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9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
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
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①时间:1919年1月-1922年;②构成: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2、建立过程(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美、英、法三大国操纵了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①列强参加会议的各自目的国别主要目的美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英国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法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日本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②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列强各自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
巴黎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和世界霸权问题,所以,矛盾斗争主要发生在英法美三国之间。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国际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块内容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这三次国际格局从形成到崩溃的演变过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
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
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20世纪是世界历史上变革最为巨大、最为深刻的时期之一。
正是在这个世纪里,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20世纪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一、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重构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过去的霸权国家英国相对衰弱,美国上升为新兴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成为了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冷战。
这两次大战不仅导致了全球的资源和市场重新分配,而且还改变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力量关系,为国际关系带来了深刻的重构。
二、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开始崛起并发展。
这一时期,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国家纷纷实现了独立和解放。
这些国家面临的问题包括经济贫困、政治不稳定、文化依赖等。
在此背景下,第三世界国家开始联合起来,形成了独立的联盟和运动,通过政治手段争取自己的发展权益和国际话语权。
同时,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相互贸易和投资的合作逐渐增加,实现合作共赢。
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后,国际社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一步凸显了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三、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投资进一步增加,全球化的步伐也逐渐加快。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了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化的理念,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此提供了制度保障。
同时,新的国际秩序也在逐步形成,包括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人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议题正在凸显出来。
在这一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开始占据更为重要的话语权。
联合国多个机构和会议也成为了讨论全球问题的平台。
在多边主义和多元化的推动下,国际关系的格局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结语:20世纪是真正的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格局变化时期。
战争、议题、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国际秩序的形成都是这一时期国际关系和政治格局的重要标志。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一、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变动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2、1991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两极格局取代;②美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③美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反映了“弱国无外交,贫弱遭欺凌”的本质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非洲的秩序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九国公约等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⑤评价: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b、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
它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不会长久,必将崩溃。
2、两极格局(1945—1991年)①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的形成。
(注: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
)3、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至今)一些问题:1.世界格局多级化原因: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重新制定全球战略,想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2.世界格局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经济实力。
3.中国应对策略: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冷战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纷争;恐怖主义的威胁。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郑旭东
【期刊名称】《中考历史》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中考预测】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一战后.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其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重新瓜分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郑旭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23
【相关文献】
1.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J], 赵立坤
2.第83练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J], 郑旭东;
3.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J], 郑旭东
4.经济全球化发展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稳定器——《金融时报》点评全球多极化格局演变 [J], 珍妮
5.高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的考查 [J], 周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要求粘贴到课本94页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重大的变动。
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三次变动: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1922年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形成美苏两极格局;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中国地位:1、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演变
一、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雅尔塔会议);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变动原因
1、第一次原因:
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
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
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三、前两次国际格局的实质: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两极格局的实质是:美苏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四、前两次国际格局的结束:
1、1939二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
2、1991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五、三次国际格局变动的影响
第一次:
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
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六、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
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反映了“弱国无外交,贫弱遭欺凌”的本质
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上升;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处于敌对状态,70年代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第三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七、怎样认识当今正在变化的世界格局:
①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②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
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④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宗教纷争、民族矛盾等严重影响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八、影响新的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
1、经济实力(决定性因素);
2、科技的发展;
3、军事实力的变化;
4、重大国际组织的建立等
九、中国如何应对多极化趋势:
①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④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
十、国际格局变化的规律
①国际经济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
②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③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
十一、第三次演变有何特点?
1、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它不是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而建立的;
3、多极化格局的建立需要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4、第三世界在新的世界格局确立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