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课件4
- 格式:ppt
- 大小:10.86 MB
- 文档页数:7
岩岸潮间带◆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潮间带的概念。
2.描述舟山岩岸潮间带的环境特征和典型生物。
3.关注岩岸潮间带的功能和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一、什么是潮间带从海水涨潮时所达的最高线,到退潮时所及的最低线,两线之间的区域称之为潮间带。
潮间带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地区,受潮汐的影响,每天会有两次被海水淹没,也有两次会暴露在空气中。
因此此区域有着其特殊的环境特点:1.温度变化剧烈;2.盐度变化幅度大;3.湿度变化幅度大;4.波浪、潮汐冲刷剧烈,底质复杂。
根据潮间带生物生存和分布的生活环境(生境)及其基底性质,可分为岩礁图1 潮间带海岸、沙质海岸、泥质海岸、河口潮间带等。
岩岸潮间带是舟山常见的潮间带类型,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其环境特征和典型生物。
二、岩岸潮间带的环境特征1.礁岩底质坚实,不但可让生物固着生长,且有许多坑洞和缝隙,可以让生物攀附和躲藏。
2.存在潮池。
潮池是指退潮之后仍然留有大量海水的小池。
其中可以生存多种生物,包括鱼类。
三、岩岸潮间带的生物群落尽管潮间带时而干燥或潮湿、时而高温或低温、时而盐度变高或变低等微环境变化非常的大,但也蕴育出了海洋无限的生机。
岩岸潮间带的生物群落有着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根据潮汐活动的规律,可分为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
其中的生物多半来自于海中,但高潮区的生物多源自陆地。
那么在这里我们能见到那些典型生物呢?1.生产者包括底栖单细胞藻类、底栖大型藻类。
如浒苔、石花菜、马尾藻、海带和墨角藻等。
图2 岩岸潮间带 图3 潮池全球岩岸潮间带生产者的年平均初级生产力为100gC/m 2。
2.常见动物岩岸潮间带的动物根据其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附着型和移动型。
根据其营养类别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腐食性动物。
(1)单齿螺:俗称芝麻螺。
马蹄螺科。
是我国南北潮间带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
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上区岩石上、石缝中或石块下。
以藻类为食。
(2)帽贝:帽贝是一个统称,它有许多种,属于腹足纲前鳃亚纲(笠贝、普通帽贝和钥孔帽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