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贡献率简介(20101024)
- 格式:ppt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50
Step1:收集1981-2013 GDP、就业人口、资本存量数据(GDP 2003-2013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1981-2003来自百度文库;就业人口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以三产业划分就业人口总和计算;资本存量数据来自于百度文库)本题只选取1981-2010的数据,数据处理如下。
Step2利用spss17.0录入数据、操作结果如下:
分析结果:根据T值、Sig.分析,模型通过检验。
Step3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步骤如下:
(1)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开根号利用函数POWER(Y,1/N)
(2)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开根号利用函数POWER(Y,1/N)
•
(3)劳动的年均增长速度开根号利用函数POWER(Y,1/N)
•
•(4)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
综上可得:近
30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仅为1% ?。
技术进步贡献率计算公式
技术进步贡献率是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其计算公式一般为:
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量/总经济增长量)×100%
其中,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量;总经济增长量是指同一时期内GDP的总增量。
另外,在具体计算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量应当采用可比价格(即不变价)进行计算,以消除价格波动对结果的影响。
2. 总经济增长量也应采用可比价格进行计算。
3. 在计算技术进步贡献率时,要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由于数据误差导致的计算结果不准确。
总之,技术进步贡献率计算公式为:技术进步贡献率(%)=(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量/总经济增长量)×100%。
在实际应用中,还
需注意价格因素和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举例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ribution Rate,简称ASTCR)是指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程度,反映了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ASTCR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为两种:直接法和间接法。
一、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对比不同期间的农业总产值来计算ASTCR。
其公式为:ASTCR = (当前年度实际农业总产值 - 基准年度实际农业总产值)/基准年度实际农业总产值 × 100%例如,假设某地区基准年度(2010年)的实际农业总产值为1000万元,当前年度(2020年)的实际农业总产值为2000万元,则ASTCR为(2000-1000)/1000 × 100% = 100%。
这意味着,这个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100%。
二、间接法间接法是通过分析农业生产中各要素的增长情况来计算ASTCR。
其公式为:ASTCR = β × K其中,β为科技进步弹性,指农业总产值相对于科技进步支出的反应程度。
K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指科技进步对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程度,它可用如下公式计算:K = ∑(Pi × Yi)/∑(Pi × Yi)×100%其中,Pi表示科技进步对于某项生产要素的影响,Yi表示该生产要素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
∑(Pi × Yi)表示所有生产要素的贡献之和。
例如,假设在某地区农业生产中,耕地面积增长了10%,化肥使用量增长了15%,机械化率增长了5%,科研投入增长了20%,那么K可以计算如下:K = (0.1 × 0.4) + (0.15 × 0.2) + (0.05 × 0.2) + (0.2 × 0.2) = 0.108 = 10.8%假设科技进步弹性β为0.6,则ASTCR为:ASTCR = 0.6 × 10.8% = 6.5%这意味着,这个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总产值的增长贡献率为6.5%。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2008-4-9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是通过科技进步增长率与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的比值来计算的,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会同有关部门普遍开展了科技进步定量测算办法的研究和试算工作,研究出了一套测算办法,即以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为普遍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Y-αK-βLEA=───────×100%Y其中:EA为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出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
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力(数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α%)。
β 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前几年我省只计算工业和农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现在开始计算综合的科技进步贡献率。
为加快实现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我省“十一五”规划将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目标值设定在50%左右和60%左右。
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畜牧业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产出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能繁母畜产出弹性×能繁母畜增长率2作者:赵光远分类:科技统计与分析研究Tags:科技投入、贡献率浏览:499次回复:0次发表时间:2009-03-09 13:48:52利用科布—道格拉斯Y=A t K tα'L tβ',我利用2000-2005年间各省区GDP、科技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等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结论,其中有三条共性结论,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是外向型经济发达地区,科技投入贡献率相对不高。
我国各地区的科技投入,主要针对的是内资企业,目的是提升我国及地方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科技统计报告第1期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 2011年1月31日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一)一、全国科技进步基本状况评价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历考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一)科技投入强度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统计显示,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5802.1亿元,比上年增加1186.1亿元,增长25.7%,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达到1.7%,再创历史最高水平。
按R&D活动人员(全时当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5.3万元,也比上年增加了1.8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70.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730.8亿元,增长27.0%;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4801.0亿元,增长25.7%。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7%、12.6%和82.7%。
分执行部门看,企业经费支出为424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995.9亿元,增长22.8%;高等学校经费支出468.2亿元,增长20.0%。
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3.2%、17.2%和8.1%。
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为3224.9亿元,比上年增加643.1亿元,增长24.9%,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 4.23%。
在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为1648.6亿元,增长28.3%;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1576.3亿元,增长21.6%。
我国汽车业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贡献率的实证研究肖远飞【摘要】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contribution in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by the C-D production func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in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are both low and volatile, which can explain the instability 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基于C-D生产函数,对我国汽车业的技术进步率及技术贡献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991-2008年期间我国汽车业的技术进步率较低,且波动性很大;我国汽车业技术要素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低,也呈现不稳定性.技术进步率和技术贡献率的这种特征可以解释我国汽车产业运行不稳定和效率低下的现状.【期刊名称】《技术经济》【年(卷),期】2011(030)003【总页数】6页(P58-63)【关键词】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生产函数【作者】肖远飞【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汽车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资源是汽车企业竞争的战略资源。
普遍观点认为,我国汽车业国际竞争力不足的核心原因是缺乏技术能力[1]。
针对我国汽车业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汽车业上市公司的总体技术效率在不断下降,技术效率水平的差异化在不断加剧[2]。
浅析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以青岛市为例[摘要]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成为判定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主要指标之一。
本文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从宏观角度测算了青岛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评价了青岛市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进而提出了针对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贡献率;索洛余值法1 测量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模型选择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一国(地区)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或人均产量的上升,其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结为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即经济增长可分为以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增加所引起的外延增长部分(粗放型增长)和由技术进步所引致的内涵增长部分(集约型增长)。
技术进步贡献率是经济增长中由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增长所占的比重,即经济增长中内涵增长部分所占的比重。
迄今为止,测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方法有许多,但实际测算中运用最广泛的当属195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索洛(R. Solow)提出的索洛余值法(又称速度方程法),它是指技术进步率等于产出率减去所有投入要素增长率的加权和,权数分别为产出关于各项投入要素的弹性,其具体方程模型可以写作:m = y –α l –βk (1)上式中,m为技术进步率;y为产出增长率,即y=?Y/Y;l为劳动增长率,即l=?L/L;k为资本增长率,即k=?K/K;α是劳动产出弹性;β是资本产出弹性。
其中,y、l、k均可以通过相应的统计资料获得,只要确定了α和β的值,则技术进步率m就可以得到。
对于弹性系数α和β的估计值,可以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获得,其模型为:Y = At LαKβ(2)上式中,Y为产出、L为劳动投入、K为资本投入、α是劳动产出弹性、β是资本产出弹性、At是时间t时刻的科学技术水平。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怎样计算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常是通过科技进步增长率与国民经济总产出增长的比值来计算的,它综合反映了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会同国家计委及各地统计局、计委普遍开展了科技进步定量测算办法的研究和试算工作,研究出了一套测算办法,即以增长速度方程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结合为普遍方法,其具体计算公式为:Y-αK-βLEA=───────×100%Y其中:EA为科技进步对产出增长速度的贡献,即在产出增长速度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
Y为产出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一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K为资金的年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金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金增加1%时,产出增加α%)。
β为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增加1%时,产出增加β%)。
--------------------------------------------------------------------------------※来源:安徽统计信息网※科技进步贡献率是在经济增长中,除去资本和劳动因素外,由科技进步等其他因素带来的经济增长所占份额。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
主要表现为:整个社会对创新活动的投入较高,重要产业的国际技术竞争力较强,投入产出的绩效较高,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和国家的财富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创新产出高。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西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调研分析一、研究科技进步贡献率的背景和意义经济增长是长期以来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
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使我国涌入了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
如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向结构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科技进步要效益。
科技进步成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核心。
定量的评价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测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问题,进入90年代更把定量评价科技进步的贡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2006年,我国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纲要中提出,在未来的15年到20年中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
在评价创新型国家的各项指标中,科技进步贡献率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二、西安科技进步贡献率调研与测算的重要性陕西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但经济实力在全国排名居后。
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所拥有的科技优势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强大的科技产业反差比较明显。
本课题调研发现,以全省工业为例,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占用资金,1978年为123亿元,1998年达到1271亿元;流动资金由40亿猛增到847亿元,由此可见,资金投入增加了12倍,同一时期总产值增加了7.6倍。
从理论上讲,10年前陕西的经济生产完全是粗放型的。
技术进步对总产值的贡献作用不明显。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尚未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突出的作用。
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北地区的经济、信息、金融、物流中心。
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持续超过全国平均增长水平。
但经济质量的提升与经济总量的增长是否对称,是否拥有持续增长的动力,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一大问题。
目前,我市肩负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的重任。
科技进步贡献率解释1.什么是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它是衡量区域科技竞争实力和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综合性指标。
对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主要采用生产函数法。
这是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如生产函数模拟法、索洛余值法、CES生产函数法、增长速度方法、丹尼森增长因素分析法等。
一般根据C-D生产函数得出科技进步速率方程Y=A+α×K + β×L 其中Y为产出的年均增长速度,A为科技的年均增长速度,K为资本的年均增长速度,L为劳动的平均增长速度,α为资本产出弹性,β为劳动产出弹性,通常假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α、β为一常数,并且α+β=1,即规模效应不变。
令E=A/Y ×100%,即为科技进步贡献率。
由科技进步速率方程可导出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一般公式:E=1-(α×K)/Y-(β×L)/Y根据测算,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9%,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现已达到80%左右。
1.什么是国家竞争力?国家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可持续增长的综合能力。
国家竞争力评价是全新的系统量化概念,从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两方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竞争力。
目前国际竞争力评价有八大要素和四大要素两种体系,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适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系、基础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和国民素质。
国际竞争力四大要素适合发达国家,主要包括经济运行、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基础设施和社会系统。
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4至2005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芬兰、美国分列第一和第二位,中国排在第46位。
《2005至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49位。
据《世界竞争力年鉴》(简称《洛桑年鉴》,是国际上针对主要国家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后发布的最具权威的年度报告,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自1986年起每年发表一期)显示: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一直在第24位~第26位之间徘徊,2003年曾一度降到第2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