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专题7)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 格式:ppt
- 大小:508.50 KB
- 文档页数:19
专题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在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伴随大国之间的角逐和国际关系的变化,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三次重大调整: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战胜国要求处置战败国,重新分割世界。
2、形成:①1919年1月~6月,战胜的英美法等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包括《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新秩序,形成凡尔赛体系;②1920~1921年,美英日等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了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确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新秩序,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③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定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4、实质: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5、评价(即作用)①确立战后帝国主义世界范围内的统治新秩序,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繁荣的原因)。
②但它并不能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种下了战败德国的民族复仇心理,损害了弱小国家的民族利益,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反抗,战胜国之间也因分赃不均而矛盾重重。
③随着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这一体系必将崩溃,而这一体系的崩溃意味着新的战争的爆发。
**拓展**1、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相同之处:①实质:都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②由少数帝国主义国际控制;③暂时缓和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确立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
但不能长久;④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华民族利益。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对中国主权的侵害2、侵害中国利益的表现:巴黎和会,中国以胜利的协约国成员身份参加,帝国主义列强却无视中国人民的合法权利,将原来德国在山东特权转交日本;华盛顿会议,中国是当事国,却被迫签订向帝国主义“门户开放”的《九国公约》,使中国再次处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知识梳理】20世纪三次世界格局指的是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或称之为美苏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1、巴黎和会(1919年)(1) 召开目的:直接目的:为了宰割战败国,瓜分战利品.根本目的:对战后世界重新安排,确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
(2) 性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3)讨论中心问题:对战败德国的处置(5)影响:1919-1920年,协约国与德国、奥匈、土、保等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2、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1)召开原因: 巴黎和会以后,亚太的矛盾仍尖锐,美日矛盾成为这一地区的最主要的矛盾.(2)讨论中心问题:关于中国问题(3)主导国: 美国、英国、日本(参加会议的国家有九个)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评价:ﻬ①积极方面: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
②消极方面: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4、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崩溃:①凡尔赛体系的瓦解: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②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对中国的影响:①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移给日本,从而引发中国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②华盛顿会议:确认了门户开放政策,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
(二)雅尔塔体系(又称美苏称霸的两极格局,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2、冷战政策3、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①雅尔塔体系原则上倡导自由、民主,对战后世界各国的和平运动和政治民主化进程起了推动作用,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有利于东欧各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有利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等);②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对朝鲜的北纬38度分界线,对德国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等);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现代国际关系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三)“一超多强”,朝多极化方向发展(1991年至今)【拓展提升】1、霸权主义的危害:①发展核武器,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②给自己带来经济负担:苏联经济被拖跨,美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③干涉世界上一些矛盾突出地区,使冲突更加激烈.2、当前的国际局势对中国的影响:(1)面临的机遇:①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
专题七世界格局的演变专题概述从新航路的开辟到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学习本专题,主要了解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联通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形成过程(1)1919—192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包括《凡尔赛条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使列强间原有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
(2)1921—1922年,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协调了美、日矛盾,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华盛顿体系由此形成。
(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两次会议形成的一系列国际条约,确立了一战后初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终结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体系彻底破裂;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破裂。
3.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新秩序,但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殖民地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维护工具:国际联盟)4.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的地位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1.时间:1945—1991年。
2.形成过程(1)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战结束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定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
(维护工具:联合国)(2)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①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②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开始;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在经济上逐步控制西欧各国;④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⑤1955年,苏联针对性地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人教版中考历史专题系列(七)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完整版)实用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实用资料,欢迎下载)专题(七)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殖民争霸活动愈演愈烈,世界呈现无序状态。
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国际会议和一系列条约建立起战胜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
二战后期及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仍然是建立在大国强权政治基础上的。
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仍然不断。
知识网络:要点整合: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1)1919年1月—1919年6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
(2)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1)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围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2)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
(3)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德日法西斯化,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突袭波兰,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标志着这一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追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①序幕:l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②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③扩展到经济领域: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④正式形成:1949年北约建立,l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3.影响:(1)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也给美苏带来沉重军费负担;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国际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块内容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这三次国际格局从形成到崩溃的演变过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
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
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一、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变动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2、1991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两极格局取代;②美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③美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反映了“弱国无外交,贫弱遭欺凌”的本质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专题概述】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世界现代史是20世纪初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繁荣之后,1929年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大危机。
为应对危机,美国实行了“新政”,德、意、日对外侵略扩张,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失败而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两极格局,但是世界在整体上保持了和平状态。
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一系列自我调节措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局面;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振兴。
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
【知识梳理】一、20世纪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样形成的?1.1919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的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为了协调美日在东亚、太平洋的关系。
1921-1922年召开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统治新秩序。
3.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如何正确看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20年代基本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是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能长期维持下去,为后来的二战埋下了隐患,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各国矛盾激化,形成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最终使该体系走向瓦解。
【专题四】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国际体系的大变化也反应了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几经转移。
一、三次演变:★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战后力量对比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政治版图,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而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5、存在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为一战后初期世界最主要的矛盾)6、评价:①它维持了战后和平,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②该体系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战胜国分赃不均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背景:是二战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形成:雅尔塔会议形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初见端倪;1949年成立的和1955年成立的标志着和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
中考冲刺历史专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对一战后形成的新国际秩序的评价,符合下图漫画寓意的是A.解决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B.抚平了战败国的创伤C.暂时确立了战后的新秩序D.有利于永久世界和平【答案】C【解析】观察漫画中英、美、法、德四个国家的主张:德国所说“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反映了德国对战败后被严重制裁不满。
由此可知,漫画反映了英、美、法三个国家在争论一战后对德国的处理。
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巴黎和会,英、美、法经过五个月的讨论,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这一条约和对其他战败国签订的一些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秩序,C项符合题意。
由图片中英、美、法三国代表所说的话可见,三国有矛盾,A项错误;德国扬言“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由此可知B、D两项错误。
故选C。
2.《凡尔赛条约》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条款是A领土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陆军人B军事数【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凡尔赛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领土问题、军事问题、赔款问题、殖民地问题。
其中关于殖民地的条款“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由此可知,本题选D。
3.“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这一规定出自A.《权利法案》B.《九国公约》C.《凡尔赛条约》D.《雅尔塔协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机会均等之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超多强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
演变: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美国为了称霸世界,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研制和在全球布署导弹防御系统,成为超级军事大国。
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科索沃战争:1、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②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中,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
2、科索沃战争:是霸权主义介入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的具体表现,也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3、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三、美国的”人权高于主权”理论: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指美国的人权原则高于别国的主权。
它的实质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为干涉他国内政寻找的借口,同时也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实施霸权主义,推行其全球战略目标,最终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的手段。
危害:在”人权高于主权”幌子下发动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使得美国朝着它的全球战略目标迈进了一步,却给相关地区造成了极大损害,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发生曲折,联合国的作用遭到削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初三历史总复习专题一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知识接链1、巴黎和会:(1)1919年1—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各交战国在法国巴黎近郊的_________缔结和约,战胜国分赃的所谓“____________”史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操纵了这次会议。
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_____________。
1919年6月,协约国同德国签订《____________》。
(2)和约内容: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_______和________;②政治方面: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的独立;③赔款方面:___________应经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_________”决定德国赔款总数;④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美、英等国瓜分,将战前德国在_______摄取的一切权利,转交给__________。
(3)评价:《___________》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
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合约,形成了所谓“_____________”,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__________、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1)背景:巴黎和会只是__________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经行调整。
大战期间及战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2)由___________发起,于1921年11月——1922年2月召开了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及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的___________会议。
__________在会上居主导地位;中心议题:限制海军军备以及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地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