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钾对红叶李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及色素含量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不同光照时间对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实验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通过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基础,它不仅能为植物提供能量和有机物质,还能产生氧气,并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光照时间对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植物的光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设计:实验材料:- 绿萝(Epipremnum aureum)植株苗- 光照灯- 灯光定时器- 全光谱光照仪- 温湿度计- 高精度电子天平- 透明塑料袋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将绿萝植株苗放置在适宜的生长环境中,保证植株处于健康状态。
- 准备好灯光定时器,设置不同的光照时间组合。
2. 实验施行- 将一盆绿萝植株暴露于连续光照下作为对照组,光照时间设置为12小时。
- 将其他几盆绿萝植株分别设置不同的光照时间组合,例如8小时、16小时和24小时。
-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全光谱光照仪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光照强度,并使用温湿度计监测环境温度和湿度。
- 对每一组实验设置三个重复。
3. 数据记录与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每组光照时间下的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和湿度。
- 每隔一段时间,使用高精度电子天平测量不同光照时间组合下绿萝植株的干重和湿重,并计算出植株的生物量产量。
- 使用透明塑料袋收集每组实验中植株产生的氧气,并使用适当的化学方法测量氧气生成量。
-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计算不同光照时间组合下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并绘制相应的图表。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照时间对植物光合作用效率有显著影响。
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逐渐提高,生物量产量也相应增加。
2. 光照时间过短会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植物无法充分吸收光能并转化为化学能,导致生物量产量减少。
3. 光照时间过长会导致光合作用产物积累,特别是氧气,可能对植物产生有害影响,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4. 在本实验中,12小时的光照时间被证明是绿萝植株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光照时间,其生物量产量和氧气生成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合。
摘要:实验以彩叶树种:金叶榆、紫叶李、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变叶植物:稠李、复叶槭、五叶地锦、紫叶稠李,绿叶植物:家榆、李为材料,研究了夏秋两季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结合叶片色素成分、叶片色素含量变化论述了植物叶色变化的规律,以期为彩叶植物叶色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彩叶植物在园林绿化的应用做出实践指导。
关键词:彩叶树种;变叶树种;光合色素近年来,在风景景观开发和城市绿化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北方地区也逐渐开始重视彩叶树种的应用。
彩叶树种根据叶片色彩呈现的不同时期可分为春色叶、秋色叶和常彩叶树种三大类[1]。
春、秋彩叶树种仅在春季或秋季表现出彩叶特征,其他季节仍为绿色。
目前我国应用的彩叶植物多来自野生驯化或者从国外直接引种,人工培育的较少。
研究叶片色素含量变化规律,有利于揭示彩叶的发育机理,为彩叶植物更好地园林应用及今后人工调控叶色、定向培育彩叶植物奠定基础。
1 材料以长春科技学院的金叶榆、紫叶李、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变叶植物:稠李、复叶槭、五叶地锦、紫叶稠李,绿叶植物:家榆、李为试验材料。
2 方法自2013-06-19开始,每隔一个星期采样一次,截止到10-14共采样六次(暑假期间除外)。
采样时间在每次采样的上午8:00~9:00,取长势基本一致、无病虫害的叶片,在实验室将叶片洗净、吸干、去中脉。
2.1 叶绿素提取:分光光度计法准确称取0.5 g叶片,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数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80%丙酮(一般为2~3ml)研磨成匀浆,再加入10 ml丙酮,继续研磨直至植物组织变白,过滤到50ml的容量瓶中(应为棕色,但应根据实验室条件而定),用丙酮定容。
将上述提取液摇匀后用721型分光光度计于波长646 mm、663 mm、470 mm下测定吸光值,3次重复,取平均值。
按下列公式计算ca、c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及叶绿素b的含量。
叶绿素a:ca(mg/l)=12.21xa663-2.81xa646cb(mg/l)=20.13xa646 - 5.03xa663cx.c(mg/l)= (1000xa470-3.27xca-104xcb)/229叶绿素含量(mg/g-1)= c×v/( a×1000)3 结果分析3.1 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a含量变化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几种彩叶植物(包括绿叶植物)其叶片中叶绿素a的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06-19到07-04,家榆、稠李、复叶槭、五叶地锦、金叶风箱果的叶绿素a 均呈下降趋势,而金叶榆在此时间段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紫叶李的变化趋势为先降后升。
不同季节红叶桃与紫叶李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庄猛【摘要】:彩叶植物作为一类特殊的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果树中的一些变种如红叶桃、紫叶李等也属于彩叶植物。
光合作用直接影响植株的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并进一步影响彩叶苗木的生产周期和商品质量。
因此研究彩叶植物的光合特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对于这类特殊叶色植物的光合及相关生理特性的研究还较少。
本研究以绿叶的桃、李品种为对照,研究了红叶桃和紫叶李两种彩叶植物的光合日变化、光合特性、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以及抗氧化酶系统等。
结果表明: 1 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日变化(1)红叶桃和紫叶李以及对应的绿叶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2)红叶桃和紫叶李与绿叶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趋势均相近;(3)影响红叶桃、紫叶李和对应的绿叶品种Pn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相近:(4)不同季节造成红叶桃和紫叶李和对应的绿叶品种出现光合午休的原因不同;(5)春季到秋季,红叶桃和紫叶李的净光合速率日积分值均低于对应的绿叶植物,但它们之间的差距不断减小。
2 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的光合特性(1)红叶桃与紫叶李的Pn在春季和夏季均显著低于绿叶桃和绿叶李,而秋季则没有显著差异,并且两类品种间的差异不断减小;(2)红叶桃和紫叶李的表现量子效率和羧化效率在春季和夏季均显著低于对应的绿叶品种,秋季时红叶桃和紫叶李的表观量子效率高于绿叶品种,羧化效率与绿叶品种接近;(3)红叶桃和紫叶李的光补偿点在春季和夏季显著高于绿叶品种,秋季时则显著低于绿叶品种,光饱和点和CO_2补偿点始终高于或接近于绿叶品种;(4)光呼吸值红叶桃和紫叶李均低于绿叶桃和绿叶李。
3 不同季节红叶桃、紫叶李叶片的色素含量及比叶重(1)红叶桃的叶绿素含量在春、秋季与绿叶桃没有显著差异,而夏季时低于绿叶桃;紫叶李的叶绿素含量春季时与绿叶李没有显著差异,夏、秋季时高于绿叶李;(2)红叶桃和紫叶李的花色素苷含量始终极显著高于绿叶品种;(3)红叶桃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绿叶桃没有显著差异,紫叶李秋季时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绿叶李;(4)红叶桃和紫叶李的比叶重始终低于绿叶品种。
辽宁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三位科学家。
丙型肝炎病毒由单链RNA、相关蛋白质来自宿主细胞的胞膜组成,主要侵染人的肝细胞使人患肝炎。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肝炎病毒的核酸与T噬菌体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相同.2毒.毒与人的肝细胞的组成物质存在相同之处毒自身蛋白质的合成由病毒的核糖体完成2.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产生的唯一场所A.人体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基质是CO2素分布于叶绿体和液泡中体一定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3.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生理过程如图甲所示,其中cAMP是由ATP在酶的催化下形成的,在调节细胞代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细胞的细胞膜局部亚显微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1~5为运输方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推测cAMP增多可能改变了某些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水通道蛋白的合成B.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水的方式有图乙中的2和3两种C.图乙中的5可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过程浓度的影响D.图乙中的1和5两种运输方式都会受O24.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B B Aa b b 基因未标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B .作为能量“通货”的ATP 只为蛋白质磷酸化提供能量C .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可影响细胞信号传递D .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A.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探究酶的专一性6.将如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 2和O 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
紫叶李叶中花青素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作者:郑永春,邵梦茹,薛晓丽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8期郑永春a,邵梦茹a,薛晓丽b(吉林农业科技学院,a.中药学院;b.实验中心,吉林吉林132101)摘要:采集不同时期、不同部位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叶,以酸性甲醇(含1%盐酸,体积比)浸提,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的花青素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同一部位叶花青素含量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同一时期花青素含量表现为上部位叶中含量高于下部位叶,温度、光照是影响花青素合成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花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温度;光照中图分类号:Q946.8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8-1675-03DynamicAnalysisofAnthocyanidinin Leaves ofPrunuscerasiferaZHENGYong-chuna,SHAOMeng-rua,XUEXiao-lib(a.College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LaboratoryCenter,JilinAgri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University,Jilin132101,Jilin,China)Abstract:The leaves ofPrunuscerasiferaindifferentperiodsandpositionswerecollected,andthecontentofanthocyanidininleafwas determinedbyHPLCafterextractedbymethanol(containing1%HCl,V/V),thenthestatistics analysis was analysis carriedout.Theresultsshowedthatthecontentsofanthocyanidindepositedinthesamepositionchangedastemperaturechanged.Thecontentsinthetoppositionofleaveswerehigher than in the bottom position of leaves.Asaresult,illuminationandtemperaturehad greatinfluenceonthesynthesisofanthocyanidin.Key words:Prunuscerasifera;anthocyanidin;HPLC;temperature;illumination紫叶李(Prunuscerasifera)又名红叶李,为蔷薇科李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亚洲西南部,暖温带树种,喜阳光,为著名色叶观赏类树种,在我国华北以南地区广为栽培。
4种蔷薇科园林植物叶片色素含量和光合功能特征的比较[目的]比较4种蔷薇科园林植物叶片色素含量及光合功能特征。
[方法]以蔷薇科4种代表植物樱花、樱桃、紫叶李和红叶樱花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叶片色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荧光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彩叶树的光合特征。
[结果]红叶樱花和紫叶李叶片的花青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大于樱花和樱桃,而叶绿素含量显著小于樱花和樱桃。
相关性分析表明,Chla和Chlb含量与花青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4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为典型的双峰曲线,红叶樱花和紫叶李的光补偿点高于樱花和樱桃的光补偿点。
红叶樱花和紫叶李的第一光合高峰较樱花和樱桃要推迟0.5~1.0 h,其光合午休也相对平稳。
4种植物间的热耗散能力差异显著,其中红叶樱花热耗散能力最强,紫叶李次之,说明红叶樱花具有较好的抗高温能力,但光能利用率较差。
[结论]该研究可为彩叶植物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樱花(Prunus serrulata)为蔷薇科樱属落叶小乔木,是极富观赏性花木[1]。
红叶樱花(Prunus serrulata Lindl‘Royal Burgundy’)为蔷薇科樱属瑰丽樱花的变种,玫瑰色重瓣大花,是风景园林、城市绿化的名贵观赏彩叶树种[2]。
紫叶李(Prunus ceraifera var. atropurea)为蔷薇科李属植物,叶色红紫,观赏期长,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3]。
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为蔷薇科李属植物,在公园绿化中常有种植。
近年来,彩叶植物其独特的叶色在园林绿化中备受关注,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然而,关于彩叶树生态生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较少[4],特别是有关彩叶植物叶色组成及光合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目前,关于红叶樱花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和樱花、红叶樱花、樱桃及紫叶李叶色素含量及光合特性方面的比较则鲜见报道。
笔者在对紫叶李[5]和櫻桃[6]的光合特性及荧光特性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樱花、红叶樱花、樱桃和紫叶李叶片色素含量和光合功能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更全面了解彩叶植物光合叶色含量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中午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摘要:一、引言二、中午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1.随气温升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强2.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3.叶片出现黄色和褐色斑点三、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原因分析1.光照强度的影响2.温度的影响3.叶片年龄和发育阶段的影响四、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对于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午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二、中午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1.随气温升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强中午时分,随着气温的升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增强。
为了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会增加,从而提高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效率。
2.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减少然而,在炎热的夏季,中午气温过高,导致叶片蒸腾作用加强,为了防止水分过度散失,植物会关闭部分气孔,降低蒸腾作用。
这样一来,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会逐渐减少,以减少光合作用的损失。
3.叶片出现黄色和褐色斑点在中午强光的照射下,叶片中的叶绿素容易受到光氧化损伤,导致叶片出现黄色和褐色斑点。
这些斑点会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进一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三、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原因分析1.光照强度的影响中午时分,阳光照射强度较高,叶片光合作用增强。
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会增加,提高光能的吸收和转化效率。
2.温度的影响中午气温较高,叶片蒸腾作用加强,植物为了防止水分过度散失,会关闭部分气孔,降低蒸腾作用。
这样一来,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会逐渐减少,以减少光合作用的损失。
3.叶片年龄和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同年龄和发育阶段的叶片,其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也有所不同。
幼龄叶片中叶绿体发育不完全,叶绿素含量较少;成熟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力,叶绿素含量较多;衰老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会逐渐减少,叶片颜色逐渐变为黄色和褐色。
四、结论综上所述,中午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以及叶片年龄和发育阶段。
12点到2点光合作用升高的原因首先,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光照强度、温度、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在12点到2点这个时间段,光照强度通常会达到最高点。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较高,直射光照射到植物叶片上的面积较大,能量较为集中。
高强度的光照提供了更多的能量,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此外,12点到2点通常是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速率也有重要影响。
适宜的温度范围可以促进酶的活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然而,如果温度过高,植物可能会受到热害,光合作用速率反而下降。
另外,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也是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
在12点到2点这个时间段,通常是白天气温较高,蒸腾作用也相对较强,这有利于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充足的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同时,较高的温度也会导致水分的蒸发速度加快,因此植物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维持光合作用的进行。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是有限的。
在12点到2点这个时间段,由于光照强度高,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加快,二氧化碳的消耗也增加。
然而,由于光合作用不仅会消耗二氧化碳,还会释放氧气,导致光合作用周围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因此,植物在这个时间段可能需要更多的二氧化碳来维持光合作用的进行。
综上所述,12点到2点光合作用升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光照强度高、温度适宜、水分充足和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高。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为植物提供了最佳的条件,促进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植物之所以被称为食物链的生产者,是因为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
通过食用,食物链的消费者可以吸收到植物及细菌所贮存的能量,效率为10%耀20%左右。
对于生物界的几乎所有生物来说,这个过程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关键。
而地球上的碳氧循环,光合作用是必不可少的。
光合作用速率是光合作用量的指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二氧化碳毫克数来表示,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利用,所以,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只是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的量,称为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全速率是指植物在光照下实际把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的量,即在单位时间内叶面积从外界吸收和自身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总量。
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如:从内因方面来说,植物的种类不同,光合速率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同一叶片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光合速率都有明显差异。
而从外部环境方面来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还有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由于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部分,光反应主要涉及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过程,尤其是与光有直接关系的步骤,不包括酶促反应,因此光反应部分受温度的影响小,甚至不受温度影响;而暗反应是一系列酶促反应,明显地受温度变化影响和制约。
除了少数的例子以外,一般植物可在10耀35益下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其中以25耀30益最适宜,在35益以上时光合作用就开始下降,40耀50益时即完全停止。
在低温中,酶促反应下降,故限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光合作用在高温时降低的原因,一方面是高温破坏叶绿体和细胞质的结构,并使叶绿体的酶钝化;另一方面是在高温时,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因此,虽然真正光合作用增大,但因呼吸作用的牵制,表观光合作用便降低下面就用分别从内因的叶片年龄与外因的光照强度两个方面来探究他们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植物的叶片颜色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联研究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了自身生长与发展。
然而,在自然界中,不同植物的叶片颜色千差万别,从深绿色到红色、蓝色和紫色,甚至是金黄色。
叶片颜色的差异并非仅仅是外观上的变化,实际上它与植物的生理状态和光合作用速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的叶绿素是起到光能吸收的关键因素。
叶绿素的颜色与其对光的吸收谱波长有关,这决定了植物能够吸收哪些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
深绿色叶片含有大量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它们对红、蓝光的吸收能力较高,所以深绿色的叶片能够有效吸收太阳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相比之下,红、蓝色和紫色的叶子它们所含的叶绿素数量较少,它们对光的吸收能力略低。
这样,这些颜色的叶子相对于深绿色叶子能够更好地吸收红、蓝光以外的光,发挥光合作用。
当然,金黄色的叶片是由于它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而胡萝卜素能够吸收蓝光和紫外线并转化为相关的光合色素。
植物在光能的吸收上尽可能发挥其潜能,使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在光合作用速率方面,深绿色叶片具有更高的速率。
由于其较高的叶绿素浓度,它们能够吸收更多的光能并转化为生物质。
然而,红、蓝色和紫色的叶子可能因为所含叶绿素量较少,速率相对较低。
但是,相对于深绿色叶片,它们能够较好地利用红、蓝光以外的光,以最大化光合作用的效果。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植物在日照不足的环境下仍能生存,其叶片的颜色可能发生变化,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除了叶绿素的颜色,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例如,光合作用速率还与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条件等因素有关。
植物的叶子颜色可能代表了它们在不同环境因素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策略。
综上所述,植物的叶片颜色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不同颜色的叶子通过调节叶绿素的含量和类型,使其能够适应不同光照条件,并最大程度地利用可用的光能。
因此,研究植物叶片颜色与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理适应性和生态学意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施钾对红叶李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及色素含量的影响摘要以三年生红叶李为试材,通过不同施入量的硫酸钾处理,取样测定叶片中的花青素、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
结果表明,与0g/丛及300g/丛处理相比较,施钾100g/丛能显著地提高中午12∶00的叶片净光合速率;2种施钾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均值均显著高于0g/丛。
施钾处理的气孔导度在中午12∶00无低谷,而0g/丛12∶00为低谷,适量施用钾肥能够显著提高红叶李叶片在高温时段(12∶00)的净光合速率及日净光合速率,改善叶片的气孔导度。
施钾不能显著提高叶片的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即对增进红叶植物叶片色泽无显著作用。
关键词红叶李;硫酸钾;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色素含量
中图分类号 q94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1-0158-01
彩叶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中重要的一类园林植物,对于彩叶植物来说,最能够体现其价值的性状是其叶片颜色。
叶片颜色表现虽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正确施肥是人工改善叶色的重要措施之一。
钾不仅是最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而且是公认的“品质元素”。
研究表明,施钾肥可以促进气孔开放、增加叶片对co2的吸收,从而能够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糖,叶片中较高含量的糖能提高花色素苷含量,从而增进红色叶片色泽,提高观赏效果,尤其在年生长后期保持叶色更显重要。
但关于钾素对彩叶植物叶片的
光合作用及显色的研究还较少。
笔者以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var.atropurpurea jacg.)为试材,在年生长后期土施不同量的硫酸钾肥,测定其叶片中叶绿素、花青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的日变化,以探索钾素对彩叶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及叶色的影响规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以园艺园林学院设施基地的三年生桃砧红叶李为试材。
1.2试验设计
试验树为3株一丛种植(设置为1个小区),丛内植株直线排列并与丛间方向平行,丛内距40cm,丛间距2m,株丛间栽植1株绿叶李分隔。
施钾试验于2008年9月进行,设置施100g/丛和300g/丛硫酸钾2个处理,以不施硫酸钾为对照(0g/丛),条状沟施,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共用9丛植株。
1.3观测内容与方法
分别在施肥后1个月即2008年10月取样测定,测定叶片中的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片光合作用日变化。
于早上7∶00~8∶00在每株树南北方向上采中部成熟叶片,每小区30片。
取样后将叶片洗净擦干,去主脉剪碎,混匀,然后从样本中随机取样分别测定叶绿素和花青素。
叶绿素依据郝建军等的方法测定,花青素依据张志良的方法测定。
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仪选择1个晴天,从8∶00~18∶00,每隔2h测定1次净光合速率等指
标。
测定时每株树在南北方向各选1根光照充分的发育良好的枝条中上部成熟叶片1片。
2结果与分析
2.1施钾对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的影响
从图1可知,施钾100g/丛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以12∶00最高,但300g/丛处理和0g/丛却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双峰曲线,在12∶00出现下降。
经方差分析,在12∶00,与0g/丛相比施钾100g/丛能极显著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且显著地高于300g/丛处理(p0.05)。
2.3施钾对叶片色素含量的影响
从表1可知,施钾后叶片的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无显著变化。
3结论与讨论
适量施用钾肥能够显著提高红叶李叶片在高温时段(12∶00)的气孔导度(14∶00)和高温时的净光合速率(12∶00),以及日净光合速率,但是不能显著提高叶片的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亦即不能增进红叶植物叶片色泽。
由于施钾仅在1个时期(秋季)进行,光合作用、叶片色素也仅在1个时期测定了1次,因此关于施钾对叶片光合作用与色素的影响研究还需更深入进行。
4参考文献
[1] 孙骞,杨军,张绍阳,等.钾营养与果树光合生理及果实品质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26-129.
[2] 李廷强,王昌全.植物钾素营养研究进展[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1, 19(3):281-285.
[3] 郑炳松,程晓建,蒋德安.钾元素对植物光合速率、rubisco 和rca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1):104-108.
[4] 郝建军,康宗利,于洋.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张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 陈建勋,王晓峰.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二版)[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