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壳与龙骨成分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4.20 KB
- 文档页数:3
龙骨与牡蛎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探讨龙骨,牡蛎是临床应用中经常配伍使用的药对。
龙骨优于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牡蛎擅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后收敛固涩。
临床两药配合使用,治疗多种疾病效果甚佳,本文浅谈该药对临床运用经验。
标签:龙骨;牡蛎;临床应用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肾、大肠经;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
龙骨牡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磷酸钙。
尚有各种微量元素和7种氨基酸[1]。
二者均有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之功,临床上经常配伍应用。
1治汗证1.1治自汗——重镇平肝潜浮阳何某,女,37岁,2014年12月14日就诊。
患者最近出现汗出量多,自觉有热上冲,便秘,心烦、胃脘不适、偶有腹胀,鼻干、眼涩等症状,舌红,苔薄黄,脉弦滑,略数。
证属肝脾郁热,肝火上炎。
治以调和肝脾、固表止汗。
方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
处方:柴胡8g,生龙骨40g,生牡蛎40g,黄连3g,黄芩8g,黄柏8g,防风10g,白术8g,白芍15g,生山楂15g,防风8g,黄芪8g,麦冬15g,生姜3片,大枣6枚。
患者服用两周复诊,出汗症状减轻,腹胀得到缓解,药已切中病机,效不更方,再投上方5剂而诸症悉平,继续加减投此剂以巩固,症状全部消失,至今未复发。
1.2治盗汗——收敛元气而敛阴李某,男,3岁,2014年10月5日就诊。
患儿每晚入睡后汗出,汗出淋漓,醒后汗止,面色白,舌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气阴两虚。
因小儿拒绝服药,则根据临床医师经验,取龙骨,牡蛎(锻制)各适量研成细末,并加入滑石粉,装入空爽身粉铁盒中,盖上盖子,上下混匀,取粉扑蘸上药粉于身处[2],每日数次,7日为一疗程,其患者使用3周后症状消失。
体会:自汗、盗汗的发生,多与肺,心,肝,肾四脏功能密切相关。
在案例中患者属于阴虚,肝阴不足而自汗,盗汗。
龙骨牡蛎配合,收敛元气而止汗,又可潜阳敛阴而止汗,且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无论自汗、盗汗,还是脱汗均可用之。
龙骨牡蛎的功能主治是什么1. 简介龙骨牡蛎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它是由龙骨和牡蛎两种药材组合而成,通过合理的配伍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2. 功能主治2.1 增强免疫力龙骨牡蛎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它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活性,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从而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2 调节神经系统龙骨牡蛎含有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和钙等,这些元素对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舒缓紧张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和焦虑。
2.3 强筋壮骨龙骨牡蛎富含钙、磷和胶原蛋白等成分,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它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和关节炎等疾病,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特别适用。
2.4 改善肝脏健康龙骨牡蛎可以帮助肝脏排毒,减轻肝脏的负担。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以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改善肝脏功能。
同时,龙骨牡蛎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预防脂肪肝和胆囊疾病的发生。
2.5 补血养血龙骨牡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造血功能。
它可以改善贫血症状,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增加红细胞数量,从而增强体力和抵抗力。
2.6 抗疲劳龙骨牡蛎可以改善身体疲劳和虚弱的状态。
它可以增加细胞能量和代谢水平,促进能量的生成和释放,提高身体的耐力和抵抗疲劳的能力。
3. 使用方法龙骨牡蛎通常以饮片、颗粒或丸剂的形式出现。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适宜的剂量和用法。
使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4.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慎用龙骨牡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尤其是抗凝药物和抗生素。
•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使用前需先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龙骨牡蛎虽然是中药材,但也有潜在的副作用和风险,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5. 结论龙骨牡蛎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牡蛎药材的鉴别及研究进展本文总结近年来的文献,对牡蛎药材的鉴别、牡蛎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牡蛎的药学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牡蛎;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牡蛎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或大连湾牡蛎(Ostrca talienw hanensis Crosse)的贝壳,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分布,全年均可采收,生用或煅用,用时打碎。
牡蛎味咸,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癥瘕痞块等[1]。
牡蛎别名蛎蛤、古鲼、左顾牡蛎、牡蛤、蛎房、莆、壳、左壳、海蛎子壳、海蛎子皮、海蛎壳[2],作为我国卫生部第一批药食同源的药材,其发展前景巨大。
牡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别录》云:“生东海池泽,采无时。
” 《本草图经》谓:“(牡蛎)今海傍皆有之,而南海、闽中及通、泰间尤多。
此物附石而生,傀儡相连如房,故名蛎房,一名蠔山,晋安人呼为蠔莆。
初生海边才如拳石,四面渐长有,一、二丈者,崭岩如山,每一房内有蠔肉一块,肉之大小随房所生,大房如马蹄,小者如人指面,每潮来则诸房皆开,有小虫入则合之以充腹[3]”。
1 牡蛎的鉴别楼永明[4]研究发现,长牡蛎呈黄褐色,鳞片呈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平坦或具1个或数个斑点或空洞,以其个长而体大而与其他牡蛎区别。
大连湾牡蛎较厚实,多为放射状鳞片,面凹凸较深,质厚实而量重。
而近江牡蛎壳的特点外部鳞片环生明鲜,内面相对较薄。
1.1 牡蛎的理化鉴别取10 g粉碎好的牡蛎粉末放在烧杯中,滴加4~8滴稀盐酸后,立即泡沸,产生大量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滴加4~8滴稀盐酸立即变澄清。
1.2 指纹图谱鉴别邵江娟等[5]应用X射线衍射法对11 批生牡蛎样品进行定性分析,比较其共有峰的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的相似度。
结果发现,各生牡蛎样品X射线衍射共有峰的相似度均达到95%以上,从而确定了生牡蛎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的建立,为保证其质量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甘肃武山医院裴慎、尸■、亠前言龙骨和牡蛎,是两种中医常用的药物。
龙骨含有碳酸钙和磷酸钙,碳酸钙遇胃酸就变成可溶性的钙盐,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并可减少血管壁的渗透性,又能抑制骨骼肌的兴奋;磷酸钙能促进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而于脑神经有显明镇静作用。
牡蛎的成分,除和龙骨同样含有碳酸钙和磷酸钙外,并含有水分、动物质、盐类、肝脏淀粉、蛋白质、脂肪、灰分、维生素A、B、C、D、G等,故又有造骨、促进肺结核钙化等作用。
这两种药物,就其成分,药理,实用上说,虽有它相同之处,但从中医的传统的用法上分析起来,是有很大的差别的,近年来由于各地大量挖掘龙骨,使古脊椎动物化石遭到了破坏,有人倡议以牡蛎代替龙骨说,谨据有关文献记述和个人在实践中的体会,作如下探讨。
效用记述集要(一)龙骨的效用1.镇静作用神农本经:精物老魅,小儿惊。
名医别录:夜卧自惊,养精神,定魂魄。
甄权药性本草:逐邪气,安精神、止夜梦鬼交。
日华诸家本草:镇惊。
本草纲目:镇惊。
本草备要安魂镇惊、辟邪,治多梦纷纭。
2.止血作用神农本经: 泄痢脓血,女子漏下。
名医别录: 溺血。
甄权药性本草: 下脓血、女子崩中带下。
日华诸家本草: 止肠风下血,鼻洪吐血,胎漏。
本草备要吐崩带。
3.收歛作用种农本经: 泄痢。
名医别录: 止汗,缩小便。
甄权药性本草: 止冷痢,带下。
日华诸家本草: 止泻痢,涩肠胃。
本草纲目: “涩可去脱,故成氏云: 龙骨能收歛浮越之正气”。
本草备要: 固精、止汗、定喘、歛疮。
4.健胃作用名医别录,安五脏日华诸家本草健脾涩肠胃。
5.软化坚结作用神农本经症瘕坚结6.化气作用名医别录: 心腹烦满,恚怒气伏在心下。
7.镇喘作用神农本经: 欬逆。
本草求真;定喘。
龙骨牡蛎临床应用体会龙骨味甘,性微寒,归心、肝二经;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肾二经。
二者均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之功。
龙骨尤善镇静安神,牡蛎长于软坚散结。
临床常常相须为用,以治疗多种病证。
笔者多年来以龙骨、牡蛎为主药,配伍于不同的方剂中,用以治疗眩晕、心悸、带下、不寐等病,均取得较好疗效。
1 治眩晕,重镇平肝潜浮阳刘某,女,68岁,农民,1995年8月28日诊。
自诉头昏头痛,头晕目眩,时轻时重已年余,加重一周。
刻下:头昏眩欲倒,步履不稳,行走飘浮,须扶拐而行,视物旋转,如坐舟车。
自感胸腹灼热,热往上冲至头部,则头痛眩晕加重,伴心烦易怒,潮热汗出,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略数。
诊为眩晕。
证属肝阴不足,肝火上炎。
治拟养阴柔肝,清泄肝火,重镇潜阳。
方选一贯煎与龙胆泻肝汤合方化裁加减。
药用:龙骨、牡蛎、夏枯草各30g,龙胆草、山栀子、黄芩各15g,沙参、麦冬、玉竹各20g,川牛膝、木通、生地黄、泽泻各12g,甘草6g。
2剂,水煎服,3次/d,以观后效。
1995年9月2日复诊,服药后眩晕减,头痛缓,药已切中病机,效不更方,再投上方2剂而诸症悉平。
继投上方2剂以资巩固。
体会:眩晕之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本案患者平素阴虚,肝阴不足,肝火上炎,乃本虚标实,虚实挟杂之候。
方中重用龙骨、牡蛎,重镇平肝,以潜浮阳,配以滋阴养液,清泄肝火之药,使肝有所养,肝阳得潜,肝火得泄,则眩晕自止。
2 治心悸,镇惊定悸助化源谢某,男,44岁,农民,1994年12月14日诊。
自诉既往有“内痔出血”史2年余,经痔漏手术后,出血虽止,但从当年10月初以来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心跳心慌,活动后加重,伴面色淡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昏头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综合分析证舌脉,诊为心悸,证属心血亏虚,血不养心。
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镇惊定悸。
方选人参养营汤与补中益气汤化裁治之。
药用:龙骨、牡蛎、党参、黄芪各30g,当归、白芍、熟地、大枣、桂枝、升麻各15g,柴胡、陈皮各12g,甘草6g。
中药材龙骨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龙骨,又称龙骨骨,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宝贵药材。
它是从已死去的龙类(通常为大蜥蜴)骨骼上取得的,具有滋补强壮、镇静安神、止血、退热等特效功效。
在传统中医学中,龙骨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而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进步,对龙骨的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也逐渐深入。
一、龙骨的药理作用1. 镇静安神龙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以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研究表明,龙骨可以通过调节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从而发挥镇静安神的作用。
此外,龙骨还能够减轻醒后的疲劳感,使身体感到轻松和舒适。
2. 抗惊厥龙骨具有抗惊厥的作用,可以减少惊厥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研究表明,龙骨的这种作用可能与其含有的钙、磷、镁等微量元素有关。
这些微量元素可以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得神经肌肉的传导顺畅,从而达到抗惊厥的效果。
3. 止血散瘀龙骨具有止血散瘀的作用,可以减轻外伤或手术后的出血情况,同时还能够促进软组织的修复。
研究表明,龙骨中含有的成分可以调节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从而发挥止血散瘀的作用。
此外,龙骨的成分还能够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并增加皮下组织的血流量,从而促进软组织的修复。
4. 退热解毒龙骨具有退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降低体温,缓解热性疾病的症状。
研究表明,龙骨中含有的成分可以通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和提高体内抗氧化能力来发挥退热解毒的作用。
二、龙骨的化学成分龙骨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包括有机酸、骨胶原、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镁、锶、锆等微量元素。
1. 有机酸龙骨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如琥珀酸、吡咯烷酮、丁酸、草酸、酒石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菌等。
2. 骨胶原龙骨中含有大量的骨胶原,这是一种结构多样和功能丰富的蛋白质,在组织修复和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骨胶原可以促进软组织的修复和增强骨骼的强度。
3. 氨基酸龙骨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如L-赖氨酸、L-组氨酸、L-精氨酸等。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一二二)龙骨龙骨《神农本草经》原文:“味甘平,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脓血,女子漏下,症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
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
”龙骨,龙骨是一种化石,其实就是一般的化石,石类的一种东西。
龙骨的性,味甘性平。
金石类的药都有重镇的功能,往下沉的功能,所以一个人如果心气很慌很乱,焦虑,心气提起下不来,就是说金石类的药。
龙骨,“味甘,平。
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就是说被吓到,不是真的说看到,胆子很小,女子漏下,滴漏不止,像子宫颈癌就会有滴漏,经常出血,癥瘕积聚,肚子里子宫,妇科的硬块肿瘤都可以使用。
龙骨主治:固定正气,镇压扶阳的药。
什么叫做扶阳?常人,阳就是一定在阴的里面。
所以我们可以用坎中连来代表他,那阳是伏,潜在阴的里面,这叫做正常。
举例:肺和心脏,肺在心脏的上面,心脏的火没有肺的金来克制它的时候,这个心脏火会过热,心阳就会上浮,就是浮阳。
那浮阳上去的时候,我刚刚在跟诸位假想,肺是汽车的冷却器,水箱,心脏是汽车的引擎,心脏过热,引擎过热会是浮阳,那心跳心悸心慌乱我们都可以用,龙骨。
龙骨这个药常常跟牡蛎是混合在一起的,这都是咸味的药,咸味能够软坚,坚就是硬块,我们治疗甲状腺肿瘤或是子宫癌或是胸部有肿瘤有硬块的都是利用咸味的药,因为咸味的药能够软坚。
那像这个能够镇摄心阳的,能够固阳的,例如像有一个年青人晚上睡觉梦遗得很严重,没有办法控制,人的神志就会很垂丧,气血很暗,这种就是阳不守,固阳的时候,我们用龙骨牡蛎固阳。
经方里的金石类的药都是固阳,我们开处方的时候,经方真的是很快,病人遗精或者是小便没有办法控制,一剂下去就止掉,马上就改善效果,这就是我们经方使用的药龙骨牡蛎。
龙骨本身是没有毒的,所以它有些时候治疗像脱肛收敛固涩,固敛正气。
《药征》说龙骨主治脐下动,旁治烦惊,肚脐以下的震动。
我们人常常会出现脐下有动悸,肚脐以下的叫脐下悸,还有心下悸。
龙骨与牡蛎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探讨
张红毅;马存贞;赵俊涛;戴明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年(卷),期】2015(000)020
【摘要】龙骨,牡蛎是临床应用中经常配伍使用的药对。
龙骨优于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牡蛎擅于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煅后收敛固涩。
临床两药配合使用,治疗多种疾病效果甚佳,本文浅谈该药对临床运用经验。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张红毅;马存贞;赵俊涛;戴明
【作者单位】新疆职业病医院中医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乌鲁木齐新市区银川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
【相关文献】
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临床中的应用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鉴别
3.夏永良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经验探讨
4.由龙骨牡蛎的效用和用法谈到牡蛎代替龙骨问题
5.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在男科病临床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中的龙骨牡蛎龙骨为古代巨型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味甘、涩,性微寒入心、肝经,龙骨味甘涩,性平。
本品有生用、用的分别。
生龙骨有平肝潜阳、镇静,煅龙骨有固涩收敛的作用。
牡蛎味咸,性寒。
生用有养阴潜阳、清热解渴、软坚散结的作用;用有缩小便、止带下的作用。
运用问止中医学习大脑检索发现,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龙骨、牡蛎同时出现的方剂中,有四首方剂,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救逆汤”。
经对比方向,龙骨、牡蛎,成对出现时,均与“桂枝”同时出现。
先将该组药对在具体方剂中的运用及临床的运用做简略介绍。
在问止方剂大脑中,对桂枝、龙骨、牡蛎药对的功效论述均为:”降冲逆,平肝潜阳。
治疗气上冲,失眠,肝阳上亢”。
诠释过于笼统,参考上表可了解,上四首方中均有桂枝、龙骨、牡蛎,但三药所构成比例均有不同,有的共同配用甘草、大枣、有的配用生姜,但各方的立法病机有所不同,因此,单纯从降冲逆、平肝阳来论述是欠全面的。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伤寒论》)组成: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牡蛎二两,熬;龙骨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伤寒杂病论)。
用法: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一日三次。
功用: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适应症状: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
方解:方以桂枝辛甘而温,既温振心阳,为温心通阳之要药,又温通血脉以畅血行,为君药。
臣以甘草,一则补心气,合桂枝辛甘化阳,温补并行,是温补心阳的基本结构;二则健脾气,资中焦,使气血生化有源。
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安神定悸,令神志安静而烦躁庶几可解,为佐药。
四药合力,阳气得复,心神得安,血行得畅,则诸症悉除。
方用桂枝扶助心阳。
炙甘草补虚益气,配以牡蛎、龙骨重镇安神;全方复阳安神,培本固脱,为其配伍特点。
由此可见,本方证的基本病机是被汗后心阳虚衰心神失阳,而出现心悸、烦躁。
牡蛎的生物学及其药用研究进展01 牡蛎简介02 生物研究03 药用研究04 前景展望无脊椎动物,瓣鳃纲,牡蛎科。
壳形不规则,大小、厚薄因种而异;左壳或称下壳较大而凹,附着在岩石或石板上,右壳或称上壳较小而平,掩覆如盖。
无足及足丝。
闭壳肌仅有1个,外套膜外长着多数小触手,是感觉器官。
多分布于热带和温带。
我国自渤海、黄海至南沙群岛均产,约有20种,主要有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长牡蛎(Ostrea gigas)等。
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
雌雄同体的个体,1次产卵约10粒,在外套膜中受精、孵化,幼虫脱离母体;异体受精的个体,1次排卵数千万粒,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虫一经固着在物体上,即终不脱离。
有些种可进行人工养殖。
我国广东、福建台湾养殖较多。
肉味鲜美,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和肝糖,可以鲜食或烹食。
也可加工制成蚝豉或蚝油。
壳可入药,也可烧石灰。
特性若一粒外物侵入牡蛎的壳内,牡蛎即分泌珍珠质将外物层层包起而形成珍珠。
食用牡蛎产生的珍珠不光泽,价值不高。
只有少数东方的种类,特别是波斯湾珠母贝(Meleagrina vulgaris)所产的珍珠质量最高。
珠母贝主要分布于8~20噚(48~120尺)的海水深处。
珍珠多采自5岁以上的牡蛎,用手工方法将小粒珍珠植入珠母贝内,便在其周围形成养殖的珍珠,大多珍珠养殖在日本或澳大利亚沿岸水域进行。
|长牡蛎|近江牡蛎壳大型、坚厚,长条形或长卵圆形,背腹缘几乎平行,一般壳长为壳高3倍;壳长:左壳30~35cm右壳22~33cm。
壳高:左壳9.5~10cm,右壳8.5~9.5cm。
右壳较平如盖,壳外面鳞片尖厚,自壳顶向后缘环生,呈波纹状,排列稀疏,但趋向愈合,无纵褶;壳面平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壳内面瓷白色,有脊或无;壳顶两侧无小齿。
闭壳肌痕大,呈蹄形,瓷白、紫棕色或黄色等,位于壳的后部背侧。
牡蛎壳中的成分
牡蛎壳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天然资源,它富含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此外,牡蛎壳还包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镁、铜、铁、锌等。
这些成分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均有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应用情况。
1. 碳酸钙
碳酸钙是牡蛎壳中最主要的成分,其化学式为CaCO3。
碳酸钙是制造建筑材料、化妆品、医药等方面的重要原料。
在医学领域,碳酸钙还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酸中毒等症状。
2. 镁
牡蛎壳中的镁含量很高,镁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
例如,它有助于心脏健康,维持肌肉和神经功能正常,还可缓解失眠和焦虑症状。
因此,常常被用于制造营养保健品和医药用品。
3. 铜
牡蛎壳中的铜含量高于其他食品,铜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主要参与红细胞的合成、铁的吸收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
铜还有助于减缓眼睛老化过程、改善脑功能和加速创伤愈合。
4. 铁
牡蛎壳中也含有丰富的铁元素,铁对人体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它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缺乏铁会导致贫血等症状。
因此,牡蛎壳中的铁元素可以被用于预防和治疗贫血。
5. 锌
牡蛎壳中还含有适量的锌,锌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锌能够加速创伤愈合,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预防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
总之,牡蛎壳是一种很重要的天然资源,它富含多种具有健康保健作用的成分,这些成分在医学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可以考虑对牡蛎壳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以更好的利用它的价值。
龙骨和牡蛎功效主治
龙骨和牡蛎功效
1、龙骨和牡蛎的养生方面的功效是非常好的,通过使用如果努力的方法,还有效的提高男性的性功能,避免出现性功能失调的现象,对男性的生殖健康也是非常好的,有效的提高男性的精子活力。
2、龙骨和牡蛎还可以起到一定的补肾的功效,有的人如果出现了肾虚的症状,或者出现了身体无力的现象,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调理。
通过使用龙骨牡蛎的方法,还可以有效的预防头晕目眩的病症。
3、龙骨和牡蛎是比较常见的药品,通过使用这种药品的方法对人的肝脏方面的健康是比较好的,有效的促进肝脏的排毒,平时也可以通过使用龙骨牡蛎的食疗方法进行调理,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有效增强体质。
牡蛎的功效与作用
1.强肝解毒
牡蛎的肝糖元存在与储藏能量的肝脏与肌肉中,与细胞的分裂、再生、红血球的活性化都有着很深的关系,可以提高肝功能,恢复疲劳,增强体力。
在牡蛎中所含有的牛磺酸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排除堆积在肝脏中的中性脂肪,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
2.提高性功能
牡蛎体内含有大量制造精子所不可缺少的精氨酸、与微量元素亚铅。
精氨酸是制造精子的主要成分,亚铅促进荷尔蒙的分泌。
食用牡蛎可以提高性功能。
性功能下降、阳痿、前列腺肿大、性器官发育不全等男性疾病,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亚铅不足而引起的。
3.净化淤血
牡蛎的牛磺酸对于因淤血而产生的动脉硬化,和随之引发的狭心症、心肌梗塞、脑梗塞都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龙骨与牡蛎煅制前后金属元素对比分析周杰【摘要】目的:比较龙骨与牡蛎煅制前后元素变化情况.方法:分别采用ICP-MS和ICP-OES对比分析龙骨与牡蛎煅制前后Pb、Mn、Cd、Cu、Cr、Zn、Ni、Ca、Fe、Mg、Na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结果:龙骨和牡蛎煅制后微量元素发生了一定变化.结论:龙骨和牡蛎生用平肝潜阳作用更强,龙骨代替牡蛎还有待研究.【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6(013)003【总页数】2页(P19-20)【关键词】龙骨;牡蛎;煅制;微量元素【作者】周杰【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药房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龙骨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收敛固涩之功效[1],主含钙、铁、钾等成分。
牡蛎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收敛固涩等功效[2],主含钙、镁等成分。
一般认为生龙骨、牡蛎平肝潜阳之力强,其煅制品收敛固涩之功强。
为研究炮制对龙骨及牡蛎的微量元素的影响,我们对龙骨与牡蛎及其煅制品进行了对比分析。
1.1 仪器:ELAN DRC-e ICP-MS(美国珀金埃尔默有限公司);ICAP-7000型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Milli-Q纯水处理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Mars 6微波消解仪(美国CEM公司);BP210S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2 样品来源:生龙骨、煅龙骨、生牡蛎、煅牡蛎共来自4个产地共16个样品,经泸州医学院副教授张春鉴定。
1.3 试剂和标准溶液:浓硝酸(优级纯,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过氧化氢(优级纯,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超纯水(电阻率18.2MΩ·cm-1);Pb、Mn、Cd、Cu、Cr、Zn、Ni、Ca、Fe、Mg、Na标准溶液(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100μg·mL-1)。
2.1 ICP-MS测定工作条件:射频功率1100W;冷却气流速15.00 L·min-1;辅助气流速1.20L·min-1;雾化气流速0.84L·min-1;离子透镜电压为0.78eV;采样深度7.8mm;采样锥孔径1.0mm;截取锥孔径0.7mm;样品提升速率0.4mL·min-1;雾化室温度2℃。
鳖甲、牡蛎、龙骨牡蛎主治胸腹之动也,旁治惊狂烦躁。
考证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证曰∶惊狂、起卧不安。
以上一方,牡蛎五两。
牡蛎汤,证不具也。
(说在互考中)以上一方,牡蛎四两。
牡蛎泽泻散,证不具也。
(说在互考中)以上一方,牡蛎诸药等分。
柴胡姜桂汤证曰∶微烦。
以上一方,牡蛎三两。
以上一方,牡蛎二两,而亦四两之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曰∶烦惊。
以上一方,牡蛎一两半。
(说在外传中)上历观此诸方,牡蛎所治惊狂烦躁,似与龙骨无复差别。
为则从事于此也久之,始知牡蛎治胸腹之动矣,学人亦审诸。
互考牡蛎黄连龙骨同治烦躁,而各有所主治也。
膻中黄连所主也,脐下龙骨所主也,而部位不定、胸腹烦躁者,牡蛎所主也。
牡蛎汤条曰∶疟。
牡蛎泽泻散条曰∶有水气。
其所举之证,盖不具也。
以他例推之。
喘急息迫,而胸中有动者,牡蛎汤主之也。
身体水肿、腹中有动、渴而小便不利者,牡蛎泽泻散主之也。
学人审诸。
品考牡蛎壳之陈久者为良也。
余家今用出于艺州者也。
坊间所鬻者,不堪用也。
鳖甲牡蛎之用,其显然有异者,自不致混于所施。
惟其清热坚,人每视为一例,漫无区分。
不知此正当明辨而不容忽者。
甲介属金,金主攻利,气味咸寒则入阴,此二物之所同,清热坚之所以并擅;而其理各具,其用亦因而分。
鳖有雌无雄,其甲四围有肉裙,以肉裹甲,是为柔中有刚,阴中有阳。
蛎有雄无雌,相连如房,房内有肉,是为刚中有柔,阳中有阴。
鳖介属而卵生色青,则入肝而气沉向里。
蛎介属而化生色白,且南生东向,得春木之气,则入肝而气浮向外。
向里则下连肾,向外则上连胆。
本经于鳖甲主心腹症瘕坚积,于牡蛎主惊恚怒气拘缓。
仲圣用鳖甲于鳖甲煎丸,所以破症瘕。
加牡蛎于小柴胡汤,所以除胁满。
所谓向里连肾向外连胆者,正即此可推其坚不能无钝之差,清热亦大有深浅之别也。
由斯以观,凡鳖甲之主阴蚀、痔核、骨蒸者,岂能代以牡蛎。
牡蛎之主盗汗、消渴、瘰颈核者,岂能代以鳖甲。
鳖甲去恶肉而亦敛溃痈者,以阴既益而阳遂和也。
牡蛎治惊恚而又止遗泄者,以阳既戢而阴即固也。
倪海厦——神农本草经笔记(一三三)牡蛎牡蛎《神农本草经》原文:“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气延年。
”倪师解读:牡蛎。
在经方用得很多。
牡蛎用牡蛎的壳。
牡蛎味咸,咸可以软坚。
坚硬的东西都可以用,而牡蛎的咸味,最主要是针对除了肾脏以外,就是甲状腺肿瘤。
因为牡蛎里面碘,海里面出来的东西,对我们的瘿瘤,瘿讲的就是现在的甲状腺肿瘤,效果都会非常的好。
牡蛎性微寒无毒,牡蛎我们常常用来入汤剂,用汤剂的时候就是用它的咸味,咸能入肾,能够补骨。
拿牡蛎去煮的汤来喝,跟吃的那个钙片,是不一样的结果。
吃牡蛎的那个汤,可以骨头增生很快。
在临床上治疗骨头断掉,骨折的病人,但是中医的外科很少。
那西医的伤科把里面打开来接好,这个无所谓,因为不是病,是伤。
接好了以后,再用中药治的时候,牡蛎就很好用。
可以加选续断,三七,乳香、没药,川芎,这些活血化瘀,都可以使用。
补骨的药,我们后面有补骨脂,这里可以用牡蛎,那牡蛎可以让他骨头长的速度很快,恢复得很快。
因为牡蛎是咸味的,咸味的药,经方有桂枝龙骨牡蛎汤,龙骨牡蛎是固表,固涩的功能很强。
什么叫固涩呢?比如说有个男孩跑过来找你,说他遗精很厉害,那么,我们用龙骨,还有牡蛎,混在一起,就可以固涩它。
牡蛎主治软坚,能够利水,排水,而且能够固汗,敛汗。
固肠,肠子下利也可以。
遗精,统统可以用,尤其是遗精,效果非常的快。
本经原文说牡蛎久服强骨节,就是钙在里面。
陈藏器是个名医,他说这个牡蛎打粉的话,可以止小儿盗汗,把牡蛎粉扑在身上,就好像痱子粉一样扑在身上,可以止盗汗。
这个阴汗就是睾丸的汗,流汗,流水。
《药征》,日本的经方家说,胸腹之动,心口动悸,黄连;脐下动悸,牡蛎;而部位不定,胸腹,肠胃胸腹烦躁者,牡蛎。
东洞吉益写的这个《药征》,非常好,非常有名的。
【性味】味咸,性平,微寒,无毒。
【主治】牡蛎为软坚利水,敛汗固肠要药,主益肝肾,除老血,治伤寒,留热在骨间,化痰破积,去胁下坚满。
牡蛎壳的功能主治1. 编写目的本文档旨在介绍牡蛎壳的功能主治。
通过列举不同的功能和主治,帮助读者了解牡蛎壳在中医药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2. 功能主治列表2.1 支撑和保护骨骼系统•牡蛎壳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钙、磷等,对支撑骨骼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在中医药中,牡蛎壳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等骨骼系统问题。
2.2 缓解消化不良•牡蛎壳具有调和胃肠功能,能够缓解胃痛、胃酸过多以及消化不良等问题。
•中医药理论认为牡蛎壳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火上炎、胃溃疡等疾病。
2.3 清热解毒•牡蛎壳可用于清热解毒,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
•在中医药中,牡蛎壳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痈疮肿痛等疾病。
2.4 平肝潜阳•中医药认为牡蛎壳能够平肝潜阳,具有降低肝火、舒展经络的作用。
•牡蛎壳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肝阳上亢等症状。
2.5 降血压•牡蛎壳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中医药中,牡蛎壳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症状。
2.6 平肝护肝•牡蛎壳可以保护肝脏免受损害,具有平肝护肝的作用。
•在中医药中,牡蛎壳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肝火旺盛等问题。
2.7 清热祛湿•牡蛎壳具有清热祛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病症、湿疹等问题。
•牡蛎壳中的有效成分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舒缓湿痹疼痛。
2.8 增强免疫力•牡蛎壳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中医药中,牡蛎壳可用于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其他常见疾病。
2.9 抗衰老•牡蛎壳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抑制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伤害,具有抗衰老的功效。
•牡蛎壳可用于维持皮肤、头发等细胞的健康和年轻。
3. 结论牡蛎壳在中医药和其他领域中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和主治。
通过支撑和保护骨骼系统、缓解消化不良、清热解毒、平肝潜阳、降血压、平肝护肝、清热祛湿、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方式,牡蛎壳为人体健康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
通过合理使用牡蛎壳,我们可以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