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腰背痛研究进展
- 格式:pptx
- 大小:6.48 MB
- 文档页数:47
综合运动干预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研究谈艳1,李伟2,李灵杰1,李华1,袁兰军1,高程丽3(1.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23;2.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100062;3.三江学院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12)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运动干预方法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
方法:招募符合实验要求的非特异性腰痛症状大学生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6人)和对照组(n=28人)。
采用2*2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变量为组别,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综合性运动干预;组内变量为测量时间,即干预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对两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功能自评量表(SSFS)测试。
结果:VAS测评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24.229,P<0.001,偏η2=0.592;测量时间对VAS主效应影响显著,F=7.981,P<0.001,偏η2=0.324;与基线相比,实验组在干预4周后有明显的下降,干预12周后VAS评分显著性下降(P<0.05)。
SFSS评分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100.730,P<0.001,偏η2=0.660;测量次数对SFSS主效应影响非常显著,F=25.646,P<0.001,偏η2=0.330;与基线相比,实验组SFSS在干预4周后既有明显的上升,后期每4周都呈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对照组在实验第8周至第12周显著性上升(P<0.05)。
结论:综合性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疼痛程度,缓解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脊柱整体功能状况。
关键词:综合性运动干预;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中图分类号:G8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204(2024)01-0075-08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in college studentsTAN Yan1,LI Wei2,LI Lingjie1,LI Hua1,YUAN Lanjun1,GAO Chengli3(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210023,Jiangsu,China;2.Sports Medicine Institute of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Beijing100062,China;3.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anjiang University,Nanjing210012,Jiangsu,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exercise intervention on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in college students.Methods:To recruit match reality of54college students with non-specific symptoms of low back pa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n=26)and control group(n=28).2*2two-factor mixed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adopted,and the variables between group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namely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elevant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receiving related health educa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12-week comprehensive exercise收稿日期:2023 08 30;修回日期:2023 12 16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GS023XKT2003);江苏省高校“高质量公共课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22JDKT056)。
非特异性下腰痛康复治疗研究进展作者:胡洪菱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423-01非特异性腰背痛(nonspecial low back pain,NLBP)是指腰、腰骶、骶髂、臀部或腿有疼痛的主观感觉,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一类非特异性腰背痛总称,约占总非特异性腰背痛的85%,是康复医学科和骨科的常见疾病[1]。
因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但并无特效方法,且显效慢、易复发,非特异性腰背痛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频发和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对其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其确切的发病因素目前仍然不清楚,各种原因所致的NLBP均在不同程度上与腰部肌肉疲劳和收缩能力下降有着互为因果的关系[2,3]。
腰椎是活动最多,负重最大的部分,其稳定性依靠脊柱及相关肌肉系统来维持,任何一个系统的功能或器质性病损所引起的腰椎不稳将由另一系统代偿来维持其稳定[4]。
因此关于腰椎稳定性,相关肌肉系统与腰背疼痛治疗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日益显得重要,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的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传统及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和作用进行综述。
1 现代康复治疗1.1卧床休息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卧床休息是保守治疗NLBP的主要方法。
能有效减少椎间盘所受的压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卧床与制动的不良作用也被人们认识,有NLBP卧床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文献报道[5]。
一些病人因为疼痛可以可以建议有限卧床最多两天,但并不是把这种卧床休息考虑为一种治疗[6]。
1.2 物理因子治疗磁疗、电疗、热疗、光疗、超声波、微波治疗等常用于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退行性改变等所致的下腰痛。
其治疗作用主要包括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抗炎作用、从而缓解疼痛。
有临床随机试验表明,对工作引起的急性肌源性下腰痛,低水平的连续性热疗可以显著的降低疼痛强度,减轻疼痛,改善障碍评分[7]。
- 168 -*基金项目:上海康复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21MC1930200)①上海中冶医院 上海 201900②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③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通信作者:赵仙丽麦肯基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张栎菁① 赵仙丽②③ 赵小峰① 【摘要】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学结构改变,又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其病因的腰痛,具有高患病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
麦肯基疗法是治疗NLBP 的一种常用物理治疗方法,在2019年我国运动疗法治疗腰痛的体育科学、康复科学和骨科领域等专家组专家共识中被推荐用于NLBP 的治疗,证据等级为Ⅰ级。
本文就麦肯基疗法在NLBP 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并从缓解腰椎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增强躯干肌肉力量,提高功能性活动等方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麦肯基疗法 非特异性下腰痛 腰椎功能 康复 doi:10.14033/ki.cfmr.2024.06.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4)06-0168-05 Research Progress of McKenzi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ZHANG Lijing, ZHAO Xianli, ZHAO Xiaofe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4, 22(6): 168-172 [Abstract]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NLBP) is defined as low back pain with no exact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no objective examination to determine the cause. I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prevalence and recurrence rate. McKenzie therapy is a common physical therapy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NLBP, and was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NLBP in the expert consensus of the expert group in the field of sports science, rehabilitation science and orthopedics in China in 2019, with evidence level Ⅰ. In this pape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cKenzie therapy in NLBP was summarized, and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was reviewed in terms of relieving lumbar pain, improving lumbar motion, strengthening trunk muscle strength, and improving functional activity. [Key words] McKenzie therapy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Lumbar function Rehabilit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Shanghai Zhongye Hospital, Shanghai 201900, China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是指找不到确切的组织病理学结构改变,不能通过客观检查明确病因的下腰痛[1]。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要点腰背痛(low back pain,LBP)是一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症,可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每年由腰背痛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
1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共识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是指病程持续12周以上,病因不明的、除脊柱特异性疾病及神经根性疼痛以外原因所引起的肋缘以下、臀横纹以上及两侧腋中线之间区域内的疼痛与不适,伴或不伴大腿牵涉痛。
1.1 临床表现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表现多样,以腰背部、腰骶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多数患者可同时存在腰部无力、僵硬感、活动受限或协调性下降,严重者可发生睡眠障碍。
疼痛症状多于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弯腰、久坐、久站后加重。
经热敷、按摩等保守治疗后疼痛症状多可暂时缓解。
体格检查常可发现疼痛部位存在肌张力增高或明显局限性压痛点(扳机点),研究证实扳机点的数量与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无特异性病理改变,可导致腰背痛的病因较多,机制比较复杂。
1.3 诊断与预后评估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首要检查目的是重复筛查与特异性腰背痛高度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即红色警示,并评估可导致腰背痛恶化或慢性化的因素即黄色警示,以判断临床转归。
红色警示指腰背痛患者既往病史或复合症状中与危险程度较高的严重疾病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表1)。
发现红色警示后必须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潜在的严重疾病,例如感染、炎性风湿性疾病或肿瘤。
黄色警示主要指可导致疼痛慢性化或进行性加重、功能障碍及工作能力丧失、迁延不愈的各类危险因素(表2)。
发现黄色警示后应当鼓励患者改变行为和对腰背痛的认识,让患者认识到每周保持运动锻炼的重要性,可能有助于减少腰背痛的发生,减轻严重程度。
1.3.1 病史采集1.3.2 体格检查1.3.3 影像学评估影像学评估的主要目标是对存在红色警示或神经根性疼痛的患者进行评估,并为拟进行外科治疗的患者确定术式提供依据。
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非特异性下腰痛(LowBackPain,LBP)是指一组以下背部、腰骶部及臀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是临床医学、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等领域的常见疾病之一。
LBP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其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其工作能力的丧失。
作为临床综合症的一种,LBP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方法也较多,有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及手术治疗等。
其中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一种,欧洲非特异性腰痛管理指导方针推荐运动疗法作为治疗首选。
它通过肢体运动和肌肉收缩来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加速疾病痊愈的进程,使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及劳动能力。
运动疗法对机体内各系统均有良好的康复作用,对机体的损伤性较少,而治疗的有效性和特异性较高,对LBP的具有良好的疗效,是目前多数专家学者推荐的作为非特异性下腰痛治疗的首选方法。
现将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中图分类号】R681.533【文献标识码】A1LBP的运动疗法运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LBP的康复治疗,其目的是提高脊椎稳定性,其对象是脊柱的核心肌群。
LBP运动疗法的内容可概括为核心肌群力量和耐力训练,脊柱关节活动度训练及神经肌肉功能控制训练。
2LBP运动疗法的类型2.1体操治疗LBP治疗性体操是指导患者治疗和预防LBP简易、有效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屈曲和伸展运动体操两类。
Williams体操是屈曲运动体操的典型代表,它通过力学作用改变触发伤害感受器引起疼痛的异常力学结构而起作用,可以起到强化腹背肌、臀大肌和腘绳肌得到牵张的目地。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体操的疗效好于一般的非特异性疗法。
和Williams体操相比,Cailliet体操在锻炼时增加了坐位和站立位,通过该体操的训练,可以使躯干肌肉的肌力和耐力得到强化、软组织的牵张状况缓解以及训练骨盆回旋。
二者均是通过强化腹肌训练达到治疗LBP的基本肌力训练法。
Mackenzie体操是把脊柱伸展运动作为训练中心的体操,主要由上肢支撑来完成,McKenzie评测方法对于患者的分类、治疗的选择、预后的判定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治疗进展
何浩川;马文升
【期刊名称】《临床医学进展》
【年(卷),期】2024(14)5
【摘要】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CNSLBP)作为临床上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好发于任何年龄人群,其主要特点是腰部疼痛,长期的腰痛伴随活动受限、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故目前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临床上关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疗法、有创治疗、健康教育、中医中药等,本文对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总页数】8页(P240-247)
【作者】何浩川;马文升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临床医学院包头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经筋辩证取穴浮刺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临床研究
2.筋膜刀软组织松动术结合传统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临床效果观察
3.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中年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4.腰骶支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临床疗效研究
5.基于筋骨平衡理论采用中药溻渍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电共振治疗对非特异性下腰痛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目的:临床观察生物电共振治疗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镇痛作用。
方法:北京军区总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生物电共振仪组(治疗组)与中频电疗仪组(对照组),通过对患者V AS分级与观察疼痛强度指数(PPI)的变化,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镇痛疗效。
结果:治疗组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有非常显著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V AS分级下降,t=14.358,P<0.01;PPI t=11.494,P <0.01),而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愈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
生物电共振仪组共治疗5次;中频电疗组治疗10次。
结论:生物电共振仪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algesia effect of 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on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Methods: The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in Beijing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and Xiyuan hospital of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were randomized to treatment group (n=40) which treated with the 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n=40) which treated with intermediate frequency electrotherapy. The pain intensity and local painful pressure were evaluated in the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by using visual analog scale (V AS) and painful pressure index (PPI).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V AS and PPI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 VS t=14.358, P<0.01; PPI t=11.494, P<0.01).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the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χ2=0.114, P>0.05). However, in treatment group treated 5 times of a set of treatment compared to treated 10 times of a set of treatment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bioelectricity resonance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way on curing pain of patients with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Key words]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Electrotherapy; Analgesia非特異性下腰痛(low back pain, LBP)是以腰骶部疼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伴有或不伴有下肢麻木、疼痛的症状,主要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腰椎滑脱症、椎弓崩裂、腰椎小关节紊乱、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腰骶部肌筋膜炎、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综合征等[1]。
非特异性腰痛的功能评估与运动疗法非特异性腰痛是指在腰部出现的慢性疼痛,没有明显的病因或特定病变可证实。
由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病因变化多样,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功能评估和运动疗法。
功能评估是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腰部功能状况。
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病史收集:了解患者的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诱因等,以及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 病理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腰部活动范围、神经系统功能等,判断是否存在明显异常。
3. 功能评定:通过一些标准化的评定工具,如奥斯特里和罗兰腰背痛问卷,评估患者的功能损害程度。
4. 考虑相关因素:考虑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工作环境、心理社会因素等对腰痛的影响。
在进行功能评估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相应的运动疗法,帮助患者缓解和预防非特异性腰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运动疗法:1. 腰部加强运动:如俯卧撑、提膝、侧弯、桥式等,在锻炼腹肌、背肌和腰部稳定性的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
2. 柔韧性训练:包括伸展运动、瑜伽、普拉提等,可以增加腰部和周围肌肉的柔韧性,改善腰部的运动范围。
3. 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骑自行车等,可以增加心肺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减少腰部的压力。
4. 高温疗法:如温水浴、热敷等,可以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5. 平衡训练:通过平衡器械的使用,如平衡球、稳定板等,可以提高腰部的稳定性,减少跌倒和意外伤害的风险。
针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功能评估和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腰部功能,减少疼痛,并预防腰痛的复发。
但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最好在专业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
青年人群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MRI研究崔迪;雷振;孙羽【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刊》【年(卷),期】2024(26)3【摘要】目的: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及Image J软件测量椎旁肌[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MF);竖脊肌(erector spinae,ES)]影像学参数,包括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及脂肪浸润程度(fatty infiltration,FI),评价椎旁肌CSA和FI与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关系,并探讨不同性别人群椎旁肌影像学参数是否有差异。
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行腰椎常规MRI T2WI(T2-weighted imaging)序列矢状位、T2WI轴位扫描的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青年患者53例设为腰背痛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8例,女25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腰背痛病史,病程超过12周,年龄18~40周岁,且排除其他特异性疾病;并选同时间段内于我院进行MRI相同序列检查的体检青年人员5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5例,女25例。
用Image J软件手动勾画L1~S1所有椎间盘中心层面椎旁肌感兴趣区域(ROI),并测量轴位图像椎旁肌CSA和FI。
采用t检验比较腰背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及不同性别患者椎旁肌CSA、FI的差异。
结果:腰背痛组与对照组多节段多裂肌、竖脊肌的CS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腰背痛组患者多裂肌、竖脊肌FI均大于对照组(P<0.05)。
男性组多裂肌、竖脊肌的CSA均大于女性组;多裂肌、竖脊肌FI均小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青年人群中,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的多裂肌、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较正常人群更加严重;青年男性多裂肌、竖脊肌的CSA大于青年女性、FI低于青年女性。
【总页数】5页(P270-274)【作者】崔迪;雷振;孙羽【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相关文献】1.青年女性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椎旁肌变化的CT表现2.核心肌群训练改善体育专业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的研究3.腰骶支具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临床疗效研究4.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静息态fMRI初步研究5.非特异性腰背痛人群健康信息需求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飞行员与无症状飞行员之间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特征比较卫杰;郭伟;刘晶;赵平;甄鹰;孙梅;陈立君【摘要】目的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飞行员与无症状飞行员之间腰部竖脊肌表面肌电特征比较,为飞行员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患者的客观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芬兰MEGA公司ME6000-T8表面肌电仪测量47名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飞行员与9名无症状飞行员腰部竖脊肌等长收缩与站立位屈伸运动时表面肌电.软件分析竖脊肌等长收缩时疲劳性肌电指标MFs、MPFs、ZCRs、AEMGs,计算双侧竖脊肌各项肌电指标差值绝对值ItrMFs、ItrMPFs、ItrZCR、ItrAEMG,双侧竖脊肌各项肌电指标和绝对值IarMFs、IarMPFs、IarZCR、IarAEMG,屈伸运动时屈曲伸直动作AEMG,计算协调性指标FER.用SPSS 13.0分析结果.结果竖脊肌等长收缩时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飞行员与正常飞行员MFs、IMPFs、ZCRs、AEMGs、ItrMFs、ItrMPFs、ItrZCR、ItrAEMG、IarMFs、IarMPFs、IarZCR、IarAEMG各项指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屈伸运动时非特异性腰背痛飞行员与正常飞行员LFAEMG、LEAEMG、RFAEMG、REAEMG、FER差异显著(P<0.05).结论飞行员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患者与无症状飞行员之间的表面肌电指标FER差异显著,有望成为飞行员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患者评价的客观指标.【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0(031)003【总页数】4页(P170-173)【关键词】飞行员;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表面肌电信号【作者】卫杰;郭伟;刘晶;赵平;甄鹰;孙梅;陈立君【作者单位】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北京,10014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北京,10014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北京,10014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北京,10014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北京,10014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北京,100142;解放军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北京,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sEMG indexes between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ilots and painfree pilots.Method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9 painfree pilots and 43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ilots.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was used to measure activity in the paraspinal muscle between L3-4while subjects moved from an erect to a flexion posture and contracted their lumbar muscle steadily.Analyze sEMG with software MEGAWIN 3.2 indexes such as MFs、MPFs、ZCRs、AEMGs、ltrMFs、ltrMPFs、ltrZCR、ltrAEMG、larMFs、larMPFs、larZCR、larAEMG,LFAEMG、LEAEMG、RFAEMG、REAEMG and FER.Analyze data with spss 13.0.Result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ilots and painfree pilots with respect to LFAEMG、LEAEMG、RFAEMG、REAEMG、FER (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ilots and painfreepilotswith respecttoMFs、MPFs、ZCRs、AEMGs、ltrMFs、ltrMPFs、ltrZCR、ltrAEMG、larMFs、larMPFs、larZCR、larAEMG(P>0.05).Conclusion The difference of sEMG indexes FER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ilots and painfree pilots,FER is an objective index to evaluate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pilots.Key words:pilots;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sEMG工业化国家中,非特异性慢性腰背痛发病率高,1年内的发生率大约在44%左右,其中有10%的腰背痛患者1年后转为慢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