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贡献率
- 格式:xlsx
- 大小:9.33 KB
- 文档页数:1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仅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进步的称为狭义的科技进步,在狭义科技进步基础上,再包括政策、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则称为广义的科技进步。
我们测算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贡献份额。
在正常年景,农业总产值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一部分来自生产投入的增加,一部分来自科技进步带来的投入产出比的提高。
因科技进步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叫科技进步率。
因此,农业科技进步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扣除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之后的余额。
农业科技进步率除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就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一个时期的农业科技进步率的计算公式为:农业科技进步率=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产出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耕地产出弹性*耕地增长率其中,物质费用、劳动力和耕地的产出弹性,在方法中,计算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分别取0.55、0.20和0.25。
下面是“九五”时期农业总产值、物质费用、农林牧渔劳动力和耕地面积的增长率的一些计算。
农业总产值增长率:1995年的农业总产值为20340.86亿元。
用各年的农业总产值指数把2000年的农业总产值折算成用1995年价格计算的数值,为26890.67亿元。
这样,“九五”时期农业总产值的年增长率为5.74%。
物质费用增长率:根据各年农业物质费用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计算出用1995年价格计算的物质费用,1995年为8339.75亿元,2000年为11105.85亿元。
这样,“九五”时期农业物质费用的年增长率为5.90%。
农林牧渔劳动力增长率:1995年农林牧渔劳动力数为32334.5万人,2000年为32797.5万人,年增长率为0.28%。
耕地面积增长率:据2000年7月5日《经济日报》第二版上的一篇报道,1996年净减少耕地1100万亩,1997年净减少730万亩,1998年净减少391.5万亩,1999年净减少654.9万亩。
1.什么是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对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主要采用生产函数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生产函数模拟法、索洛余值法、CES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法、丹尼森增长因素分析法等。
一般根据C-D生产函数得出科技进步速率方程Y=A+α×K + β×L其中Y为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A为科技的年均增长速度,K为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的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通常假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α、β为一常数,并且α+β=1,即规模效应不变。
令E=A/Y ×100%,即为科技进步贡献率。
由科技进步速率方程可导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一般公式:E=1-(α×K)/Y-(β×L)/Y根据测算,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9%,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现已达到80%左右。
1.什么是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可持续增长的综合能力。
国家竞争力评价是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两方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国际竞争力评价有八大要素和四大要素两种体系,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适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
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适合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
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至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芬兰、美国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中国排在第46位。
《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49位。
据《世界竞争力年鉴》(简称《洛桑年鉴》,是国际上针对主要国家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后发布的最具权威的年度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自1986年起每年发表一期)显示: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在第24位~第26位之间徘徊,2003年曾一度降到第29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举例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评估和衡量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现代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评估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戴维森指数法”。
该指数法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农作物总产量的差异,得出因素贡献率,其中包括劳动力因素,土地因素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因素。
以下是一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的实例。
以湖南省平江县水稻产量为例,分别比较了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地区水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1990年总产量为225.10万吨;2000年总产量为284.20万吨,增长了26.27%;2010年总产量为321.10万吨,增长了12.98%。
通过戴维森指数法计算,得出如下结果:劳动力因素1990年到2000年增长率为1.32%,2000年到2010年增长率为0.78%,合计为2.13%;土地因素1990年到2000年增长率为7.06%,2000年到2010年增长率为3.34%,合计为10.31%;农业科技进步因素1990年到2000年增长率为17.89%,2000年到2010年增长率为9.84%,合计为28.14%。
因此,1990年到2000年间,农业科技进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为17.89%;2000年到2010年间,农业科技进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为9.84%。
整体来看,农业科技进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为28.14%。
通过这种计算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评估农业科技进步与其他生产要素对产量增长的贡献率,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评估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农业生产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计算和分析,才能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可靠和稳定的粮食供应。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名词解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名词解释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概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生产中由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农产品产量增加所占的比重。
它是衡量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农业科技进步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农业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会不断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现代化。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农业科技进步是指通过应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知识,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农业科技进步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机械化等方面的进步,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分析法、模型法和综合评价法等。
其中,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因素对农业产量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计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农业科技因素和农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计算;综合评价法则是将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综合评价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影响,进而得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意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农产品产量的增加,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还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可以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高在当前和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而科技的发展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解决方案。
我认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应该更加重视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不断提高,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衡量农业科技进步效果的重要指标,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科技办公室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考核的情况报告
县科技办公室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考核的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 **%,这是一个生产力综合性指标,主要由以下统计监测指标测算:
一、科技进步及环境基数
科技进步考核次数。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生产力促进中心、中药现代化办公室是其中**个指标)。
主产业收入**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
每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率。
二、科技投入
①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
②县级财政中科学技术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收入达**%以上,才能参加科技进步考核)。
③每万人获上级科技项目经费。
三、科技进步
①万元 GDP 能源消费量。
②每万人专利申请量。
③环境污染治理指标。
据以上指标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科技人员严重不足。
2经费投入缺口大。
2、下一步打算:
1努力创造条件,争取科技进步考核。
2争取设立生产力促进中心、中药现代化办公室。
3按照要求,逐步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比重。
4强化专利申请。
3、请求上级帮助解决问题:
1请求编办解决生产力促进中心、中药现代化办公室人员编制各
**名。
2请求省科技厅每年支持**个以上项目,投入资金**万元以上)。
3请科技厅协调科技部每年支持**个科研项目,投入资金**万元以上。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生产力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而衡量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评价农业科技进步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比较农业科技进步前后某一农业指标的变化来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这里以粮食产量为例来介绍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
首先,确定参考年份和研究年份。
参考年份是指没有使用新技术或新品种的年份,研究年份是指使用了新技术或新品种的年份。
其次,确定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包括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种植方式、肥料使用量、灌溉率等。
在计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时,需要排除那些不受新技术或新品种影响的因素,只考虑新技术或新品种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接着,计算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率。
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率 =(研究年份的单位面积产量-参考年份的单位面积产量)/ 参考年份的单位面积产量×100%。
然后,计算种植面积的增长率。
种植面积的增长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种植面积的增长率 =(研究年份的种植面积-参考年份的种植面积)/ 参考年份的种植面积×100%。
最后,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 = 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率×单位面积面积占比 + 种植面积增长率×种植面积占比。
其中,单位面积面积占比指的是单位面积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种植面积占比指的是种植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的比重。
以上就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的基本步骤和公式。
通过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可以更好地评估新技术或新品种的应用效果,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科学的评价工具。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计算方法如下:
1. 科技进步贡献率 = (农业科技进步值×农业经济增长值) ÷ (农业科技进步值 + 农业经济增长值)
2. 农业科技进步值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技术进步次数 + 农业经济增长值×农业经济增长次数
3. 农业技术进步次数 = 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次数×农业技术进步率
4. 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次数 = 农业科研机构的活动次数 + 农业企业的创新活动次数 + 农民科技创新活动次数
在计算过程中,要计算出农业科技进步值和农业经济增长值,这两个值是衡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指标。
农业科技进步值是指农业科技进步的次数和指数值;农业经济增长值是指农业经济增长的次数和指数值。
需要注意的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
情况进行变化,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科技贡献率北京市标准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科技贡献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科技创新中心,其科技贡献率在国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北京市的科技贡献率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一、科技贡献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科技贡献率是指科技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计算科技贡献率的方法一般包括三个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要素贡献率和技术效应贡献率。
1.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带来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计算相邻两个时期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得出。
2. 科技要素贡献率是指科技活动对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贡献程度。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计算科技经费投入对要素效率的提高所做的贡献来得出。
3. 技术效应贡献率是指科技创新活动对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所做的贡献程度。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技术进步对要素效率的提高所做的贡献来得出。
二、北京市的科技贡献率现状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市具备较高的科技贡献率。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科技要素贡献率也有一定的水平,技术效应贡献率仍然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1. 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是北京市科技贡献率的一大特点。
北京市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科技进步的速度较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较大。
2. 科技要素贡献率水平较为可观。
北京市在科技创新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这些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效率,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技术效应贡献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尽管北京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不充分等。
因此,提高技术效应贡献率仍然是北京市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三、提高北京市的科技贡献率的建议1. 加大科技投入。
进一步增加科技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经费占比。
同时,推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增加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
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
科技进步贡献率可是个超级重要的概念呢!它衡量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那到底怎么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呢?
首先,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几个关键步骤。
要确定产出的增长、资本投入的增长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一块都不能少哦!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和方法,将这些增长因素进行分解和计算。
这里可得小心谨慎,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一个小错误可能就会让结果大相径庭呀!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方法,就像选对工具才能更好地干活儿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也是相当重要的呀!数据的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要是数据被泄露或者被破坏了,那可就全完啦!而且计算过程要稳定可靠,不能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得像泰山一样稳稳当当的。
那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有啥用呢?应用场景可多啦!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它能帮助决策者了解科技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
在企业中,能让企业知道该往哪儿使劲,加大科技投入呀!它的优势也很明显,能够清晰地展示科技的价值,让人们更重视科技。
这就好比是给科技打了个分,让大家都知道科技有多厉害!
比如说,在某个高科技产业园区,通过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发现科技的贡献非常大。
于是园区加大了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吸引了更多的高科技企业入驻,整个园区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不就是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实际应用效果嘛!
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计算真的超级重要呀!它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科技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科技发展,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贡献率北京市标准科技贡献率是评估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北京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科技领域的重要中心,其科技贡献率也是较高的。
本文将介绍科技贡献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分析北京市在科技贡献方面的表现。
科技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也可以理解为科技进步的经济效益。
科技贡献率的计算方法主要基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解释模型,如Cobb-Douglas函数。
根据这些模型,科技贡献率的计算可以分为多个步骤,包括衡量科技进步的影响因素和确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在北京市,科技贡献率的计算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研发投入是科技贡献率计算的重要参数。
北京市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巨大,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大量的科研人员。
其次,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贡献率的关键环节。
北京市注重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技术转让、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将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增长点。
再次,创新产业的增长对科技贡献率的提升也有着重要作用。
北京市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助推了科技贡献率的提高。
根据相关数据,北京市的科技贡献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首先,北京市科研人员数量众多,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这为科技贡献率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北京市的科技创新成果丰富,包括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个方面,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为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次,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聚集也是北京市科技贡献率上升的重要推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创新环境良好,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资金投入。
北京市科技贡献率的稳步提高与多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支持是关键。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在政策、资金和创新平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其次,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发展也是科技贡献率提升的重要因素。
北京市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这些机构和高校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推动了科技创新和贡献率的提高。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举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ribution Rate,简称ASTCR)是指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程度,反映了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ASTCR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一、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对比不同期间的农业总产值来计算ASTCR。
其公式为:ASTCR = (当前年度实际农业总产值 - 基准年度实际农业总产值)/基准年度实际农业总产值 × 100%例如,假设某地区基准年度(2010年)的实际农业总产值为1000万元,当前年度(2020年)的实际农业总产值为2000万元,则ASTCR为(2000-1000)/1000 × 100% = 100%。
这意味着,这个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100%。
二、间接法间接法是通过分析农业生产中各要素的增长情况来计算ASTCR。
其公式为:ASTCR = β × K其中,β为科技进步弹性,指农业总产值相对于科技进步支出的反应程度。
K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指科技进步对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程度,它可用如下公式计算:K = ∑(Pi × Yi)/∑(Pi × Yi)×100%其中,Pi表示科技进步对于某项生产要素的影响,Yi表示该生产要素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
∑(Pi × Yi)表示所有生产要素的贡献之和。
例如,假设在某地区农业生产中,耕地面积增长了10%,化肥使用量增长了15%,机械化率增长了5%,科研投入增长了20%,那么K可以计算如下:K = (0.1 × 0.4) + (0.15 × 0.2) + (0.05 × 0.2) + (0.2 × 0.2) = 0.108 = 10.8%假设科技进步弹性β为0.6,则ASTCR为:ASTCR = 0.6 × 10.8% = 6.5%这意味着,这个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6.5%。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2008-4-9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是通过科技进步增长率与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的比值来计算的,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普遍开展了科技进步定量测算办法的研究和试算工作,研究出了一套测算办法,即以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为普遍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Y-αK-βLEA=───────×100%Y其中:EA为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出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
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力(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α%)。
β 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前几年我省只计算工业和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现在开始计算综合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为加快实现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我省“十一五”规划将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目标值设定在50%左右和60%左右。
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畜牧业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产出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能繁母畜产出弹性×能繁母畜增长率2作者:赵光远分类: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Tags:科技投入、贡献率浏览:499次回复:0次发表时间:2009-03-09 13:48:52利用科布—道格拉斯Y=A t K tα'L tβ',我利用2000-2005年间各省区GDP、科技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等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论,其中有三条共性结论,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是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科技投入贡献率相对不高。
我国各地区的科技投入,主要针对的是内资企业,目的是提升我国及地方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也在不断发展。
农业科技的进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因此,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反馈和评估。
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技术创新、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一种计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基准年份作为参考点,比如说我们选择2010年作为基准年份。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指标来衡量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比如说我们选择“粮食产量”作为指标。
接下来,我们需要获取2010年到现在的粮食产量数据,然后将其按照年份排列,并计算每年的增长率。
在计算增长率时,我们需要将每年的产量与基准年份的产量进行比较,然后计算出每年的增长率百分比。
例如,如果2010年的粮食产量为1000吨,而2021年的粮食产量为2000吨,则2021年的增长率为(2000-1000)/1000*100%=100%。
接着,我们需要将每年的增长率相加,然后除以年数,得出平均增长率。
例如,如果我们计算了12年的增长率,则将这12年的增长率相加,然后除以12,得出平均增长率。
最后,我们可以将平均增长率与基准年份的产量相乘,得出当前年份的预测产量。
例如,如果2010年的粮食产量为1000吨,而平均增长率为5%,则2022年的预测产量为1000*(1+5%)=1050吨。
综上所述,计算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需要确定基准年份、指标和增长率等因素,并按照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处理。
这个计算方法可以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评估和反馈,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效率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