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 格式:doc
- 大小:188.00 KB
- 文档页数:8
第2章 有理数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学目标教学反思1.使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培养学生的运用计算器的能力及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记清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的用法,多进行实际操作,逐步熟悉计算器的用法.难点:准确地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过程复习回顾计算:(1)2×3.13×4.23-8.2×1.6;(2)-5.2×(2.97+1.63)÷(6.22-3.62).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我们生活中需要大家计算的地方特别多,比如大家到超市购物付款的时候.问题1:这么多人排队交钱,收银员是不是像我们同学一样动笔进行计算的呢?还是口算呢?他算得快吗?准确吗?问题2:用计算器计算[复习回顾]中的两个题目会不会更快一点?处理方式: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1和2.引导语:我们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数据,它们可能比我们做的题目中的这些数更复杂,算起来更麻烦,为了快速地进行计算,节约我们的时间,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计算器.计算器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利用计算器可以进行许多种复杂的运算.探究新知例1 用计算器求345+21.3.分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按键,输入算式,再按等号键,显示器上就显示出计算结果.解:用计算器求345+21.3的过程为:输入 3 4 5 + 2 1 . 3,显示器显示运算式子345+21.3,再按=,在第二行显示运算结果366.3,∴345+21.3=366.3.做一做:按例1的方法,用计算器求105. 3-243.例2 用计算器求31.2÷(-0.4).解:用计算器求31.2÷(-0.4)的按键顺序是 3 1 . 2 ÷ (-) 0 . 4 = .显示结果为-78,∴31.2÷(-0.4) =-78.例3用计算器求62.2-4×(-7.8).分析:这是减法和乘法的混合运算.对于加、减、乘、除和乘方的混合运算,只要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会按要求算出结果.解:本题的按键顺序是 6 2 . 2 - 4 ×(-) 7 .8 =.显示结果为93.4,所以62.2-4×(-7.8)=93.4.例4 用计算器求2.73.分析: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一般要用乘方专用键.解:用计算器求2.73的按键顺序是 2 . 7 3 =,显示结果为19.683.所以2.73=19.683.注意:一般地,求一个正数的n次方都可以按上面的步骤进行.求一个负数的n次方,可以先求这个负数的相反数的n次方,如果n是奇数,那么再在所得结果的前面加上负号.课堂练习1.用计算器计算,按键顺序为3÷ (-)6=,那么显示的结果为( )A.-5B.-3C.-0.5D.0.52.按键(-4)5+2=能计算出哪项的值( )A.(-4)5+2B.-(45+2)C.45+2D.45-23.用计算器计算:(1)4.22; (2)2 1632;(3)(-15)3÷52; (4)(-5)2-2×(-3)2.参考答案1.C 2.A教学反思3.(1)17.64 (2)4 678 569 (3)-135 (4)7教学反思课堂小结使用计算器时,首先记清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的用法,多进行实际操作,操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计算器要平稳放置,以免按键时发生晃动和滑动.2.计算器开始时,按开启键ON,停止使用时要按OFF键以节省用电.3.按下数字键后,应立即看看显示是否正确,按下运算键等指令键后,要注意显示的数是否有一下闪动.布置作业教材72页 练习 第1,2,3题教材73页 习题2.15 第1,2题板书设计第2章 有理数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操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计算器要平稳放置,以免按键时发生晃动和滑动.2.计算器开始时,按开启键ON,停止使用时要按OFF键以节省用电.3.按下数字键后,应立即看看显示是否正确,按下运算键等指令键后,要注意显示的数是否有一下闪动.例1 例2例3 例4。
计算器是一种方便的工具,可以用来进行各种数学计算。
无论是加法、减法、乘法还是除法,计算器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快速地得出结果。
在数学学习中,计算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计算的效率。
下面是一些关于使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计算的例子。
加法是我们最早接触的数学运算之一、计算器中通常有一个"+"按钮,可以用来完成加法计算。
例如,如果我们要计算3+5的结果,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计算器:1.打开计算器,确保设置正确的模式(一般是加法模式)。
2.输入数字3,按下"+"按钮。
3.输入数字5,再次按下"+"按钮。
4.最后按下"="按钮,得到结果8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器得到3+5=8的结果。
除了加法,计算器也可以用来进行减法运算。
同样地,在计算器中有一个"-"按钮,可以用来完成减法计算。
例如,我们要计算7-4的结果,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计算器:1.打开计算器,确保设置正确的模式(一般是减法模式)。
2.输入数字7,按下"-"按钮。
3.输入数字4,再次按下"-"按钮。
4.最后按下"="按钮,得到结果3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器得到7-4=3的结果。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计算器也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通常,计算器中有一个"×"或"*"按钮,可以用来完成乘法计算。
例如,我们要计算6×9的结果,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计算器:1.打开计算器,确保设置正确的模式(一般是乘法模式)。
2.输入数字6,按下"×"按钮。
3.输入数字9,再次按下"×"按钮。
4.最后按下"="按钮,得到结果54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计算器得到6×9=54的结果。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科学计算器,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1.认识计算器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科学计算器吗?生1:在集市上买菜时.生2:在书店买书付帐时用到了计算器.生3:工人在发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2.用计算器计算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23×65 23⨯65=198521.2 1.22x 1.44412 12x4= 2.0736生: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师:同学们可以仿照上面的内容,计算下列各式.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例用计算器计算:(1)(3.2-4.5)×23-25(2)[3⨯3(2)-+1]÷(65-)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2110.可以按S D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23-25=-12.1. 生2:我也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3(2)-+1]÷(6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156, 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开始:出示0.092÷1.15×25=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课件出示:做一做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 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生: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 12.236÷(-2.3);( 2) 513;(3) 3155;( 4 ) 12⨯(3.87-2.21)⨯315+31.3.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上面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生1: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很快.生2: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不容易出错.生3: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1)27= ,267= ,2667= ,猜想26667的结果是.(2)13= ,23= ,33= ,43= ,53= ,63= ,73= ,83=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师:你们探索的结果如何?(小组合作)生:27= 49 ,267= 4489,2667= 444889 ,猜想26667结果是4448889 .师:非常正确,通过计算它们是有规律的.生:13= 3 ,23= 9 ,33= 27 ,43= 81 ,53= 243 ,63= 729 ,73= 2187,83= 6161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9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题的答案.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2.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3.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教案示例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福建南安戴良国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简单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教学目标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方法,初步领悟解决问题的程序思想.2.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3.经历猜想、实验(测量)、确认(验证)、数据处理等数学活动,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4.从“算筹、算盘→计算器、电脑”中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教学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猜想,确认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的方法.学生分析课前调查结果表明:有90%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我们学校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市中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较为普遍.)设计理念1.人人都能掌握生活必需的数学技巧.2.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本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流程一、情景引入.1.问题1:我校南联楼建筑面积5255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657元,问南联楼造价为多少元?(多媒体显示:南联楼主楼图片及问题1.)要求学生:每人都必须先进行笔算再用计算器计算(小组中会使用计算器者帮助暂不会使用者).【既能让学生了解校情,又可以让学生有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明白为何要学习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简便、快捷),还能够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精神.】2.提问:请你列举生产、生活、科技等方面需要计算而用口算又不易解决的事,最好是你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小组稍加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说一说.【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同伴协作意识,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在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3.提问:请你根据1、2简单说说为什么要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有同学表示:有些计算问题用计算器反而不方便,有时速算比计算器还快.)4简介计算工具发展史.(1)引导学生查阅电脑课本上的介绍.(2)多媒体图片显示.【让学生从“算筹、算盘→计算器、电脑”中体会到:科学在进步,时代在前进.】二、新课学习.(一)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问题2:请你测量估算一页纸(数学课本)的厚度.教师活动:巡视、参与、指导、倾听、板书、多媒体显示.学生活动:各小组的同学分工、协作、探究,派代表进行表达(介绍情况),或说或板书,其他组员补充.【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测量估算、动手实践及数据处理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的意识.】(各级测量的方法不尽相同:有从测量1张无法操作到测量10张得到结果的;有从装订线这边测量整本书的厚度;有从翻四处测量整本书的厚度;有测量100张的厚度;有测量50张的厚度……每一组的同学都使用了计算器.有的测量方法虽然相同,但结果却不大一样.结果10组得出10种答案:0.080、0.095、0.100、0.075、0.055、0.079、0.074、0068、0.083、0.087,单位为毫米.对数据的处理集中有两种意见,有同学说取平均值,有同学说像青年歌手大奖赛那样去掉一个最高分,丢掉一个最低分后再取平均值的.两种方法分别得到了0.0796毫米和0.080毫米.)(二)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1.问题3:把一张纸连续对折30次(假设可能)后,请同学们估计它有多高?A、一个人的高.B、南联楼(学校最高建筑)的高.C成功大厦(市区最高建筑)的高.D、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多媒体动画示范说明.)教师活动:巡视、参与、倾听、点拨.学生活动:(1)动手折纸——发现规律(折1次有21张、折2次有22张、折3次有23张 (30)有230张).(这个规律学生在前面《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中已经略有研究.)(2)获得结果,用计算器计算230(可用乘法).(3)解决问题3:230×0.080÷1000≈85899(米)——比珠穆朗玛峰高得多.【这个活动的好处是: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数学是如此奇妙.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因为它富有挑战性).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精神.3.让学生有学习用计算器进行正数的乘方运算的渴望.4.增强学生的数感.】2.请你通过观察计算器按键,合理猜想出哪一“键”用于乘方运算并验证.(多媒体显示:计算器外观图.)【让学生经历合理猜想、实验、确认(验证),并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学生有猜X2键的、有猜X3键的、有猜Y X键的……最后经过验证Y X键是用于乘方计算的.)(三)小结与提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和提问题.【1.培养学生归纳意识.2.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小黄同学:计算器虽然方便快捷,但不小心按错键也会出差错的.小蔡同学:计算器的其他功能我们怎样来掌握?平时不善言辞的小李:可以看说明书……)(四)布置作业.1.阅读理解课文第75页至第79页.2.完成习题第80页1(1)~(6).3.用计算器帮助家长解决一个生活中的计算问题.课后反思1.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2.听课的老师、专家建议:把问题2、问题3一并抛给学生,这样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空间都将更加充分.我也有同感.摘自海南出版社《新课标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初一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试题1.用计算器计算:(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答案】177.2,0.7861,0.08159【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首先熟悉开方的按键顺序,然后即可利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并保留四个有效数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有效数字的定义:在一个近似数中,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末位数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字的有效数字.2.的值为()A.3.049B.3.050C.3.051D.3.054【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计算器求立方根首先熟悉开方的按键顺序,然后即可利用计算器求立方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开方的按键顺序。
3.利用计算器计算(结果精确到0.01)(1);(2);(3);(4)-【答案】(1)1.41(2)0.73(3)-12.5(4)-10.25【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立方根首先熟悉开方的按键顺序,然后即可利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并精确到0.01.(1);(2);(3);(4)-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使用计算器。
4.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1);(2);(3);(4)【答案】(1)1.773(2)-0.3162(3)4.344(4)-0.636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先利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各个数的近似值,再根据有效数字就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起,后边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即可确定结果.(1);(2);(3);(4)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各个数的近似值.5.利用计算比较与的大小;【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计算器比较数的大小关系利用计算器分别计算出各个数的近似值,通过比较近似值即可确定.利用计算器可以得到:≈1.442,≈2.232,则。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计算各个数的近似值.6.用计算器求2.733时,按键顺序是.【解析】本题考查计算器的基本运用考查计算器的基本运用,熟悉计算器即可.按照计算器的基本应用,用计算机求2.733,按键顺序是2.73、x y、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使用计算器的能力。
初一数学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试题1.(2006•烟台)用科学记算器求35的值,按键顺序是()A.3,x y,5,=B.3,5,x y,=C.5,3,x y,=D.5,x y,3,=【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同学们熟练应用计算器,熟悉使用科学记算器进行计算.解:根据计算器的使用,求35的值,按键顺序是3,x y,5,=;可得答案是A.故选A.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熟练应用计算器,会用科学记算器进行计算.2.(2000•台州)计算498×18%,正确的按键顺序是()A.498×18=B.498×%18=C.498×18%=D.498×1%8【答案】C【解析】本题要求同学们能熟练应用计算器,会用科学记算器进行计算.解:根据题意,要计算498×18%,按键顺序是498×18%=.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使用方法,本题要求同学们能熟练应用计算器,熟悉计算器的各个按键的功能.3.(1997•江西)用科学记算器求53的值,按键顺序是()A.B.C.D.【答案】D【解析】根据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可得先输入5;再根据要求选用x y,再键入=号即可.解:根据题意先输入5,再选用y x键,再输入3,最后输入“=”;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解题的关键是让同学们能熟练应用计算器,会用科学记算器进行计算.4.据日本地震厅测定,今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地区的特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0级,为世界观测史上最高震级.另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统计,自1900年以来的最强地震当数1960年发生在智利的里氏9.5级特大地震.里氏震级代表释放能量的大小,有一个形象的对比:震级每增加2级,释放能量是原来的1000倍;震级每增加0.1级,释放能量是原来的约1.41254倍(1000≈1.4125420).根据上述信息推断: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释放能量大约是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释放能量的()A.3.06倍B.5.62倍C.7.06倍D.250倍【答案】B【解析】根据地震级别,从题意震级每增加0.1级,释放能量是原来的约1.41254倍,查根号表即得.解:2011年比1960年地震的级别差为0.5.∵震级每增加0.1级,释放能量是原来的约1.41254倍(1000≈1.4125420).∴增加了0.5级,就是指智利地震是日本地震释放能量的1.41254的5次方倍;即据20次方约等于1000,查根号表:则1.41254的5次方约等于5.62,点评:本题考查了根号表的问题,由题意根据震级每增加0.1级,释放能量是原来的约1.41254倍,查表得.5.用科学记算器计算,若按键次序是8,y x,3,=,则其结果为()A.512B.511C.513D.500【答案】A【解析】通过计算器求解.解:用科学记算器计算,若按键次序是8,y x,3,=,即计算83结果为512.故选A.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熟练应用计算器,会用科学记算器进行计算.6.用完计算器后,应该按()A.B.C.D.【答案】D【解析】根据计算器各个键的功能即可得出答案.解:根据计算器各键的功能可知:是关闭键,用完计算器后应该关闭计算器,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各键的功能,正确的记忆各个键的功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7.在计算器的键盘中,表示开启电源的键是()A.OFF B.AC/ON C.MODE D.SHIFT【答案】B【解析】本题要求同学们,熟练应用计算器.解:根据科学记算器的使用,开启电源的键是AC/ON.故本题选B.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熟练应用计算器,熟悉计算器的各个按键的功能.8.按下面的按键顺序在某型号计算器上按键:显示结果为()A.56.25B.5.625C.0.5625D.0.05625【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同学们,熟练应用计算器.解:题目的按键顺序转化为公式为计算:0.8﹣0.2275的百分比,计算可得:56.25.故选A.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熟练应用计算器,熟悉计算器的各个按键的功能.9.计算器上的或键的功能是()A.开启计算器B.关闭计算器C.清除全部内容或刚刚输入内容D.计算乘方【解析】此题是考查学生对计算器功能键的准确使用,在计算时及时清除和输入数据.解:根据教材说明与实物结合,可知计算器上的或键的功能是清除全部内容或刚刚输入内容.故选C.点评:通过本题考查,能使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10.用计算器计算﹣2.1×2的正确按键顺序是()①输入数据2.1,按键顺序是②输入2,按键顺序是③按键④按键.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答案】B【解析】根据计算器计算是输入顺序与算式形式一样,直接输入得出即可.解:用计算器计算﹣2.1×2的正确按键顺序是:①输入数据﹣2.1,按键顺序是;③按键;②输入2,按键顺序是④按键.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计算器计算有理数混合运算,计算器的使用只要明确各键的作用和功能,然后按算式的不同计算方法依次按键即可.。
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师生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问: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用计算器计算问: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12 12x4= 2.0736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例用计算器计算:(3.2-4.5)×23-25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2110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练习:做一做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2.236÷(-2.3)和书本上的习题【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如何使用计算器一、了解计算器1.计算器的类型和面板的组成按照功能,计算器可分为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几种类型,计算器的面板由键盘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2.各个键的功能.(1(2(33.使用方法然后按算式书写的顺序输入数据,二、操作应用举例1.基本运算例1.用计算器求72.6+3.83.分析:按照计算器的计算顺序直接进行计算,但要注意按健的顺序.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27.472,所以72.6+3.83=127.472.例2.利用计算器计算:22)16.2(4)88.329.4(31-+÷-两键.所以22)16.2(4)88.329.4(3-+÷-=4.6741416.2.探究规律例3.按照下面的步骤做一做:多选几个数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同伴交流你的理由.解:在利用计算器帮助运算的基础上,如果输入的数字是5,按照做一做步骤得到的结果就是555555555,换几个数试一试,仍然有类似的规律,因为12345679×9=111111111,所以输入5就得到555555555.3.实际应用例4.探究数字“黑洞”:黑洞原指非常奇怪的天体,它体积小,密度大,吸引力强.任何物体到了它那里都别想再“爬”出来.无独有偶,数字中也有类似的“黑洞”,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数,通过一种运算,都能被它“吸“进去,无一能逃脱它的魔掌,譬如: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的数T= ,我们称它为数字“黑洞”,T为何具有如此魔力?通过认真地观察分析,你一定能发现它的奥妙!分析:利用计算器,任意找一个3的倍数的数,先把这个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立方,求和,再相加,得到一个新数,然后把这个新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再立方,求和……,重复运算下去,就能得到一个固定数,经过运算这个答案应该是几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解:由题意:如135,13+33+53=1+27+125=153,13+33+53=1+27+125=153.再如:927,93+23+73=729+8+343=1080,13+03+83+03=513,53+13+33=125+1+27=153 13+53+33=153.所以这个数字“黑洞”T=153.感兴趣的同学请你继续探究一下:在非3倍数的数中是否也有“黑洞”的魔力呢?。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
教材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并能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对计算器也有初步的认识。
但一部分学生可能还没有熟练使用计算器,对于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和功能可能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要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2.难点:对于一些特殊的运算符号和功能,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操作实践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操作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运算实践。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进行计算的情况,你们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意识到计算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计算器的各种运算功能,包括加减乘除、开方、百分比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熟悉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功能。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
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的求知欲。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
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一、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手中的计算器是B
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出示幻灯三)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通过计
3.(-3.45)
%的住房贷款
交流自己的收
给予鼓励性的
(1)
1 111 111
附:板书设计:
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1.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运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3.运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教学反思:
1.只停留在powerpoint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能演示使用计算器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2.更新教学观念,最好以学生自学使用计算器的方法为主,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及个性化发展。
而通过网络或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过分的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本也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