吸收,且能够有效锁住水分,给皮肤提供持久滋润。
2. 眼霜:凝胶状的眼霜质地更适合用于眼部肌肤。
其高粘度和柔软触感能在涂抹时给予眼部肌肤更好的保护和舒适感。
3. 面膜:凝胶面膜在水分和养分的释放上更加均匀,能够更好地渗透肌肤,发挥其修复和滋润的功效。
4. 精华液:凝胶状的精华液能够在涂抹时更好地停留在皮肤表面,以达到更好的吸收效果,并改善肌肤质地和光泽度。
三、凝胶在化妆品中的优势1. 提升产品体验:凝胶状的化妆品质地柔软细滑,使用时能够给予皮肤舒适感受,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2. 高效锁水保湿:由于凝胶的高粘度特性,能够更好地锁住水分,防止水分的流失,从而持久保湿。
3. 安全性高:凝胶通常不含酒精或其他刺激性成分,对皮肤的刺激较小,适用于敏感肌肤。
4. 适应多种皮肤类型:凝胶状的化妆品在质地上更容易适应不同类型的皮肤,包括油性、干性、中性等皮肤。
四、凝胶在化妆品领域的发展趋势1. 材料多样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凝胶的制备材料也越来越多样化,无机凝胶、胶体凝胶等材料的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国、俄罗斯、德国对于凝胶推进剂的研究现状一、美国对凝胶推进剂的研究1、美国对双组元凝胶推进剂的研究这种双组元凝胶推进剂的雏形可追溯到1933年EngeneSaenger对金属化内燃机液体燃料的实践。
美国于1958 年开始对烃类燃料的含硼和含镁浆料的凝胶化液体火箭推进剂进行大规模的研究, 其用英文表示为“gel propellants”, 由液体推进剂衍化而来。
20世纪70年代以前是以液体氧化剂和燃料凝胶化、金属化的配方研究为主, 70年代后由军方和NASA资助主要集中在导弹和航天运载系统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凝胶火箭推进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配方研究、性能研究、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研究、凝胶推进系统研究、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6个方面。
其中在某些应用领域, 可能已接近实用的水平。
2007年6 月, 美国CFD 公司公布了一项世界专利, 声称其研究人员新发明了一种高能低温双组元凝胶推进剂。
该推进剂是以凝胶状丙烷(GLP)为燃料、凝胶状MON-30 ( 70%N2O4 + 30%NO)为氧化剂配制而成的一种双组元推进剂。
为了改善性能、增强自燃性, 在配方中还可选择性地加入B、C、L i、Al粉或其它混合物, 其中, 可选用的凝胶剂有SiO2、粘土、C粉、有机高分子或无机高分子物质。
该推进剂的真空比冲高达360 s, 安全性能好, 可自燃, 而且燃料和氧化剂的凝固点和使用温度均非常低,因此, 其可适用于各种地下或地面环境,尤其是适用于太空任务。
2、美国研制战术推进系统用含纳米材料的凝胶推进剂2007年, 美国导弹和航天项目执行办公室提出要新开发一种用于战术双推进系统优化的含纳米可燃燃料的叔胺基凝胶推进剂。
该配方一方面采用叔胺基凝胶替代常用的甲基肼(MMH)凝胶, 从而可减小环境压力; 另一方面用可燃的凝胶剂替代常规凝胶剂(如锻制氧化硅) , 这样能额外增加推进剂配方的体积能量(推进剂密度与比冲的乘积) ; 采用纳米凝胶剂, 既可减少配方中凝胶剂的含量, 同时有利于推进剂配方体积能量的提高。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生产及应用现状二氧化硅气凝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生产工艺、应用领域、现状分析以及创新点,以全面了解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溶胶-凝胶法:将硅酸盐溶液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形成凝胶,然后进行热处理得到二氧化硅气凝胶。
该工艺操作简单,但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直接合成法: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气相反应直接合成二氧化硅气凝胶。
该工艺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但需要严格的反应条件和设备。
模板法:利用特定模板剂的作用,在凝胶网络中引入孔洞,然后去除模板剂并热处理得到二氧化硅气凝胶。
该工艺操作简单,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剂并严格控制模板剂的用量。
二氧化硅气凝胶在许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领域:空气净化: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可以吸附和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甲醛、苯等有机挥发性气体。
隔音: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很好的隔音效果,可以被应用于建筑、交通工具等领域的隔音材料。
隔热: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很高的热导率,可以被应用于隔热材料中,如航天器、高温炉等高温领域。
结构加固:二氧化硅气凝胶具有很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作为结构加固材料应用于土木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
目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生产和应用仍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
在市场前景方面,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在竞争格局方面,尽管国内外有许多企业都在研究和生产二氧化硅气凝胶,但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
在技术水平方面,二氧化硅气凝胶的生产工艺仍存在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为了推动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发展和应用,以下创新点值得:新型生产工艺:探索新型的二氧化硅气凝胶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
复合材料:将二氧化硅气凝胶与其他材料复合,制备出具有更多功能的复合材料,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凝胶剂发展与历史凝胶剂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物质,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材料需求的不断提高,凝胶剂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凝胶剂的发展与历史也是一部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凝胶剂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探讨,从最初的发现到如今的应用,逐步揭示凝胶剂的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
凝胶剂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的科学家们对凝胶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凝胶现象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凝胶剂的研究逐渐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20世纪中叶,随着凝胶化学的逐渐兴起,凝胶剂的研究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人们发现,凝胶剂不仅可以用于传统材料的制备,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凝胶剂的发展历史中,有几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Stuart在研究凝胶剂时首次提出了凝胶化学的概念,为凝胶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7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凝胶剂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凝胶耳膜、胶原蛋白等材料的开发应运而生,为生物医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另外,80年代初,凝胶剂逐渐应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如凝胶净水技术的发展,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积极贡献。
除了上述里程碑事件外,凝胶剂的研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在欧美国家,凝胶剂的研究从20世纪初就开始受到重视,他们在凝胶材料的制备、性能调控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在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凝胶剂的研究也开始逐渐兴起,各自在凝胶化学、凝胶材料制备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凝胶剂的研究相对滞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凝胶剂的研究也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凝胶剂的研究不仅对材料科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化学领域,凝胶剂的研究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和性能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如凝胶共聚物、凝胶交联剂等材料的开发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水凝胶贴剂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引言水凝胶贴剂是一种新型的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渗透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创面敷贴、药物传递等领域。
本文将对水凝胶贴剂的研究进展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水凝胶贴剂的制备方法1. 溶液法: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后加入交联剂,再通过干燥或冷冻干燥得到水凝胶贴剂。
2. 热熔法:将聚合物和交联剂混合后在高温下混合均匀,冷却后形成水凝胶贴剂。
3. 光聚合法:利用紫外线或可见光对含有单体和交联剂的混合物进行光聚合反应,形成水凝胶贴剂。
三、水凝胶贴剂的应用领域1. 创面敷贴:由于水凝胶贴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节的渗透性能,在创面敷贴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2. 药物传递:水凝胶贴剂可以将药物包裹在内部,通过渗透性能将药物缓慢释放,从而实现药物传递的效果。
3. 化妆品:水凝胶贴剂可以用于化妆品领域中的面膜、眼膜等产品中。
四、水凝胶贴剂存在的问题1. 生产成本高:由于制备方法较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
2. 稳定性差:由于水凝胶贴剂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渗透性能,易受到环境湿度和温度等因素影响,导致其稳定性差。
3. 与皮肤黏附度低:由于水凝胶贴剂本身不具有黏附力,容易脱落或滑落,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强黏附力。
五、未来展望1. 发展新型材料:研究开发新型聚合物和交联剂,以提高水凝胶贴剂的稳定性和黏附力。
2. 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制备方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凝胶贴剂的市场竞争力。
3. 拓展应用领域:将水凝胶贴剂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如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六、结论水凝胶贴剂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医用敷料,但其存在的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未来需要通过研究开发新型材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拓展应用领域等方面来推动其发展。
单位代码 09学号分类号密级毕业论文凝胶剂的研究现状院(系)名称医学院专业名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凝胶剂的研究现状摘要近年来随着药物新剂型发展,凝胶剂已成为制剂的研究热点。
凝胶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药物新剂型,国外的研究较早、发展较快。
国内发展从医院制剂起步,现已有多种凝胶剂获国家批文,展现出凝胶剂更多的优势效用。
凝胶剂较常采用的给药途径是经皮给药、经口给药、眼部给药、鼻腔给药、阴道给药和直肠给药,不同的给药途径均能收到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持续的满意效果。
凝胶剂具有吸收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质地均匀、易于涂展和洗除、可制作缓控释制剂的特点。
因而凝胶剂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凝胶剂,基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目录1.2两相凝胶剂 (1)2 凝胶剂发展概况 (2)2.1国外凝胶剂的发展概况 (2)2.2国内凝胶剂发展概况 (2)3凝胶剂基质的选用 (3)3.1卡波姆 (3)3.2聚乙烯醇 (4)3.3聚乙烯毗咯烷酮(PVP) (4)3.4海藻酸钠 (4)3.5纤维素衍生物 (5)3.6皂土 (5)4凝胶剂的制备 (6)5凝胶剂的质量要求 (7)6凝胶剂的给药方式 (8)6.1经皮给药 (8)6.2口服给药 (8)6.3鼻腔给药 (8)6.4阴道给药 (9)6.5直肠给药 (9)7凝胶剂的药效评价 (10)8药用凝胶剂的释药机制 (11)9凝胶剂研究的现存问题 (12)10 展望 (13)致谢 (14)凝胶剂的研究现状1绪论凝胶剂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均一、混悬或乳剂型的乳胶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
根据基质的形态分别称胶浆剂、混悬型凝胶剂、乳胶漆。
凝胶剂按分散系统分为单相凝胶剂和两相凝胶剂。
单相凝胶剂系药物以分子分散于凝胶基质中形成的凝胶。
外用凝胶剂一般均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相凝胶,单相凝胶分为水性凝胶与油性凝胶。
水性凝胶基质有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和和海藻酸盐、西黄耆胶、明胶、淀粉等加水、甘油或丙二醇构成。
油溶性凝胶基质由聚氧乙烯、胶体硅、铝皂、锌皂、脂肪油和液体石蜡组成。
临床上应用的较多的是水性凝胶。
水性凝胶具有以下特点:1,高分子基质以物理交联形成网状结构,网格中充满不能自由流动的溶剂,表现出弹性或黏弹性的半固体制剂;2,对温度等外界条件敏感,温度升高呈液体,冷至一定温度又会可逆地形成凝胶;3,具有溶胀性、脱水收缩性、触变性、粘合性,利用凝胶的这些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和对皮肤或黏膜的黏附;4,具有易涂展、舒适感、无油腻易洗除,能吸收组织渗出液,不妨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水作用而促进药物透皮作用,但润滑作用差,易失水和霉变。
1.2两相凝胶剂两相凝胶系药物胶体小粒子均匀分散于高分子网状结构的液体中,具有触变性,如氢氧化铝凝胶。
2 凝胶剂发展概况2.1国外凝胶剂的发展概况国外对凝胶剂的研究较早,发展较快。
《英国药典》1993 年版就已收载了水杨酸胆碱牙用凝胶、利多卡因凝胶、利多卡因洗必泰复方凝胶等5种外用凝胶。
《美国药典》ⅩⅩⅢ版(1995年)收载有苯唑卡因凝胶、氢氧化铝凝胶等35 种凝胶剂。
2000 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新药和通用名药品中,E.Fougera 公司研制生产的克林霉素凝胶就名列其中[1];瑞士Janssen Cliag公司研制成功了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溃疡的becaplermin(Regranex)0.01%凝胶剂[2];美国Medicix Pharm公司研制的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症(足部、体部白癣)的环吡酮ciclopirox(Loprox)凝胶剂在美国上市,FDA 于2008年10月批准Dow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Inc公司的1.2%克林霉素磷酸酯+ 2.5% 过氧化苯甲酰复方凝胶(AcanyaTM)用于治疗不小于12岁的寻常型痤疮患者[3]。
2009年1月,FDA批准沃森(Watson)公司的10%氯化奥昔布宁凝胶(Gelnique)上市[4],这是迄今首个和惟一用于治疗以尿频、尿急和尿失禁为症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药物。
可见,凝胶剂是近年来在国际医药市场中表现活跃的药品新剂型之一,也是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类外用药品。
2.2国内凝胶剂发展概况在我国,凝胶剂早先主要是作为医院制剂,由医院自配自用。
随着凝胶剂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有不少凝胶剂获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吡罗昔康凝胶剂、双氯芬酸钠凝胶剂、甲硝唑阴道凝胶剂等。
近几年来,已有异维生素A酸红霉素凝胶、糠酸莫米松凝胶、红霉素醋酸锌凝胶、黄藤素阴道凝胶、复方硫酸软骨素眼用凝胶、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凝胶、联苯乙酸凝胶、加替沙星眼用凝胶等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
药用凝胶剂也有黑豆馏油凝胶、辣椒风湿凝胶、保妇康凝胶、复方土荆皮凝胶等多种新品。
另外,葛根素眼用剂型凝胶、风灵凝胶、拉坦前列素眼用凝胶、盐酸特比萘芬阴道凝胶等多种凝胶剂已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研究批文。
随着临床应用的进一步增多,凝胶剂将会展现出更多的优势效用。
3凝胶剂基质的选用凝胶剂是由药物与基质组成的,基质既是药物的载体,又对药物的释放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基质的选择对凝胶剂的制备尤为重要。
凝胶剂根据基质的不同可分为水溶性凝胶剂与油溶性凝胶剂。
水溶性凝胶剂基质一般由水、甘油、丙二醇、纤维素衍生物、卡波姆(Carbopol)和海藻酸盐、西黄芪胶、明胶、非纤维素多糖、乙烯聚合物、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和聚羧乙烯等构成。
油性凝胶基质由液状石蜡与聚氧乙烯或脂肪油与胶体硅或铝皂、锌皂构成,必要时可加入保湿剂、防腐剂、抗氧剂、透皮促进剂等附加剂。
水溶性基质在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现在具体介绍水溶性基质。
3.1卡波姆卡波姆,又称卡波普(CarboPol)。
它是BF Goodrich公司的商品名,它是由丙烯酸与烯丙基蔗糖共聚而成,其分子中含有大量羧基,卡波姆在水中分散形成浑浊的酸性溶液,可被强碱中和成透明半固体状态的凝胶。
例如用NaOH 或是胺类物质(三乙醉胺) 或是弱无机碱(例如氨水),中和卡波姆溶液调节其粘稠性,利用这种性质,即可制成凝胶剂。
根据分子量及用途的不同,卡波姆有934、940 和94 1及934 P等规格。
不同规格的卡波姆在不同pH范围内能得到适宜的稠度:卡波姆934 在pH 5.5-11.0,卡波姆940在pH 4.5一11.0,卡波姆941在pH 3.5一11.0。
在透皮制剂中使用卡波姆可以得到均一稳定的体系。
卡波姆基质水和能力强,一般需加入适宜的抑菌剂,如0.1%氯甲酚、汞撤利(thiomersal)、0.1%尼泊金。
Na盐等可溶性盐可降低卡波姆凝胶的稠度,碱性盐碳酸钠只有在适宜的pH 范围(2.0一3.0)才能形成凝胶。
在含有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酸的卡波姆凝胶中,如果加进有机胺,可以使聚合物发生沉积,改变凝胶基质的状态[5]。
光能逐渐降低卡波姆凝胶的稠度,加入抗氧剂可减小此反应;r 一射线可以彻底破坏卡波姆凝胶的结构;乙醇、甘油及鳌合物均能使凝胶剂稳定。
G iroux和Schrenze洲研究了卡波姆934、94 0凝胶的透皮性能及眼的耐受力,同时进行了体内药动学实验。
研究结果表明,卡波姆无毒,无刺激性,不影响药的生理活性。
假设药物的分子不是很大,则药物分子极易穿过卡波姆凝胶中的孔道。
此外卡波姆还具有良好的助悬能力,增加连续相的稠度而使乳剂稳定,减少分层及絮凝现象,卡波姆也具有乳化性,降低界面张力,从而使制剂稳定。
卡波姆基质的制备【处方】卡波姆940 10克乙醇50克甘油50克聚山梨酯80 2克羟苯乙酯1克氢氧化钠4克纯化水加至1000克【制备】取卡波姆、甘油与聚山梨酯80混匀,加适量纯化水搅匀,使卡波姆充分分散;另取氢氧化钠溶于100毫升纯化水,逐渐加入卡波姆液中;再将羟苯乙酯溶于乙醇中,逐渐加入搅匀即得。
3.2聚乙烯醇聚乙烯醇:聚乙烯醇(PV A )是由聚醋酸乙烯酯经碱催化醇解而得。
亲水性的PV A 遇水能形成凝胶,可作为凝胶制剂的基质.PV A易成膜,其膜的机械性能优良。
采用CMC一Na和PV A一124作为混合型亲水性凝胶基质制得的丹皮酚凝胶,涂展性好,凝胶与皮肤表面能很好地结合,能形成弹性膜,使用舒适,药物稳定性好并有缓释作用[6]。
以明胶、琼脂、淀粉、CMC一Na等制成的凝胶型制剂,一般均有成品成型性差或韧弹性不够等缺点,而用聚乙烯醇凝胶作为载体,具有优良的成型性、脱膜性、充填性、韧弹性等优点,聚乙烯醇凝胶可望成为凝胶型制剂的优良载体[7]。
3.3聚乙烯毗咯烷酮(PVP)聚乙烯毗咯烷酮(PVP)及其单体具有不溶解于水,但能够吸收水分,PVP凝胶具有一定的柔软性和机械强度,具有较强的液体吸收能力.能够透过空气,易吸收并释放药物,不易刺激伤口,以用作烧伤涂敷凝胶材料,在美国,已经有专利申请。
在国内也有学者开展PV P 水凝胶在烧伤涂敷材料方面的研究。
例如.翟茂林,哈鸿飞等为了制备烧伤敷料材料,利用K一型卡拉胶与PV P共混交联,制备PV P共混合物水凝胶,并研究了这种水凝胶的溶胀行为和结构。
3.4海藻酸钠海藻酸钠:主要是由海藻酸的钠盐组成,可形成水性溶液,加人少量的可溶性钙盐后,即可形成稠度的稳定的凝胶剂,加入30% 的枸橼酸钙可形成稳定的水溶性凝胶基质。
海藻酸钠凝胶基质的制备【处方】海藻酸钠30克葡萄糖酸钙0.5克甘油450克羟苯乙酯2克纯化水加至1000克【制备】将海藻酸钠与甘油混匀,另取羟苯乙酯溶于热纯化水中,加入葡萄糖酸钙搅拌溶解,然后一次加入以上混合物中,快速搅拌至成凝胶即可。
3.5纤维素衍生物常用的纤维素衍生物是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甲基纤维素(MC)与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
CMC-Na在冷、热水中均能溶解,MC能溶于冷水,不溶于热水。
它们在1%水溶液的pH值在6-8,高浓度时呈凝胶。
CMC-Na在pH值小于5或大于10时黏度下降,与重金属盐或阳离子型药物配伍会形成不溶性沉淀。
MC在pH值2-12中均稳定,与羟苯酯类形成复合物,与酚、鞣酸、硝酸银等有禁忌。
此类基质粘性强,黏度随规格而异,较易失水,干燥后有不适感,宜加入10%-15%的甘油作保湿剂,也需要加防腐剂。
羧甲纤维素钠凝胶基质的制备【处方】羧甲基纤维素钠60克甘油150克羟苯乙酯2克纯化水加至1000克【制备过程】取CMC-Na与甘油混合均匀,另取羟苯乙酯于热纯化水中,然后加入CMC-Na 浆中,搅拌成凝胶,加热纯化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3.6皂土皂土是硅酸铝的水化胶体,在水中不溶解,但与pH8一10的水混合可形成微碱性的类似凡士林凝胶。
4凝胶剂的制备一般制法水溶性药物溶于水或甘油中,必要时加热以加速溶解;处方中其余水分按基质配备方法制成水溶性凝胶基质;将药物溶液与水溶性凝胶基质混合并加水至全量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