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共3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31
世界格局的演变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世界格局始终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
从古代文明的兴衰交替,到近代殖民体系的建立与瓦解,再到现代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复杂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
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在欧亚大陆,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各自闪耀。
然而,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和交通技术的落后,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相对有限,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发展格局。
但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逐渐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不同地区的发展进程。
进入近代,欧洲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强大的经济实力促使欧洲列强纷纷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也在世界各地争夺殖民地。
这一时期,世界格局呈现出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不平等结构。
殖民国家通过掠夺资源、剥削劳动力,积累了大量财富,而殖民地则陷入贫困和落后的困境。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秩序。
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标志着欧洲列强主导的世界格局开始动摇。
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试图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随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世界经济陷入混乱。
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为了摆脱危机,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彻底改变了世界格局。
战后,欧洲列强普遍衰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
在政治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互对抗;在经济上,分别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在军事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冷战期间,虽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直接战争,但局部冲突和代理人战争不断,世界处于紧张的对峙状态。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它们演变顺序是【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二、两极格局(1945—1991年)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战。
杜鲁门主义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②经济:制定了马歇尔计划;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随着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与之对抗,导致了世界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争取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使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
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给两国带来了沉重的军费负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