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铜现货的八大因素
- 格式:docx
- 大小:15.89 KB
- 文档页数:4
铜行业梳理一、铜行业概述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电工、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铜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铜行业产业链1. 矿石开采:铜矿石是铜产业的原材料,全球主要铜矿资源集中在智利、秘鲁、中国等地。
2. 冶炼加工:将铜矿石经过冶炼、提炼等工艺过程,得到纯净的铜金属。
常见的冶炼方法包括火法、湿法和电解法等。
3. 制品加工:将铜金属加工成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制品,如铜管、铜板、铜线等。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铜加工、铜合金制造等工艺。
4. 终端应用:铜制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电子、交通、通信等行业,如电缆、电机、变压器、导线等。
三、铜行业市场状况1. 全球市场:全球铜市场供需紧张,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铜生产国包括智利、秘鲁、中国等,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进口国。
2. 国内市场:中国铜行业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电力、电子等领域对铜制品的需求持续增长。
四、影响铜行业的因素1. 铜矿资源:铜矿资源的供给状况直接影响铜行业的发展,矿产资源的稀缺性使得铜矿的开采和开发变得愈发重要。
2. 国际市场:全球经济形势、国际贸易政策等因素会对铜价格和市场需求产生影响。
3. 技术创新:技术的进步对铜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新的冶炼、加工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环境保护:铜行业涉及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排放,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要求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五、铜行业的发展趋势1.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向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领域发展。
2. 多元化发展:拓展铜产业的应用领域,开发新的市场空间,推动铜行业向下游延伸。
3. 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推动铜行业向低能耗、低排放、循环经济的方向转变。
4.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推动铜行业的全球化发展。
期货交易品种基本面分析【期货ABC】之13:影响铜价格变动的因素1、供求关系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
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
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visiblestocks或apparentstocks),是指交易所库存,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进行铜期货交易的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X分支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
三个交易所均定期公布指定仓库库存。
非报告库存,又称"隐性库存"(invisiblestocks),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手中持有的库存.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库存来衡量。
2、经济形势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
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进入新一轮经济疲软期,铜价由1989年的2969美元回落至1993年的1995美元/吨;1994年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对铜的需求有所增加,铜价又开始攀升;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整个亚洲地区(中国除外)用铜量急剧下跌,导致铜价连续下跌;1999年下半年亚洲地区经济出现好转,铜价又逐步回升。
2001年至2002年左右铜市的主要是世界经济走势,美国经济出现滑坡,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亦受到很大影响,对铜的需求大幅下降,从而使铜价创出20年的新低。
3、进出口政策进出口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是通过调整商品的进出口成本从而控制某一商品的进出口量来平衡国内供求状况的重要手段。
2000年之前我国在铜进出口方面一直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冶炼能力的增强,国家逐步取消铜的出口关税,铜基本可以自由进出口。
但由于我国铜资源仍然缺乏,因此依然是铜的净进口国。
影响铜材抗拉强度的因素
影响铜材抗拉强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1. 结晶度:铜材的晶粒大小和晶粒分布对其抗拉强度有显著影响。
晶粒越细小、均匀分布,抗拉强度越高。
2. 合金元素:铜材可以通过添加不同的合金元素来改变其抗拉强度。
添加一些强化合金元素如锌、锡、镍等,可以增加铜材的强度。
3. 冷加工:通过冷加工如拉伸、滚压等,可以改变铜材的晶粒形态和晶粒分布,从而提高其抗拉强度。
4. 温度:温度的变化对铜材的抗拉强度也有影响。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铜材的抗拉强度会下降。
5. 试样形状和尺寸:不同的试样形状和尺寸会对铜材的抗拉强度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试样的断口形状和试样的断口咬合程度与抗拉强度有关。
总之,铜材抗拉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结晶度、合金元素、冷加工、温度,以及试样形状和尺寸等。
关于铜价调价情况说明范文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呢,来给大家唠唠铜价调价这档子事儿。
一、为啥铜价要调呢?# (一)全球大环境的影响。
1. 经济形势的波动。
全球经济就像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大船,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
最近这经济形势啊,就有点像那暗流涌动的海面。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有的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对铜的需求。
就好比说,要是盖房子的少了、做电器的订单也不多了,那铜的用量自然就会减少。
需求少了,就像市场这个大天平开始往一边倾斜,这就给铜价带来了压力,不得不考虑调整价格。
2. 贸易政策的风吹草动。
国际贸易政策就像一阵一阵的风,吹到哪里哪里就有动静。
比如说,有的国家之间打起了贸易战,加征关税之类的。
这就好比在铜的国际贸易通道上设置了一道道小关卡,增加了铜进出口的成本。
进口的铜贵了,国内的铜价能不受影响吗?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后面的都会跟着晃悠,所以铜价就得跟着形势做出调整。
# (二)铜自身的供应问题。
1. 矿山生产的小插曲。
铜的来源主要是矿山开采,可矿山这东西也不是一直顺顺利利的。
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比如说开采设备突然出故障了,就像一个干活的大力士突然崴了脚,那开采的速度就得慢下来。
还有可能遇到一些自然灾害,像山体滑坡或者暴雨洪水啥的,把矿山的一些设施给破坏了。
这样一来,铜的产量就会减少。
市场上的铜少了,就像宝贝变得稀缺了一样,价格自然就有往上走的趋势,这也是铜价调整的一个重要原因。
2. 环保政策的紧箍咒。
现在全球都在重视环保,这是好事儿,但对铜的生产来说,就像是戴上了一个紧箍咒。
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那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小铜矿或者冶炼厂,就只能停产整顿或者直接关闭。
这就像给铜的供应源砍了几刀,供应量少了,铜价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往上推,所以也得调整价格。
二、铜价是怎么调的呢?我们调整铜价可不是瞎调的,那可是有一套严谨的方法。
# (一)参考市场指标。
影响铜价变化的宏观因素分析张天丰【摘要】铜价走势回顾9月铜市逆季节性暴泻,铜价部分复制了今年8月及2008年10月的走势.犹似8月,铜价在第一个交易日即触及月内高点,而后价格呈现明显跳水之势;与2008年相比,铜市回撤的速度及力度则十分相似,其中伦铜价格分别在一周内跌幅达13% (2008)及16%(2011),而沪铜则下挫17.75%及13.53%.至截稿时,伦铜月跌幅至20.66%,而沪铜主力的月跌幅则达20%,从价格走势看,铜价下跌伴随着增仓及放量,市场看空氛围一致,致使任何技术面的支撑都显失效.短期内,铜仍将受宏观面和投资者心理因素的主导,即刻走出报复性反弹行情的概率不大.【期刊名称】《中国金属通报》【年(卷),期】2011(000)039【总页数】3页(P24-26)【作者】张天丰【作者单位】东兴期货研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9月铜市逆季节性暴泻。
金融属性致使铜市在恐慌中暴挫,但阶段性底部或现;全球消费投资信心指数略显分化,聚焦欧元区债务恐慌;全球资金面趋紧,但OT2或会对此予以改善;国内通胀压力或减缓,货币调控政策望回归常态。
9月铜市逆季节性暴泻,铜价部分复制了今年8月及2008年10月的走势。
犹似8月,铜价在第一个交易日即触及月内高点,而后价格呈现明显跳水之势;与2008年相比,铜市回撤的速度及力度则十分相似,其中伦铜价格分别在一周内跌幅达13%(2008)及16%(2011),而沪铜则下挫17.75%及13.53%。
至截稿时,伦铜月跌幅至20.66%,而沪铜主力的月跌幅则达20%,从价格走势看,铜价下跌伴随着增仓及放量,市场看空氛围一致,致使任何技术面的支撑都显失效。
短期内,铜仍将受宏观面和投资者心理因素的主导,即刻走出报复性反弹行情的概率不大。
1.金融属性致使铜市在恐慌中暴挫,但阶段性底部或现当前铜的金融属性仍处历史高点,而由于高金融属性的存在,致使铜价在全球恐慌情绪骤增下大幅回撤。
近几年铜价格的趋势
近几年铜价格呈现了一定的波动,总体上呈现上涨趋势。
2018年初,铜价开始走高,主要受到全球经济增长、基建投资和电动汽车行业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2018年上半年的高位后,铜价在下半年开始下跌,主要是由于中美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导致市场担忧增加。
2019年,铜价逐渐回升,受到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以及全球经济复苏迹象的提振。
然而,在2019年下半年,铜价再次下跌,主要是由于全球制造业放缓以及中美贸易战不确定性的增加。
2020年,铜价走势较为波动。
初期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响,铜价受到较大的压力,因为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活动放缓。
随着各国控制疫情的措施逐渐见效,以及经济刺激措施的出台,铜价迅速反弹。
尽管在疫情期间存在一些波动,但总体上铜价在2020年呈现上涨趋势。
总结来看,近几年铜价格呈现出一定的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上涨趋势。
这主要受到全球经济增长、基建投资和电动汽车行业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受到贸易战、全球制造业放缓以及COVID-19疫情等因素的干扰。
铜价报价参照标准
铜价报价参照的标准有:
1.长江有色金属现货铜价:这是长江有色金属网发布的一种铜价,
以长江有色金属现货市场的交易价格为基础,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
2.上海期交所铜价: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期货价格是国内外有色金
属市场的重要参考指标,反映了市场对未来铜价的预期和风险偏好。
3.LME铜价: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是全球最大的金属交易所之
一,其铜期货价格对全球铜价走势具有重要影响。
4.CPI: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
果CPI上涨,意味着通货膨胀水平上升,可能导致铜价上涨。
5.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如果
GDP增长,意味着经济形势良好,对铜的需求可能会增加,导致铜价上涨。
6.美元指数:美元指数是衡量美元汇率变化的重要指标,如果美元
指数上涨,意味着美元升值,可能导致铜价下跌。
7.基金持仓:基金持仓是影响铜价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基金
持仓量增加,意味着有更多的资金流入市场,对铜价构成支撑。
8.生产成本:铜的生产成本也是影响铜价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生
产成本上升,可能导致铜价上涨。
请注意,这些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它们会随着市场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评估铜价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铜偏低的原因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铜偏低的情况。
那么,铜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首先,铜偏低可能是由于地壳内的铜矿资源供给不足造成的。
铜矿石是铜资源的主要来源,它们通常会通过采矿和冶炼等工艺流程得到纯铜。
然而,由于地球资源有限,铜矿石的储量是有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铜的供给量。
如果铜矿石的供给不足,那么铜的产量就会相应减少,从而导致铜偏低。
其次,铜偏低还可能是由于需求上升导致的。
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电气工业、建筑业和汽车制造业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这些领域对铜的需求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中,如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发电等,对铜的需求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
如果供给无法满足需求,铜的价格就会上涨,导致铜偏低。
此外,铜偏低还可能与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有关。
在铜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由于一些技术或者环境原因,铜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损耗。
例如,冶炼过程中的废气和废水排放可能造成铜的浪费。
此外,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也不可忽视,如泄漏、损坏等。
这些损耗都会导致铜量的减少,从而引发铜偏低的情况。
最后,铜偏低还可能与国际市场的影响有关。
铜是一种国际化的商品,其价格和供需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
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等都可能对铜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如果国际市场上铜供给不足或需求下降,那么铜的价格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铜偏低的情况。
要解决铜偏低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可以通过提高铜矿资源的开采效率来增加铜的供给。
其次,可以加强回收再利用的工作,减少铜的浪费。
此外,还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寻找替代品或者改善铜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以提高铜的利用率和减少损耗。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稳定国际市场也是解决铜偏低问题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铜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供应不足、需求上升、损耗以及国际市场等因素。
要解决铜偏低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供给效率,减少损耗,推动科技创新,并加强国际合作。
铜价影响因素宏观经济形势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铜消费的拓展和替代2003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电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铜消费的增长,从而成为支撑铜价的因素之一。
在汽车行业,制造商正在倡导用铝代替铜以降低车重从而减少该行业的用铜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铜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宽,铜在医学、生物、超导及环保等领域已开始发挥作用。
IBM公司已采用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这标志着铜在半导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突破。
这些变化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铜的消费。
铜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衡量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
铜的生产成本包括冶炼成本和精练成本。
不同矿山测算铜生产成本有所不同,最普遍的经济学分析是采用“现金流量保本成本”,该成本随副产品价值的提高而降低。
20世纪90年代后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
目前西方国家火法炼铜平均综合现金成本约为70-75美分/磅,湿法炼铜平均成本约45美分/磅。
湿法炼铜的产量目前约占总产量的20%。
国内生产成本计算与国际上有所不同。
沪铜1205(CU1205)(2月3到5月15的周线)2月20日到5月15日的日线2012年02月01日昨晚伦铜继续回落调整,美国经济数据疲软以及欧元走软打压了人气,投资者继续对之前涨幅进行获利平仓,期铜最终收报于8341美元/吨,跌81美元。
今日亚洲电子盘,铜价继续下跌整理,一度下探至8280美元,中国制造业数据虽然良好,但未能提升市场的乐观情绪。
国内方面,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5%,比上月回升0.2%,好于市场预期。
汇丰(HSBC)中国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微幅回升至48.8,与初值持平,但仍位于荣枯分水岭50的下方,且产出和新业务量连续第三个月下降,显示中国制造业运行的放缓态势仍未有明显改善。
1月份中国官方PMI与汇丰PMI的公布结果一荣一枯,令市场有所失望。
此外希腊债局依然处于胶着也加剧了市场谨慎情绪。
投资者看空情绪加有所浓。
影响铜价格的因素影响铜价格的因素(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波动的根本因素。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
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就铜而言,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从近10年的市场走势来看,每当市场开始从过剩转向短缺,价格就会上涨,而一旦市场从短缺过渡到过剩,则价格就会下滑。
另一方面,价格也会影响到供求。
1994--1995年铜价飞涨,使得铜生产的利润非常之高,这就吸引了大量投资进入铜矿开采行业,其结果是1998—1999年铜产量的大幅增加。
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了需求的急剧下降,铜价也节节下滑。
铜价的低迷迫使许多高成本的生产企业在1999年年中停产或减产。
1.供应精铜按生产原料可以分为原生精铜和再生精铜。
原生精铜是由铜精矿冶炼而得的精铜,而再生精铜则是由废杂铜冶炼而成。
从全球范围内看,目前再生精铜占精铜总量的13%左右,而且由于废杂铜的供应增长有限,所以这一比例很难提高。
因此,在分析和预测精铜的产量时,最为关键的是铜精矿的生产情况。
按ICS G(国际铜研究小组)统计,从2000年以来,全球每年的铜精矿产量大致1350万吨左右(2003年全球铜精矿产量为1363.5万吨),其中南美的产量为550万吨左右,几乎占全球产量的一半,这主要是智利的产量巨大。
此外,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独联体国家、澳大利亚、亚洲的印尼和中国都是生产铜精矿的主要国家。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南美依然是未来铜矿增长的主要地区。
影响生产的主要因素有:铜矿产能、铜矿开工率、冶炼能力、冶炼厂开工率、冶炼产量、精炼产量、废铜回收量、湿法冶炼产量、精铜总产量等。
2.需求以消费地区来分,按CRU统计2003年美国的消费量占全球精铜产量的15%,西欧为23%,而亚洲为46%,这其中包括日本的7%和中国的19%。
影响现货白银走势的8大因素一、白银供需关系白银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白银的产量大幅增加,白银会受到影响而回落。
但如果出现矿工长时间的罢工等原因使产量停止增加,银价就会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升值。
此外,新采金技术的应用、新矿的发现,均令白银的供给增加,表现在价格上当然会令金价下跌。
一个地方也可能出现投资黄金的风习,例如在日本出现的白银投资热潮,供小于求,同时也导致了价格的节节攀升。
二、美元汇率影响美元汇率也是影响银价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在现货白银市场上有美元涨则银价跌;美元降则银价扬的规律。
美元坚挺一般代表美国国内经济形势良好,美国国内股票和债券将得到投资人竞相追捧,现货白银作为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受到削弱;而美元汇率下降则往往与通货膨胀、股市低迷等有关,现货白银的保值功能又再次体现。
这是因为,美元贬值往往与通货膨胀有关,而现货白银价值含量较高,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剧时往往会刺激对现货白银保值和投机性需求上升。
总结:美元强白银就弱;白银强美元就弱三、各国的货币政策与国际现货白银价格密切相关当某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时,由于利率下降,该国的货币供给增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会造成现货白银价格的上升。
四、通货膨胀对银价的影响对此,要做长期和短期来分析,并要结合通货膨胀在短期内的程度而定。
从长期来看,每年的通胀率若是在正常范围内变化,那么其对银价的波动影响并不大;只有在短期内,物价大幅上升,引起人们恐慌,货币的单位购买力下降,银价才会明显上升。
五、国际贸易、财政、外债赤字对银价的影响债务,这一世界性问题已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现象。
在债务链中,不但债务国本身发生无法偿债导致经济停滞,而经济停滞又进一步恶化债务的恶性循环,就连债权国也会因与债务国之关系破裂,面临金融崩溃的危险。
这时,各国都会为维持本国经济不受伤害而大量储备现货白银,引起市场现货白银价格上涨。
六、国际政局动荡、战争等国际上重大的政治、战争事件都将影响银价。
近年铜价格分析报告1. 引言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交通等领域。
近年来,铜的价格波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近年来铜价格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铜价格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2. 近年铜价格变化铜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全球经济状况、供求关系、政策调控等等。
下面是近年来铜价格的变化情况:年份价格(美元/吨)2016 50002017 60002018 70002019 60002020 80002021 9000从上表可以看出,近年来铜的价格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特别是在2020年和2021年,铜的价格大幅上涨,分别达到了8000美元/吨和9000美元/吨。
3. 铜价格变动原因分析铜价格的波动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下面对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3.1 全球经济状况全球经济状况对铜价格起着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意味着对铜的需求增加,而经济衰退则导致对铜的需求减少。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这对铜价格产生了压力。
3.2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铜价格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供需失衡会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
在供应方面,铜的开采和生产需要时间和资源,如果供应不足,价格就会上涨。
而需求方面,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力、电子、建筑等,因此需求增加也会推动价格上涨。
近年来,供应和需求的变化对铜价格产生了影响。
3.3 政策调控政府的政策调控也会对铜价格产生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限制进口、出口,提高关税等手段来控制铜的供应和需求。
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市场的预期,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
4. 铜价格趋势预测根据对铜价格变动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对未来铜价格的预测:1.全球经济复苏将推动铜需求增加,预计铜价格将继续上涨。
2.供需关系将继续影响铜价格,供应不足或需求增加都可能导致价格上涨。
3.政府政策调控的变化将对铜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未来几年铜价格仍将保持上涨趋势。
铜市场价格走势分析:供需决定价格趋势金融属性影响短期波动铜作为国际大宗原材料商品,跟其他金属相比金融属性较强,其价格与美元走势、通胀预期等经济因素有较强联动性。
铜价走势也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由于美国经济增速强劲,美元始终保持强势的地位,因此本轮周期是工业属性叠加金融属性的共振向下。
以下是铜价走势回顾:在最近一个阶段,第一个周期为2022-2022 年,铜价从1500 美元/吨大幅上涨至8800 美元/吨,期间美元贬值,全球宏观经济一片大好,金属铜需求高涨,消失供不应求,刺激铜价大涨。
其次个周期为2022-2022 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铜价高位震荡。
铜价从2022 年触及8800 美元/吨的高位之后铜价进入调整阶段,回调幅度达30%左右,最低跌至6440美元/吨;自2022 年6 月底7 月初铜价重新返回7000 美元/吨之后,数次在8000 美元/吨处遭到强劲的阻力,从而开头了长达近半年的区间振荡;随着LME 铜库存从10 月下旬开头持续回升,给铜价带来沉重压力,铜价在11 中旬跌破了区间振荡的下方7000 美元/吨的支撑位,12 月底又跌破6500 美元/吨,并有向5000 美元/吨靠拢的趋势。
进入2022 年之后在中国进口需求的带动下,铜价结束了2022 年末的下跌行情,并在2022 年3-4 月份发动了一波较大的上涨行情,5 月初价格最高达到了8335 美元/吨,但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之后长达半年时间铜价7000-8000 美元/吨区域振荡。
第三个周期为2022-2022 年,铜价大幅下跌,铜价有8000 美元/吨的高位急跌至3000 美元/吨以下,标志性大事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
2022 年10 月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金融业的危机直接威逼到实体经济的稳定,美国经济数据在10 月大幅下挫,LME 铜价暴跌。
伦铜在11 月有所反弹,但是随后的宏观数据进一步大幅下滑,拖累铜价,LME 铜价在11、12 月合计跌幅也达到26%。
影响铜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铜价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影响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1) 供求关系:⽣产量、消费量、进出⼝量、库存量 (2)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铜是重要的⼯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美国铜期货指数周线图 (3) 进出⼝政策、关税: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是个铜资源不⾜的⽤铜⼤国,因⽽在进出⼝⽅⾯⼀直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铜及铜制品的平均进⼝税率为2%,近两年随着全球经济⼀体化的进展,国家逐步降低出⼝关税,铜基本可以⾃由进出⼝,从⽽使国内国际铜价互为影响。
(4) 国际上相关市场的价格:例如LME、COMEX价格影响 (5) ⾏业发展趋势及其变化 (6) 铜的⽣产成本:⽬前国际上⽕法炼铜平均成本为1400-1600美元/吨,湿法炼铜成本为800-900美元/吨,近年来使⽤湿法炼铜的总产量在迅速增加,1998年达200万吨左右,到20世纪末,湿法冶炼约占总产量的20%左右。
(7) 国际对冲基⾦基及其他投机⾦的交易⽅向 (8) 有关商品如⽯油、汇率等价格的波动也会对铜价产⽣影响 ⾃从1877年伦敦⾦属交易所(LME)的雏形形成⾄今,铜就是LME最早进⾏交易的品种之⼀了。
⽬前国外从事铜期货交易的主要有伦敦⾦属交易所(LME)和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COMEX)。
LME的铜的报价是⾏业内最具权威性的报价,其价格倾向于对贸易⽅⾯进⾏客观的反映,⽽COMEX的价格则更具投机性。
国内铜的期货交易⾃91年推出以来,也有⼗年的历史。
铜是国内历经风⾬却仍然保持相当规模的唯⼀品种。
SHFE和现货以及LME三者价格趋于⼀致。
国内铜期货交易未曾发⽣重⼤风险,履约率100%,铜的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国内⾏业的权威报价,⽇益受到企业和投资者的重视。
因此,铜期货交易合约已成为可靠的投资和套期保值⼯具。
供求关系 精炼铜的供求情况是影响铜价变动的最直接、最根本因素。
⼀般来说,若供过于求,则铜价下跌,反之,若供不应求,则铜价上涨。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1、碰伤主要是(_peng4 shang1 zhu3 yao4 shi4)在铜料的搬运过程中造成.2、合理的搬运规章制度是避免碰伤的最好办法。
3、下线后,送检按规定位置摆放。
七:斑点:铜料表面呈现出分散性斑迹、点迹的现象。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斑点主要有油污斑、氧化斑和氯化斑三种:油污斑主要是润滑系统脏(拉丝水、管道、水箱、润滑毛毡等)、导轮脏及伸线轮磨损等原因引起。
氧化斑则是铜料点状氧化引起;氯化斑则是铜与氯离子反应产生氯化铜引起。
1拉丝水循环过滤系统不干净:拉丝水池应采用全过滤系统,尽可能将铜粉过滤掉。
2拉丝水细菌污染导致拉丝水变质:单机循环所用赌水箱应采(dan1 ji1 xun2 huan2 suo3 yong4 du3 shui3 xiang1 ying1 cai3)用不锈钢材料或塑料循环管道应定期清洗或更换采用杀菌剂,严重时应更换拉丝水。
3拉丝水润滑不良(浓度过低或过高):选用清洗能力较强的拉丝油调整拉丝水浓度。
4模具缺陷(如掉钻、漏水等):更换已损模具。
5导轮脏、伸线塔轮脏:应经常清洗导轮和塔轮。
6线材与伸线轮的相对滑差太大:调整相对滑差。
7天气潮湿,铜料存放时间过长:减少库存铜料的堆放时间,必须做到铜料的先进先出做好铜料的防护,如规范包装存放环境等。
8雨水飘到铜瞎鞠:下雨时,应关好门窗,避免雨水洒落铜线。
八:氧化:铜料表面因受到大气、水或油污等脏物的侵蚀而产生氧化铜、氧化亚铜,从而呈现灰蹿、暗红等现象。
黑线:铜料表面出现的一段段的黑色的线条,严重的出现整块黑色斑迹。
属于氧化更深的后果表现。
产生原因及避免措施:筒底氧化:1、线盘底没有擦干净(_xian pan di mei you ca gan jing),有油污或水:用干净棉布擦拭线盘同时还应加强工人的责任心。
2、开机操作过程中汗水滴或沾到线盘上:加强工人的责任心开机操作时应戴上干净的手套和抹干汗水。
筒边氧化:1、水溅到线盘边或水从线盘边的留头孔渗入铜料:铜料应堆放在木板上,离地面具有嘶定的高度,或留头时用贴纸封住留线孔。
铜价调差计算公式引言: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
在铜的交易过程中,铜价调差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铜价调差是指根据交易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对铜的价格进行调整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介绍铜价调差的计算公式,并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
一、什么是铜价调差?铜价调差是指根据市场供求状况、交割期限、交割地点等因素对铜的价格进行调整的一种方法。
由于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差异,铜的价格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使交易公平合理,需要对铜的价格进行调整,即进行铜价调差。
二、铜价调差的计算公式铜价调差的计算公式基于以下几个因素:1. 基准价:铜价调差的计算基准,通常是指在某一时间点、某一地点的铜的市场价格。
2. 汇率:不同地区的货币存在汇率差异,需要将不同地区的铜价进行换算,以便进行比较和调整。
3. 运费:铜的运输过程中需要支付一定的运费,运费的差异也会影响到铜价的调整。
4. 关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铜的进口和出口可能存在不同的关税政策,关税的差异也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5. 质量差异:不同地区的铜可能存在质量差异,需要通过质量调整系数进行调整。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铜价调差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实际价格 = 基准价 * 汇率 + 运费 + 关税 + 质量调整三、铜价调差的应用铜价调差在铜的交易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使不同地区的铜价格进行比较,为交易提供公平的基准。
同时,铜价调差也可以帮助交易双方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价格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铜价调差的应用广泛存在于铜的期货交易、现货交易和国际贸易中。
在期货交易中,铜价调差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管理和套期保值。
在现货交易中,铜价调差可以帮助买卖双方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
在国际贸易中,铜价调差可以帮助进出口商进行价格的确定和比较。
四、铜价调差的影响因素铜价调差的计算公式中涉及到多个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其中,市场供求状况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影响铜价格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铜已经成为主要的工业原材料之一。
其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交通、汽车、电子等领域。
铜价格的变化与社会发展、市场生产、资源供需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综合因素相关,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铜价格的影响因素。
1.供应和需求供求关系是决定铜价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全球经济增长、资源开发和应用技术不断提升,使得对铜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电力需求的增加、新能源开发和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对铜的需求量迅速增长。
而铜的供应则主要受到开发资源的控制和生产成本的制约。
目前,铜矿资源和生产企业的主要产国有智利、秘鲁、中国和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而这些主产国家的生产、贮备、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铜价格。
2.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由于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经济和政治地位都非常重要。
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对铜价格也有很大影响。
例如,铜价格曾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急剧下跌。
目前,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等都对全球经济和政治局势形成影响。
而这些国际事件的发生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对铜价格产生影响。
3.美元汇率美元汇率也是影响铜价格的因素之一,因为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往往以美元为基础。
当美元汇率下降时,外国投资者的购买力就会增加,从而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包括铜在内。
4.交易商的交易行为由于大宗商品市场参与者众多、信息不对称,交易商的交易行为往往也会对铜价格产生影响,尤其是短期价格波动。
例如,交易商的投机行为、资金集中等都可能会导致铜价格上涨或下跌。
5.自然灾害和季节性变化自然灾害和季节性变化也会影响铜价格。
例如,自然灾害导致的产品缺口和供给不足,以及季节性需求增加等因素都将影响铜价格。
综上所述,铜价格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包括供求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美元汇率、交易商的交易行为和自然灾害和季节性变化等。
但总的来说,铜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而全球的铜矿资源却是逐步减少和消耗的。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中,铜价格的上涨势头将会继续,虽然在具体实践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总体趋势向上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影响铜现货的八大因素
供求关系
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当某一商品出现供大于求时,其价格下跌,反之则上扬。
同时价格反过来又会影响供求,即当价格上涨时,供应会增加而需求减少,反之就会出现需求上升而供给减少,因此价格和供求互为影响。
体现供求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库存。
铜的库存分报告库存和非报告库存。
报告库存又称“显性库存”,是指交易所库存,目前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进行铜期货交易的有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COMEX 分支和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
三个交易所均定期公布指定仓库库存。
非报告库存,又称“隐性库存”,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手中持有的库存。
由于这些库存不会定期对外公布,因此难以统计,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库存来衡量。
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在分析宏观经济时,有两个指标是很重要的,一是经济增长率,或者说是GDP增长率,另一个是工业生产增长率。
进出口政策
进出口政策,尤其是关税政策是通过调整商品的进出口成本从而控制某一商品的进出口量来平衡国内供求状况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铜原料的进口关税2%,出口关税5%。
用铜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消费是影响铜价的直接因素,而用铜行业的发展则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例如,20 世纪90年代后,发达国家在建筑行业中管道用铜增幅巨大,建筑业成为铜消费最大的行业,从而促进了90 年代中期国际铜价的上升,美国的住房开工率也成了影响铜价的因素之一。
2003 年以来,中国房地产、电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铜消费的增长,从而成为支撑铜价的因素之一。
在汽车行业,制造商正在倡导用铝代替铜以降低车重从而减少该行业的用铜量。
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铜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宽,铜在医学、生物、超导及环保等领域已开始发挥作用。
IBM 公司已采用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这标志着铜在半导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突破。
这些变化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铜的消费。
铜的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衡量商品价格水平的基础。
铜的生产成本包括冶炼成本和精练成本。
不同矿山测算铜生产成本有所不同,最普遍的经济学分析是采用“现金流量保本成本”,该成本随副产品价值的提高而降低。
20 世纪90 年代后生产成本呈下降趋势。
目前西方国家火法炼铜平均综合现金成本约为70-75 美分/磅,湿法炼平均成本约45 美分/磅。
湿法炼铜的产量目前约占总产量的20%。
国内生产成本计算与国际上有所不同。
基金的交易方向
基金业的历史虽然很长,但直到20 世纪90 年代才得到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基金参与商品期货交易的程度也大幅度提高。
从最近十年的铜市场演变来看,基金在诸多的大行情中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基金有大有小,操作手法也相差很大。
一般而言,基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基金(Macrofund),如套利基金,它们的规模较大,少则几十亿美元,多则上百亿美元,主要进行战略性长线投资。
另一类是短线基金,这是由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s)所管理的基金,规模较小,一般在几千万美元左右,靠技术分析进行短线操作,所以又称技术性基金。
从COMEX 的铜价与非商业性头寸(普遍被认为是基金的投机头寸)变化来看,铜价的涨跌与基金的头寸之间有非常好的相关性。
而且由于基金对宏观基本面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具有“先知先觉”,所以了解基金的动向也是把握行情的关键。
从近几年尤其是2005 年以来铜价的走势看,基金是铜价快速大幅上涨的巨大动力。
相关商品如石油的价格波动也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原油和铜都是国际性的重要工业原材料,它们需求的旺盛与否最能反映经济的好坏,所以从长期看,油价和铜价的高低与经济发展的快慢有较好的相关性。
正因为原油和铜都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因此就出现了铜价与油价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性。
但这只是趋势上的一致,短期看,原油价格与铜价的正相关性并不十分突出。
汇率
国际上铜的交易一般以美元标价,而目前国际上几种主要货币均实行浮动汇率制。
随着1999年1 月1 日欧元的正式启动,国际外汇市场形成美元、欧元和日元三足鼎立之势。
由于这三种主要货币之间的比价经常发生较大变动,以美元标价的国际铜价也会受到汇率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1994-1995 年美元兑日元的暴跌和1999-2000 年欧元的持续疲软及2002-2004 年美元的贬值中反映出来。
根据以往的经验,日元和欧元汇率的变化会影响铜价短期内的一些波动,但不会改变铜市场的大趋势。
汇率对铜价有一些的影响,但决定铜价走势的根本因素是铜的供求关系,汇率因素不能改变铜市场的基本格局,而只是在涨跌幅度上可能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