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_答题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12.53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科学计算器,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1.认识计算器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科学计算器吗?生1:在集市上买菜时.生2:在书店买书付帐时用到了计算器.生3:工人在发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2.用计算器计算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23×65 23⨯65=198521.2 1.22x 1.44412 12x4= 2.0736生: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师:同学们可以仿照上面的内容,计算下列各式.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例用计算器计算:(1)(3.2-4.5)×23-25(2)[3⨯3(2)-+1]÷(65-)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2110.可以按S D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23-25=-12.1. 生2:我也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3(2)-+1]÷(6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156, 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开始:出示0.092÷1.15×25=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课件出示:做一做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 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生: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 12.236÷(-2.3);( 2) 513;(3) 3155;( 4 ) 12⨯(3.87-2.21)⨯315+31.3.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上面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生1: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很快.生2: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不容易出错.生3: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1)27= ,267= ,2667= ,猜想26667的结果是.(2)13= ,23= ,33= ,43= ,53= ,63= ,73= ,83=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师:你们探索的结果如何?(小组合作)生:27= 49 ,267= 4489,2667= 444889 ,猜想26667结果是4448889 .师:非常正确,通过计算它们是有规律的.生:13= 3 ,23= 9 ,33= 27 ,43= 81 ,53= 243 ,63= 729 ,73= 2187,83= 6161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9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题的答案.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2.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3.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七年级上册《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师生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问: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用计算器计算问: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12 12x4= 2.0736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例用计算器计算:(3.2-4.5)×23-25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2110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练习:做一做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2.236÷(-2.3)和书本上的习题【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体会计算器的快捷、方便,感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难点】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计算简便、快捷、怎样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呢?【教学说明】学生对计算器非常熟悉,也用计算器进行过简便运算.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计算器的面板构造与按键功能.问题1【教学说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8页文字与同伴进行交流,初步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识别:〔1〔2〔3符号键,用于输入数字的相反数;〔4功能;〔5 :运算键,分别执行加、减、乘、除运算;〔6.问题2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说明】 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和按键顺序.【归纳结论】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合的使用步骤:〔1〕按开启键〔2〕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3〕按 结果.问题3在问题2中, 算式〔2〕中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156.此时,键,那么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是准确值吗?【教学说明】 学生比较两个结果,很容易得出一个是准确值、一个是近似值.问题4用四舍五入法求以下各数的近似数.〔1〕96.318〔精确到百分位〕〔2〕0.86789〔精确到千分位〕〔3〕2.1886〔精确到0.001〕〔4〕3.1965〔精确到0.01〕【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操作,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归纳结论】取一个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将挨着这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再后面的数字不用考虑.问题5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归纳结论】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这时往往使用近似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随堂练习〞第1,2题.3.用四舍五入法求以下各数的近似数.(1)4.3091(精确到0.01)(2)0.0297(精确到0.001)(3)2.5673〔精确到十分位〕(4)3.9541〔精确到百分位〕【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1〕-5.32〔2〕3712932.最后结果为仅由选择的数字组成的一个9位数的整数.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知识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学生通过了解计算器各键功能,到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圆周角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2)准确地运用圆周角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
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如何教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一、引言计算器是一种常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复杂的计算。
然而,在使用计算器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案中,如何教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
二、认识计算器1. 认识计算器的功能和按键计算器通常具有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号,以及数字键、小数点键、清零键等其他功能按键。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展示计算器的外观和按键功能,让学生们熟悉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2. 认识计算器的显示屏计算器的显示屏可以显示输入的数字和计算结果。
我们需要让学生了解显示屏的显示规则,以避免错误的读取结果。
三、基本计算操作1. 加法运算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器操作演示,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通过计算两个数字的和,让学生按下相应的数字键和"+"键,然后读取计算结果。
2. 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类似,教师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计算器操作演示,教授学生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减法运算。
例如,通过计算两个数字的差,让学生按下相应的数字键和"-"键,然后读取计算结果。
3. 乘法运算乘法运算较为复杂,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例子和计算器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过程。
例如,通过计算两个数字的积,让学生按下相应的数字键、"×"键,然后读取计算结果。
4. 除法运算除法运算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之一,教师需要耐心地引导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
在使用计算器进行除法运算时,需要注意除数不能为零,否则会导致错误的结果。
四、小数运算和数学标记1. 小数运算小数运算需要学生掌握小数点的输入和读取方法。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涉及小数运算的题目和例子,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准确地进行小数运算。
2. 数学标记使用计算器时,学生们需要注意数学标记的输入和读取。
例如,表示平方根的符号、表示乘方的符号等。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计算器的面板及功能(1)计算器的特点及种类特点:计算器具有运算速度快、操作简便、体积小等特点.种类:按功能来区分有简单计算器、科学计算器、图形计算器等几种类型.根据输入方法计算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按数学的书写顺序输入的A,B型,另一类是不按数学的书写顺序输入的C型.(2)面板及功能计算器的面板是由键盘和显示器两部分组成的.计算器的显示器用来显示输入的数据和计算的结果.每个按键都标有功能,以科学计算器为例,常用按键的功能有:①是开启计算器键.按此键,计算器就处于开机状态.②是清除键.按此键,计算器就清除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是清零键,按一下这个键计算器会清除显示器显示的所有数与符号,计算器归零.关于计算器键盘上每个键的功能可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③的功能是完成运算或执行指令.④是运算键.按这些键,分别执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⑤的功能是录入的数据或计算的结果取负值(有的计算器中使用录入负号).⑥是关闭计算器键.按此键,计算器就处于关闭状态.有的计算器是先按键,再按键,关闭计算器.释疑点第二功能键面板上几乎每个键都有第二功能,按一下键,即执行按键上的第二功能.有的计算器的第二功能按键是是小数、分数切换键.【例1】使用计算器时,发现输入的数据输入错误时应按( ).A. B. C. D.解析:按键功能开机完成运算或执行指令清除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关机答案:C2.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使用计算器可以快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各种运算.各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不尽相同,但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时,其按键方法基本上一样.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运算的步骤与方法:(1)按开机键;(2)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看显示器上是否正确;(3)按键执行运算,显示器上显示计算的结果.计算器的简单使用①每一次新的运算前要按一下清零键;②当发现刚刚输入的一个数据有误,需要清除时,可按一下局部清除键,消除刚刚输入的这个数据;③停止使用计算器时,按键关闭计算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1】 计算49的按键顺序是( ).解析: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正整数次幂,一般要用乘方运算键.答案:A【例2-2】 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3.625)+(-28.7);(2)21.73×(-2.7);(3)-35÷9×12.分析:输入数据时,按键的顺序应与书写顺序完全一样. 解:(1)按键顺序结果为-32.325. (2)按键顺序结果为-58.671. (3)按键顺序结果为-13.5.3.利用计算器探求数字运算规律 (1)数字规律题目的两种类型①一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从中选取几个数据,确定其和的范围. ②一组有规律的算式,结果往往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探究其结果的规律性. (2)解决方法①选取有规律的前几组数,利用计算器进行运算. ②观察计算的结果,根据结果猜想其结果的规律性. ③运用所得出的规律,解决问题.较复杂的数字运算,要借助于计算器完成,注意观察数字和数位的变化规律,从特殊到一般归纳规律.【例3】 用计算器计算并填空: ①11-2=__________=( )2; ②1 111-22=__________=( )2; ③111 111-222=__________=( )2; ④11 111 111-2 222=__________=( )2.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结果: 147111111111222222⋯-⋯个个=( )2. 解析:用计算器求差后发现,①的结果是3的平方,②是33的平方,③是333的平方,④是3 333的平方.前面几个式子的规律:组成被减数的数字1的个数是减数中数字2的个数的两倍,结果是平方,底数是由数字3组成,其个数与减数的位数相同.答案:①9 3 ②1 089 33 ③110 889 333 ④11 108 889 3 333 (1)2111111111222222333333nn n ⋯-⋯=⋯个个(2)3 333 333。
2.15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课程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学会用计算器作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和它们的混合运算,让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程序思想.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充分经历运用计算器探索事物变化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以及它们的混合运算.计算器的引入是为了进行一些较复杂的数的运算;不少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一定的计算量,从而认识使用计算器的意义与作用,使用计算器不仅给运算带来方便,也给探索数量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带来方便.同样,可以使用计算器来发现某些有理数的运算规律,验证一些运算结果等.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法分析】不同计算器的功能、使用方法会有一些不同,但涉及四则运算、乘方的用法则大同小异,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死记某种型号计算器的某些运算的按键方式,而应注重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会正确地按规则操作计算器和领悟解决问题的程序思想.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混合计算时,只要将算式按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就会正确算出结果.这给教学与使用带来很大方便,但是各种科学计算器输入负数的方法会略有不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工具的发展十分迅速,但用笔和纸进行基本运算的能力仍然十分重要,不可轻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态度,努力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培养学生做题后仔细核查的习惯,另外,在教学中,还应注意让学生使用计算器来发现某些规律,验证某些运算结果.【学法分析】学习本节时要注意:(1)熟悉计算器上常用键的功能,多动脑记忆,思考;(2)通过反复实践,掌握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解决问题要按程序进行,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师的演示,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出示: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32 cm,它的高为7.06 cm,求这个圆柱的体积.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列出算式:π×2.322×7.06,然后在学生做题结果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使学生初步感受利用计算器计算,既准确又快速.二、探究新知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学习计算器的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用计算器进行规律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活动1: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一些键的功能,如:AC/ON是开启计算器键,按此键,计算器进入开机状态;DEL是清除键,按此键,计算器就消除当前显示的数与符号;=的功能是完成运算或执行指令;+是运算键,按此键,计算器就执行加法运算;OFF是关闭计算器键,按此键,计算器就处于关闭状态.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进行交流,总结出计算器的一些用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例1和70页做一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活动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师:用科学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及其混合运算,只要将算式按书写顺序输入计算器就会正确算出结果,但在输入负数时,应注意.另外在进行乘方运算时,也要注意按键顺序.学生分组完成教材例2、例3、例4的计算,通过小组和课本中介绍的步骤进行错误矫正,然后把各例题相对应的做一做完成,进一步熟练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计算器的操作和用科学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学生练习1:教材第72页练习第1题.练习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将结果填在横线上.99 999×11= ,99 999×12= ,99 999×13= ,99 999×14= .(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99 999×19的结果吗?教师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探索规律,并能够用规律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借以复习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知识,使他们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总结的能力.1.对于科学计算器,你学会了哪些操作?2.本节课你有哪些体会?五、课后作业1.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写在表格内:n→平方→+n→÷n→-n→答案.(1)填写表格:【答案】(1)2.算式5×(7-2)-33的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A.7-2×5-3x y3=B.5×(7-2)-3x y3=C.5×7-2-3x y3=D.3x y3-5×(7-2)=【答案】B【板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探究新知活动1;活动2.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备课资料】炙肉片的策略约翰逊先生在户外有个炙肉架,正好能容纳2片炙肉.他的妻子和女儿贝特西都饥肠辘辘,急不可耐.问怎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炙完三片肉.约翰逊先生:“瞧,炙一片肉的两面需要20分钟,因为每一面需要10分钟,我可以同时炙两片,所以花20分钟就可以炙完两片,再花20分钟炙第三片,全部炙完需要40分钟.”贝特西:“你可以更快些,爸爸.我刚算出你可以节省10分钟.”“啊哈!贝特西小姐想出了什么妙主意?”为了说明贝特西的解法,设肉片为A,B,C.每片肉的两面记为1,2.第一个10分钟炙烤A1和B1.把B肉片先放到一边.再花10分钟炙烤A2和C1.此时肉片A可以炙完.再花10分钟炙烤B2和C2.仅花30分钟就炙完了三片肉,对吗?这个简单的组合问题,属于现代数学中称之为运筹学的分支.这门学科奇妙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如果有一系列操作,并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统筹安排这些操作的最佳方法并非马上就能一眼看出.初看是最佳的方法,实际上大有改进的余地.在上述问题中,关键在于炙完肉片的第一面后并不一定马上去炙其反面.提出诸如此类的简单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你可以改变炙肉架所能容纳肉片的数目,或改变待炙肉片的数目,或两者都加以改变.另一种生成问题的方式是考虑物体不止有两个面,并且需要以某种方式把所有的面都予以“完成”.例如,某人接到一个任务,把“n”个立方体的每一面都涂抹上红色油漆,每个步骤只能够做到把“k”个立方体的顶面涂色.今天,运筹学用于解决事物处理、工业、军事战略等等许多领域的实际问题.即使是像炙肉片这样简单的问题也是有意义的.为了说明这一点,请考虑下列一些变相问题: 琼斯先生和夫人有三件家务事要办:1.用真空吸尘器清洁一层楼.只有一个真空吸尘器,需要时间30分钟.2.用割草机修整草地.只用一台割草机,需要时间30分钟.3.喂婴儿入睡,需要时间30分钟.他们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家务,以求在最短时间内全部完成呢?你看出这个问题与炙肉片问题是同构的吗?假设琼斯先生和夫人同时进行操作,一般人开始往往以为做完这些家务需要60分钟.但是如果一件家务(譬如说用真空吸尘器做清洁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延后进行(像炙肉片问题那样),那么三件家务可以在的时间内即45分钟内完成.下面有一个关于准备三片热涂奶油的烤面包问题.这个运筹学问题比较困难.烤面包架是老式的,两边各有一扇翼门,可以同时容纳两片面包,但是只能单面烧烤.如果要烤双面,需要打开翼门,把面包片翻过身来.将一片面包放入烤面包架需要时间3秒钟,取出来也需要3秒钟,将面包片在烤面包架内翻身又需要3秒钟.这些都需要双手操作,即不能同时进行放、取或把两片面包同时翻身,也不能再放入一些面包,将其翻身或取出的同时把另一片涂抹上奶油.单面烧烤一片面包需要30秒钟,把一片面包涂抹上奶油需要12秒钟.每片面包仅限于单面涂抹上奶油,未经烘烤不得事先在任何一面涂抹上奶油.单面已经烤过的和涂抹上奶油的面包片可以重新放入烤面包内继续烧烤其另一面.如果烤面包架一开始就是热的,试问双面烧烤三片面包并涂抹上奶油最少需要多少时间?在两分钟内完成上述工作并不太难.然而,如果你领悟到一片面包在单面烧烤尚未结束的情况下,也可以取出,以后再放回烤面包架内继续烘烤这一面,那么全部烘烤时间就可以缩减至111秒钟.即使你想到这一点,统筹安排这些操作使效率达到最高也远非是一件易事.在这方面,尚有无数比此更为复杂的实际问题,需要借助于与计算机和现代图论有关的高度复杂的数学手段.。
计算器的使用技巧计算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它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各种数学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然而,许多人对于计算器的使用并不熟悉,只是简单地进行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而忽略了它更多的功能。
作为一位初中数学特级教师,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计算器的使用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利用计算器进行数学学习和解题。
一、基本运算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计算器的基本运算功能。
计算器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这是我们最常用的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按下相应的数字键和运算符键来进行计算,然后按下等号键得到结果。
此外,计算器还具备括号功能,可以进行复杂的运算。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出表达式“(2+3)×4”的结果,只需按下“2+3×4=”即可得到答案。
二、科学计数法科学计数法在数学中经常用到,它可以简化大数或小数的表达方式。
计算器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科学计数法的运算。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计算2.5×10^3,只需按下“2.5×10^3=”即可得到结果。
同样地,如果我们需要计算2.5×10^-3,只需按下“2.5×10^-3=”即可得到答案。
三、百分数计算百分数计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常用到的计算方式。
计算器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百分数的计算。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计算75%的值,只需按下“75%=”即可得到结果。
同样地,如果我们需要计算某个数的百分数,只需按下该数值然后按下“%”键即可得到答案。
四、平方根和立方根计算器还具备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功能,这在解决一些数学题目时非常有用。
如果我们需要计算某个数的平方根,只需按下该数值然后按下“√”键即可得到结果。
同样地,如果我们需要计算某个数的立方根,只需按下该数值然后按下“∛”键即可得到答案。
五、统计功能除了基本的运算功能,计算器还具备一些统计功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例如,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设计2、出示课件做一做: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各功能键: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下面计算熟悉计算器:3.出示课件 做一做 :例1 用计算器计算:解:按键顺序为计算器显示结果为 6115()221(3.2 4.5)35-⨯-1.12523)5.42.3(2-=-⨯-()()3623-21-5⎛⎫⎡⎤⨯+÷ ⎪⎣⎦⎝⎭此时,若按键则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显然不是准确值,而是一个近似数.在用计算器计算时,所得到的结果有时候是近似数.为了得到所需精确度的近似数,常采用四舍五入法.3、出示课件:试一试:1、用计算器计算并填空:152=________,252=________,352=________,452=________.(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算出852,952吗?解:(1)发现后两位均为25,前面的数等于原数中十位数字乘比它大1的数.(2)852=(8×9)×100+25=7225,952=9025.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将结果填写在横线上:999×21=20979;999×22=21978 ;999×23= 22977 ;999×24= 23976 .(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999×29的结果吗?用计算器验证一下你写的结果.解:(1)999×21至24的正整数时,得到的五位的个位数字从9依次减少1,千位数字从0依次增加1,而十位,百位,万位数字不变,分别是7、9、2;(2)999×29=28971.正解3、计算:111111111×111111111=分析与解:用计算器恐怕都麻烦,怎么办呢?(1)观察:1 ×1= 1 11 ×11= 121(2)猜想:111 ×111=12321(3)验证:1111 ×1111=1234321(4)递推、总结规律:结果为 12345678987654321。
《14.5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立立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用计算器求立方根和立方根的求值规律.首先指出很多有理数的立方根是无限不循环小数这一结论,我们可以用有理数近似值表示它们.由于估算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近似值的方法和估算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的方法相同,教学时,学生会解答这类问题即可,不必深究;结合例题,学习利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指出不同的计算器操作过程或按键顺序可能是不相同的;最后要求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究并归纳出被开方数的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时立方根的小数点的变化规律,利用所发现的这个规律求一个数立方根的近似值.【知识与能力目标】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过程与方法目标】2、经历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并会根据实际问题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念,提高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教学难点】对计算器的按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1:图片展示的是我国知名的旅游景点,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问题2:站在这些高楼上肯定能看到周围旖旎的风光,你们想知道能看到多远的风景吗? 俗话说,登高望远。
从理论上说,当人站在距地面h 千米高处时,能看到的最远距离约为d=112 ×h 千米,上海金茂大厦观光厅高340米,人在观光厅里最多能看多远(结果保留到个位)?二、探究新知(一)科学计算器的使用以A 型科学计算器为例,科学计算器上的2ndF 键是第二功能键,计算器中2ndF 意思:(1)作用:更换模式的,有些键有两种功能。
说明:比如tan ,按了2ndf 再按tan 实,则就是cot ;(2)上面是科学计算器,按【SHIFT 】【sin 】,就是arcsin 21=30°. 如:顺序按键2ndF 3 8=可以求得38=2.(二)应用探究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近似值.(精确到.001) (1) 137 (2) 120 (3) 385- (4) 2)21( 例2 喷水池中央的顶端放置了一大理石球,已知球的质量公式为 ρπ334r m =,其中,m(kg)表示球的质量,r(m)表示球的半径,ρ(kg/m3)为大理石的密度。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算术运算》的一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由于地区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机会经常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的使用并不熟练。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对电子产品的操作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计算器进行各种运算。
2.教学难点:计算器的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使用。
2.准备一些运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你需要计算1000乘以200,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运算。
然后引入计算器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数字输入、运算符号输入、清除等。
同时,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高级功能,如科学计算器、统计计算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运算题目,如加减乘除、开平方、求倒数等,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初中数学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教案_答题技巧
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过程与方法: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能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复杂的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
教学难点:能用计算器进行数的乘方的运算。
教材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合运算,这就要求使用科学计算器。
因此,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就成为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Powerpoint幻灯片、科学计算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一、从问题情境入手,揭示课题。
(出示幻灯一)
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4格,你能计算第64格应放多少粒米?有简单的计算方法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并带着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积极回答。
通过师生的相互探讨,使学生认识到学会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究活动一一、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出示幻灯二)
B型计算器的面板示意图如下:
教师结合示意图介绍按键的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使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按键操作,熟悉计算器的程序设计模式。
探究活动二二、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出示幻灯三)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3.75)+(-22.5)
(2)51.7(-7.2)
解:(1)
(-3.75)+(-22.5)=-26.25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探究活动二(2)
51.7(-7.2)=-372.24
学生相互交流,并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探究活动二例2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001)
(-0.45)5
(-0.45)5-0.018
相互讨论,并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计算,使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探究活动二
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2(2)-62
解:
思考:
注意观察它们的按键顺序有什么不同?
学生认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对比,使学生能区分两种按键的不同,灵活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探究活动三三、随堂练习
(出示幻灯四)
用计算器求值
1.9.23+10.2
2 . (-2.35)(-0.46)
3.( -3.45)3
4.-2.082
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探究活动四四、实际应用,能力提高。
1.用计算器解决“创设情境”中提出的问题。
(出示幻灯五)
2.张老师在银行贷月息为0.456%的住房贷款50 000元,满5年时共需付款50 000(1+600.456%)元,其中包括贷款本金和贷款利息。
张老师共需付利息多少元?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回答有关的信息,学生互评。
通过实际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总结五、学习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体会?
教师简要点评:
(1)由于受计算器显示数位的限制,计算结果是一个近似数。
(2)当计算结果很大时,计算器能将计算结果自动转化为科学记数法的形式来显示。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学生自由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课堂反馈1.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略)
2.(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
1111,111111,1 1111 111,11 11111 111 。
(2)根据(1)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如果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1 111 1111 111 1 11的结果吗?让学生熟练运用计算器进行操作,学以致用。
及时反馈,并使学生能运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附:板书设计:
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
1.介绍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运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运算;
3.运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教学反思:
1.只停留在powerpoint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能演示使用计算器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2.更新教学观念,最好以学生自学使用计算器的方法为主,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
3.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及个性化发展。
而通过网络或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过分的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本也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