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学习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重新学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导读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目前公认的一首治疗精神情志方面疾病的经方,而在临床上实际也存在着许多争议,今试论之。
黄煌教授认为此方为古代的精神神经心理病用方,传统的安神定惊解郁方,具有抗抑郁、改善焦虑情绪、镇静、安眠、抗癫痫等作用。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成无己:伤寒八九日,邪气已成热而复传阳经之时,下之虚其里而热不除。
胸满而烦者,阳热客于胸中也;惊者,心恶热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里虚津液不行也;谵语者,胃热也;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阳气内行于里,不荣于表也。
《医宗金鉴》:伤寒八九日,邪不解,表不尽,不可下也。
若下之,其邪乘虚内陷。
在上者,轻则胸满,重则结胸;胸满者,热入于胸,气壅塞也。
在中者,轻则烦惊,重则昏狂;烦惊谵语者,热乘于心,神不宁也。
在下者,轻则小便不利,重则少腹满痛;小便不利者,热客下焦,水道阻也。
邪壅三焦,则荣卫不行,水无去路,则外渗肌体,故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也。
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大意在和解镇固,攻补兼施也。
陈修园:伤寒八九日,邪气错杂,表里未分,而误下之,则虚其里而伤其表。
胸满而烦者,邪热客于胸中;惊者,心恶热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里虚津液不行也;谵语者,胃热也;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阳气内荣于里不行于表也。
胡希恕先生则认为所谓“伤寒八九日”结合条文来看,已经是邪入半表半里的少阳证阶段了,这个时候用下法肯定是错的,所以出现了一系列变证。
同时胡老又指出看此条当结合少阳病篇条文来看,“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由此互相参看,则两相明了。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右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同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精神分裂症(附医案三则)在上期节目里讲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以用于癫痫疾病的治疗。
今天讲的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
大家想一下癫痫是精神疾病吗?其实不是。
癫痫患者发病有明显的间歇期,在发作期更多的是突然抽搐、肢体动作不受控制、肌肉强直痉挛为主,间歇期跟正常人一样。
精神疾病以精神失常为主。
这里中医上分为癫症和狂症两类,现代医学统称为精神分裂症。
所谓的癫,以情感淡漠和精神萎靡为主,患者沉默寡言或者是一直喃喃自语,行动迟缓懒散,嗜睡,身体机能低下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精神失常。
狂证,就是发病时,身体机能亢奋,呼号喊叫、打人骂人、情绪高涨易怒、面红目赤,攻击性很强的一类精神失常。
过去经常能在街上见到这些精神失常的人,这几年见得少。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除了上面典型的癫证和狂证之外,更多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
个人经验来说,对于以情感淡漠和精神萎靡的癫证患者,一般是发病比较久的慢性精神疾病,当然也有些患者是前期症状不明显,发病的时候以癫证为主。
此类患者身体机能低下,属于中医上的虚证,与《伤寒论》少阴病非常类似。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有所类似。
个人认为这类患者属阳气不足、五脏虚损证,治疗常用兴奋温阳的方剂,比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四逆汤、真武汤,对于一些病情短的患者,疗效尚可,对于病情长达十几年的患者,疗效一般。
狂证,以身体机能亢奋为主,属于热证。
对于狂证,可以分为阳明腑证和少阳证。
两者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阳明腑证,以患者目赤面红、口渴口干、舌质红、舌苔焦黄干燥、大便几日不下、小便短赤、可以几天不睡但精力依然旺盛、精神极度亢奋,常见于精神分裂的初期和急性发作期,治疗以通便泄热为主,个人常用大承气汤这个方剂。
少阳证的狂证患者,发病要比阳明腑证缓和的多,患者虽然也有精神亢奋的症状,但没有明显的里热症状,更多的是以头晕心悸、失眠少寐、语无伦次、苦笑无常为主,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白腻,有大便干结的倾向。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概况【摘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一种经典中医方剂,由柴胡、龙骨、牡蛎等药物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安神补肝的功效。
该汤剂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特别是对于肝火上炎、情志不调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使用方法简便,但需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调配和服用。
在临床实践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疗效经过实验证实,被广泛认可。
该汤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和较好的疗效,是中医药方剂中的重要之一。
对于病人的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临床应用、经典方剂、药物组成、功效、临床应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临床疗效评价、结论。
1. 引言1.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概况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一种古老而经典的中药方剂,由柴胡、龙骨、牡蛎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
在临床应用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被广泛用于治疗心火上炎、烦躁不安、失眠健忘等症状。
其使用方法为将药材加水煎煮后饮用,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酌量调整剂量并注意禁忌症。
临床疗效评价显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治疗上述症状时具有明显的疗效,且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在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和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 正文2.1 经典方剂的介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一剂来自《伤寒论》的经典方剂。
该方由柴胡、龙骨、牡蛎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理气和胃、安神定志的功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要适用于治疗伤寒、里急后重、黄疸、头痛眩晕、抑郁烦闷等症状。
这些症状常见于外感发热、情志不畅等导致的疾病。
关于经典方剂的介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古代就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起到了显著的疗效。
根据《伤寒论》的记载,该方能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调理脾胃,安神降火,治疗的病症涵盖了很多方面。
随着现代中医药研究的深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药理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加科学的依据。
2.2 药物组成及功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一种具有多种药材组成的传统中药方剂。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少阳·化饮安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柴胡12g 龙骨4.5g 黄芩4.5g 生姜5g 铅丹4.5g 人参4.5g 桂枝4。
5g 茯苓4.5g半夏6g 大黄6g 牡蛎4。
5g 大枣6枚上12味,以水1600ml,煮取800ml,加大黄切如棋子大,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200ml。
大黄应后下为合法。
(功效)和解少阳,化饮安神.(主治)主证:发热。
胸胁苦满,烦躁谵语,惊惕不安,不便不利,苔黄津少舌质红,红弦数,或沉紧。
副证:一身尽重,转侧不利,或眩晕、耳鸣、失眠、易怒,或狂躁、夜游,或心悸亢进,或便秘。
(临证加减)1.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应用:本方适用于阳虚饮结及肝胆失调,症状表现为悸、惊、癫、痫。
方内使用柴胡部分的目的有三:由少阳证加剧转化而来的烦惊、谵语或癫痫等症;病程中出现柴胡证的某些症状;具有柴胡证的体质因素。
方中柴胡分量应为柴胡汤折半量。
该方运用灵活掌握。
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研究:综述国内外近年来应用本方的临床研究概况,对癫痫、高血压引起的耳鸣、甲亢、眩晕、圆形脱发、不寐等病症均有疗效。
认为凡届神经精神方面的病态,属热证实证,或偏热偏实证,用他药无效,均可用本方观察治疗。
另外,对持续发热。
夜尿症、神经性心悸、慢性肾炎、子宫内膜炎、产后胸满动悸、心办膜病的心悸气短、遗精、阳痿等,亦有一定疗效。
[浙江中医杂志,1980,c2,,287]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本组包括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心血管、胃肠神经官能症,神经精神紧张综合征,单纯性精神病。
药用柴胡、制半夏、杭白芍各工2—15g,黄芩9~12g,党参15~--20g,炙甘草、川芎、五味子各9g,淡干姜6~--9g,大枣、枣仁各12g,龙骨15~-30g,牡蛎、夜交藤各30g。
心烦失眠多梦加茯神、柏子仁;心悸加丹参、川连、代赭石、灵磁石;汗出盗汗加浮小麦、麦冬;口臭便干加蒲公英、瓜蒌仁、蚕砂、大黄、升麻;纳呆加山楂、炒谷麦芽;胁胀痛加枳壳、香附;脏躁加浮小麦;遗精畏寒加桂枝;狂躁便秘加胆南星、广郁金、竹茹、菖蒲,或用礞石滚痰丸、牛黄清心丸等。
临证经验实录: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经验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大枣六枚,擘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其实就是小柴胡汤的加减,在小柴胡汤的基础上少了甘草多了龙骨、牡蛎、桂枝、茯苓、大黄和铅丹,尾台榕堂在《类聚方广义》中认为原方应该加上甘草,这样既保证了小柴胡汤原方的组方架构,同时又暗含了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桂枝去芍药汤的方基。
原文中的“胸满”强调的不仅仅是病位,更是一种病机,可能是少阳枢机不利导致的“胸胁苦满”,也有可能是心部于表的阳气虚损导致的“脉促胸满”。
“小便不利”很关键,把它和桂枝、茯苓联系起来,在这里强调的可能是水饮为患。
刚刚也讲过,情志病与瘀血、水毒的关系最为密切。
桂枝温阳化气,促进心血循环,茯苓利水渗湿,二者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谵语”可能是阳明腑实导致的,所以方中加了大黄以通腑泻热。
“一身尽重”说明患者的三焦焦膜可能是有湿浊的,“不可转侧”强调的是少阳经循行出现了气机阻滞。
黄煌老师把少阳经的循行称之为“柴胡带”,在这附近出现异常考虑有用到柴胡剂的机会,诸如坐骨神经痛、银屑病、带状疱疹、耳鸣、红眼病、腮腺炎、偏头痛、颈椎病、瘰疬、失荣、肩周炎、肝炎等,范围可以说是很广的。
这里我想起了一个症状,之前在姚梅龄的中医症状鉴别课里接触过——侧卧则上半身汗处,是由于水饮阴邪流注腠理,郁而化热,进而引起气机升降调达失常所导致的汗出偏沮。
这种情况也曾经出现在我们学院2017级的一位小师弟身上,侧卧则明显,仰卧则无异常,同时伴有比较频繁的梦遗。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使我不自觉地想到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一条,我对此的思考是少阳区块夹湿夹郁合太阳经气不利,当时处以柴胡龙骨牡蛎汤去大黄、黄芩、铅丹合麻杏薏甘汤而治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学习
三院魏程科2009071108
近来我在读朱进忠老前辈的医案时,发现他很擅长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而且用得也很频繁,在治疗诸多杂病方面屡试不爽。
对于这个方我也有一定了解,但仅停留于伤寒论课本的注解上,《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药物组成: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大枣六枚。
本条所论述为伤寒八九日,误用下法,伤其正气,邪气乘虚而入,变证由生。
邪入少阳,枢机不利,胆热内郁则胸满而烦,胆火上炎,胃热上蒸,心神被扰则惊惕谵语;三焦不利,决渎失职,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阳气内郁,不得宣达,气机壅滞则一身尽重而难于转侧。
本证乃表证误下,邪气内陷,三焦不利,表里同病,虚实互见。
治宜和解少阳,通阳泄热,重镇安神。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中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畅枢机,扶正祛邪,桂枝通阳达郁,大黄泻热和胃,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茯苓淡渗利水,宁心安神,此方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安内解外。
在《伤寒附翼》中,柯韵伯认为此方适用于少阳阳明并病,出现此证,只因该下之时下法不当所致,而且对方中药物的理解是颇有独到之处,“故取小柴胡之半,以转少阳之枢;辅大黄之勇,以开阳明之合。
满者忌甘,故去甘草∶小便不利,故加茯苓。
惊者须重以镇怯,
铅禀于金之体,受癸水之气,能清上焦无形之烦满,中焦有形之热结,炼而成丹,不特入心而安神,且以入肝而滋血矣。
龙骨重能镇惊而平木,蛎体坚不可破,其性守而不移,不特静可以镇惊,而寒可以除烦热。
且咸能润下,佐茯苓以利水,又能软坚,佐大黄以清胃也。
半夏引阳入阴,能治目不瞑,亦安神之品,故少用为佐。
人参能通血脉,桂枝能行营气,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在所必须,故虽胸满谵语而不去也。
此于柴胡方加味而取龙蛎名之者,亦以血气之属,同类相求耳”。
在《伤寒贯珠集》中作了如下论述“伤寒下后,其邪有并归一处者,如结胸下利诸候是也,有散漫一身者,如此条所云诸证是也。
胸满者,邪痹于上;小便不利者,邪痹于下;烦惊者,邪动于心;谵语者,邪结于胃;此病之在里者也,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筋脉骨肉,并受其邪,此病之在表者也,夫合表里上下而为病,必兼阴阳合散以为治,方用柴胡、桂枝,以解其外而除身重,龙、蛎、铅丹,以镇其内而止烦惊,大黄以和胃气止谵语,茯苓以泄膀胱利小便,人参、姜、枣益气养营卫,以为驱除邪气之本也,如是表里虚实,泛应曲当而错杂之邪,庶几尽解耳”。
由此可见,在此证的病因病机方面有着一定的争议,这种不同都言之有理,所以在辨证方面开拓了思路。
从八纲来看,此证病位属里,虽言及表,却以里为主,病性属实,也有虚在其中,而是寒还是热,可以比较清楚地定位到热,若是从脏腑辨证的角度出发,主要涉及到肝胆、脾胃、三焦。
朱进忠老前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愈一例颈椎病后,一位医生问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本为仲景治胸满烦惊方,何以用之于劲椎病
而反效”,答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一有理肝,二有化饮,三有调阴阳,四有和荣卫,五有助升降,六有和肝胆,七有镇惊止悸的功用,而本证从病机来看,恰恰就是这些方面的问题,所以采用此方进行治疗”。
另有一位医生在朱老治愈一心房颤动是问了类似的问题,朱老的回答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者,一疏肝,二温阳,三化水,四镇惊,故用之效也”。
从这两例毫不相关的疾病,却同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愈,是异病同治,虽不能直言两病相同的病因或是近似的的发病机理,但它们都属于朱老言及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功用范围,此时对于朱老运用此方治疗多种杂病也不足为其,也不得不感叹朱老深厚的中医功底和灵活的辨证思维,他对此方的理解已不再是书本上那样直观、简单,通过深入的探索深深悟得仲景之本意。
再回到朱老所提功用来看,理肝、疏肝自是有小柴胡汤在其中,调阴阳、和荣卫也可归结于小柴胡汤及方中桂枝、生姜、大枣,助升降,我个人认为是指此方中有升药有降药,对于气机正常的升降有调节作用,镇惊止悸就是方中龙骨、牡蛎、铅丹三药,那么化饮怎样理解,从朱老所回答言语中可找到答案。
朱老在回答一位病人提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有苓桂姜枣汤强心化水饮降冲气,我才方领悟,温阳也就不难理解,那么前面在分析过程中,寒热虚实就漏掉了寒,或者可以说寒热虚实应不明显。
通过读医案还发现朱老在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立治则时会这样描述,“疏肝胆,调三焦”。
《灵枢》曰: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
朱老认同张景岳的观点,此处少阳指三焦。
《素问》曰:
三焦着,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朱老在辨证过程中,很注重三焦,三焦与水液运化,气机的升降,密切相关,所以疏肝胆的同时,调三焦相当重要,朱老在回答病人问题时还提到“有柴胡、桂枝、大黄三味上中下调利三焦以解三焦之滞塞”,因此简言之,个人认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治三焦之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