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第九课 珍视生命 第二框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4.37 KB
- 文档页数:4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高三复读女生高考失利跳楼身亡:2014年6月24日是查询高考成绩的日子,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即公布。
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
海口一高三女生高考后跳楼:2015年6月24日19时40分左右,海口一高三女生在龙昆北路某小区内坠楼身亡,疑似因高考成绩不理想。
内蒙女考生跳楼身亡:2016年6月8日,一名内蒙古高考女生考完语文后就跳楼自杀,女孩称'我有心脏病没救了',对民警劝导工作置之不理。
此后突然从22层约60米的楼顶跳下坠落气垫。
读了以上的三个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难免有挫折1.感受挫折(教材P10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2)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教师小结: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2.认识挫折数学考试中,小华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小丽也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真笨,不是学习的料,今后再努力也没有用。
(1)同样是考了58分,两位同学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教师总结: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3.林肯充满挫折的一生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挫折。
2.明确不同的人对待挫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3.认识生命中所蕴含的抵御和战胜挫折的力量。
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面对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和战胜挫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待挫折的坚强意志。
重点1.理解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2.发掘生命的力量去应对挫折。
难点1.如何挖掘生命的力量。
2.挫折对人生的影响。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播放视频《真心英雄》。
思考问题:(1)歌曲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歌词是哪一句?(2)歌词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彩虹”指的是什么?教师总结:“风雨”指的是挫折,“彩虹”指的是成功。
也就是说人在取得成功之前,难免会经历挫折,我们要学会战胜挫折,才能增强生命的韧性。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内容。
探究一:生活难免有挫折教学活动一: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105~107页正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梳理基础知识。
(1)什么是挫折?(2)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吗?(3)人们对待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是什么?(4)面对挫折,我们产生些负面情绪正常吗?为什么不能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5)把生活中的挫折看作自己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有什么积极意义?教师总结:(1)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挫折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平常遭遇,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3)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4)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新版人教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珍视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框守护生命1、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怎样做到爱护身体?答:(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更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如何正确认识养护精神?答:(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3)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1. 挫折的含义是什么?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怎样正确认识挫折?答:(1)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对挫折认识和态度与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有什么关系?)(2)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主要讲述了生命的珍贵和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但对于如何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还缺乏清晰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
因此,本课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韧性,认识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的生命韧性。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
难点:如何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生命韧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韧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3.指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视生命、增强生命韧性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生命韧性。
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讨论成果,强调珍视生命、增强生命韧性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增强生命的韧性考点基础练一、自主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生活难免有挫折。
( )2.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相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
( )3.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 ) 4.发掘自身的力量就不能向他人寻求帮助。
( )5.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的勇气和意志。
( ) 考点综合练二、慧眼识真知(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6.“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表明( )。
A.人生没有意义B.生活难免有挫折C.人在挫折面前无能为力D.挫折是可以战胜的7.下列对挫折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遇到挫折会比成年人多一些B.同样是挫折,对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C.意志薄弱的人才会遇到挫折D.挫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每个人都会遇到同样的挫折8.爱迪生曾说:“失败也是需要的,它和成功是一样有价值的。
只有在我知道了一切做不好的方法时,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挫折越多越好B.人要主动去寻求挫折,历经磨难C.经历了失败就一定会成功D.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走向成功9.微软公司的老板比尔·盖茨特别喜欢用有过失败经历的人。
而一位哈佛大学的教授也介绍说,现在主管们讨论候选人时会说:“太让我们担心的是,这个人还未经历过失败。
”那是因为( )。
A.挫折越多越好B.挫折能够磨炼人,使人获得更加丰富的经验C.没有经历挫折的人不可能成为人才D.经历挫折的人一定是人才10. 2016年5月14日晚,杨凌高新中学一名初三男生从学校办公楼坠亡,有学生称,事发当天的模拟考试中,男生忘了写答题卡。
对此,我们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个学生没有珍爱自己的生命②这个学生没有正确看待挫折③面对挫折,采取损害生命的应对方式是不明智的④这说明挫折是不可战胜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第五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朱彦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
增强生命的韧性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高三复读女生高考失利跳楼身亡:2014年6月24日是查询高考成绩的日子,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即公布。
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
海口一高三女生高考后跳楼:2015年6月24日19时40分左右,海口一高三女生在龙昆北路某小区内坠楼身亡,疑似因高考成绩不理想。
内蒙女考生跳楼身亡:2016年6月8日,一名内蒙古高考女生考完语文后就跳楼自杀,女孩称'我有心脏病没救了',对民警劝导工作置之不理。
此后突然从22层约60米的楼顶跳下坠落气垫。
读了以上的三个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难免有挫折1.感受挫折(教材P10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2)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教师小结: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2.认识挫折数学考试中,小华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小丽也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真笨,不是学习的料,今后再努力也没有用。
(1)同样是考了58分,两位同学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教师总结: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3.林肯充满挫折的一生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一、选择题1.王甦菁,一位脑瘫患者,双腿不能直立,双手不能持物,右腿、右手基本失去功能。
就是这样一位身体严重残疾的人,却凭着对计算机的热爱,坚持不懈,奋力拼搏最终获得了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被网友称为“中国版霍金”。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挫折越多越好B.对于强者来说,挫折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C.经历过挫折的人都能成为生活的强者D.个人因素是产生挫折的唯一原因2.“是挫折使软骨坚如燧石。
”这一句话表明()A.挫折是在所难免的B.挫折是生活中的灾难、成长中的障碍C.正确对待挫折,挫折也会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D.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3.有位成功人士说过,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能够获得成功的永远是那些能够全力以赴与挫折抗争的人。
材料说明的道理是()A.挫折必然会带来消极影响B.只要经历挫折就能成功C.挫折不利于人们磨炼意志D.成功属于意志坚强的人4.“这个小朋友一直在微笑,她告诉我:‘叔叔,我没事,我不哭,我很坚强的。
’余震一次接一次,因为有这个小妹妹,我觉得地震没什么可怕的。
这一刻,我们都是坚强的人!”这个小朋友感动我们的精神品质有()①在灾难面前只尊重自己的生命②学会了自立,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③面对困难和灾害自我疏导,调节情绪,增强信心④意志坚强,笑对挫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A.①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③④5.郎平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克服各种困难、挫折和病痛,发扬拼搏精神,带领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她的事迹告诉我们( )①面对困难要积极进取,要正确对待挫折,自强不息,磨砺意志②坚强意志是获得成功的保证,坚强意志使人具有强大的行动力③挫折对所有人都是机遇,有坚强意志的人就一定能成功④坚强意志能让人积极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只有放弃名誉才能取得成功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6.张海迪曾说:“生命就是每天在克服困难中行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努力战胜病痛,争取让自己不但活着,也让生命不断充满意义。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1框守护生命1、为什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怎样做到爱护身体?答:(1)我们的生命以身体为基础,守护生命首先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2)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当某些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不能做出过激的行为,更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
(3)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2、如何正确认识养护精神?答:(1)我们每个人活着,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过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需求。
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活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
(2)我们的精神发育,需要物质的支持,但不完全受物质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
一方面,过度的物质追求、物质攀比,容易使我们丧失对真、善、美的体验,丢失精神世界的财富。
另一方面,即使在物质贫乏、外部环境艰苦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仍然可以看到真、善、美。
(3)作为中国人,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命都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守护精神家园,我们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第2框增强生命的韧性1. 挫折的含义是什么?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这些阻碍、失利和失败,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
2、怎样正确认识挫折?答:(1)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对挫折认识和态度与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有什么关系?)(2)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这些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一味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九课《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珍视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学会珍视生命,并且通过增强生命的韧性,提升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培养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挑战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生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但同时也存在对生命敬畏意识的缺乏,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气馁。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宝贵,认识到珍视生命的重要性;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培养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珍视生命的意义,增强生命的韧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激发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题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韧性的短片,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几个关于增强生命韧性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3.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珍视生命的做法。
4.情感体验:学生进行情景模拟,模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