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典书法”和“现代书法”的一些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书法的经典评论1、不要用羊毫,尤其不要用长锋羊毫,至少写元以前的东西不要用羊毫。
工具很重要,所谓善书不择笔,是说在当时毛笔类似的时候不挑笔。
我们现在的毛笔,跟唐宋都差别非常大,羊毫尤其不同。
羊毫之外,紫毫不耐磨,就用狼毫吧。
但市面上普通狼毫都是化纤做的,所以选稍贵一些的狼毫。
2、不要写得比原帖大很多,稍微大一点是可以的。
其次要纸上要折格子,你仔细观察一下,《书谱》原文就有折线。
再一个别用宣纸练字,要用表面稍微光洁的一点的纸,好比手工毛边就不错,又便宜。
正式创作的纸,或者用绢,或者用老宣纸,或者色宣、泥金,或者自己加工也成,就是麻烦一些。
先说纸,我们知道它的前身是竹木和丝织品,也就是常说的竹简、木牍和帛书。
经典的“典”就是双手捧着一排竹简的样子,而“经”就是编排竹简的绳子。
但竹简太笨重了,而且绳子断了容易次序错乱,帛书太贵重了,一般人用不起。
汉代开始,聪明的中国人开始用废弃的麻造纸。
值得学书者注意的是,几乎在发明造纸术的同时,中国人发明了涂布技术。
所谓涂布,就是在纸面上均匀覆盖一层涂料。
为什么要这么做?首先,因为竹简和丝织品都是很光滑的,而早期麻纤维纸张是凹凸不平的,涂布可以使得介面光滑。
第二,竹简和丝织品都是不洇墨的,而麻纤维纸不够致密,墨水会渗透到疏松纤维之间的小空隙去,这样就会形成洇墨。
为了防止洇墨,也要在纸面上进行涂布。
因为要进行这么多加工,所以古代的纸是很贵的,曾经有“洛阳纸贵”之说,绝非虚言。
那么穷人怎么办?怀素家里很穷,否则家里也不会把他送到寺院里面去。
他练字用漆盘和蕉叶,这两样东西都是非常光滑。
传说中的纸中极品“澄心堂”,也是又光又滑的,跟我们现在的宣纸恰恰相反。
怎样才能让纸又光又滑?除了加涂料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工序是砑光,包括捶打。
但很可惜,大部分古代造纸工艺都失传了,默哀三分钟。
现在的宣纸,跟古纸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材料也不同。
古纸用麻、楮树皮较多,而宣纸是用檀树皮加稻草,成本有优势,所以一统天下。
书法艺术传统与创新漫谈5篇第1篇示例:书法艺术传统与创新漫谈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传承,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书法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本文将从书法艺术的传统和创新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古代的书法家们以毛笔、墨汁、纸张为工具,通过对笔墨纸砚的精妙运用,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崇高的艺术形式,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更承载着文化和精神的内涵。
古人有云:“文章如行云流水,书法如泰山压顶”,可见古人对书法的重视程度。
书法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它被誉为“中国文化之魂”。
中国书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精神。
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隶书为古代书法的代表之一,其字形遒劲有力,是礼乐文化的载体;楷书则为经典书法风范,端庄稳重,是儒家文化的象征;行书则以奔放潇洒而著称,富有豪放的个性,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怀;而草书则以潇洒俊逸见长,取法于天地山水,显示了写意的艺术特色。
这些不同风格的书法相互衔接、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历史。
二、书法艺术的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交流,书法艺术也不断地展现出新的面貌。
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书法家们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使得书法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是技术上的创新,比如现代书法的工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毛笔和墨汁,而是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如钢笔、毛笔笔尖的改良、电子字帖等,为书法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其次是形式上的创新,书法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本、绢本,还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载体上进行创作,如陶瓷、玻璃、石碑等,使得书法作品的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书法中的传统与现代书法作品比较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和艺术造诣。
传统书法作品以楷书、隶书、行书、草书为代表,而现代书法作品则表现出更多的创新和个性化。
本文将对传统与现代书法作品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艺术表现和社会价值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书法艺术形式传统书法注重规范、稳重和庄重,笔画刚劲有力,注重线条的纵横有序。
行笔疾速,力求字迹的匀称和力度的协调,以达到书法的巧妙之处。
传统书法在典范中追求细腻和优雅,每个字的形状都严格按照规范写出。
传统书法对于笔画的运用非常讲究,注重线条的粗细和弯曲的度量,给人以整齐划一的美感。
而现代书法作品在形式上更为自由,艺术家追求独特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
现代书法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创意,艺术家在字体的造型、布局和表现手法上有更大的发挥自己创意的空间。
现代书法作品更加注重表现情感和审美体验,艺术家在字的书写上可以加入更多的肌理和线条,突破传统的书写规范,追求文字的韵律和画面的美感。
二、艺术表现方式传统书法多通过纸墨书写,强调手工书写的技法,充分展现了书法家的功力和修养。
传统书法注重的是字的形状、结构和笔画的运用,通过线条和点的组合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境,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传统书法作品更注重笔墨的运用和结构的严谨性,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
现代书法除了在纸墨书写的基础上,还可以运用多种媒介和技术进行创作。
如利用计算机和数码设备进行字体设计和排版,通过数字绘画软件改变文字的形态和颜色。
现代书法作品通过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可以更好地传达艺术家的创意和表达方式。
三、社会价值传统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传统书法作品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展现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和个人风格。
传统书法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也较高。
而现代书法作品则更注重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表达,更积极地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练书法感想与收获练书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开始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略有心得,我收获了许多。
以下是我对练书法的一些感想和收获。
1. 技巧提升练书法让我显著提升了自己的技巧。
从握笔的姿势到笔画的高低,从字的结构到章法的布局,我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对技巧的磨炼,每一次的临摹都是对经典的传承。
2. 陶冶性情书法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心灵的陶冶。
练书法让我更加沉静,更加专注。
每次提笔写字,我都会忘记周围的喧嚣,专注于笔下的世界。
书法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动与静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快与慢之间寻找节奏。
3. 培养观察能力练书法让我学会了如何观察。
在写每一个字之前,我需要认真观察字的结构、笔画的长短和粗细,以及每个笔画之间的间距。
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汉字的结构,也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各种美好。
4. 传承文化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载体。
通过练书法,我得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每一次笔触的挥洒都是对古人的致敬,每一次书写的都是对历史的铭记。
5. 艺术欣赏练书法让我学会了欣赏艺术。
从古代的甲骨文、金文,到现代的书法家作品,我都能从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这种对美的欣赏能力不仅提升了我的艺术素养,也影响了我对其他艺术形式的认知。
6. 增强自信能写出一手好字,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自信。
当我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将原本并不满意的字写得越来越好时,我感到了无比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不仅带给我内心的满足,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自信。
7. 社交交流通过练书法,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在一起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这种社交不仅丰富了我的生活,也让我在与人交往中更加成熟和从容。
练书法带给我无尽的收获。
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技能,陶冶了我的性情,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还让我传承了文化,学会了欣赏艺术,增强了自信,也丰富了我的社交生活。
我会继续坚持练书法,相信它会带给我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交融,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一、书法艺术的传承书法艺术的传承是书法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传承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书法的继承传统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是我们学习书法、理解书法的重要途径。
在继承传统书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学习经典碑帖,掌握基本的笔法、字法、章法等基本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传统书法的精神内涵,理解其中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
2.传承方式的创新传统的书法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相传、家族传承等,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书法传承,如举办书法培训班、开设书法课程、举办书法展览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书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教学、视频教程等,让传承更加便捷、高效。
3.培养传承人的重要性传承人是书法艺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在培养传承人时,我们需要注重他们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传承和发扬书法艺术的能力和素质。
二、书法艺术的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注重书法艺术的创新。
创新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创新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传统观念对书法艺术的认知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需要打破这种束缚,树立更加开放、包容的观念,积极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推动书法艺术的创新发展。
2.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在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需求日益多样化,我们需要注重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探索不同的风格和流派,让书法艺术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拓展书法艺术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手法。
书法艺术传统与创新漫谈9篇第1篇示例:书法艺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书法艺术既是一种表现手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书法艺术传统在不断创新,传统与创新共同推动着书法艺术的进步和发展。
书法艺术传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金文时代。
古代的文字是书法的源头,汉字起源于古代的图画符号,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体裁的书法,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的学者和文人酷爱书法,将其视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手段,通过书法表现了自己的心灵世界和情感表达。
在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中,传统书法不断创新,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东晋王羲之提出了“八体”书法,唐代颜真卿以“连珠书法”著称,宋代米芾创立了“怀素体”,元代赵孟頫发扬了“赵体”,清代郑板桥则开创了“板桥体”。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书法家,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风格为书法艺术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统书法经典的魅力在于其优雅、庄重、大气,传达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激发着人们对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向往。
书法艺术的传统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相反,现代书法艺术家们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书法艺术也在向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现代书法作品不再局限于纸墨,还可以利用电脑、摄影等媒介进行创作和展示。
书法艺术家们在书法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当代元素和情感体验,打破了传统的书法规范和格式,使作品更富有个性化和时代感。
中国当代书法家王铎将书法与西方抽象艺术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价值,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书法艺术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面貌。
传统书法注重于笔墨之美、结构之美和神韵之美,强调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继承;而现代书法则更加注重于个性表达、情感体验和审美创新,强调着对当代社会的表达和回应。
论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书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文艺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书法也在不断变革,出现了现代书法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探讨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的关系与发展。
传统书法传统书法是指中华民族古代以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书法艺术作为一门意境艺术,主要表现于中国古代书写文字中,包括篆、隶、楷、草等书体。
其中,楷书是最为规范、通行的字体。
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中曾被视为礼仪之一,所以每一位书法家都有一个崇高的地位。
传统书法注重潜心修炼,要求准确、规范。
每个字必须结构合理、美感协调、节奏优美。
这种艺术形式在书法家的娴熟掌握下,更能发挥出它的艺术价值。
例如,王羲之所写的《兰亭序》、颜真卿所写的《祭侄文稿》等作品,都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现代书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迅速进步,书法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近年来出现了现代书法,它既是传统书法的发展,也是创新。
现代书法讲究个性、创新和艺术性,强调形式与内容、技巧与精神的统一。
现代书法界出现了很多新的书法家,也形成了许多新的书写技巧、书法形式、书法风格和书法院系。
例如户松、朱乃正、冼星海等大师的作品,不仅沿袭了传统书法的精髓,也展现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现代书法与传统书法的关系现代书法在发展中,也不能完全摆脱传统书法的影响。
两者之间既有异同之处,也有相互借鉴之处。
传统书法是现代书法的基础,现代书法是传统书法的创新。
现代书法借鉴了传统书法的技巧和精髓,同时也有创新、突破和发展。
现代书法中有许多艺术家的作品,比如戴逸、王羲之之孙女王二妮、黄少楷等,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传统书法艺术的痕迹,同时也有现代思想、意识和表现方式的影响。
现代书法是包容性很强的艺术形式,能够接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引入当代艺术的观点和意识,让传统书法继续为现代社会所接受。
对中国书法的认识和理解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被视为艺术与文字的结合。
它是用特定的笔法和墨迹表达情感、传达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面是对中国书法的一些认识和理解:1. 艺术价值:中国书法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表达方式。
它注重笔法、布局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追求平衡、谐调和流动感。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呈现,更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抒发。
2. 历史传承: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文字形式。
自古以来,书法一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必备技能,被视为一种学问和修养的体现。
许多古代书法家的作品至今被广泛传颂,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3. 独特风格:中国书法拥有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书法家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例如,楷书追求端庄、工整;行书追求流畅、自然;草书追求豪放、奔放。
每种风格都展现了艺术家的个性和对书法的独到理解。
4. 文化内涵:中国书法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书法作品常常与诗词、经典和哲学思想相结合,传递深远的人文情感。
书法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念、价值观和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
5. 功用与修身: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除了作为艺术形式外,书法还被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通过书写和欣赏书法作品,人们可以培养专注力、耐心和内心的宁静。
书法被认为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和心灵境界。
总的来说,中国书法是一门深受推崇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文化、培养修养的艺术实践。
通过欣赏和学习中国书法,人们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
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通用15篇)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篇1汉字,我国最美丽的艺术文化瑰宝之一,只要写好它,它就像一幅画一样有着独有的艺术气息。
而练书法,就是写好它的方法。
一个人的品质往往可以从这个人写的字中体现出来,由此可见书法多么重要。
不得不说,我的字写得并不怎么好。
不过这个假期老师逼着我们写书法却让我找到了写书法的感觉,也找到了写字的方法,尽管有点怪异。
我认为书法主要的是要多写,大量地写,大量持久不断地书写让我感受到了书法的乐趣。
古代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为了练好字,写字用尽了18大缸水,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了一代名书法家,在书法史上与父亲并称为“二王”。
但光是多写也是写不好字的,还得掌握写字的方法,专门教你练书法的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写字方面的知识,这些书上可以让你了解到汉字有哪些重要的结构,有哪些字体,里面最重要的是汉字的基本笔画该如何去写,汉字的笔画并不多,练好这些应该是很简单的。
还有,我讨厌一笔一划地写,那样写起来又慢又累,不一会手就会酸得要命,最主要的是找到每一个字的主要笔画,把那一笔写好,其它的只要照上面把基本笔画练好,这个字就可以写得很好。
这样一大篇很快就写完了,手也不怎么累,并且你会发现写出来的效果还不错。
许多人认为写书法必须有个安静的环境,这并不完全正确,当然,也不是让你到吵吵闹闹的环境中去写,写书法真正要求安静的是自己的内心,心静自然清,写着写着就会忘我,完全投入到状态中,那时写出的字堪称完美。
我的心得也许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它一定很实用。
学习书法的心得体会篇2在开学的前三周,我学习了书法。
同大一下半学期的书法大体相同,主要是学习颜真卿的颜体。
但是练得时间太短,成效并不太大,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勤奋练习。
在学习书法,阅读书法史的时候,要学会从不同的书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则。
这种法则,虽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历代不同,各人相异,但其内在的规律法则却是一样的。
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浅析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是指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中国书法在艺术形式、传承方式和创作内容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首先是艺术形式的变革。
中国现代书法在形式上与传统书法有所不同,更加注重艺术的创新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现代书法家不拘泥于传统的字体和布局,而是根据自己的艺术风格和表达需求进行创新和变革。
现代书法也开始借鉴西方绘画技法和艺术元素,融入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使得书法艺术更加细腻、多样化。
其次是传承方式的变革。
传统上,中国书法是通过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的方式进行的。
而在现代社会,这种传承方式受到了限制。
现代书法家开始通过书法课堂、学术研究、书法比赛等不同的途径来传承和发展书法艺术。
互联网的发展也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了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再次是创作内容的变革。
中国现代书法在创作内容上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传统书法侧重于传统文化经典的书写和传承,而现代书法家们开始将书法与当代社会、个人情感和现实问题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的作品。
一些书法家通过书写当代名人的名言警句、社会热点等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象和价值观的思考和评论。
最后是书法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书法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
越来越多的国际书法展览和交流活动举办,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国际交流和传播。
一些中国书法家也开始主动学习和借鉴外国书法艺术,融合中西方的艺术元素,使得中国书法更加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表现力。
中国现代书法的发展趋势是以创新、多样化、个性化和国际化为特点。
在艺术形式、传承方式和创作内容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中国书法的繁荣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关于“经典书法”和“现代书法”的一些思考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中国篆、隶、草、行、楷五体书法的演变,诞生了不同时期的璀璨文明、艺术现象和书法珍品。
魏晋以来,书法开始进入艺术品范畴,书写也更加讲究,“二王”一脉的传统书法特征成为中国书法发展的主流,其作品也被奉为“经典法书”供后世临摹学习。
经历了唐、宋、元等时期的“复古”浪潮后,清末民初的书坛有力地冲击了“二王”“帖学”一派,提出了一系列质疑;时至今日,“经典”和“现代”依旧是人们学书思考的问题。
在三国时期,相传曹操是第一位将书法挂在墙上欣赏的人,从此书法开始成为艺术作品,围绕书法所附加的研究层面也逐日丰富和完善。
永和九年,晋人风流,“书圣”王羲之等一批文人墨客荟聚兰亭,饮酒作诗,寄怀于天地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也成为千古名篇,后人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琅琊王氏书风是晋代书法的标签之一,“二王”作为家族书法中的佼佼者,其书法风格自成体系,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成为中国书法的发展主流,后人也奉“二王”书法为经典、传统法书。
从唐代开始,中国书法家向古代作品的学习是以二王为中心的经典谱系内进行的;一直到清朝末年,碑学思潮的大兴对这一体系进行了有力冲击,书坛各派百家争鸣。
“经典”的是否是好的;“现代”的能否立足?这些问题逐步进入书家的视野。
我们在学书的过程中,“二王”一路的书法作品会被奉为经典,“二王”也培养出颜真卿、苏轼、赵孟頫、王铎等一代書法大家;我们在潜意识中也会主观的理解到“古人的自然是好的”这一理念。
在历朝历代,从帝王、士大夫到普通小吏、百姓,书写是每一个阶级共同进行的文化活动,上层阶级写诗作赋、陶冶情操,下层百姓可能做账记事、书信便条。
地位显赫和物质基础决定了王公贵族的书法作品得以大量保留、甚至传世,奉为经典;但小吏百姓的书法作品传世数量极少,是否书写水平就不如前者呢。
唐代孙过庭官位卑微,其《书谱》的留世是很难得的,也从侧面证实了高水平的“经典书法”在每个阶级都有存在。
1961年,郭绍虞在《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一文中提出“民间使用的文字”这一说法,文中写到“字体演变,有些和文学史上的文体演变相近。
文体演变往往是先由民间一些无名作家创造试验成为新体,于是一些士大夫阶层的作家,收了民间文学的影响,学习它,摹仿它,于是才完成这种新兴的文体使趋于固定。
字体演变也是这样。
每一种新兴的字体往往先由民间使用,然后再由学士大夫加工,促其发展而完成的。
”物以稀为贵,民间书法之所以数量稀少,是因为它们并不被同时代的人所珍视,随着考古发掘的进程,不知名的民间书法也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人的书法作品保留百年甚至千年以后,是否也会成为“经典书法”呢。
由此看来,民间书法和士大夫书法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民间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前卫性,只要书写不失法度,都可以被奉为“经典书法”供后人学习、临摹。
在近现代,从清代末期的“碑学”和“帖学”之争到民国书风,中国书坛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革,诞生了一系列宝贵的书学理论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书法等传统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民国以来的书法风格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现如今阶段仍然属于民国书风的发展末期。
当下书家善于把握经典
碑帖特征并加以创新,通过书法展览、展厅效果来强调作品的时代特征,“现代书法”中的展览体应运而生。
通过书法展览选拔优秀书家和作品的方式本无过,确实也造就了一大批书写能手、展览常青树,但书法作品产生的目的性却是一个尴尬的理由:入展。
能入展的作品固然很优秀,没入展的作品也不一定书写不佳。
在书法史中,“展览”是一个没有前迹可寻的新兴事物,聪明的中国人会从如何能入展入手来创作书法作品,对艺术品的外在形象越来越重视,反而失去了创作内涵和文化底蕴。
在上个世纪末“展览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过重的去追求字形的夸张变化、纸张的染色、做旧、拼接,大大小小的印章装饰;张扬的个性确实对书法发展带来了活力,但随着近年来对传统经典的深入,过度追求外在形式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大众和评委的反感,“现代书法”开始强调回归经典、与古为徒,这自然是现代书法艺术发展的良好势头。
与“展览体”书法相比,“学院派”书法的产生较晚却大力主张追古、摹古。
从最早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系到如今综合性、师范类高校的书法学院,“学院派”书法有系统的理论和技法课程,强调作品的文化内涵,传统观念明确而不随波逐流。
“学院派”书法培养的专业人才应具备“文化书法”的素质,通晓经史子集、诗词歌赋、韵律平仄、传统的笔墨功夫和艺术创造力,通过大学科班的系统理论学习和实践,来进一步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竞争力,这为“现代书法”注入了传统和创新兼备的发展活力。
“现代书法”是相对于“经典书法”而产生的,我们在学习经典的同时,能用传统笔墨表现现代人的创作思想,讲究笔墨技巧的同时去提现作品的文化底蕴,在学古中创新、创新中回归,中国当今书坛的发展才能百花齐放,生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