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办法和审计抽样
- 格式:pptx
- 大小:485.76 KB
- 文档页数:41
审计工作中的采样与抽样方法与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采样与抽样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与技术。
通过合理的采样与抽样方法,审计人员可以获取足够的证据,并对整体情况进行推断和判断。
本文将介绍审计工作中常用的采样与抽样方法与技术,并分析其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一、简介采样与抽样是审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是通过从大量数据中抽取部分样本数据来获取总体的信息。
正确使用采样与抽样方法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风险,并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采样方法与技术1. 无偏采样法无偏采样法是一种常用的采样方法,它保证了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机会相等,从而减少了样本选择带来的偏差。
在审计工作中,可以使用随机数表、随机数生成器等工具来进行无偏采样。
2. 系统抽样法系统抽样法是指将总体中的样本按照一定的间隔依次选取,例如每隔十个数据选取一个样本。
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样本的分布均匀,同时也能够简化样本选择的过程。
3. 簇抽样法簇抽样法是指将总体分为若干个簇,然后对每个簇进行全面调查或采样。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的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可以减少样本选择的误差。
4. 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然后从每个层次中选取样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5. 整群抽样法整群抽样法是指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体,然后从每个群体中选取全部样本。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的群体特征比较明显,可以简化样本选择的过程。
三、采样方法与技术的适用场景和注意事项1. 无偏采样法适用于对总体的每个样本都具有相同重要性的情况。
在使用无偏采样法时,需要注意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和独立性,以避免选择偏差和结果误导。
2. 系统抽样法适用于总体数据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情况。
在使用系统抽样法时,需要保证选取的间隔适当,并在总体数据没有明显顺序规律的情况下谨慎使用。
3. 簇抽样法适用于总体数据的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在使用簇抽样法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簇大小和簇的划分方式,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2010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0.11.01•【文号】财会[2010]21号•【施行日期】2012.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财会[2010]21号财政部2010年11月1日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使用审计抽样,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要求注册会计师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该准则还要求注册会计师确定用以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审计程序的目的,审计抽样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第三条本准则作为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的补充,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和选择审计样本以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及评价样本结果时对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使用。
第二章定义第四条审计抽样(即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第五条总体,是指注册会计师从中选取样本并期望据此得出结论的整个数据集合。
第六条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第七条统计抽样,是指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抽样方法:(一)随机选取样本项目;(二)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
不同时具备前款提及的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为非统计抽样。
第八条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抽样风险可能导致两种类型的错误结论:(一)在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或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
审计中的检查和抽样方法在审计过程中,检查和抽样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审计师有效地获取、分析和评估证据,以确定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合规性。
本文将介绍审计中常用的检查和抽样方法,并探讨其应用和优势。
一、检查方法检查方法是通过审查和核对财务凭证、账簿和其他相关文档,以获取证据并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检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 审查凭证和账簿:审计师会仔细审查财务凭证,核对其与账簿记录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他们会关注凭证的编号、日期、金额、签名等关键信息,以确保凭证的合规性。
2. 核对银行对账单:审计师会比对企业的银行对账单和账务记录,确认账户余额的准确性。
他们会关注银行流水的收支情况,检查账户余额与财务记录是否一致。
3. 检查合同与协议:审计师会审查与企业相关的合同和协议,核实其中的条款和条件是否符合财务报表中的披露要求。
他们会关注重要合同的签订日期、金额、付款条件等信息。
4. 验证固定资产和存货:审计师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实地核验,确认其存在与否以及价值的准确性。
他们可能会进行现场计数、盘点和测量等操作。
5. 检查支付和收入记录:审计师会仔细检查企业的支付记录和收入记录,核对其与财务报表一致性。
他们会关注支付的业务目的和合规性,以及收入来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采用一部分样本数据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代表整体数据集的情况。
抽样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1. 设计抽样方案:审计师会制定抽样方案,确定需要抽取的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
他们会考虑样本的代表性、控制风险和有效性等因素。
2. 抽取样本数据:审计师会按照抽样方案,从财务报表中随机选择样本,并仔细记录样本数据的来源和抽取方法。
他们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3. 检查样本数据:审计师会对选定的样本数据进行详细检查和分析,以获取有关特定项目或交易的证据。
他们会关注样本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
4. 推断总体情况:审计师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检查和分析,推断整体数据集的情况。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随机抽样方法:按照概率统计原理在总体中随机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
2. 系统抽样方法:根据总体的某种特征,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例如按照客户编号或账户余额大小抽取样本。
3. 层次抽样方法:根据总体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多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进行抽样。
4. 分层抽样方法:在总体中将样本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类,然后在每个分类中进行抽样。
5. 无选择抽样方法:抽样时不加以考虑地按照某种规则抽取样本。
6. 判断抽样方法:根据审计师的判断和经验抽取样本。
7. 审计利益相关方抽样方法:根据审计对象的重要性、关联度和风险抽取样本。
需要注意的是,抽样方法的选择应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可靠性和效率,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8号——审计抽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抽样,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活动中,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从被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相应结论的过程。
第三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确定抽样总体、选择抽样方法时应当以审计目标为依据并考虑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
第五条抽样总体的确定应当遵循相关性、完整性和经济性原则。
(一)相关性是指抽样总体与审计目标相关;(二)完整性是指抽样总体的内容能全面反映项目的实际情况;(三)经济性是指抽样总体的确定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第六条在审计抽样过程中,可以采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样方法,或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第七条抽取的样本应有代表性,具有与审计总体相似的特征。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在选取样本时,应当对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重大差异或缺陷风险以及审计过程中的检查风险进行评估,并充分考虑因抽样引起的抽样风险及其他因素引起的非抽样风险。
第九条抽样结果的评价应当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推断审计总体持征。
第三章抽样程序和方法第十条审计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一)根据审计目标及审计对象的特征制定审计抽样方案;(二)选取样本;(三)对样本执行审计测试;(四)评价样本;(五)根据样本评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六)形成结论。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人员应依据审计目标制定审计抽样方案,抽样方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审计总体。
是指审计对象的各个具体单位组成的整体;(二)抽样单位。
是指构成审计总体的单位项目;(三)样本。
是指在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组成的整体;(四)误差。
是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差异或缺陷;(五)可容忍误差。
审计机关审计抽样准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抽样行为,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从审计对象总体(以下简称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包括统计抽样方法和非统计抽样方法。
第三条审计人员应当运用专业判断,决定采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第四条审计人员在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可以运用审计抽样方法。
第五条审计抽样通常不适用于下列情况:(一)以检查总体完整性为目的的;(二)审计事项总体数量较少的;(三)单笔业务金额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四)可接受检查风险过低或要求审计保证程度过高的;(五)有特殊风险或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六)使用审计抽样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
第六条审计人员在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考虑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样本测试结果形成的审计结论,与对总体进行详细审计所形成的审计结论不一致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第七条审计人员在确定样本规模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一)审计目标;(二)总体及抽样单位;(三)可接受的审计检查风险;(四)可容忍误差;(五)预计总体误差。
第八条审计人员在确定总体时,应当保证总体项目的完整性和相关性,对于特殊或异常事项应当从总体中剔除,单独实施检查。
第九条审计人员对于由若干具有不同特征层次组成的总体,应当实施分层抽样。
第十条审计人员在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抽样风险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审计人员可接受的抽样风险越低,需要的样本量越大。
符合性测试中抽样的可接受风险是指评估的控制风险水平,实质性测试中抽样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为计算的检查风险水平。
第十一条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以达到审计目标,所愿意接受的总体的误差。
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审计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可容忍误差。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审计实操经验】抽样审计的特点
所谓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抽样审计的特点
1、抽样审计不同于详细审计。
详细审计是指百分百地审计对象总体中的全部项目,并根据审计结果形成审计意见。
而抽样审计是从审计对象总体根据统计原理选取部分样本进行审计,并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并发表审计意见。
2、审计抽样不能等同于抽查。
抽查作为一种技术,可以用于审前调查、确定审计重点、取得审计证据,在使用中无严格要求。
而审计抽样作为一种审计方法,需运用统计原理,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抽样方法的要求实施。
3、抽样审计一般可用于逆查、顺查、函证等审计程序,也可用于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但审计师在进行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时则不宜运用审计抽样。
结语:会计是一个注重积累的职业,出纳、会计、主管、经理一路攀升,是正常的途径,从简单的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税务处理、到财务分析、到更高层级的管理会计,应该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家定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并且尽量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现在只需沉淀,相信将来会有更大更好的发展,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2108号审计具体准那么——审计抽样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了标准审计人员运用审计抽样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根据?审计根本准那么?,制定本准那么。
第二条本准那么所称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实施过程中,从被审查和评价的审计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测试,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并作出审计结论的一种审计方法。
第三条本准那么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审计活动。
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那么。
第二章一般原那么第四条确定抽样总体、选择抽样方法时应当以审计目标为依据,并考虑被审计单位及审计工程的具体情况。
第五条抽样总体确实定应当遵循相关性、充分性和经济性原那么。
相关性是指抽样总体与审计对象及其审计目标相关;充分性是指抽样总体能够在数量上代表审计工程的实际情况;经济性是指抽样总体确实定符合本钱效益原那么。
第六条审计抽样方法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在审计抽样过程中,可以采用统计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非统计抽样方法,或者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第七条选取的样本应当有代表性,具有与审计总体相似的特征。
第八条审计人员在选取样本时,应当对业务活动中存在重大差异或者缺陷的风险以及审计过程中的检查风险进行评估,并充分考虑因抽样引起的抽样风险及其他因素引起的非抽样风险。
第九条抽样结果的评价应当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并以此为依据合理推断审计总体特征。
第三章抽样程序和方法第十条审计抽样的一般程序包括以下步骤:〔一〕根据审计目标及审计对象的特征制定审计抽样方案;〔二〕选取样本;〔三〕对样本进行审查;〔四〕评价抽样结果;〔五〕根据抽样结果推断总体特征;〔六〕形成审计结论。
第十一条审计抽样方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审计总体,是指由审计对象的各个单位组成的整体;〔二〕抽样单位,是指从审计总体中抽取并代表总体的各个单位;〔三〕样本,是指在抽样过程中从审计总体中抽取的局部单位组成的整体;〔四〕误差,是指业务活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差异或者缺陷;〔五〕可容忍误差,是指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差异或者缺陷的最大程度;〔六〕预计总体误差,是指审计人员预先估计的审计总体中存在的差异或者缺陷;〔七〕可靠程度,是指预计抽样结果能够代表审计总体质量特征的概率;〔八〕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九〕样本量,是指为了能使审计人员对审计总体作出审计结论所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十〕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