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心脏体格检查评分表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医师心脏体格检查技能评分表15-心脏体格检查编号: 评 委: 年 月 日项目 项目分 内容及评分标准满分 得分 面试101、自我介绍;2、谈谈来我院参加全科专业规培的感想、今后的自我要求 10 准备5物品准备:听诊器、手表、记号笔、尺子1 洗手,核对病人、自我介绍,解释操作目的并取得同意2 关门窗、清场、必要时拉帘子保护隐私 1 体位(医者立于患者右侧),充分暴露胸部1望诊7胸廓外形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2分),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并指出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3分),有无负性心尖搏动(2分)。
8触诊20心尖搏动,抬举性搏动5 震颤:依次用手掌尺侧感受10 心包摩擦感: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前倾位、呼气末 5 叩诊38叩诊手法、顺序正确10 左侧心浊音界:心尖搏动外2-3cm 处开始叩诊(3分),由外向内至浊音出现(3分),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3分)。
标记、测量(3分)12右侧心浊音界:先叩出肝上界(2分),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至浊音止(2分),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6 正确描述叩诊心浊音界范围 10 听诊15心脏瓣膜听诊:顺序5 内容:心率、心律、心音、心音改变、额外心音、心脏杂音6 心包摩擦音:胸骨左缘3-4肋间,收缩期、前倾位、呼气末 4 人文关怀5操作轻柔、注意患者感受1 操作过程中无过多改变患者体位,造成过多不适2 操作完毕后复原患者衣物、被褥1 告知患者相应体格检查结果及可能的下一步治疗方案1总分100得分。
.GRACE 评分Scr 单位换算:1mg/dl=88.4mmol/LKillp 分级 得分 收缩压(mmHg ) 得分 心率(次/min ) 得分 I 0 <80 58 <50 0 II 20 80-99 53 50-69 3 III 39 100-119 43 70-89 9 IV 59 120-139 34 90-109 15 140-159 24 110-149 24 160-199 10 150-199 38 >200 0 >200 46危险因素分值 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功能不全1 高血压 1 年龄≥75岁2 糖尿病 1 中风/TIA/血栓史2 血管病变 1 年龄65~74岁 1 性别(女性)1 总分值9年龄(岁) 得分 Scr (mg/dl ) 得分 危险因素得分 <30 0 0-0.39 1 院前心跳骤停 39 30-39 8 0.4-0.79 4 ST 段下移 28 40-49 25 0.8-1.19 7 心肌酶升高 14 50-59 41 1.2-1.59 10 60-69 58 1.6-1.99 13 70-79 75 2.0-3.99 21 >8091>4.028CHA 2DS 2-VASc 评分.当评分>=3分时,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应当非常小心谨慎。
当房颤患者的CHA 2DS 2-VASc 评分大于2分,且HAS-BLED 评分大于2分,仍应给予抗凝治疗。
分 类需 采 取 的 措 施INR >3.0但≤5.0(无出血并发症)适当降低华法林剂量或停服一次,1~2日后复查INR 。
当INR 回复到目标值以内后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重新开始治疗。
INR >5.0但<9.0(无出血并发症)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 1(1.0~2.5mg ),6~12小时后复查INR 。
INR <3后重新以小剂量华法林开始治疗。
INR ≥9.0(无出血并发症) 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 1(.5mg ),6~12小时后复查INR 。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是一套用于评估心脏疾病或异常的工具,它通过观察患者的体征、听诊心脏的声音和触诊心脏的位置和脉搏强度等来判断心脏功能的健康程度。
以下是一份常见的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参考内容。
1. 观察患者
观察患者的外表,包括脸色是否苍白、有无水肿、呼吸是否困难等。
2. 体征检查
检查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率等基本生命体征。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120/80毫米汞柱,正常的心率范围是每分钟60至100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是每分钟12至20次。
3. 触诊心脏位置
通过触诊胸部,确定心脏的位置和大小。
心脏正常情况下位于胸骨中线左侧的第五肋间空隙,其距离前胸骨尖约2-3厘米。
4. 脉搏检查
检查患者的脉搏强度和节律。
正常的脉搏强度应该是有力而有规律的。
5. 听诊心脏声音
使用听诊器仔细听诊患者的心脏四个区域(二尖瓣区、主动脉瓣区、肺动脉瓣区和三尖瓣区),观察有无异常心脏音。
正常的心脏声包括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而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可
能是心脏疾病的征兆。
6. 川韵反射
在患者卧床的情况下,轻轻敲击其胸骨左缘的第三或第四肋软骨周围,观察腿部或颈部的反应。
川韵反射强烈暗示心脏衰竭。
以上是一份常见的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的参考内容,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听触诊等操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初步评估的工具,确诊心脏疾病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此外,由于各个医院和医生可能会有些差异,实际的评分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100分)序号:项目评分标准分值得分查体前准备1.器具准备。
2.站在病人右侧,向病人问侯,告之查体注意事项。
10心脏视诊: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心尖搏动(位置、搏动范围)、心前区异常搏动。
(必要时下蹲,视线与胸廓同高,以更好地观察)10触诊:心尖搏动(先用右手手掌置于心前区,确定需触诊的部位和范围,然后用小鱼际或示指、中指、环指并拢触诊);触诊心前区异常搏动(包括剑突下搏动)和震颤。
(用右手小鱼际触诊,确定具体位置和时期)。
10触诊心包摩擦感。
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用手掌触诊。
5叩诊心浊音界:先叩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当由清音变浊音时,翻转板指作标记,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
(如果心尖搏动不清楚,需由左腋前线开始,由外向内叩诊)。
叩右界,则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出肝上界(清音变浊音),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
用直尺测量左右心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距离。
25听诊:先将听诊器体件置心尖搏动最强的部位,听诊心率、心律、心音(强度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杂音(听诊1分钟)。
然后依次在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听诊。
20听诊心包摩擦音,在胸骨左缘3、4肋间听诊。
5查体后处理协助患者整理衣物。
5操作后洗手。
(可口述)5注意爱伤观念,保护病人隐私。
5总分(得分合计):考官签名:年月日。
心脏体格检查评分标准侧第2肋间(1分);三尖瓣区,即胸骨左缘第4肋间(1分);肺动脉瓣区和主动脉瓣区之间的区域,即胸骨右缘第2-3肋间(1分),共计5个叩诊区域。
在叩诊过程中,考生应注意听觉和触觉的结合,以确定浊音的出现和消失(2分),并能正确描述各个叩诊区域的浊音性质(3分),如清音、浅浊音、浊音、过渡音等(1分/个)。
总分:60分评分标准心脏检查在心脏检查中,考生应注意仪容整洁并向患者告知检查内容。
被检查者应处于仰卧位或坐位,并正确暴露胸心脏视诊部,上至颈以下,下至中上腹,两侧至腋中线。
考生应站在被检查者右侧,视线与胸部同水平开始视诊,仔细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常搏动,然后正俯视整个前胸,观察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
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在锁骨中线内侧还是外侧,以及正确描述心尖搏动范围及是否正常。
被检查者应仰卧,考生应正确站在被检查者右侧。
考生应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被检查者心前区,然后用手掌尺侧或单一手指指腹触诊。
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在锁骨中线内或外。
考生应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
心包摩擦感触诊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能说出使触诊满意的条件。
在叩诊过程中,考生应注意听觉和触觉的结合,以确定浊音的出现和消失,并能正确描述各个叩诊区域的浊音性质,如清音、浅浊音、浊音、过渡音等。
共计5个叩诊区域。
最终总分为60分。
心脏听诊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从心尖区开始,依次到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和三尖瓣区。
每个听诊区至少需要听30秒以上。
听诊内容包括心率、心律、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或异常)、心脏杂音(正常或异常)和心包摩擦音等。
在缘第2肋间和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即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以听到心脏的正常心音。
而在三尖瓣区(即胸骨左侧心尖区)可以听到心脏杂音。
听诊时应该注意区分正常和异常的心音和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