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生存哲学读书汇报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ppt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19
《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导读:本文《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篇一对事物缺乏认识,很容易滋生盲目崇拜,特别是当你所想了解的,属于哲学范畴:有如盲人瞎马,一不小心,掉进夜半深池的危险。
我于尼采就是这样。
其实,尼采的心智是他所标榜的坚强,还是掩饰下的脆弱;为人是盛气凌人的狂傲,还是义无反顾的勇敢;思想是极力反宗教反,还是俄国宿命式的自爱或自我发现;行文是简短精辟,还是有病呻吟喋喋不休;成就或身份是哲学,思想,文学家,又或只是个多了那么点生活智慧的短信写手,这一切,与我何干呢?虽说学无常师,但却要把握学以致用,做到眼不见不该见的,耳不听不该听的,口不说不该说的,心不想不该想的,如此洁身自好,才能专心致志。
所以,原想把这本《尼采生存哲学》扔掉,但转念,不如束之高阁:一是告诫自己不要盲从;二是告诫自己学以致用,果断判断,不破不立。
只是,到此,尼采那么多唠叨,有句话还是比较靠谱的:“我命令你们丢开我去寻找你们自己,只有当你们都排拒我时,我才回到你们中来。
”从以上几段文字来看,不正是应验了他所说的吗?难道他真乃神人。
是在用阴谋还是阳谋让我们发现自己,检验自己吗?都不是。
这句话倒让我想起了一名算命先生的话,他说:“母在父先亡”,那么,是母在,父先亡呢?还是母在父先,亡。
其实,尼采所命令的人心中,都包含了宗教信仰和自我发现两个元素,“命令寻找自己”,便开启了人心中这两个元素的缠斗,而不管过程如何,其中的元素“自我发现”都会被另一个元素排拒绝,当然不管结果怎样,人的“自我发现”也都不会被消除;尼采代表的是“自我发现”,其实,他早已在你们心中,只是换了种说法,好像最后他就回到“你们中来了”。
这只是他的心理把戏罢了。
《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篇二疯狂而偏执的我,在那个时刻,或许尼采的思想就像一把利剑,这把剑我拿在手里,借助着这把激情,砍伤了那颗柔软的心,曾经想毁掉一切,包括自己。
前一段时间,老师让看看尼采、罗尔斯、奥古斯丁、柏拉图、的著作,在图书馆只找到了尼采的书,而罗尔斯、奥古斯丁、柏拉图、的书好像都很受欢迎,已被借空!所以只能说一说尼采的《偶像的黄昏》。
尼采是19世纪西方有名的哲学家,他是继叔本华提出意志论之后,提出“权利意志”的第一人,是对西方哲学与道德等进行全面批判的第一人。
而他的著作有好多,如《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等。
《偶像的黄昏》是尼采在1888年的著作,是其晚年的主要著作之后,他所谓的“偶像”,在文中我觉得是理性与道德等所谓真理,而“偶像的黄昏”则用尼采的话讲是“陈旧的真理行将灭亡”,他就对西方所谓的真理进行的批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在认识论、伦理学、美学、天才论等方面的哲学思想。
,尼采重新提出并且总结了对于许多主要哲学家康德、柏拉图的批评。
他在“苏格拉底的问题”这个章节里指出没有人可以计算其价值为何,任何试图计算人命价值的人都只是证明了自己具有否定生命或是肯定生命的倾向。
他认为在苏格拉底之后的哲学发展都是“堕落的”,因为那些哲学家们企图作为自我辩护的工具,而传统思想的权威则被毁灭了。
他也批评当时的德国文化相当单纯而幼稚,并且批评了许多主要的法国、英国、以及意大利文化代表人物。
与这些堕落文化的代表相对照的另一方,则是尼采所提出的凯萨以及古希腊时期的诡辩家们,尼采认为后者比起前者要来的健康而强壮多了。
这本书的最后告诉读者们尼采正在进行一项重新评价所有人类价值观的重要计划,并且提及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在尼采来看要比古希腊高得多了。
在认识论上,尼采强调非理性主义,他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视为衰落的征兆,希腊解体的工具,其“理性=美德=幸福”公式制造了一个永恒的白昼------理性的白昼,以对抗黑暗的欲望,尼采认为这些所谓的哲学家与颓废作战,其实其结果并未摆脱颓废。
他立足感官,认为感官根本不说谎,只是人们对他们的证据进行加工时,才会在其中塞进谎言,理性是人们窜改感官证据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到反对理性。
尼采生存哲学读后感
说实话,看这书绝对是对自己精神的挑战,真庆幸我没有崩溃,而且能在此提起拙笔,感叹一下自己的愚见。
尼采那“上帝已死”的呼声宣称必须将以宗教信仰为基准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彻底摧毁。
他提出重新评估一切价值体系,主张以人自身作为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
他那颠覆性的思想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们。
书中有尼采的很多关于道德的观点,最为强烈的是批判宗教性的“奴隶式道德”。
以此同时,尼采还提出了“超人”的英雄主义的哲学人生观。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例如关于“道德”,两者就差别甚大,然而,关于“超人”这一说,中西方却有着相似之处。
尼采主张个性张扬,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意志去开发创新人生,享受努力奋斗的成就,即使是失败,只要永远在奋斗,也是最有价值的自我实现。
他的英雄主义,不难让我们想起中国《周易》中的伟大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同尼采的生存哲学和主张一样,强烈的影响或改变了许多名人的思想和生活。
对我们常人来讲,又何尝不是值得再次品味和重读的励志箴言呢!
很少有人,甚至没有人能再及尼采,但至少,我们,能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远些。
尼采所诉说的生存方式——超人学说读后感摘要:尼采的超人学说本质上是在讲述他所主张的一种生存方式。
超人是对传统的颠覆和超越。
是对生命的肯定,生命存在的本质是生成和发展。
尼采认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应当是意义生存,超人即为意义生存的最高境界。
这种提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超人只是意义生存的理想状态。
忽视了客观物质条件,是一种不甚成熟的理论假设。
尼采出生于—个基督教家庭,深受基督教的影响,但是他却是—个彻底的反基督教者,他认为基督教否定人的生命本能,歪曲了人的价值。
另外,他的父亲去世的早,他本人从小体弱多病,也许是因为旺盛生命力的缺失,他狂烈地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人类。
尼采对人有着独特而又深刻的理解,首先他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否认天国,认为肉体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没有肉体,就没有灵魂。
他以大无畏的勇气主张人们不应该迷信宗教、上帝,不能单单追求死后进入天堂,而应当立足于现实世界,在尘世中寻找自己的理想和幸福;其次,他认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应该是意义生存,意义生存赋予人的生命以活力和价值,让人们的生命焕发出多彩的光辉。
人是意义的存在物,人们无法忍受无意义的生存方式,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和意义的失落,离开了意义人类将无法生存。
总之,他对西方传统的生活方式进行批判与解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意义生存的超人模式。
一、超人学说对传统的颠覆在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怀疑上帝相当于犯罪,是对上帝的污蔑。
基督教的道德把承受苦难视为神圣,并对欲望、激情和艺术等一概否定,同时也否定一切生命中的欢乐因素。
它鼓励人们去追求天堂生活,这就意味着是鼓励人们去追求死亡,使人的生命意志变得消沉,颓废。
让人生来就有罪恶感,“它是警探,在一切有生命的地方寻找罪恶。
它是法官,妄图审判生命本身。
它是刽子手,专司扼杀生命之职。
基督教尤其是精神虐待狂,它要使人永远受着罪恶感的良心折磨,而把没有良心痛苦的情形宣判为堕落。
尼采认为基督教是一种道德观念,是一种价值观,长期压抑人们的生命本能,并赋予人们一种罪恶感,从而导致人们的奴隶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