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钻井事故案例考题
- 格式:doc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6
钻井事故案例案例介绍3.8.2.1钻井作业事故案例1)1994年,某公司曾发生一起2名井架工高处坠落事故。
原因是两人将安全带尾绳挂在天车平台的同一处栏杆上,因1人不慎坠落,拉断栏杆,使另一人随之一起坠落。
2)1984年10月14日,某公司6030队在文13-87井作业,当下钻到第69根柱时,因没挂水刹车,刹把调的位置过低,车没刹住,抢低速无效造成大顿钻,游车到向大门前,大钩倒向锚头轴,外钳学徒工躲闪不及,被大钩挤在锚头轴罩上,腹部内出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主要原因:违章操作。
3)1987年某钻井队准备起钻电测,为改善泥浆性能,决定在泥浆中混入原油,混油前没有计算油量,不考虑混油速度,不相应地加入加重剂,而是边循环边混油,导致井内泥浆比重下降,引起井涌,井场一片混乱。
在开防喷器阀门时,管线憋坏,一工人被打死。
继而井下喷出物撞击底座引起火灾,12分钟井架即被烧塌,进而烧毁全部设备,19天后才得以灭火。
4)1997年某油田在钻井取心时未按规定安装防喷器,也没有按照地层情况修改施工方案,没有储备足够的泥浆加重材料;在冒险割方钻杆时引起火灾,造成严重井喷失控事故,井喷持续8天121小时,导致井眼报废。
直接经济损失877万元。
5)2019年12月23日,中石油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 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243人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
事故损失和影响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实属罕见。
6)1987年8月25日,某公司32505队在胡12-15井施工,代副司钻(井架工)操作刹把起钻卸第六根钻杆,上提立柱时,严重跳扣,大车在游车轮处跳槽,但未引起操作者和当班工人的注意,没检查就下放空游车,继续起钻。
当第七柱上单根出转盘面近三米时,大绳突然被拉断,钻具和游动系统急剧下落。
井口处顶外钳的副司钻跑脱,顶内钳的张某在躲闪时摔倒,头部磕在外钻杆盒角铁上致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石油钻井井下事故选择、判断题一、选择题(三选一)1、起钻速度过快,有可能( b )。
a压漏地层 b抽塌井壁 c粘吸卡钻2、下钻速度过快,有可能( b )。
a键槽卡钻 b压漏地层 c抽塌地层3、井漏发生时,悬重表读数会(a)。
a增加 b降低 c不变4、在(c)层中钻进易发生跳钻、蹩钻和井壁垮塌。
a粘土 b砂岩 c砾岩5、要求( a )全面准确反映钻井参数,提供钻进中井下真实动态、及时判断井下情况。
a钻井仪表 b指重表 c泵压表6、泵压降低的主要井下原因有( c )。
a 井漏 b井涌 c井漏、井涌7、处理井下复杂与事故的原则包括( c )。
a 安全、灵活 b快速、经济 c安全、灵活、快速、经济8、螺纹扭得过紧,将会给( a )作业造成困难。
a 倒扣 b计算卡点 c震击9、起钻遇卡,下钻遇阻(除摩擦阻力)不超过( a )。
a 100 KN b150 KN c50 KN10、倒划眼时上提( a )。
a 5-10KN b10-15KN c50-100KN11、当遇到冲不动、通不下的情况时,先加压( a )转动转盘。
a 20-30KN b2-3 KN c5-10 KN12、复杂情况下的划眼操作方法是( b )。
a 一通二冲三划 b一冲二通三划 c 一划二冲三通13、起钻遇卡在钻具安全负荷内强力活动,包括( b )。
a施加扭矩上击 b施加扭矩下击 c 先下击后上击14、( a )井段易发生粘吸卡钻,而泥页岩井段不易发生粘吸卡钻。
a砂岩 b石膏岩 c盐岩15、键槽可能造成卡钻,一切形式的其它卡钻都可能引起( b )。
a坍塌卡钻 b粘吸卡钻 c砂桥卡钻16、压差卡钻卡点在渗透性地层,通常在( c )等静止较长时间时发生。
a起下钻 b钻进 c接单根、测斜17、卡点不会是钻头,最容易是钻铤的卡钻是( b)卡钻。
a键槽 b粘吸 c缩径18、当总泡油量( c )钻柱总内容积时,原油到达钻头时的泵压为最高。
a等于 b小于 c大于19、当总泡油量( b )钻柱内容积时,全部油进入钻具后泵压就达最高,一直持续到油从钻头出来。
附件3事故案例分析题库目录一、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某油田劳动服务公司丁烷分装厂爆炸事故案例2:天然气管自燃着火爆炸事故二、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案例3:某油田“2·1”火灾事故三、中毒窒息案例分析案例4:“2·17”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四、车辆伤害事故案例分析案例5:“8·5”车辆相撞事故案例6:“10·29”车辆伤害事故案例7:某厂“7·20”车辆伤害事故案例8:某油田井下作业大队“3・6”车辆伤害事故五、触电事故案例分析案例9:某电力管理公司“6·25”触电事故六、高处坠落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0:××年石油承包商“7·27”高处坠落事故七、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1:集团某工程公司沙特延布项目部承包商机械伤害事故八、起重伤害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2:某钻井工程公司“4·3”起重伤害事故九、坍塌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3:石油某公司承包商“9·25”坍塌事故十、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4:××年某油田某厂“4·17”物体打击事故十一、淹溺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5:××年某钻井公司“7·11”淹溺事故一、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案例1:某油田劳动服务公司丁烷分装厂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年11月9日,晴,气温5℃~15℃。
某油田劳动服务公司丁烷分装厂小瓶灌装间。
该厂规模小,管理人员只有厂长某1人。
丁烷分装厂本有装车棚,因冬天气温较低,装车棚操作人员无法长时间连续工作。
两年前,厂长某联系当地民工,修建了小瓶灌装间,室设置了可燃气体报警装置、防爆排风扇和防爆照明灯,后来,因为报警装置经常报警,引起操作人员烦燥心理,于是他们干脆将报警器导线拆了。
两年来,分装厂一直正常经营生产。
当天17时,周某甲、周某乙、某、某、某等5名操作工在小瓶灌装间紧进行丁烷液化气灌装工作。
石油钻井事故复杂情况处理复习题库1. 爆炸松扣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A、从卡点以下倒开B、从卡点倒开C、留1-2根未卡钻杆好进鱼答案:C2. 便携式超生波探伤仪器探伤范围( )A、能够对钻杆本体进行探伤B、能够对吊环进行探伤C、只能对钻具公母扣200m的丝扣部分探伤答案:C3. 防止井塌不正确措施有( )A、起钻灌好钻井液B、适当上提钻井液密度C、增加钻井液的失水D、钻井液中加大钾盐的投入答案:C4. 防止水泥卡钻不正确的做法是( )A、保证地面设备连续运转B、反喷钻井液不起完钻具C、水泥浆稠化时间满足施工要求D、钻水泥塞前要处理好钻井液答案:B5. 键槽起钻只发在( )A、钻进过程中B、下钻过程中C、起钻过程中D、电测过程中答案:C6. 卡瓦打捞筒最大的优点是( )A、比公锥好用进鱼容易B、比母锥上提拉力大不易脱落C、落鱼被卡能够释放答案:B7. 卡钻事故的种类有以下种类( )A、井喷卡钻B、井漏卡钻C、掉块卡钻、D、井塌、沉砂卡钻答案:D8. 目前钻具短路容易发生部位( )A、钻铤丝扣刺漏B、钻杆台肩刺漏C、钻杆本体中间刺漏D、钻杆母接箍下加厚过渡带下刺漏答案:D9. 泡油处理卡钻不正确的做法是( )A、尽快清理循环罐B、循环罐仓室要能断开C、泡油过程中不能顶通钻井液D、严格坐岗答案:C10. 起钻遇卡正好处于整立柱接头部位应( )A、应带拉力卸立柱抓紧时间避免事故,B、应接或甩替根错开位置C、立即接方钻杆循环答案:B11. 使用正扣公锥正确的做法是( )A、弄清鱼顶处的井径才能下井B、公锥大小端外径差可打捞任意内径落鱼C、落鱼被卡不能使用答案:C12. 事故复杂的处理应该遵守的原则包括( )A、安全的原则与灵活的原则B、省钱的原则与简单的原则C、稳妥的原则高效的原则答案:A13. 吸附卡钻的预防主要是措施包括( )A、加快钻进速度B、减少起下钻次数C、降低钻井液粘度D、控制井眼轨迹采用防卡钻具答案:D14. 吸附卡钻前上提钻具接单根时拉力明显增大,200KN以上答案:×15. 卡钻初期,可停止循环立即给钻具施加扭矩是和有效的办法答案:√16. 吸附卡钻,泡原油柴油一般应在8-10小时内解卡,泡解卡剂36-48小时内解卡答案:√17. 井塌卡钻一般发生在易吸水膨胀的泥岩、页岩底层及胶结不好的砂砾岩底层中答案:√18. 打水泥塞作业可在侯凝时间内下钻探塞面答案:×19. 处理钻具事故就是打捞井下落鱼答案:√20. 卡瓦打捞筒是一种从钻具内打捞落鱼的工具答案:×21. 地面震击器处理事故时为了便于循环应提前接上方钻杆或顶驱答案:×22. 使用磨鞋处理牙轮事故时不能带上随钻打捞杯答案:×23. 一把抓与反循环打捞蓝都是用来打捞钻具的工具答案:×24. 对于揭开油气层的井,发吸附卡钻过清水处理不会有井控风险答案:×25. 在套铣过程中泵压突然上升,应停止套进,循环钻井液清除井内岩屑,待井下情况正常后钻进答案:√26. 使用公锥能只能打捞管壁较薄的落鱼答案:×27. 处理事故用根据鱼顶及井眼的实际情况选择打捞工具答案:√28. 卡瓦打捞筒的捞瓦尺寸应小于落鱼外径2-3mm答案:√29. 当设备无法运转时,发生吸附卡钻应将钻具重量的2/3压至井底答案:√30. 使用高矿化度钻井液时,不用加防腐剂。
某油田钻井工程公司物体打击事故案例分析一、事故背景及原因油田钻井工程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石油开采的企业,企业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钻井团队。
然而,在一次钻井作业中,发生了一起物体打击事故,导致多人受伤。
经过调查,该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不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在事故中,发现使用的起重机没有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其支撑系统出现松动问题,使得起重机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
此外,还存在操作人员疏忽职守、缺乏必要的维护技术培训等问题。
2.不合理的工作布局:钻井现场设备布局不合理,多个设备靠近作业区域,造成了交叉危险。
例如,起重机操作台距离井口较近,而另一边则摆放着大量钻杆、托架等设备。
这种不合理的布局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3.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系统:虽然该企业有一套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有效执行。
缺乏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事故预防措施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现场操作的监管不力等问题。
二、事故对企业的影响1.人员伤亡:此次事故造成了多人受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这不仅给事故受伤的员工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使得企业面临法律责任和人力资源调配压力。
2.扩大事故的可能性:事故的发生也使得其他员工对工作安全性产生怀疑和恐惧,降低了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这可能导致更多的事故发生,其不良影响甚至会扩散到整个团队和企业。
3.影响公司声誉:事故的发生首先暴露了企业安全管理有缺陷的问题,会对公司声誉和客户信任造成重大打击。
随着事故的传播,公司可能面临各种监管部门的调查和罚款,进一步损害了企业形象。
1.不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问题:在事故中起重机的松动是导致物体打击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与公司未能及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有关。
在这种风险较高的作业环境中,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至关重要。
此外,需要确保操作人员熟悉设备的使用,以及掌握设备的维护方法和技巧。
2.不合理的工作布局问题:不合理的作业布局也增加了事故的风险。
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试题二、论述题:1、粘吸卡钻的预防1)按设计处理好钻井液,在定向井段及时混入液体或固体润滑剂,井斜较大或井深轨迹不好的井要加入固体润滑剂,如石墨料、塑料小球等,以减少泥饼的摩擦系数。
2)使用合理的钻井液密度和粘度,,控制钻井液失水量。
3)加强活动钻具定向井不超过3分钟活动一次,活动钻具时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一般每千米1.5米左右。
4)加强接单根,测斜时的钻具活动,接单根时间较长,测斜过程中应活动钻具。
5)调整处理钻井液性能或提高钻井液密度时,要加强活动钻具,在加重时,加重材料易沉淀,此时泥饼粘滞系数较大。
6)简化钻具结构,减少钻铤数量,使用防卡扶正器或加重钻杆,减少钻具与泥饼的接触面积。
7)要保持良好的井身质量,控制井深轨迹,增斜率和扭方位不易过大、过急。
8)检修设备或无法活动时,应将钻具重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压在钻头上,增加钻具的支撑点,减少钻具与泥饼的接触面积。
9)钻具应保持足够的活动范围,以免发生沾卡后,失去下砸的可能。
10)地面仪表灵敏可靠,以利于做出正确判断。
2.坍塌卡钻的预防1.设计合理的井深结构:下如适当的表层套管、技术套管封掉松软及易坍塌地层。
2.要尽量减少套管鞋以下的口袋长度:较长的口袋是岩屑的储藏所,易引起水泥掉块及沉砂卡钻。
3.钻井液性能适当钻进地层:①胶结不好的砾石层、沙层使用适当的密度和较高的切力。
②不稳定、裂缝发育的泥岩层、煤层等,使用较高的密度和适当的粘度和切力。
③控制钻井液PH值,可减弱高碱性对泥页岩的强水化作用④采用混油的方法,抑制水化膨胀⑤提高钻井液矿化度,降低泥页岩含水量和孔隙压力是泥页岩强度增加。
⑥促进泥页岩离子交换,使甲基钻井液增加泥页岩胶结力。
4.保持钻井液液柱压力:①起钻要连续向井内灌钻井液,保持井口液面不降。
②修理设备、测井时要定时向井内补充钻井液。
③钻柱或管柱回压法尔时要定时向管柱内灌钻井液,冬季下钻要保持钻具畅通,防止钻井液倒流抽垮井壁。
案例分析试题1、※某井钻到位于井深2800米处的非目的层发生井漏。
(1)由于钻头喷嘴的影响,带钻头堵漏风险很大,决定先提钻。
(2)起钻中为了抢时间,起钻速度高于平时起钻速度,按起出管柱体积等量灌入钻井液,又因班里人少,无人坐岗。
(3)到起到第一柱钻铤时发生间断井涌。
此时决定强行起完钻铤后下光钻杆。
(4)到起到第二柱钻铤时发生强烈井喷,钻铤内外同时喷出。
抢接防喷单根失败。
(5)立即关了环形防喷器。
但井内仅剩了3柱长80米的53/4″钻铤,太轻,被井内压力冲出井口。
请分析井喷失控的原因2、※某井队钻井施工的井口井控防喷器组合形式为:FZ28—35全封+FZ28—35半封+FH28—21各一个。
按标准要求进行了高压试压合格。
(1)当用密度1.30g/cm3的钻井液钻进到井深2500米处发生天然气气侵。
停泵关井检查,关井立压为零,关井套压0.2MPa,罐面无明显上升。
(2)开井边钻进边加重,当将井内钻井液密度加重到1.55g/cm3时已钻进到井深2600米,此时发生井漏,测得漏层井深2500米,即2500米处是产漏同层。
(3)带钻头打水泥堵漏,候凝24小时钻开水泥塞。
当钻完水泥塞后钻头泥包,未进行试漏就起钻换钻头,便于恢复钻进。
(4)为抢时间,起钻速度快于以前的起钻速度。
由于人员少,无人坐岗和记录灌入量,当起钻到井深1500米处发生天然气溢流(2500米处气层未堵住),关井后测得关井立压0.5MPa,关井套压1 MPa,溢流量1.5m3。
因溢流不严重就开井循环,同时准备泵入密度1.80g/cm3的储备钻井液压井。
(5)开井开泵循环5分钟后突然发生井喷,喷出井口30米高。
采用硬关井方法关井。
当关环形防喷器时因液控管线被堵而失败,关半封时,因闸板上部密封失效而失败,迫使放喷。
尽管放喷后井口套压降低了,但仍有套压,半封闸板上部和前部密封越刺越严重,导致井喷失控。
请分析井喷失控的原因3、¤某井起钻铤时井喷失控着火。
1.离开刹把去调表,违章离岗险酿祸风险经历某日上午,井队在正常钻进,三班司钻A操作刹把,发现指重表不灵敏,当时其他岗位人员都在搞设备卫生,不在钻台上。
于是,A自己压下刹把,在没拴刹把防滑链的情况下,离开刹把就去调整指重表。
正在这时,公司安全监督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发现后立即制止了他的违章行为。
于是,A回到岗位上继续扶刹把,发信号让其他人员上钻台调整指重表,从而避免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可能造成的后果刹把因钻机振动松开,游车下滑,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
事件原因1.安全意识淡薄,对潜在的风险缺乏认识;2.没有认真执行钻井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相关要求。
防范措施1.钻进或检修时,司钻严禁擅离刹把。
2.认真培训学习钻井安全操作规程要求;3.认真开展JSA分析,对擅离刹把的危害和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4.加强安全意识培训教育。
2.司钻擅自离开刹把,大钩下滑顿钻风险经历描述一天,我刚当司钻不久。
当时我们班任务是起电泵作业,油管紧卸扣很吃力,从接班干到夜里12点钟才起了不到100根,我心里就着急起来,觉得自己刚带班干不出工作量挺丢人的,就不停的从操作室下来和弟兄们一起敲榔头用加力杠卸扣,在我的带动下起管速度快了起来,这样起了有20多根,有一根管特别紧,我正和弟兄们在井口一起卸扣,这时听到在一旁拉油管的小李大喊到“快闪开、快闪开滑车溜下来了”,我抬头一看,游动滑车已溜到离我们的头顶不到三、四米的地方,我一面喊着“快躲开”一面冲向通井机,当我刚爬到履带上,就听到井口稀里哗啦一阵乱响,一吨半重的滑车带着吊卡砸在了井口周围,当时我站在通井机履带上脑子一片空白,过了一会我跳下车,把弟兄们喊过来,还好没有伤到人。
原来,这次起出这一根油管后,我着急下车去卸扣,忘记打上死刹车,刹把没锁好溜了钻,幸好小李及时发现避免了一次重大伤亡事故。
接下来,我们整理大绳滑车用了两个多小时。
因为我的一时疏忽,差点酿成惨剧,还耽误了工作,要是伤到人那祸就闯大了。
第四章中毒窒息事故案例(第177-182例)案例177 “1.6”中毒事故2006年1月6日,某石油局钻井工程公司70858HD钻井队在新疆塔河油田进行井队搬迁作业过程中,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
1.事故经过2006年1月5日,某石油局钻井工程公司70858HD钻井队在新疆塔河油田进行井队搬迁作业,从TK666井搬迁至TP8井。
由于当天搬迁未完,安排4人留守。
6日11:30左右,其他人员赶到井场后发现留守的3人身体僵硬、无呼吸,另外1人经抢救已基本恢复健康。
2.事故原因经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4名留守人员违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西部工区冬季安全施工推荐作法》中“人员长期在房内取暖时应注意通风换气”的规定,擅自将未燃尽的木炭装进废弃的桶内(割去半截的180 kg标准油桶),并抬到居住的密封良好的野营房内取暖。
经模拟试验证明,在底部无通风的桶内,燃烧未尽的木炭极易产生一氧化碳。
由于野营房密闭良好,无烟囱等排烟装置,一氧化碳大量聚集,造成人员中毒事故。
企业对员工安全教育不到位、冬季施工防寒保暖措施不落实等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案例178 “3.27”中毒事故2004年3月27日,某石油管理局试油公司124试油分公司在驻霍10井野外生活基地发生了一起有毒烟雾引起的中毒窒息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39278.62元。
1.事故经过某石油管理局试油公司124试油分公司,下设3个生产班组。
由于新疆北部地区冬季严寒、积雪,每年11月底左右都全面停止施工,进入冬停阶段,留守人员看守野外生活基地,待来年3-4月份再上人员、设备开始进行施工作业,历年来也未发生过任何事故。
2003年7月,124试油分公司开始承担霍10井的施工任务,霍10井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湾县境内,距离沙湾县20km,距离公司基地165km,地形以丘陵为主,靠近天山山脉,冬季寒冷,最低气温在-37℃,年降雨量丰富。
11月底进入冬停阶段,指挥部1人、124试油分公司职工2人、生活服务人员1人、发电工2人及留有1辆值班车,看守霍10井野外生活基地。
题库.试卷—--钻井事故与处理题库.试卷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发过程中,钻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钻井作业并非一帆风顺,时常会遭遇各种事故。
为了提高钻井人员的应对能力和安全意识,一套全面的钻井事故与处理题库及试卷应运而生。
钻井事故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井下复杂情况到严重的工程事故,每一种都可能给钻井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常见的钻井事故包括井塌、井漏、卡钻、钻具折断等等。
井塌是指井壁岩石失去稳定性而坍塌,这可能导致井径缩小、钻具遇阻甚至卡钻。
井漏则是钻井液大量流失到地层中,不仅影响钻井进度,还可能引发井下压力失衡。
卡钻是钻井过程中常见的难题,可能由砂桥、泥包、缩径等原因引起,处理不当会导致钻具卡死,甚至造成井眼报废。
钻具折断则可能使钻具落入井内,给后续的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面对这些复杂的钻井事故,及时准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例如,在处理井塌事故时,首先要调整钻井液性能,增加其护壁能力,同时降低钻井速度,给井壁足够的稳定时间。
对于井漏,需要根据漏失的程度和地层特性,选择合适的堵漏材料和方法。
卡钻事故发生后,要分析卡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卡措施,如泡油、震击等。
而钻具折断时,则要尽快制定打捞方案,尝试将断落的钻具捞出。
在设计钻井事故与处理的题库时,应涵盖各种事故类型、发生原因、判断方法和处理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题目形式可以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选择题可以考查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例如:“以下哪种情况可能导致井塌?(A 钻井液密度过高 B 钻井液密度过低 C 钻井速度过快 D 钻井速度过慢)”判断题可以用于检验对一些关键原则的理解,如:“井漏发生时,应立即提高钻井液密度。
(对/错)”简答题可以要求考生阐述某种事故的处理步骤或原理,比如:“简述卡钻事故的处理原则。
”案例分析题则更能综合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给出一个具体的钻井事故案例,包括事故发生的经过、现象和相关数据,要求考生分析事故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案。
石油天然气工程事故案例第一节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一、起重伤害事故(一)某钻井队“12.16”吊装套铣筒起重伤害事故1、事故经过:1997年12月16日,某油田某井,某钻井队工程一班准备进行下套铣筒作业,凌晨零点许,黄某带领一班四名职工准备下套铣筒(筒长10m),一班四名职工在钻台上(其中司钻周某在司钻操作台),黄某在场地拴绞车小钩绳,当吊套铣筒于半空时(前头超出钻台三米)钢丝绳突然开扣,这时,套铣筒前头压到钻台上,后头弹起,正弹到站在跑道前端低头观察套铣筒下部的黄某的面部及上额部。
凌晨 1:30,井队人员将黄某送至油田职工医院,诊断为前额骨、鼻骨、口腔上牙骨发生骨折。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吊套铣筒的吊装绳套拴法不正确,当套铣筒上提时,小钩绳开扣。
(2)间接原因:①黄某作为井队兼职安全员,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指挥。
②黄某安全意识淡薄,个人防护能力不足,风险分析不到位,在被吊物下危险区域停留。
3、安全知识点:(1)《中国石化起重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2)根据起重作业“十不吊”规定:吊索和附件捆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起重机械运行时,禁止人员上下,不准从事检修工作。
禁止在轨道上或走台上行走;钻具提升时,禁止人员在其下面走动或停留。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增强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严格按《作业安全规程》组织现场作业。
加强现场作业的协调,指挥手势要标准,杜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现象。
(5)制作规范统一的吊索并进行定期检测。
(二)某钻井队“4.10”吊拆喇叭口起重伤害事故1.事故经过:1998年4月10日,某钻井公司某钻井队队员在完井拆喇叭口作业时,司钻李某用钢丝绳直接将喇叭口缠上后便发出指挥信号,这时站在钻台上的安全员朱某用手势指挥内钳工赵某操作气葫芦上提,由于钢丝绳套拴的位置太靠下,喇叭口倾斜,上端打在司钻李某头部,导致其抢救无效死亡。
2.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起吊喇叭口时,由于绳套拴挂在喇叭口位置下端,导致喇叭口吊起后突然倾倒。
钻井事故一、填空1、当通过钻头的钻井液很少甚至失去钻井液循环的钻进称为()。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干钻2、若钻具刺漏,在正常排量下,泵压会逐步()。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下降3、干钻时机械钻速明显下降,转盘扭矩()。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增大4、钻进过程中,地面设备正常,泵压缓慢下降,井口返出正常,可能是(),也可能是钻头水眼刺漏。
(事故预防与处理)(难度系数2)答案:钻具刺漏5、在井口附近,切断测井电缆,贯穿打捞工具,实施井下电缆和仪器解卡的方法称为()。
(SY/T5361-2014)(难度系数1)答案:穿心打捞6、穿心打捞时,卡瓦打捞筒的卡瓦尺寸应小于被打捞仪器打捞部位外径()mm。
(SY/T5247-2008)(难度系数3)答案:1~37、打捞落井电缆时,第一次下捞绳器至鱼顶以下()m,启动转盘,转动3~5圈。
(SY/T5247-2008)(难度系数2)答案:30~508、下套管过程中,发现套管内有落物,在井眼正常的情况下,应立即()套管。
(难度系数1)答案:起出9、转盘扭矩正常,泵压突然下降,井口流量减少,井下可能发生了()。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井漏10、起钻中发生缩径卡钻后,开泵循环时,泵压()。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升高11、起钻时,若井径小于钻头直径时,可在此井段造成卡钻,此类型卡钻称为()卡钻。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缩径12、为预防泥包,在松软地层钻进时,一定要维持()粘度、()切力的钻井液性能。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低,低13、常说的“插旗杆”是指()卡钻。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水泥14、钻井液的循环排量大,返速高,容易使松软地层()。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坍塌15、机械钻速快,钻井液排量不足,一旦停泵容易形成()。
(石油钻井工)(难度系数1)答案:砂桥16、起钻时,钻头泥包易产生抽吸作用,而导致松软地层()。
钻井事故与复杂问题复习题1.发现井壁坍塌,为什么不能用钻头通井?因为井壁坍塌,一般在上部松软地层,如用钻头通井,很容易钻出新眼,失去老眼,导致前功尽弃。
因此,如在松软地层发现井塌,应用领眼工具通井。
因领眼工具不会钻切井壁,它永远不会钻出新眼。
2.如发现井塌,尚未卡钻,如何防止卡钻?如发生井塌必然是泵压上升,井口排量减少或不返。
此时首先应禁止无限制地憋入钻井液,一般地要求不超过5方,因为憋入的钻井液越多,起出钻具的可能性越小。
此时,只要钻具未卡,虽然阻力很大,而且反喷很厉害,只要能够上起,就应在安全限度以内,尽一切可能上起。
而且中途不准试开泵,这样,钻具基本可以起完。
即使起不完,所剩无多,也好处理。
如果中途试开泵,十有八九会起不出钻具。
不可存侥幸心理。
3.对付盐岩层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因为盐岩层有蠕变性能,其蠕变力各向相同,和上覆岩层压力和盐层温度有直接关系,即井越深、温度越高,蠕变力越大。
所以,钻遇盐层时,应根据盐层的深度和温度采取如下措施:(1)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盐层以上的漏层(相对于高密度钻井液而言)全部封掉;(2)提高钻井液密度,和盐层蠕变应力相抗衡;(3)采用饱和盐水钻井液,防止盐岩层溶解;(4)盐岩层固井时,其套管抗挤强度按蠕变压力计算。
这样才能保证安全。
4.键槽卡钻如何处理?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1)如发现键槽,起不出钻具来,但并未卡钻。
如键槽在井眼上部,已起出一半以上钻具,此时可在井口接键槽破坏器,下钻至键槽上部,向下划眼,破坏键槽,然后起钻。
(2)如发现键槽,起不出钻具来,而键槽在井眼下部,此时可以适当力量将钻具提死,将钻具从键槽以上倒开,下入带防掉接头的套铣筒套铣,破坏键槽后,即可将全部钻具起出。
或者下入对扣接头带下击器和键槽破坏器,对扣后,下击,将被卡钻具震开,然后向下划眼,破坏键槽,再起出全部钻具。
(3)发现是键槽卡钻,如钻柱上带有下击器,应立即启动下击器下击。
如果钻柱上未带下击器,应从键槽上部倒开,接入下击器,对扣后进行下击。
石油钻井事故复杂案例考题2018.10案例11990年9 月25日钻进过程中扭矩较高,且蹩钻严重,用17 1/2″钻头钻至井深526.28米,悬重和泵压均下降,起钻发现8″钻铤断,钻具落井,落鱼长175.03米。
问题:请选择打捞工具?案例21990年10月18日1:10,井深:1716.41米,短起到1625.79米遇卡,活动钻具,5″S135钻杆母接头涨大滑扣,1625.79米钻具顿入井内。
问题:简述处理方案?案例31991年6月19日18:35,井深:4504.66m,下钻中,下到8″随钻震击器时,8″卡瓦已卡好,震击器突然释放,将卡瓦牙10块全部震断落井。
1.请简述处理方案?2.怎样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案例42003年8月14日4:50下钻至井深5520.50m,接方钻杆划眼至5541米(当时井深5547m),5:30接单根后,开泵下放遇阻30T,上提挂卡30T,上下活动多次无效。
甩单根接方钻杆开泵下放遇阻30T,上提挂卡30T,施加扭矩18圈下压80T未解卡,钻具卡死,钻头位置5530.26m,钻具原悬180T。
经多次上提钻具计算卡点均在4400m 左右。
起钻前泥浆性能:密度1.45g/cm3,粘度66s,塑粘39,屈服值14,初切/终切=3/10,API=6.5/0.5,HTHP=18/1.5,固相含量=19,PH=8,CL-=22266,Ca++=1481。
问题:分析卡钻类型和处理方法?案例599年5月10日16:45用6″S226钻头钻进至4227.81米,上提至4225米倒泵,16:47开泵,泵压20兆帕正常,启动转盘不动,上提至200吨,下压至100吨,多次活动无效卡死。
钻具结构:6″钻头+330*310+4-3/4″DC*17+3-1/2″WDP*15+3-1/2″DP*172+311*410+5″DP。
问题1、分析卡钻类型?2、简述处理方案?案例6一、事故类型:卡钻。
二、事故发生经过:95年8月3日钻至井深5379.30米地质循环,从1:00~1:30溢流12.4方,至2:35注入1.85泥浆34.6方和1.70的泥浆13方,于2:40井涌~2:43关井,立压为零,套压4Mpa,用1.68的泥浆节流循环33方(无重浆)~9:00立压由0升至2Mpa又降为0Mpa,套压由4Mpa升至6Mpa,开井强行起钻至4854.22米,井涌停止,遇卡(原悬重140吨),上下活动260~50吨,开泵19Mpa不通,停泵立压9Mpa钻具卡死。
问题1、分析事故发生原因?2、简述处理事故的方案?3、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案例71996年9月7日7:00钻进至井深3779米,上提钻具准备接单根,提至3765米遇卡,钻具原悬重120吨,开泵正常,上下活动钻具80~180吨,钻头位置在3765米处卡死,,卡死后加大活动力度,,上提至200吨,下放下压至30吨,均无效,卡死。
这段地层的岩性泥岩夹少量泥质粉砂岩,泥岩为伊蒙混层。
塑性较大,吸水膨胀。
问题1、原因卡钻分析?2、简述处理方案?3、在操作上和泥浆上谈一谈如何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案例8XX井浅气层井喷事故XX井是一口预探井,设计井深4000米,目的层为下第三系(E)和白垩系(K),设计井深结构为13 3/8"×500米+9 5/8"×2520米+7"×3998米;实际上在钻至501.5米时发生井喷。
一、井喷发生经过XX井于1995年6月25日用17 1/2"钻头进行一开钻进,在钻至400.3米时发生溢流,判断地层流体为盐水和天然气,后将泥浆密度提高到1.18g/cm3钻进。
至6月30日钻至井深501.5米,决定下套管,洗井2小时后开始短程起下钻作业,在起出三柱零两根钻具时,在振动筛出口发现少量的溢流,立即抢接方钻杆未成,泥浆已经喷出转盘面15米左右,井口失控。
此时,停柴油机和发电机。
二、井喷事故处理经过XX井发生井喷后,立即组织抢险。
在钻具内停喷、环空间断喷的情况下,于7月1日向环空下入两串油管,深度分别为105米和122米,注入水泥浆55方(密度为1.98g/cm3)。
接着,向钻具内注入清水5.2方检验钻具是否畅通,在证实钻具畅通后,向钻具内注入水泥浆3.3方。
候凝后,对钻具试压20MPa,10分钟降至1MPa,以后稳压不降,说明水泥封固成功。
问题:通过上面的案例,概述浅气层井喷的预防、处理。
案例9井漏复杂的处理发生经过:2003年9月14日17:10~18:10钻进井段5736.50~5738.40m,17:30钻进中发现井漏,至18:10发现泥浆池泥浆量减少,泵压略有下降,确认发生井漏,立即停钻循环观察漏失钻井液7.6m3,平均漏速9.50m3/h。
钻进参数:W=16T,n=80rpm,Q=26l/s,P=19.5MPa;钻井液性能;密度1.45g/cm3,粘度56s,塑粘31,屈服值10.5,切力2/7.5,中压失水5/0.5,固含17,含砂0.3,PH=8,氯根27326PPm。
问题:1、发生小漏时怎样处理?2、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案例10XX井井下出盐水XX井8月5日12:00用密度1.33g/cm3的钻井液钻进至井深5296m地层开始出盐水,并且在5296米以后井下情况加剧恶化,粘卡程度大大增加,随后在5418m发生接单根困难。
该井在5296米以前,泥浆每日为维持泥浆罐液面需补充胶液60 m3,而在5296米以后,每日泥浆补充胶液量逐渐降至10 m3,二者差50 m3/d。
考虑到钻进进尺不同和泥浆的正常消耗,出水速度大致计算2.18m3/h。
泥浆性能由盐水侵前的API=6/0.5,HTHP=13/1.5,CL—=12145,Ca2+=577变为盐水侵后的API=8~12/1~1.5,HTHP=21~35/3,CL—=24292,Ca2+=1904。
现场根据井下实际情况,把钻井液密度逐渐从1.33 g/cm3↗1.35 g/cm3↗1.38 g/cm3↗1.40 g/cm3↗1.43 g/cm3,才将井下盐水基本压稳。
考虑钻进时有循环压力,最后将钻井液密度定为1.45 g/cm3。
结论为:钻遇高压低渗盐水层。
问题:如果你是一名钻井监督,你怎样对付钻遇高压低渗盐水层?案例11XX井堵漏专报2004年05月18日12:00~21:00下铣齿接头+光钻杆至井深4807.00m。
~07:00 循环钻井液,配堵漏泥浆(配堵漏泥浆60m3,配方如下:粗核桃壳7.2%+中粗核桃壳7.2%+细核桃壳4.8%+锯末1.2%,密度2.17g/cm3)。
~07:40下钻至井深4984.93m。
~08:27 注堵漏泥浆42m3,顶原浆13m3。
~09:00 起钻至井深4805.57m。
~10:27关井挤堵漏泥浆25.0m3(立压由0~20MPa,套压由0~17.8MPa)。
~12:00静止候堵(立压由20.0↓15.0MPa,套压由17.8↓17.5MPa,基本上稳定)。
~14:00 每半小时顶泥浆1m3(上控制立、套压不超过20MPa)。
~05月19日00:00蹩压候堵(立压由16↓13.7MPa,套压由17.8↓16.5MPa,自15:30~24:00套压稳定在16.5MPa不变)。
~09:08 节流循环加密度(泥浆密度由 2.16↑2.25,立压由13.7↓5.5MPa,套压由16.5↓5.8MPa,)。
~09:35 关井观察无返吐现象,堵漏成功。
问题:上面是XX井堵漏专报,你怎样确定蹩压堵漏时立、套压的值?案例12XX井9 5/8″套管单级固井前蹩堵事故一、发生经过2002年3月12日下完9 5/8″套管(12 1/4″井眼井深3505m),灌泥浆后接水泥头,开泵(排量12l/s,泵压13.0MPa)出口返出泥浆2方后,泵压升至21MPa,出口不返,蹩压21MPa不通,泄压,反复多次不通。
上提套管220t 井段3503.11~3495m,套管可以上下活动。
套管结构:浮鞋0.48m/下深3503.11m+套管*5*55.84m+浮箍0.38m/下深3446.79m(阻流环在浮箍内)+套管*312*3447.46m/套余1.05m二、处理过程下射孔枪至3441.65m遇阻,下射孔枪至3440.9m射孔,井段3440.2~3438.9m,共射10孔,开泵,排量12升/秒,泵压1MPa,循环通。
注平均密度1.90g/cm3的水泥浆48m3,压胶塞2m3,替密度1.20 g/cm3泥浆125m3,施工顺利,固井质量合格。
三、原因分析钻工随手把破手套放在了井场上摆放的套管内,由于晚上下套管时光线较暗,没有注意。
导致堵水眼。
问题:,作为一名钻井监督,谈谈你的做法。
案例13XX井7"尾管固井“灌香肠”事故一、发生经过基本情况:8 1/2"井眼,井深5329.3m,7"尾管段5327.50~4558.48m。
发生经过:注前置液8m3,水泥浆24m3,最高密度2.35g/cm3,最低密度2.26g/cm3,平均密度2.29g/cm3),压胶塞1m3,开泵不通,蹩压至25MPa,后换水泥车蹩压45MPa仍不通,检查地面管汇通畅,起钻,钻杆内水泥浆稠化、凝固。
二、原因分析1、水泥化验情况嘉华G级+钛铁矿粉(3:2)+13L×0.7%+2L×1.0%+FL×0.8%+901×0.1%+RA-1×5.0%水泥浆室内化验:析水0,流动度24cm,稠化时间412分钟。
2、送井铁矿粉和水泥比例混拌严重不均匀库房水泥密度为3.15g/cm3,铁矿粉为4.4g/cm3,600∶400比例的水泥∶铁矿粉实际混合密度应为3.5538g/cm3,抽样检测密度点为:3.479(667∶333)、3.585(573∶427)、3.554(599.8∶400.2)。
因此,混合灰发生变化,现场施工水泥浆与试验的水泥浆不一致,致使固井作业中水泥浆提前凝固,导致本次事故。
三、经验教训1、固井工程是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岗位协作,确保作业设计、作业准备、作业施工中各环节都连续如一。
2、严格执行固井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3、确保现场固井施工中的样品与试验情况一致。
问题:固井事故很多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结合上面的案例说说现场那些方面做的不够可能导致固井事故的发生?案例14起20″套管发生经过:1995年5月12日16:30,钻至中完井深300米,上部井壁有垮塌现象,钻遇砾石层,甩掉了扶正器。
泥浆密度1.05,粘度55S,循环两周,起钻完,下20″套管11根(119米)遇阻,接循环头循环无效,13日6:00起出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