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档】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136.92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章节,主要内容是审计抽样相关概念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常以客观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在6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导读【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一、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流程中的适用性注意:①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一)抽样风险【例题·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版)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选项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D,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无关。
【例题·单选题】(2015年)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非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所有的项目都实施检查,否则存在抽样风险B.在使用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D.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
【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第⼀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法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章节,主要内容是审计抽样相关概念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
常以客观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考核,分值在6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导读【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审计抽样(⼀)审计抽样的含义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审计抽样的特征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可以根据样本项⽬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性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流程中的适⽤性注意:①在被审计单位采⽤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笔或⼏笔交易进⾏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控制运⾏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审计抽样。
⼆、抽样风险和⾮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例题·单选题】(2016年考⽣回忆版)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选项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D,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关。
【例题·单选题】(2015年)下列有关抽样风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除⾮注册会计师对总体中所有的项⽬都实施检查,否则存在抽样风险B.在使⽤统计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D.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风险。
阐述审计抽样的概念审计抽样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中,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从大量数据或事项中选择一部分进行检查,以得出对全部数据或事项的合理判断的方法。
在审计工作中,抽样是一种经济高效且可行的方法,能够减少工作量和时间成本,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抽样是基于统计学理论和方法,通过抽取一部分样本来代表整体,从而作出对整体的可靠推断。
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好的样本可以代表整体”,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通过对抽样样本的观察和测量,推断并评价整体的特征,从而达到减少错误率、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实践操作中,审计抽样通常包括样本选择、样本规模确定、样本测试、数据分析等过程。
首先,样本选择是抽样过程的重要步骤。
在进行样本选择时,需要根据审计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被审计对象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抽样方法。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簇抽样等。
随机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随机选择样本,使得每个样本具有同样的选中概率;系统抽样是指按照规定的间隔从总体中选择样本;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根据每层次的比例选择样本;簇抽样是在大的总体中选择若干个簇(组),然后对选中的簇进行全面检查。
其次,样本规模确定是抽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样本规模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数量。
样本规模的确定需要依据统计学的性质和预期目标,通过计算和试探得出。
通常,在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考虑审计目标的可靠性要求、风险程度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一般来说,样本规模越大,抽样结果的可靠性越高;但同时也会带来成本和时间的增加,因此需要在可行性和可靠性之间做出权衡。
然后,样本测试是抽样过程的核心步骤。
样本测试是指对抽取的样本进行核实、检查、测量和比对,从而获取并判断整体数据或事项的真实情况。
在样本测试中,审计人员需要确保样本选择的合理性、样本选取的独立性和样本测试的客观性。
同时,还需要根据审计目标和要求,对样本进行适当的抽检。
在样本测试过程中,还需要对抽样调查的过程、方法和依据进行记录和说明,以便于审计结果的审查和评估。
第四章审计抽样本章内容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第三节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第四节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第一节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一、审计抽样的定义二、抽样风险及其对审计测试的影响三、非抽样风险及其对审计测试的影响四、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五、统计抽样方法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1.审计抽样的定义审计抽样(简称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2.采用审计抽样的目的审计抽样旨在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测试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3.审计抽样的作用审计抽样能够使注册会计师获取和评价有关所选取项目(某一认定)某一特征的审计证据,以形成或有助于形成有关总体的结论。
4.审计抽样基本特征 (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
5.审计抽样的适用范围 (1)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2)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
【例题单选题】关于审计抽样的特征,以下理解中,错误的是( )。
A.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B.审计抽样是为了获取审计证据证实控制活动运行是否有效或验证某一认定金额是否存在错报C.所有抽样单元均有被选取的机会 D.针对总体进行分层,再选取样本【答案】D 【解析】选项D错误。
如果审计抽样运用于控制测试,测试的总体没有变异性,不需要对总体进行分层;同样,如果采用PPS抽样,由于样本是以元为抽样单位,总体没有变异性,也不需要对总体进行分层。
二、抽样风险及其对审计测试的影响 (一)抽样风险的含义 (二)控制测试的抽样风险 (三)细节测试的抽样风险 (四)抽样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五)降低抽样风险的对策(一)抽样风险的含义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
第一编审计基本原理——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考情分析本章属于审计的基础知识,属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章节,主要内容是审计抽样相关概念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应用。
常以客观题或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分值在6分左右。
本章主要内容导读【知识点】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一、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审计抽样在审计测试流程中的适用性审计测试流程具体内容是否适宜采用审计抽样(1)风险评估程序全部程序不适宜(2)控制测试留下控制运行轨迹的内部控制适宜未留下控制运行轨迹的内部控制不适宜(3)实质性程序细节测试适宜实质性分析程序不适宜注意:①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一)抽样风险【例题·单选题】(2016年考生回忆版)下列有关信赖过度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效率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非抽样风险C.注册会计师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信赖过度风险D.信赖过度风险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均相关『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信赖过度风险影响审计质量;选项B,信赖过度风险属于抽样风险;选项D,信赖过度风险是在控制测试中使用审计抽样时的抽样风险,与细节测试无关。
审计抽样知识点总结一、审计抽样的概念和目的审计抽样是指审计员根据一定的方法,从整体中抽取一部分数据或者事项,进行详细的审计工作,以代表性地评价整体情况。
审计抽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审计工作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审计抽样的特点1. 抽样是随机选择一部分数据进行审计,所以对于被审计对象来说是无法预测的,保证了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 抽样可以大大减少审计工作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3. 抽样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为只是抽取了一部分数据进行审计,可能会忽略了一些重要的问题。
三、审计抽样的基本原则1. 代表性原则:抽样要求被选取的样本要有足够的代表性,能够代表整体的情况。
2. 客观性原则:抽样过程应当客观公正,不受个人主观意识和偏见的影响。
3. 抽样精度原则:抽样应当以达到一定的置信度和精度为目标,使得抽样结果具有合理的可靠性。
4. 选择随机性原则:抽样应当是以随机抽取的原则进行,不受主观意识的干扰。
四、审计抽样的方法1. 随机抽样:根据一定的随机抽取原则,从整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计。
2. 分层抽样:根据被审计对象的不同特点,将其分成不同的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3. 整群抽样:直接对整体进行抽样,不需要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分类。
五、审计抽样的步骤1. 确定抽样目标:明确需要抽样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确定抽样的目的和依据。
2. 制定抽样计划:根据抽样目标和依据,制定抽样方案和抽样的方法。
3. 抽样实施:按照抽样计划进行实际的抽样工作。
4. 样本检验:对抽取的样本进行详细的检验和分析。
5. 结果评价:根据抽样结果进行整体的评价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六、审计抽样的风险1. 代表性不足:由于抽样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选取的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情况。
2.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可能导致部分样本的差异被放大,产生误差。
3. 抽样偏差:由于抽样的非随机性,可能导致样本的选择不够客观,产生偏差。
第六章审计抽样一、审计抽样的定义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程序时,从审计对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
审计抽样对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都适用抽样方法的选用主要涉及的是审计程序实施的范围问题。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一)抽样风险1、定义: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合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2、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1)弃真风险(信赖不足风险),这是指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给予信赖的内部控制的可能性。
(2)采伪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信赖超过了其实际上可予以信赖程度的可能性。
3、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1)误受风险(采伪),也成“β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2)误拒风险(弃真),也称为“α风险”,与误拒风险相反,误拒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不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
上述这些风险,都将严重影响审计的效果和效率。
(二)非抽样风险1 、定义: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因采用不恰当得审计程序或者方法,或因误解审计证据等而未能发现重大误差的可能性,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主要有:(1 )人为错误,如未能找出样本文件中的错误等。
(2 )运用了不切合审计目标的审计程序。
(3 )错误解释样本结果。
2 、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而且对审计效果和效率都可能产生影响3 、非抽样风险无法量化,但对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都有影响的。
三、审计抽样的种类1、按抽样决策的依据不同,将审计抽样划分为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2、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根本区别是:(1 )统计抽样是利用概率法则来量化控制抽样风险的;非统计抽样可能比统计抽样花费的成本要小,但是统计抽样的效果则可能比非统计抽样好得多。
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属于比较重要的章节,核心内容是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从题型看,既可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也可以在简答题或综合题中涉及。
尤其2012年以前以简答题形式为主,但是近几年经常在客观题和综合题中有所涉及,考生应重视相关知识的掌握,以应对各种题型的考核。
本章近几年平均分值6分左右。
2018年考核了单选题和多选题。
本章教材变化
本章内容无实质性变化。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
1.选取全部
项目测试
适用对象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如:资本公积(★★★)
测试范围
测试总体中的全部项目。
(如: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所有项目
或其中的一层)
适用情况
1.总体由少量的大额项目构成;
2.存在特别风险且其他方法未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3.由于信息系统自动执行的计算或其他程序具有重复性,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选取特定项目测试适用对象既适用于控制测试,也适用于细节测试。
测试范围
1.大额或关键项目;
2.超过某一金额的全部项目;
3.被用于获取某些信息的项目;
4.被用于测试控制活动的项目。
局限性容易形成非抽样风险(★★★针对性)
注意事项
选取特定项目实施检查,通常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手段,但并
不构成审计抽样。
对按照这种方法所选取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
结果,不能推断至整个总体。
(★★★)
3.审计抽样详见本章内容。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3年)
下列有关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某类交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检查构成审计抽样
B.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时,应当使总体中每个项目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C.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
D.审计抽样更适用于控制测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取特定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不能推断至整个总体,不能由特定项目审计结果得出总体特征的审计结论,不构成审计抽样,所以选项A错误;注册会计师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总体中每个项目不是都具有被选取的机会,所以选项B错误;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而不适用于控制测试,所以选项C正确;审计抽样适用于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所以选项D错误。
二、审计抽样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其中:
①总体:是指注册会计师从中选取样本并期望据此得出结论的整个数据集合。
②抽样单元: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项目。
【特别提示】
抽样是一个适用性较广的概念,不仅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工作时使用抽样,意见调查、市场分析或科学研究都可能用到抽样。
但是审计抽样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抽样:
①审计抽样可能为某账户余额的准确性提供进一步佐证证据,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评价该账户余额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而不需要确定其初始金额,这些初始金额在审计抽样开始之前已由被审计单位记录并汇总完毕。
②在运用抽样方法进行意见调查、市场分析或科学研究时,类似的初始数据在抽样开始之前通常并未得到累积、编制或汇总。
(二)审计抽样的特征
1.审计抽样的3个特征(★★★同时具有)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100%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不能是全查)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但不一定机会均等:选取样本不能存在偏向)(选秀女)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2.选取样本时对代表性的考虑
(1)代表性的含义
代表性:是指在既定的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类似(★★★注意:不是完全相同)。
(2)应用原则
只有当从抽样总体中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时,注册会计师才能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总体的结论。
(3)代表性的判断标准
样本的选取是无偏向的,该样本通常就具有了代表性。
(4)影响代表性的因素
序号相关因素无关因素
1整个样本样本中的单个项目
2如何选择样本样本规模
3错报的发生率
错报的特定性质
(如:异常情况导致的样本错报)
【补充例题•单选题】(2018年)
下列有关审计抽样的样本代表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样本的选取是无偏向的,该样本通常具有代表性
B.样本具有代表性意味着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的错报与总体中的错报相同
C.样本的代表性与样本规模无关
D.样本的代表性通常只与错报的发生率而非错报的特定性质相关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样本具有代表性并不意味着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的错报一定与总体中的错报完全相同,如果样本的选取是无偏向的,该样本通常就具有了代表性,因此选项B不正确。
【补充例题•多选题】(2017年)
下列各项中,属于审计抽样基本特征的有()。
A.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B.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C.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D.可以基于某一特征从总体中选出特定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审计抽样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
(1)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选项A正确);
(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选项C正确);
(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选项B正确)。
所以选项A、B、C正确。
(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性(并非在所有审计程序中都可以使用)
阶段对抽样的规定
(1)风险评估
程序①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在了解控制的设计和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同时计划和实施控制测试,则可能涉及审计抽样,但此时的审计抽样仅适用于控制测试。
不是针对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①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
②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实施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③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3)实质性程
序①在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的方法获取审计证据。
②如果注册会计师将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为可接受的低水平,也可不实施细节测试,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
③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的目的不是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有关总体的结论,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审计抽样可以与其他测试方法结合进行。
例如,在审计应收账款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
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将应收账款中的单个重大项目挑选出来单独测试,再针对剩余的应收
账款余额进行抽样。
【补充例题·多选题】(2018年)
下列审计程序中,通常不宜使用审计抽样的有()。
A.风险评估的程序
B.实质性分析程序
C.对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实施测试
D.对信息技术应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实施测试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选项A);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的目的不是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有关总体的结论,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选项B);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宜使用
审计抽样(选项C);
在被审计单位采用信息技术处理各类交易及其他信息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只需要测试信息技术一般控制,并从各类交易中选取一笔或几笔交易进行测试,就能获取有关信息技术应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需使用审计抽样(选项D)。
【补充例题·多选题】(2014年)
下列程序中通常不采用审计抽样的有()。
A.风险评估程序
B.控制测试(非信息技术处理)
C.细节测试
D.实质性分析程序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对于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进行测试和进行细节测试时,可以运用审计抽样,而在风险评估和实质性分析程序中通常不涉及实施审计抽样,所以选项A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