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贡献率[1]
- 格式:docx
- 大小:27.32 KB
- 文档页数:6
Step1:收集1981-2013 GDP、就业人口、资本存量数据(GDP 2003-2013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1981-2003来自百度文库;就业人口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以三产业划分就业人口总和计算;资本存量数据来自于百度文库)本题只选取1981-2010的数据,数据处理如下。
Step2利用spss17.0录入数据、操作结果如下:
分析结果:根据T值、Sig.分析,模型通过检验。
Step3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步骤如下:
(1)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开根号利用函数POWER(Y,1/N)
(2)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开根号利用函数POWER(Y,1/N)
•
(3)劳动的年均增长速度开根号利用函数POWER(Y,1/N)
•
•(4)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
综上可得:近
30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1% ?。
全省科技创新工程主要指标数据1、科技进步贡献率指除资金投入增长、劳动力投入增长两大因素之外,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也称全要素生产率。
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上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表明科技进步对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
2、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指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R&D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R&D经费支出/GDP×100%。
2012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3%,比2006年增加0.69个百分点。
2006-2012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稳步上升,平均每年增加0.1个百分点。
3、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指每万劳动力中从事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数。
研发(R&D)人员指参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的工作人员。
计算公式为: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R&D人员全时当量数/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10000。
2012年,全省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85人年,是2006年的2.9倍,年均增长率达19.3%。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指一定时期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从2006年的26.2%稳步提高至2012年的37.49%,增加了11.29个百分点。
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每万人口拥有的经国内外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发明专利件数。
计算公式为: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年末总人口。
2012年,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7件,是2010年的2.28倍,年均增长51%。
简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两种主要算法在我国的应用●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吴强一、增长速度方程法及其局限性技术进步的测算方法很多,其中以“增长速度方程法”使用得最为普遍,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在1992年的《关于开展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作用测算工作的通知》中就将该方法作为最主要的测算方法加以推广。
该方法把技术进步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率减去资本相对增长率、劳动相对增长率以后的余值计算出来,再进而除以经济增长率,即得到科技进步贡献率。
它清楚地表明:经济的增长是由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的提高带来的。
由于该方法计算简单,在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际测算中被大量使用,但不能因为其应用广泛就掩盖了公式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首先,自然资源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然的,尤其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创造过程中,自然资源的投入绝不是一定的,而是有所变化的,且具有一种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
例如土地资源,中国现有耕地0.95亿公顷,1978~1994年耕地面积减少了44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1.6亩下降为1994年的1.2亩,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8亩,是中国的4倍。
同时,城市在不断扩张,大量占用城郊耕地,平均每年城市占用耕地数都在10万公顷以上,而且多是高产良田和菜地。
这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在不断减少。
同时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浪费、过度开采、拼命掠夺和大量毁坏。
这些资源的减少同时意味着作为初级产品进入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不断加大,因此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必然有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投入增加造成的。
对此,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将其去除,而是把这种增长也作为自身的贡献是不合适的。
其次,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具有重要作用。
在同样的科技进步条件下,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率的高低。
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的比较与选择一、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正确理解1.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是一个相对值概念,不是绝对值指标。
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是绝对值概念,实质上从计算公式就知道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两个增长率之比,是一个相对值概念,不能完全反映绝对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宜作为政府规划或计划的硬性指标来确定科技对各地的经济贡献。
在资本和劳动力正常增长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高,往往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也高。
通过数学公式知道:在科技水平起点低时,增长率提高相对容易;而起点高时,增长率提高就比较难。
因此,发达地区由于科技水平的基数较高,再次提高的难度就比落后地区大得多,起点低的情况下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会比高起点的情况高。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值的高低而错误地评价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作出不科学的分析。
2.科技进步贡献率具有长期观察性,不是统计指标。
这一指标可以用于分析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劳动和资本的长期发展趋势和互动的关系,但是不能依据计算的结果对经济增长和运行进行盲目性、机械性指导。
因为科技进步贡献率具有波动特性,有其发展趋势,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动态曲线反映的最重要信息是它的长期发展趋势,宜作长期指标,不宜作短期指标来使用。
虽然从纵向比较来看,科技进步贡献率高比低好,但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有波动的,也并不总是年年上升的,这是因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具有滞后性、长期性和一定的周期性等特征,它的作用大小与经济周期和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有关。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一个积累过程,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用数学模型来计算的,它受到经济增长率、资本增长率和劳力增长率三个统计数据的影响。
特别是在经济剧烈波动时,由于数学模型的局限性,模型的短期测算结果往往失真。
多数经济学家一个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在经济学意义上说对科技进步的度量应是一个长期性问题,因为外围环境对产出的影响并不能在短期内立即体现在科技进步上。
1.什么是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对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主要采用生产函数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生产函数模拟法、索洛余值法、CES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法、丹尼森增长因素分析法等。
一般根据C-D生产函数得出科技进步速率方程Y=A+α×K + β×L其中Y为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A为科技的年均增长速度,K为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的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通常假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α、β为一常数,并且α+β=1,即规模效应不变。
令E=A/Y ×100%,即为科技进步贡献率。
由科技进步速率方程可导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一般公式:E=1-(α×K)/Y-(β×L)/Y根据测算,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9%,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现已达到80%左右。
1.什么是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可持续增长的综合能力。
国家竞争力评价是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两方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国际竞争力评价有八大要素和四大要素两种体系,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适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
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适合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
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至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芬兰、美国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中国排在第46位。
《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49位。
据《世界竞争力年鉴》(简称《洛桑年鉴》,是国际上针对主要国家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后发布的最具权威的年度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自1986年起每年发表一期)显示: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在第24位~第26位之间徘徊,2003年曾一度降到第29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名词解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名词解释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概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生产中由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农产品产量增加所占的比重。
它是衡量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农业科技进步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农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会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农业科技进步是指通过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科技进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化等方面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法、模型法和综合评价法等。
其中,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因素对农业产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农业科技因素和农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计算;综合评价法则是将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综合评价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影响,进而得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意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产量的增加,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可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在当前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科技的发展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我认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不断提高,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衡量农业科技进步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科技办公室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考核的情况报告
县科技办公室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考核的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 **%,这是一个生产力综合性指标,主要由以下统计监测指标测算:
一、科技进步及环境基数
科技进步考核次数。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生产力促进中心、中药现代化办公室是其中**个指标)。
主产业收入**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
每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率。
二、科技投入
①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
②县级财政中科学技术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收入达**%以上,才能参加科技进步考核)。
③每万人获上级科技项目经费。
三、科技进步
①万元 GDP 能源消费量。
②每万人专利申请量。
③环境污染治理指标。
据以上指标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2经费投入缺口大。
2、下一步打算:
1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科技进步考核。
2争取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中药现代化办公室。
3按照要求,逐步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比重。
4强化专利申请。
3、请求上级帮助解决问题:
1请求编办解决生产力促进中心、中药现代化办公室人员编制各
**名。
2请求省科技厅每年支持**个以上项目,投入资金**万元以上)。
3请科技厅协调科技部每年支持**个科研项目,投入资金**万元以上。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而衡量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评价农业科技进步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比较农业科技进步前后某一农业指标的变化来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这里以粮食产量为例来介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首先,确定参考年份和研究年份。
参考年份是指没有使用新技术或新品种的年份,研究年份是指使用了新技术或新品种的年份。
其次,确定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包括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种植方式、肥料使用量、灌溉率等。
在计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需要排除那些不受新技术或新品种影响的因素,只考虑新技术或新品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接着,计算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率。
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率 =(研究年份的单位面积产量-参考年份的单位面积产量)/ 参考年份的单位面积产量×100%。
然后,计算种植面积的增长率。
种植面积的增长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种植面积的增长率 =(研究年份的种植面积-参考年份的种植面积)/ 参考年份的种植面积×100%。
最后,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 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率×单位面积面积占比 + 种植面积增长率×种植面积占比。
其中,单位面积面积占比指的是单位面积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种植面积占比指的是种植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
以上就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公式。
通过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可以更好地评估新技术或新品种的应用效果,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科学的评价工具。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计算方法如下:
1. 科技进步贡献率 = (农业科技进步值×农业经济增长值) ÷ (农业科技进步值 + 农业经济增长值)
2. 农业科技进步值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技术进步次数 + 农业经济增长值×农业经济增长次数
3. 农业技术进步次数 = 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次数×农业技术进步率
4. 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次数 = 农业科研机构的活动次数 + 农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次数 + 农民科技创新活动次数
在计算过程中,要计算出农业科技进步值和农业经济增长值,这两个值是衡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指标。
农业科技进步值是指农业科技进步的次数和指数值;农业经济增长值是指农业经济增长的次数和指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
情况进行变化,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科技贡献率北京市标准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技贡献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科技创新中心,其科技贡献率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北京市的科技贡献率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一、科技贡献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科技贡献率是指科技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计算科技贡献率的方法一般包括三个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要素贡献率和技术效应贡献率。
1.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计算相邻两个时期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得出。
2. 科技要素贡献率是指科技活动对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计算科技经费投入对要素效率的提高所做的贡献来得出。
3. 技术效应贡献率是指科技创新活动对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所做的贡献程度。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技术进步对要素效率的提高所做的贡献来得出。
二、北京市的科技贡献率现状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具备较高的科技贡献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科技要素贡献率也有一定的水平,技术效应贡献率仍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1. 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是北京市科技贡献率的一大特点。
北京市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科技进步的速度较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大。
2. 科技要素贡献率水平较为可观。
北京市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这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效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技术效应贡献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尽管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不充分等。
因此,提高技术效应贡献率仍然是北京市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提高北京市的科技贡献率的建议1. 加大科技投入。
进一步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经费占比。
同时,推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
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
科技进步贡献率可是个超级重要的概念呢!它衡量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那到底怎么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呢?
首先,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几个关键步骤。
要确定产出的增长、资本投入的增长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不能少哦!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将这些增长因素进行分解和计算。
这里可得小心谨慎,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一个小错误可能就会让结果大相径庭呀!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方法,就像选对工具才能更好地干活儿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也是相当重要的呀!数据的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要是数据被泄露或者被破坏了,那可就全完啦!而且计算过程要稳定可靠,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得像泰山一样稳稳当当的。
那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有啥用呢?应用场景可多啦!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它能帮助决策者了解科技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
在企业中,能让企业知道该往哪儿使劲,加大科技投入呀!它的优势也很明显,能够清晰地展示科技的价值,让人们更重视科技。
这就好比是给科技打了个分,让大家都知道科技有多厉害!
比如说,在某个高科技产业园区,通过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发现科技的贡献非常大。
于是园区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吸引了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入驻,整个园区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不就是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际应用效果嘛!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真的超级重要呀!它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科技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摘要:本文介绍了有关科技进步的理论,并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2004-2011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趋势进行了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科技投入预测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
关键字:科技进步贡献率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经济增长1概述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要准确的分析科技进步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把它单独分离出来进行定量分析。
科技进步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加以讨论分析。
2模型的设定及基本假设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要满足以下四点经济假设(1)生产要素的可替代性,资本和劳动两个生产要素是能够相互替代的,并且能够以可变的比例相配合。
(2)技术进步的中性(3)规模效益不变即α+β=1(4)生产函数的一阶奇次性生产函数模型为Yt=A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式中,Y为t时期的产出,K为t时期的资本投入,L为t时期的劳动投入,A为科技水平,为资本的产出弹性,为劳动的产出弹性。
由于假定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则将α+β=1代入上式,可得回归模型。
Yt=A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将原非线性模型进行如下对数变换得回归模型为lnY=lnA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nKt+(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nLtlnY/Lt=lnA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nKt/Lt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X*+u (* )把lnAt看成随机扰动项u。
则原多元非线性模型就变换成了新的一元线性模型将2004年-2011年的数据代入一元线性模型,并检验年份科技拨款(亿元)R&D人员R&D经费(亿元)2004 1095 115 19662005 1335 137 24502006 1689 150 30032007 2114 174 37102008 2582 197 46162009 3225 229 58022010 4114 255 70632011 4900 280 861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1下图是关于Y*与X*的散点图,大体呈现线性关系。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2008-4-9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是通过科技进步增长率与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的比值来计算的,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普遍开展了科技进步定量测算办法的研究和试算工作,研究出了一套测算办法,即以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为普遍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Y-αK-βLEA=───────×100%Y其中:EA为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出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
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力(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α%)。
β 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前几年我省只计算工业和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现在开始计算综合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为加快实现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我省“十一五”规划将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目标值设定在50%左右和60%左右。
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畜牧业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产出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能繁母畜产出弹性×能繁母畜增长率2作者:赵光远分类: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Tags:科技投入、贡献率浏览:499次回复:0次发表时间:2009-03-09 13:48:52利用科布—道格拉斯Y=A t K tα'L tβ',我利用2000-2005年间各省区GDP、科技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等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论,其中有三条共性结论,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是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科技投入贡献率相对不高。
我国各地区的科技投入,主要针对的是内资企业,目的是提升我国及地方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报告(一)《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影响因子分析及对策》课题【摘要】基于固定弹性和变动弹性,分别以年度数据、五年平均数据作报告期和基期,采用多种方法,测算了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率达到22%,实现了农业科技进步率超出农业物质投入贡献率的跨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的较高水平;山东省农业开始步入集约型增长模式,在农业保持较高增长率的基础上,物质费用增长率则低于总产值增长率.但山东省农业集约型增长模式面临着物质费用占比过高的突出问题,因此,通过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即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仍任重道远.【期刊名称】《山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4)003【总页数】6页(P127-132)【关键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进步率;测算方法;山东省【作者】《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影响因子分析及对策》课题【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3(252)1 引言1.1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的是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份额,既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也包括政策、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
根据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含义和经济增长理论,采用增长速度方程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率的测算模型,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统计的实际,按总投入等于总产出的前提,因变量用农业总产值,自变量分成时间(代表技术变化)、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四类,构建测算公式。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原理是:经济增长是在增加投入和提高投入产出比的科技进步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换句话说,是把经济增长的总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投入的增量,一部分来自科技进步的作用。
因此,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经济增长量中,科技进步作用所占的份额。
通常用农业总产值表示农业经济水平,这样有下式: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因科技进步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因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上式中,因科技进步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通常叫做科技进步率。
2020年第23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0 No. 23doi:10.3969/j.issn.l000-7695.2020.23.009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测度—基于O E C D《生产率测算手册》非参数法周晓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28 )摘要:借鉴O E C D《生产率测算手册》介绍的非参数方法,采用指数形式来表达科技进步变化,并使用2007年至 2017年期间有关数据测度我国各省份科技进步贡献指数,以此为基础汇总形成国家层面的科技进步贡献指数。
结果表明,2007年到2017年期间,中国科技进步率提高了8.2个百分点,达到54.2%。
这种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指标测算工作,为政府部门常年发布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数据提供便利;也为进一步规范该指标 测算工作提供新的方法选择。
关键词:科技进步;非参数方法;贡献率中图分类号:G3; T-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 (2020) 23-0064-09 Measurement of Contribution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Based on Non-parametric Method of Measuring Productivity—OECD ManualZhou Xiaoguang(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nd Labor Econom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8,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draws on the non—parametric methods of Measuring Productivity—OECD Manual, and expresses chang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index form, and measures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ntribution index by the relevant data of provinces ( autonomous regions, cities )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17. At the same rime, on this basis, a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ontribution index is aggrega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te increased by 8.2 percentage points from 2007 to 2017, reaching 54.2%. This method simplifies the calculation of indicators, in particular, government departments regularly publish the indicator data of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t provides a new method selection for further standardizing the calculation of this indicator.Keywords: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n—parametric method; contribution rate中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研发投人资金连 年增长,2019年达到21 737亿元(约合3 15丨亿美 元),研发投人强度达到2.19%[11。
一、研究科技进步贡献率地背景和意义经济增长是长期以来受到普遍关注地一个问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地首要动力.改革开放地成功实践,使我国涌入了世界经济地大潮之中.如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向结构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科技进步成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地核心.定量地评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地作用,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地贡献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地重要指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国从世纪年代初开始关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地贡献率问题,进入年代更把定量评价科技进步地贡献作为经济发展地重要内容.年,我国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在未来地年到年中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地国家.在评价创新型国家地各项指标中,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是一项重要指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西安科技进步贡献率调研与测算地重要性陕西具有较强地科技实力,但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居后.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所拥有地科技优势以及由此形成地较为强大地科技产业反差比较明显.本课题调研发现,以全省工业为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占用资金,年为亿元,年达到亿元;流动资金由亿猛增到亿元,由此可见,资金投入增加了倍,同一时期总产值增加了倍.从理论上讲,年前陕西地经济生产完全是粗放型地.技术进步对总产值地贡献作用不明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地重要因素,尚未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突出地作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安作为陕西地省会城市,西北地区地经济、信息、金融、物流中心.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持续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但经济质量地提升与经济总量地增长是否对称,是否拥有持续增长地动力,成为我们需要探讨地一大问题.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目前,我市肩负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地重任.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从根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新型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西安当前地首要任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西安市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加快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地目标.所以目前研究发现科技、经济发展地关系以及存在地问题,定量地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着重要地现实意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地测算方法及内涵(一)科技进步贡献率地测算方法国际上提出地测算科技进步作用地方法有许多,目前,最流行、最权威地方法是索洛余值法.年,索洛首创“综合要素生产论”概念,把综合要素定义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科学技术和组织管理地改进;②给定投入量地产出量增加;③其他:包括诸如规模经济,资源配置地改进等.他认为综合要素生产率就是总产出中扣除资本和劳动投入影响地部分.用数学式表达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α﹣β其中,—综合要素地年平均增长速度;—产出地年平均增长速度;—资本地年平均增长速度;—劳动者地年平均增长速度;α、β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地产出弹性系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上式是索洛增长速率方程地一般形式,将上式左右分别除以产出增长率,就得到综合要素贡献率,这便是我们普遍认为地科技进步贡献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科技进步贡献率地内涵由科技进步贡献率地测算可以看出,科技进步是经济学家提出地概念,他认为除劳动力和资本投入之外,其他使经济增长地综合要素均为科技进步.所以如果望文生义地诠释“科技进步”,就非常容易形成误导,把一个包括制度、管理等要素在内地具有广泛含义地经济用语,狭义地理解为“科学与技术”.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生产关系已经相对稳定地市场经济国家,“科技进步”地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学与技术地发展;而在中国,各项体制地改革、生产关系地调整所带来地“科技进步”,往往比科学与技术发展带来地“科技进步”要显著得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以,在以“科技进步贡献率”描述创新型城市特征地时候,必须注意避免把这个经济用语狭义地理解为“科学与技术地进步对经济增长做出地贡献”,以及由此而引起其他误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西安科技进步贡献率地调查与测算在西安各类经济指标地核算史上,进行过几次重大统计数据口径地调整,不同时期地统计数据没有可比性.所以,为了数据地一致性,我们在测算中,经多方考证,将数据时间序列确定为年.测算方法上我们在研究比较了大量方法地基础上,根据西安各年度社会、经济数据统计情况,选择索洛余值法:﹣α﹣β.这里,首先确定各年度产出、资本、劳动地投入量,分别计算出各要素平均增长速度,并确定参数α、β,然后可以代入索洛模型,求出,即科技进步地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后算出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而还可以求出资本、劳动地贡献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这里提到了年平均增长速度,这一数据地计算是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中一项非常重要地技术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在测度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多用水平法来计算平均增长速度.以产出为例,计算公式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100%y =-⨯—计算期年地产出; —基期地产出;—计算期与基期间隔地年份;另外,必须对产出和投入指标作统一规定,消除价格变化地影响,保证统计数据结果地可比性. (一)、关于产出量地确定无论从经济统计学意义上还是从经济学意义上,生产总值()都是反映全社会经济产出最为理想地变量.为了确保各年具有可比性,就必须消除价格因素地影响,将各年地当年价格缩减为年不变价地.计算公式如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t19921992100IGDP GDPC GDP =⨯其中:—不变价地各年; —第年地定基指数;(定基指数需要利用环比指数进行构造)—地现价;100%ay⨯(二)、关于劳动投入量地确定理论上地劳动投入量是指实际投入地劳动量,其不仅取决于劳动地投入数量,还与劳动地利用效率、劳动者素质有关,但是现阶段还缺乏这方面地统计资料.目前,劳动投入量采用全社会从业人数最为合理.为了提高数据地稳定性,提高测算地准确性,全社会从业人数这一项数据我们取平均值,具体做法是:基年和末年数据保持不变,其余数据是本身及前后相邻两年数据三者之间地平均值.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关于资本投入量地确定资本投入量()我们根据国际上通常采用地方法,选择固定资本形成存量.采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出西安市从基期到报告期以来地固定资本形成存量,来进行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永续盘存法估算固定资本形成存量地计算公式为:(﹣δ)﹣﹢其中表示末期固定资本形成存量;表示期内各年当年投资量;δ 表示重置率;﹣表示上期末资本存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①当年投资地确定:资本投入量选取固定资本形成存量,当年投资我们就采用固定资本形成,我们要做地是消除价格因素,计算得到各年地不变价固定资本形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②重置率δ地确定永续盘存法考虑资本品效率下降一般采取余额折旧法,它代表资本品地效率在各期呈几何下降.这时,重置率就等于折旧率.所以,我们就用固定资产折旧率来替代重置率.利用余额折旧法并考虑到我市三类固定资本不同地使用寿命,经加权计算得到我市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地折旧率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基年固定资本形成存量地估计这一数据地取得采用国际常用计算方法:(δ), 其中,是样本期真实投资地年平均增长率,δ是折旧率,是基期地投资.我们计算年真实投资地年平均增长率,基期地固定资本形成.所以代入上式计算得到:基期地资本存量亿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确定了当年投资、折旧率δ和基年固定资本形成存量地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永续盘存法逐年推算西安市各年地固定资本形成存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产出量、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计算结果比较经过对大量数据地调研分析和测算,我们可以分别得出年西安市产出量、劳动投入量、资本投入量地数据: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产出弹性系数地确定目前国内外测算产出弹性系数地方法较多,其中,回归分析法通过把若干年度地数据采用经济计量学回归地办法得出所需要地结果,是忠实于统计数据地一种方法.所以,我们首先利用一元回归方程lnln ln Y KA L L α=+,回归求取资本产出弹性系数α、劳动产出弹性系数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们使用“数据回归分析软件”对年对应地lnK L 和lnYL 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回归方程:ln1.0239-0.0411ln Y K L L=-从上式可以得出,α,很显然以上回归结果通不过经济学检验.看来,要通过回归法确定弹性系数困难非常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所以,本文结合当前国内一些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结果和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推荐地方法,最终确定α;β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六)西安科技进步贡献率地计算至此,我们可根据“水平法”计算出各要素地平均增长率,再代入技术进步速度方程便可得出各要素地贡献率: 单位:五、西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地状况评价及对策 (一)、西安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从我们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从年,西安年均资本贡献率为,年均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而年均劳动贡献率只占到.因此,西安经济发展地动力主要来源于资本投入和科技投入.另外,我们还看到我市科技进步贡献率地两大特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一、非常值得我们注意地是,年间虽然我市地经济维持了地增长率,但这主要是由于这段时期资本投入大大增加地原因,资本投入地增长率达到了,资本贡献率达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地实施,我市地对外开放程度大大增强,吸引了资本地大量涌入,成为我市经济增长地主要源泉.从短期来看,资本地贡献大于科技进步地贡献.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绝大多数地技术进步只有在使用新地、不同地资本设备地情况下才会转变成实际生产.因此,一个提高投资地政策将不仅提高资本密集度,重要地是会加快新技术向实际生产地转变.这就是资本如何支持科技进步以实现增长.所以,我市短期资本贡献率增大,科技进步贡献率地减小,也许只是资本对科技地先行投入,科技地贡献将有一定滞后地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我们还能看到另外一个显著地特点,我市地劳动就业人员增长速度较低,劳动对经济增长地贡献份额徘徊在左右.从这一方面说明,要提高劳动在经济增长中地贡献份额,就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与参与者地素质技能;二要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水平,在吸引人才地同时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三是要想法设法不断开拓新地劳动就业岗位,努力增加就业人数提高就业增长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影响西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地主要因素分析1、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西安市科技经费投入地绝对数值较低,就科技三项费而言,西安科技三项经费每年都有一定程度地增加,但增长幅度较小,多年来在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持续靠后.年市本级科技三项费排名,远远低于成都、武汉、宁波等同类城市.这是经济低质量增长地重要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结合不够紧密西安地科技投入(按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投入绝对数值统计)资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经费地投入很大程度来源于政府投入,直接将科技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地主体企业,科技资源比较匮乏,且投入力度较弱.高校和研究所游离于企业之外地现象依然明显,产学研结合程度不够.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造成了企业地技术创新能力地严重不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形成产业,才能体现真正地价值,才能发挥推动经济发展地作用.西安地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真正形成产业和发展规模经济地较少.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收入规模上亿元地企业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地比重很低,与上海、北京、杭州、青岛、成都等城市相差较大.高新技术企业绝大多数是技工贸收入在万以下小型企业.原因在于:科技成果要经过基础研究、中间试验、工业化转化个阶段才能形成生产力,而这三个阶段所需经费地投入为::.而以西安市目前地科技投入发挥状况较难保证成果转化全过程地顺利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地体制障碍,例如,科技成果转化地投资环境、市场环境不完善,科技成果中介、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也造成了西安科技成果转化利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率过低,不仅是对科技资源地极大浪费,同时也是科技成果不能形成生产力,不能见到实际经济效益,企业和社会缺乏追求科技进步经济动力地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地几点建议1、按照市场化地要求加大对科技进步地投入科技投入是提高现有科技水平,进行技术储备,培养科技后备力量,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地经济保证.政府对科技投入地第一大要务便是保证“资金”.我市科技三项费逐年提高,但并未形成规模,建议要加大对科技地资金投入,并重视经费投向领域和效益.一是切实加强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将其作为公益性投入.二是创新对企业研发地扶持办法,建议将对企业地直接补助改为按研发成果奖励,对研发产品销售达到一定规模后政府给予研发经费补助.三是建议加大对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地培育扶持力度,使其逐步成为风险投入地主体.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增加科技发展地人才资源地投入政府对科技投入地第二大任务便是保证人才地到位.人力资源是推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地巨大潜在财富.当前,西安市大部分科技人员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和生产一线地科技人员较少.政府要在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上下大功夫.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完善竞争机制,强化利益诱导要完善科技工作地市场运行机制,并强化利益诱导机制.要鼓励科技人员自己创办科研所和技术推广实体,进行有偿服务,充分发挥他们地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改善科技人员地工作和生活条件,根据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社会荣誉,提高科技人员地社会地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坚持生态化地原则建设科技创新载体载体地形态要变工厂式地开发区为生态化地科技园.载体地规划要符合科技创新、创意、创业人员地工作生活特点,载体地软硬件要按照国际化地标准建设,争取更多地高级人才特别是海外归国人员投资创业.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突出人性化地理念营造科技服务环境要推进以担保、风险投资、技术成果交易、评估、咨询、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地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企业地分类指导,对外资企业要以鼓励引进、改善环境等方式推进其设立研发机构.对大量地中小企业要完善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地有效运作和退出机制,建立市场化地企业信用体系,让企业对科技创新无后顾之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6、提高经济投入中诸要素地科技含量在广义科技进步诸要素中,要重视科学管理.提高经济投入中诸要素地科技含量.资金、劳动者和科技、管理、文化、舆论等,通过直接参与或者间接影响成为了经济投入地因素,都有一个内在地“科技含量”提高问题.资金在投向上,要向科技进步速度快、带动作用大地产品、产业倾斜;劳动者要提高现代科技意识,提高专业技能;在科技地发展和应用中,要注重层次地先进性和有效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