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茂林机械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3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期末复习提要复习范围本课程采用的文字教材是由董大勤教授编写,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的《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全书共分十二章,其中第六章的第三节和第四节以及第十一章不作考试要求.要做到重点突出,全面复习.第一章刚体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规律1.了解力的概念及其性质.2.刚体的受力分析(1)了解主动力和约束反力.自由体和非自由体以及约束的定义和种类:掌握五种约束(柔性体约束,光滑接触面约束,铰链约束,固定端约束和摩擦力)的性质及其约束反力表达依据,能够正确确定约束反力力线方位.(2)掌握刚体受力分析的方法,能绘出分离体的受力图(包括摩擦力).3.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1)了解力矩,力偶,力偶矩的概念及力偶的性质.(2)了解力的平移定理的内容和实质,掌握其在力系简化中的运用.4.掌握力系简化的方法,能够建立力系平衡条件,能够根据受力图列出静力平衡方程,在判定其是否为静定的基础上求解未知外力.第二章金属的力学性能1.弹性体的变形与内力(1)了解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概念及其区别;了解内力产生的原因,性质,大小及正负.(2)了解杆的绝对伸长和相对伸长;了解点的线应变及其意义.(3)掌握截面法的理论依据及其运用;掌握由此而得的轴力计算法则的应用.(4)了解点的应力,正应力和剪应力及分布图;掌握横截面内点的正应力的求取;掌握斜截面内点的应力,正应力及剪应力的求取;了解正应力与剪应力的不同效应,并建立一点处应力状态和主平面的概念.2.材料的力学性能(1)了解四种力学试验的目的和方法:拉伸,冲击,冷弯,硬度.(2)了解σ——ε曲线,横向应变ε与轴向应变ε的关系;了解反映材料强度高低的参数:屈服极限,强度极限db,蠕变极限,持久强度;了解反映材料塑性好坏的参数;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屈服限与强度限之比值,弯曲角度;了解反映材料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强弱的参数:弹性模量等;了解反映材料韧性及裂纹敏感程度的参数:冲击功,冲击韧性;了解反映材料硬度及耐磨程度的参数:布氏硬度佃,洛氏硬度;了解反映变形性质的弹性极限;了解控制虎克定律应用范围的比例极限.(3)了解材料性能的确切含义:塑性,弹性,脆性,加工工艺性.(4)掌握虎克定律的两种表达方式,能够根据受拉直杆的变形或所受拉力求取拉力或变形.第三章受拉压构件的强度计算与受剪切构件的实用计算1.受拉直杆的强度计算(1)掌握受拉直杆横截面上的轴力,正应力的计算公式.(2)了解工作应力与许用应力的区别;了解确定安全系数需要考虑的问题.(3)重点掌握强度条件,能解决拉伸中的强度校核,尺寸设计和许可载荷等问题.2.拉压中的静不定问题(1)了解静不定的概念;了解静不定问题的解决方法:三个关系和补充方程的实质.(2)掌握热应力计算方法,能计算介绍过的几种最简单的热应力,掌握在产生原因上的异同处及由此而带来的应力性质和减少应力采取的措施上的不同处.3.拉压杆连接部分的剪切和挤压强度计算(1)了解名义剪切应力及计算公式.(2)重点掌握剪切强度条件和挤压强度条件,能解决强度校核,尺寸设计和许可载荷等问题.第四章直梁的弯曲1.梁及其内力分析(1)了解梁的广义含义,弯曲的概念,梁的支座及梁的种类;掌握三种典型支座反力的求取方法.(2)了解几种最简单梁的剪力图;了解剪力和弯矩的正负概念;掌握弯曲变形的特点;掌握任意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计算方法及其计算法则的依据.2.纯弯曲时梁的正应力及强度条件(1)掌握正应力计算公式,其应用条件及原因;了解J:.w.的引出,含义,用途和计算;能求取最大正应力.(2)了解危险截面和合理截面的含义,能够找出危险截面的位置;重点掌握强度条件在直梁强度校核,尺寸设计和许可载荷计算中的运用.3.直梁的弯曲和变形(1)了解梁的横截面内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掌握几种常见横截面上最大剪应力的计算公式.(2)了解挠度和转角的含义及一般表达式.(3)了解刚度条件的一般表达式.第五章圆轴的扭转1.圆轴扭转变形与内力(1)了解扭转角,相对扭转角和角应变.(2)了解剪切虎克定律;掌握扭转变形的特点;掌握扭矩的构成,计算公式和计算法则的依据;掌握扭转剪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计算公式;了解I.W的引出,含义,用途和计算.2.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条件及应用(1)掌握强度和刚度条件,能利用刚度条件校核由强度条件确定的轴的尺寸问题.(2)掌握以转速n转/分旋转的圆轴传递扭矩和传递功率之间关系的表达式,能解决搅拌轴与电机配套问题(一定要知道公式).第六章化工设备常用金属材料1.铁碳合金(1)了解铁的同素异构体的转变及其对钢材性能所起的作用.(2)了解碳在铁碳合金中的三种存在形式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3)了解钢材在加热和以不同速度冷却时,其组织的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4)了解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调质处理的方法和目的.(5)了解硫,磷等杂质对钢材的有害影响.(6)了解公称直径概念的引入,了解对钢管公称直径的规定.(7)了解以下常用材料的牌号的含义,特点及它们所属材料的类别,能正确选用于需要的场合.2.合金钢(1)了解常用材料牌号的含义,特点及它们所属材料的类别,能正确选用于需要的场合.(2)了解主要合金元素锰,铬,镍对钢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七章压力容器中的薄膜应力与弯曲应力1.压力容器中存在三种应力:了解一次薄膜应力,一次弯曲应力和边界应力产生的原因,作用的截面,性质和特点,以及对它们的不同限制条件;了解部分壳体和微体两个平衡方程的获取方法及结论;了解四种面转壳体上薄膜应力的分布规律,危险点处的应力计算公式及相应的实用结论,并能从事相应的计算.2.强度条件(1)了解"相当应力".(2)了解"名义应力".第八章压力容器的强度计算1.容器设计(1)掌握容器简体壁厚计算公式的推导;重点掌握三组简化通用公式中系数K的确定,能完成相应的壁厚,应力和最大许可外压的计算.(2)了解各种厚度的含义,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厚度占,设计厚度,名义厚度,根据图纸确定的有效厚度,最小厚度,钢板厚度,成品厚度,验收最小厚度方,实测厚度,根据实测厚度确定的有效厚度;了解腐蚀裕量;钢板的负偏差,厚度系数,掌握板厚6—30mm区间内的C1值.(3)掌握各种封头的壁厚,应力和最大许可压力计算公式,对需要使用图表确定的系数值,要会查取,无需记住;了解碟形封头的形状系数M,无折边球形封头与无折边锥形封头的应力增大系数Q,带折边锥形封头形状系数/o和平板封头周边固定结构系数K.(4)设计参数的确定:了解最大工作压力,设计压力,最大许用压力,安全阀开启压力,爆破片爆破压力,在用容器的强度校核压力,水压试验压力,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掌握各种压力之间的关系;掌握四种不同情况下的焊缝系数φ值;掌握容器公称直径的规定值.2.重点掌握在用容器强度校核的有关原则,能够根据检测数据,对在用压力容器进行强度校核,包括:确定剩余寿命,决定容器允许承受的最大压力;能够判断容器壳体与封头结构的合理与否.第九章容器与压杆的稳定计算1.了解稳定的概念,失稳的实例与实质;了解影响外压圆筒稳定性的因素,以及与影响构件强度的因素有何不同.2.外压圆筒环向稳定计算(1)了解临界压力计算公式;掌握在弹性失稳范围内计算尺寸已知的外压圆筒的临界压力和许可压力.(2)了解对于临界压力大于材料比例极限的外压圆筒,如何解决σ——ε值不是常数而无法应用弹性失稳公式的问题;了解材料曲线在外压圆筒计算中所起的作用.(3)了解外压球壳A值的计算公式,A—B曲线的实质,用B值确定许用外压的计算公式,用A求B的关系式.(4)了解圆筒环向稳定计算的方法,能利用算图进行外压圆筒和球壳的稳定计算,包括确定壁厚与求取许可外压.第十章容器的结构1.开孔补强结构(1)了解峰值应力产生的原因,影响容器开孔边缘应力集中系数的因素,及由此得出的结论.(2)了解三种补强结构的优缺点.(3)了解等面积补强原则,对三种截面的理解与简化计算.(4)了解开孑L大小与位置的限制,不需另行补强的接管的有关规定.2.法兰联接结构(1)了解法兰的密封原理及由此引出的法兰所受的外力.(2)了解法兰在外力偶作用下所产生的弯曲应力,及由此得出的几点有关法兰结构,尺寸的结论.(3)了解各种型式的法兰,密封面,密封垫片,了解紧固螺栓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合.(4)了解法兰标准,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选出所需要的法兰,密封垫片和紧固螺栓.3.焊缝结构(1)了解表达焊缝结构的三要素.(2)了解焊缝分类的方法.(3)了解焊缝合理的结构所包含的内容及举例.4.检查孔结构(1)了解压力容器上必需开设检查孔的规定,以及不开检查孔的条件.(2)了解人孔标准,能使用标准选出合适的人孔(包括结构,尺寸,材料).5.支座的结构(1)了解四种制定了标准的支座,了解标准对其结构的规定,选用时应考虑的问题,应进行的计算.能够在理解标准的基础上,使用标准选出合适的支座.(2)了解裙式支座的各部分结构与作用.第十二章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与监察管理1.压力容器的岗位操作了解温压超限的原因及防止措施.2.压力容器上的安全泄压装置了解在压力容器上设置安全泄压装置的目的,原则;了解安全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类型,选用及安装要求;了解爆破片的结构类型,应用场合,选用原则及与安全阀联合使用的一些要求.3.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了解定期检验制度及其目的;了解定期检验的类别及内容和要求(耐压试验和气密试验的试验压力的确定);检验报告的要求.4.压力容器的监察管理了解压力容器监察管理的依据;了解压力容器的分类,安全等级;了解压力容器的设计管理,制造管理和使用管理。
《机械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 课程性质《机械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针对机械专业的特点,以机械专业知识为主,同时结合液压与气动、机电一体化、机电控制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并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设备技术解决机械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机械专业综合实验,包括基本型、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特种加工、机械创新、机电一体化等课程实验,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报告填写、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机械专业实验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实验素质。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油泵性能测试、溢流阀静态性能测试、电梯安全结构、曲面图型设计与雕铣实验、移动式机器人控制、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机床几何精度检验、普通车床结构剖析、机床静刚度测定、手工编程、3D打印。
通过相关功能模块实验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机械加工的种类与方法,学会区分不同性能材料的加工方法;课程目标2: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方法及机械设计中的安全要素,学会解决复杂机构的运动分析等相关工程中的具体问题;课程目标3:熟悉机床编程的方式,能加工复杂的零件,解决机电一体化的实际问题,能用样本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应结论;课程目标4:对复杂实验内容,学会与人分工合作。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观测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观测点5、6、7、9。
观测点5-1了解车辆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并理解其局限性。
观测点6-2分析和评价车辆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车辆复杂工程问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观测点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车辆工程专业工程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的可持续性,评价复杂工程问题实践可能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兰州工业学院教案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授课时间:2013-2014第一学期第 1 次课授课学时 2 教案完成时间:2013.7第4章凸轮机构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4.1.1 应用举例凸轮机构是机械中一种常用的高副机构,在自动机床、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食品机械、包装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凸轮机构有如下基本特性:当凸轮转动时,借助于本身的曲线轮廓或凹槽迫使从动杆作一定规律的运动,即从动杆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或凹槽曲线的形状。
凸轮机构的最大优点:只需设计出适当的凸轮轮廓,便可使从动件得到任意的预期运动,且结构简单、紧凑、设计方便。
凸轮机构的主要缺点:凸轮与从动件间为点或线接触,易磨损,只可用于传力不大的场合;凸轮轮廓精度要求较高,需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从动件的行程不能过大,否则会使凸轮变得笨重。
4.1.2 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机构的结构类型很多,通常按以下方法进行分类:1.按凸轮形状(1)盘形凸轮这种凸轮是一个绕固定轴线转动并具有变化半径的盘形构件,这是凸轮的最基本形式。
(2)移动凸轮当盘形凸轮的回转中心趋于无穷远时,则凸轮相对机架作直线移动,这种凸轮称为移动凸轮。
当移动凸轮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可推动从动件在同一平面内作上下的往复运动。
有时,也可将凸轮固定,而使从动件相对于凸轮移动(如仿形车削)。
(3)圆柱凸轮将移动凸轮卷成圆柱体即为圆柱凸轮。
该凸轮为一具有凹槽或曲形端面的圆柱体。
当其转动时,可使从动件在与圆柱凸轮轴线平行的平面内运动。
盘形凸轮和移动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为平面运动,而圆柱凸轮与从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为空间运动,所以前两者属于平面凸轮机构,后者属于空间凸轮机构。
2.按从动件端部形状(1)尖顶从动件尖顶能与任意复杂的凸轮轮廓保持接触,从而使从动件实现任意运动。
但因尖顶易于磨损,故只宜用于传力不大的低速凸轮机构。
(2)滚子从动件这种从动件耐磨损,可承受较大的载荷,故应用最普遍。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2017年11月15日前言为了更好地执行2017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农机与汽车专业教学部、机械基础教学部全部教师,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部、电气专业教学部、电基础教学部相关课程教师对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修订,编辑成2017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合订本。
本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确立了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目的要求。
依据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确定先修课、后续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与重点,提出了各门课程教学组织原则和学时分配建议方案。
2017版《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以学校应用型大学建设为目标,兼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专业建设情况,体现了2017年培养方案课时精简后课程内容的变化,强调理实一体化;夯实理论基础知识、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专业主干课程。
学校教务处、机电工程学院高度重视2017版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并予以大力支持;农机与汽车专业教学部、机械基础教学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部、电气专业教学部和电基础教学部多次集中讨论、修订本大纲,相关课程教师积极配合大纲的编写工作。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因时间仓促、编辑水平有限,教学大纲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师生批评、指正。
目录《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1)《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0)《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8)《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26)《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3)《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44)《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53)《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61)《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大纲 (71)《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8)《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87)《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93)《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98)《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 (103)《汽车与拖拉机》课程教学大纲 (109)《三维设计软件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15)《农业物料学》课程教学大纲 (120)《农业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26)《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130)《农产品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136)《精细农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42)《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47)《机械优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53)《汽车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58)《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64)《汽车电器与电控》课程教学大纲 (168)《汽车装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7)《汽车运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83)《汽车维修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91)《汽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198)《交通环境污染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203)《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大纲 (210)《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大纲 (215)《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19)《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27)《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233)《汽车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238)《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教学大纲 (243)《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49)《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54)《车辆保险与理赔》课程教学大纲 (261)《汽车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大纲 (266)《农业设施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74)《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L041521、AL04152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学时学分:96学时6学分所需先修课:信息技术基础编写单位:机电工程学院编写人:陈芳审定人:刘荣昌,李国昉编写时间:2017年08月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最新资料推荐------------------------------------------------------机械基础(少学时)(双色版)教学PPT 作者柴鹏飞机械基础习题答案绪论一、判断题二、选择题ABACBA BABCB第一章构件的静力分析一、判断题二、选择题BCACB三、计算题 1. F1x=‐F1cos30F1y=‐F1sin30 2. F2x=0 F2y=‐F2 F3x=F3cos45F3y=F3sin45 F4x=‐F4cos60 F4y=F4sin60 a)FAC=G/cos30 FAB=Gtg30 b) FAB= Gtg30 FAC=G/cos30第 2 章一、判断题二、选择题BBACB 第 3 章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一、判断题二、选择题ACCBA AACAC第 4 章平面连杆机构一、判断题二、选择题BBABA CBBAC BAABC BBBAC 三、分析题a)双曲柄机构b)曲柄摇杆机构c)双摇杆机构d)双摇杆机构第 5 章其他常用机构一、判断题二、选择题ACACA CCCAC BACBB BCACC第 6 章带传动与链传动一、判断题二、选择题ACCCB BCCAB CABCB BCCBBC第 7 章齿轮传动一、判断题二、选择题BACAC BBACB BBCAB BCCCC三、分析题m=3mm d=72mm da=78mm df=64.5mmp=9.42mm s=e=4.71第 8 章齿轮系一、判断题二、选择题CCCCB CAACB三、分析题1.i14=864,逆时针2.v=157m/min,移动方向向下第9 章链接一、判断题二、选择题CABBB BCCBB ACBAB CCBBC第 10 章支承零部件一、1 / 5判断题二、选择题CCCBA BAABC CBCCB ACAB第 11 章机械节能与安全防护一、判断题二、选择题CACBB机械基础知识拓展与实训指导习题答案第 1 章构件的静力分析一、填空题1.运动形状2.大小方向作用点3.牛顿 N kN 10004.刚体5.刚体若仅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其必要与充分条件为: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 DISSERTATION论文题目1780精轧机颤振机理及仿真研究作者姓名王松军学位类别工程硕士指导教师闻岩教授2011年10月中图分类号:TH113 学校代码:10216 UDC:621.3 密级:公开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应用研究型)1780精轧机颤振机理及仿真研究硕士研究生:王松军导师:闻岩教授申请学位:工程硕士工程领域:机械工程所在单位: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答辩日期:2011年10月授予学位单位:燕山大学A Dissertation in Mechanism EngineeringTHE RESEARCH ON CHATTER MECHANISM AND SIMULATION OF 1780MM FINISHING MILLby Wang SongjunSupervisor: Professor Wen YanYanshan University2011.10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1780精轧机颤振机理及仿真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燕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字:日期:年月日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1780精轧机颤振机理及仿真研究》系本人在燕山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燕山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燕山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燕山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
浅谈机械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发表时间:2020-10-22T06:49:57.0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0年15期作者:靳程然[导读] 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控制技术,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机械工程中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十分普遍,通过自动化技术的科学、合理使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率,而且对生产成本的节约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因此,文章就以机械工程为研究背景,论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索,现具体研究如下。
靳程然身份证号码:13090319880101xxxx摘要: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工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控制技术,对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机械工程中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十分普遍,通过自动化技术的科学、合理使用,不仅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率,而且对生产成本的节约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因此,文章就以机械工程为研究背景,论述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同时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进行探索,现具体研究如下。
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1导言自动化技术的兴起使得它广泛应用到机械设计制造中,极大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省了劳动力。
与传统机械加工相比,促使机械制造行业由传统的粗放型的劳动力模式向集约的技术型模式转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过工程中生产和加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机械工程的发展。
2机械工程运用自动化技术的意义 2.1使机械工程更“经济”柔性自动化和集成自动化技术等的应用使生产更加智能化、便捷化,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节约了能源和材料,提升了机器工作的效率。
生产的产品由于质量的提升、成本的降低、周期的缩短,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促进了国内机械行业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机械行业所带来的问题,如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浪费、次品的数量。
2.2使机械工程更“安全”机械自动化产品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在发生故障时,机械设备能够对问题进行自动地分析和处理,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