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HZ32-3钻井事故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13
钻井事故典型案例分析(二勘钻井公司)2004年5月31日目录钻井事故典型案例分析 (1)编绪 (1)一、卡钻事故 (2)1、迪那201井卡钻 (2)2、窿108井卡钻 (4)3、砂新1井卡钻 (6)4、塔中471C井遇卡处理 (8)5、沙96井卡钻 (8)6、哈德4-16H井卡钻 (9)7、轮古13井卡钻 (10)8、轮古13井卡钻 (11)9、塔中41X1井卡钻 (12)10、大北2井卡钻导致侧钻 (13)11、哈得4-25H井卡钻事故 (15)12、TZ40-H7井卡钻 (17)13、YH7—H1井卡钻 (19)14、YH7—H1井卡钻 (19)15、TZ68井垮塌卡钻导致侧钻 (20)二、钻头事故 (22)1、塔中41井掉牙轮 (22)2、塔中41X1井掉牙轮 (23)3、塔中67井钻头巴掌断 (24)4、哈得4-25H掉牙轮事故 (25)5、哈得4-46井掉牙轮事故 (26)6、TZ40—H3井钻头从井壁掉至井底 (27)三、钻具事故 (28)1、迪那201井断钻具 (28)2、轮古13井断钻具 (31)3、哈得4—25H井断钻具事故 (32)4、HD4—29H钻具接头事故 (34)5、YH7—H1井钻具事故 (35)6、TZ62井钻具事故 (37)7、TZ40—H7井钻具事故 (38)8、TK226井钻具事故 (39)9、LG202井钻具事故 (46)10、TZ68井划眼钻具倒扣导致侧钻 (48)11、TZ68井侧钻期间断钻具事故 (53)四、测井事故 (54)1、轮古13井卡电缆 (54)2、轮古13井断电缆 (55)3、塔中41X1井卡电测仪器 (56)4、哈得4-25H井电测仪器落井事故 (56)5、哈得4-46井卡电测仪及断电缆事故 (58)6、红旗1—1井电测仪扶正弹簧片掉井 (60)7、YH7—H1井多点仪掉井 (61)五、填井纠斜侧钻 (61)1、轮古13井填井纠斜 (61)2、塔中67井填井纠斜 (62)3、轮古42井填井纠斜 (63)4、哈德4-16H井填井侧钻 (63)5、YH7—H1井侧钻期间三次卡钻情况 (65)六、固井复杂引发事故 (67)1、轮古42井表层套管固井复杂 (67)2、轮古42井7 套管固井复杂 (68)3、YH7—H1井挤水泥事故 (69)4、YH7—H1井挤水泥事故 (71)七、井漏.井塌 (76)1、油南1井井漏 (76)2、大北2井井漏 (77)3、迪那201井井漏 (77)4、轮南2-34-1井井塌复杂情况 (78)5、哈得4-22H井复杂情况 (79)6、大宛109-11井井漏复杂 (80)7、哈得401井地层垮塌导致侧钻 (80)八、其它事故 (81)1、TZ62井单吊环折断钻具事故 (81)2、塔中4-8-30井试油期间井喷事故 (83)3、塔中4-28-12井遇卡处理不当造成顿钻 (84)4、牙哈701井13 3/8″套管落井事故 (85)钻井事故典型案例分析编绪钻井是一项隐蔽的地下工程,要找油气等资源,就要钻井。
井喷事故心得体会井喷实例案例1 起钻形成抽汲,及时处理避免了管柱飞出事故。
1996年7月,在齐2-9-5009井打捞FH-5封隔器施工中,下丢护捞矛至,850 m捞获。
上提打捞管柱至960 m时,管柱自动上粉,此时操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对管柱进行反加压处理,并装井口,避免了管柱飞出事故的发生。
案例分析:打捞管柱自动上行原因是:起打捞管柱时,封隔器将其以上环空的压井液带出,降低了液柱压力,同时又将井内地层的油气抽出。
当井内压力超过管柱悬重及液柱压力时,形成抽汲,造成管柱自动上行现象。
案例提示:(1)在打捞封隔器施工中,当确认捞上封隔器后,必须反复上提下放管柱,使封隔器胶皮 __回缩解封,才能避免起管柱时形成抽汲现象。
(2)打捞封隔器前,要查清油层压力资料,并采用相对密度合适的压井液进行压井。
(3)打捞封隔器前,在制定的打捞工艺方案中,充分考虑井内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从措施上周密安排,防止井喷事故发生。
案例2 违章操作,引起井喷事故2000年10月5日,在齐108-25-1井起隔热管作业施工。
该井为补层后停喷下泵井,施工前没有按要求进行压井作业,当起管至第85根时,井口出现少量溢流,现场操作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继续施工,起出全井油管后,进行下步工序,下放第一根油管时,发现溢流增大,立即抢装井口。
因井内压力高,致使防喷井口坐不到四通平面上,发生井喷,后经抢险突击队制定抢喷方案,采取用钢丝绳反加压的方法才将井口坐上,制服井喷。
此次井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
案例分析:(1)由于没有严格按井控设计施工,在起下管柱施工前,没有装井口防喷器,又未进行压井作业,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在发现少量溢流时没有及时安装井口和进行压井,延误了防止事故发生的有利时机。
案例提示:(1)在作业施工中,要严格执行设计方案,对于重点工序要由专人负责指挥。
(2)一旦发现溢流、井涌、气大等井喷预兆应及时抢装井口,然后压井。
钻井事故案例[小编整理]第一篇:钻井事故案例案例介绍3.8.2.1钻井作业事故案例1)1994年,某公司曾发生一起2名井架工高处坠落事故。
原因是两人将安全带尾绳挂在天车平台的同一处栏杆上,因1人不慎坠落,拉断栏杆,使另一人随之一起坠落。
2)1984年10月14日,某公司6030队在文13-87井作业,当下钻到第69根柱时,因没挂水刹车,刹把调的位置过低,车没刹住,抢低速无效造成大顿钻,游车到向大门前,大钩倒向锚头轴,外钳学徒工躲闪不及,被大钩挤在锚头轴罩上,腹部内出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主要原因:违章操作。
3)1987年某钻井队准备起钻电测,为改善泥浆性能,决定在泥浆中混入原油,混油前没有计算油量,不考虑混油速度,不相应地加入加重剂,而是边循环边混油,导致井内泥浆比重下降,引起井涌,井场一片混乱。
在开防喷器阀门时,管线憋坏,一工人被打死。
继而井下喷出物撞击底座引起火灾,12分钟井架即被烧塌,进而烧毁全部设备,19天后才得以灭火。
4)1997年某油田在钻井取心时未按规定安装防喷器,也没有按照地层情况修改施工方案,没有储备足够的泥浆加重材料;在冒险割方钻杆时引起火灾,造成严重井喷失控事故,井喷持续8天121小时,导致井眼报废。
直接经济损失877万元。
5)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243人死亡,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
事故损失和影响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实属罕见。
6)1987年8月25日,某公司32505队在胡12-15井施工,代副司钻(井架工)操作刹把起钻卸第六根钻杆,上提立柱时,严重跳扣,大车在游车轮处跳槽,但未引起操作者和当班工人的注意,没检查就下放空游车,继续起钻。
当第七柱上单根出转盘面近三米时,大绳突然被拉断,钻具和游动系统急剧下落。
罗家16H井井喷事故专家点评:2003年12月23日,该井发生井喷。
主要原因是起钻前循环泥浆时间不够,岩屑气未全部排出,而是排至环空上部井段;起钻过程中调校顶驱4小时20分钟,未采取任何措施,而是继续起钻;坐岗制度不落实,未发现泥浆灌不进去,也未及时发现溢流;起钻灌泥浆不及时,最长时间为9柱灌一次泥浆;起钻过程中钻杆内、外溢泥浆,未采取任何措施就继续起钻。
在气层内钻进,起钻前应充分洗井,使岩屑气全部排出;起钻过程中,如需检修设备,检修结束后,应下钻至井底洗井,排出后效气体;起钻过程中,应严格执行规定灌泥浆;起钻时,如钻杆内喷泥浆,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严格落实坐岗制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1、基本情况罗家16H井是四川油田川渝东部地区高陡构造上的第一口水平井,也是集团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试验井。
该井由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承钻。
2003年12月23日2∶29钻至井深4049.68m,层位为飞仙关,21∶55在起钻过程中发生强烈井喷,进而发生井喷失控,造成井场周边居民硫化氢中毒,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是一次特大井喷事故。
(1)项目投资方:中油股份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2)构造位置:四川盆地温泉井构造带东段罗家寨潜伏构造高桥高点附近;(3)地理位置: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1组(罗家2井同井场,距罗家2井井口3.8m);(4)设计井深:垂深3410m 斜深4289m;(5)井别:开发井;井型:水平井(水平段长700m);目的层:飞三、飞一;(6)开钻时间:2003年5月23日;(7)φ244.5mm套管下至井深2479m;(8)发生事故时的作业方式:起钻作业;(9)、事故时间:2003年12月23日21∶55分;(10)事故地点:罗家16H井;(11)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情况:夜间大雾、风速为零(据开县气象局资料);(12)事故后果:硫化氢中毒造成243人死亡。
2、事故发生经过2003年12月23日2∶29用密度为1.43g/cm3、粘度为63s的泥浆钻至井深4049.68m,层位为飞仙关,设计泥浆密度为1.37-1.45g/cm3,实际泥浆密度为1.43g/cm3。
100例事故案例案例1 刹把击中头部致人死亡一、事故经过:某年1月12日0:13左右,某钻井公司承钻的某井进行接单根作业,当班学习副司钻罗某操作刹把,上提方钻杆过程中将大方瓦带出,罗某即下放钻具,由于下放速度过快,猛压刹把,同时强挂低速离合器,刹把弹起击中罗某右面部太阳穴,罗倒地死亡.二、事故原因:1、罗某的安全意识差,操作刹把姿势违反SY5974—94《钻井作业安全规程》要求操作刹把时身体直立,距刹把0。
3米的规定.2、井队执行制度不严,管理不到位,司钻擅离岗位,学习副司钻操作刹把时未在场监护.3、井队设备管理混乱,大方瓦未上锁销,绞车平衡梁中心销子磨损严重。
三、教训和防范措施:1、加大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员工执行各项制度的自觉性。
2、严格执行《钻井作业安全规程》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3、不断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训,从本质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案例2 违章移动清洗机造成触电死亡一、事故经过:某年7月10:05左右,某钻井公司承钻的某井进行正常钻进时,当班外钳工黄某和张某一同在振动筛处搞卫生。
黄某先将移动式水压清洗机从一号泥浆泵尾部的地面上拉至钻机水柜外的地面处,然后用水枪冲洗振动筛,张某用棉纱擦洗振动筛,并由钻工胡某在双联泵处负责开关电源及监护。
黄某在冲洗设备过程中,为便于冲洗振动筛的各个部位,手握水枪,反复拉动高压水管线以便移动水压清洗机,导至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左橡胶轮掉落,胶轮外侧铁夹板正好压住移动式水压清洗机电源线(中型橡套移动电缆)。
在清洗过程中,因移动式水压清洗机在工作运转中不停抖动,致使该滚轮外侧铁夹板外缘与电源线形成抖动切割状态,进而磨破电源线的防护层和绝缘层产生漏电,电源经过铁夹板至移动式水压清洗机至高压水管线金属网传输至水枪,黄某被触电击倒.监护人胡某见状立即急跑到配电房关闭电源,黄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1、违章操作:使用过程中未停机移动水压清洗机,而用拉动高压水管线来移动水压清洗机。
集团公司井喷事故案例汇编一窿5井井喷事故评:窿5井井喷事故主要原因是测井时间太长,没有及时通井,造成卡测井仪器,处理事故时造成事故复杂化,打捞电缆过程中没能及时通井,处理事故心情过急,急于求成,经验不足,使电缆拧成团,遇卡上提抽吸造成流体进入井筒,致使处理卡钻过程中发生井喷;另一原因是井队职工井控意识不强、井控素质不高所致。
一、设计情况1、预计油气层位置下沟组K1g2+3 3880~3920m 油层3980~4040m 油层下沟组K1g1 4120~4180m 油层4250~4300m 油层2、井身结构设计1)、本井采用13-7结构;2)、444.5mm钻头一开,钻完井深1000m,下入339.7mm 表层套管封住该区1000m以上的漏失层段或疏松地层段;3)、用241mm钻头二开,采用“直-增-稳”三段制剖面,直井钻至3100m,定向至完钻井深4400m,下入177.8mm 油层套管完井。
3、设计地质分层4、油气井控制1)、二开前按设计要求使用2FZ35-35液压防喷器及与之匹配的液控系统、压井节流管汇;2)、进入预计油气层前,应储备密度1.40g/cm3的重泥浆80m3,同时储备足够的加重材料;3)、该井因属测核磁共振的井,所以不准使用铁矿粉。
5、定向井眼轨迹剖面设计参数该井为一定向井,设计剖面为三段制(直-增-稳)设计井身结构实际井身结构6、窿5井钻井液设计要求7、井口装置图二、钻井概况窿5井是酒西盆地青南凹陷窟窿山鼻状构造的一口预探井,设计井深4400.00米,实际完钻井深4399.50米。
该井位于青西地区窿2井北偏西321米。
构造位置:酒西盆地青南凹陷窟窿山鼻状构造,钻探的主要目的是预探窟窿山构造高点附近含油气性,进一步提高对砂砾岩裂缝性储层油气富集规律的认识,为下步评价砂砾岩裂缝性油藏提供依据,整体评价窟窿山构造的含油气性。
由吐哈钻井公司4509队承钻。
该井于2000年6月13日经勘探事业部项目组一开检查验收,对提出的问题整改后于6月14日8:00一开,采用444.5mm3A钻头于6月26日13:10钻至井深1000.60米,最大井斜1.6度,井身质量合格。
事故案例1: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12.23”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22时1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井场周围居民和井队职工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9万余人被紧急疏散安臵、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
这起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
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东面lkm处的晓阳村,井场位于小山坳里,井场周围300m范围内散布有60多户农户,最近的距井场不到50m。
当地属于盆周山区,道路交通状况很差。
罗家16H井是一口布臵在丛式井井场上的水平开发井,拟钻采罗家寨飞仙关鲕滩气藏的高含硫天然气(硫化氢含量7~10.44%)。
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进至井深4049.68m处,因更换钻具,开始正常起钻,21时55分,录井员发现录井仪显示钻井液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组分出现异常,钻井液总体积上涨。
泥浆员随即经钻井液导管出口处跑上平台向司钻报告发生井涌,司钻发出井喷警报。
司钻停止起钻,下放钻具,准备抢接顶驱关旋塞,但在下放钻具十余米时,发生井喷,顶驱下部起火。
通过远程控制台关全闭防喷器,将钻杆压扁,火势减小,没有被完全挤扁的钻杆内喷出的钻井液将顶驱的火熄灭。
拟上提顶驱,拉断全封闭以上的钻杆,未成功。
启动钻井泵向井筒内环空泵注加重钻井液,因与井筒环空连接的井场放喷管线阀门未关闭,加重钻井液由防喷管线喷出,内喷仍在继续,22时04分左右,井喷完全失控。
至24日15时55分左右点火成功。
高含硫天然气未点火释放持续了18小时左右。
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现场抢险人员于12月27日成功实施压井,结束了这次特大井喷事故。
经过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这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