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23
高血压患者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摘要】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多发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致残、致死率极高。
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升高早期仅有轻微的自觉症状,而且这些症状并无明显特质性,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烦躁、睡眠质量低下、易疲劳、精力不集中等,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引发并发症,症状也会随之逐渐增多并表现得更为显著。
高血压患者中约5%左右无自觉症状,有些患者甚至在发生了心脑血管意外之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5-0259-02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以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所以积极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1.危险因素1.1高钠、低钾膳食高钠食盐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摄入量较高,患有高血压的概率也较高;钾盐的摄入量则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膳食低钾也会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
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多为高钠、低钾,这也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1.2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含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体重指数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
体重指数每增加3kg/㎡,4年内发生高血压风险,男性增加50%,女性增加57%。
1.3饮酒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升高。
1.4精神紧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1.5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发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等。
2.病情观察2.1了解病情了解患者发病时间,血压最高水平,接受治疗的情况,根据医嘱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注意有无并发症。
2.2监测血压测量前患者须安静休息30min,测量血压应在固定条件下测量,尽量做到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使测量结果相对准确。
高血压的护理常规高血压指的是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发生持续性升高,根据其病因是否明确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
但大多数高血压原因都不明,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仅有5%左右的高血压患者是因为一些病而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病症表现,而高血压会严重危害心脏与血管的健康,患高血压时间长会引起心室肥厚与扩大,全身小动脉都会发生改变,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缺血。
患高血压时间久,还会造成微循环毛细血管扭曲变形,静脉顺应性变差,血管严重受损。
高血压患者除了积极遵医嘱用药治疗,日常生活更需做好常规护理。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高血压的护理常规。
一、用药观察与护理1、使用降压药治疗后,患者要定时测量血压变化并详细记录,以此判断药物治疗效果,用药期间还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避免发生急性低血压的危险。
2、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的患者要注意,这类药物可利尿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作用,所以要细心观察患者的出入量与血压变化,同时这类药物还可降低血清钾,增加胰岛素抵抗出现新的糖尿病等危险,用药期间应注意监测血钾浓度与血糖,根据情况酌情补钾。
痛风患者要禁用此类药物。
3、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常用的有普萘洛尔、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等,使用这类药物时患者可能会发生心动过缓、心肌收缩力受到抑制、血脂明显升高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因此要密切监测患者心率与血压变化,若发现患者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时或血压降低,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使用α受体阻滞剂时,比如哌噻嗪,要注意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
4、钙拮抗剂:这类药物常用的有硝苯地平、拉西地平与氨氯地平等,使用过程中要多注意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是否发生头痛、头晕,有无出现面潮红,径前与脚踝周围是否出现水肿等。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这类药物主要有卡普托利与依那普利等,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要多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头晕、咳嗽以及浑身无力等症,特别要注意监测肾功能的损害,若出现问题及时寻求解决方案。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观察及护理【关键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观察及护理血压监测是临床生命体征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无创血压监测作为传统的测量方法有着简单,无痛苦、安全等优点,但此方法易受人工加压、减压、袖带宽度及松紧度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影响血压值的准确性。
有创血压监测是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动脉腔内压力的方法,比较准确、可靠,能直接持续、动态地反应患者的血压情况,利于及时处理病情,可为抢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1],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节约时间,在重症监护病房,有创动脉血压的监测就更为重要。
我科自2010年元月至2011年9月为患者实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资料:本组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桡动脉置管24例,股动脉置管2例,足背动脉置管5例,经治疗后,病情稳定,停止监测ibp拔除动脉置管,2例患者因病情危重经济困难放弃治疗给予拔管,置管时间最短12h,最长72小时,监测效果满意。
2、方法:2.1用药准备:贝朗公司生产的22-24g安全型留置针,3m透明敷贴,bd压力传感器,无菌孔巾,无菌无粉手套,胶布,生理盐水500ml+肝素钠1支,消毒用物、监护仪、加压袋。
2.2穿刺部位的选择:首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此位置表浅,易触及,易定位,易于固定和护理,其次是股动脉或腋动脉,但此位置不易固定,易发生脱落,感染、穿刺失败。
2.3allen’s试验:桡动脉置管前必须先行allen’s实验证实尺桡动脉供血情况,清醒患者可嘱其握拳,观察两手指尖,同时压迫桡尺动脉,然后在放松压迫尺桡动脉的同时,嘱病人松拳,观察手指的颜色,如5-7s内手掌由苍白变红,则表明桡动脉侧支循环良好,allen试验阴性,8-15s为可疑,>15s为供血不足,若>7s判断为allen’s试验阳性,禁止在该侧进行桡动脉穿刺;对于昏迷患者则利用监护仪上显示的spo2脉搏波和数字判断,举高穿刺手,双手同时按压尺桡动脉,显示平线和数字消失,放低手,松开尺桡动脉,屏幕出现波形和数字,即为正常,表示尺桡动脉供血良好,如不显示即为异常,需改另一侧用同样方法试验,或改其它穿刺部位穿刺。
护理查房-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护理,以下是护理查房时需要考虑和注意的事项:
1. 观察血压:在每次查房时,应该测量患者的血压,并记录下来。
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密切关注他们的血压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2. 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压监测。
在查房时,应查看患者的最近一次血压监测结果,并记录下来。
如果发现血压异常,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3. 患者教育:在查房时,可以向患者提供一些关于高血压管理的教育。
这包括饮食、锻炼、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教育患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高血压,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药物管理: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
在查房时,需要核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并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是否有药物不良反应。
5. 注意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心脑血管
疾病等。
在查房时,需要留意患者是否有相关症状或体征,如头痛、胸痛、心悸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给医生。
6. 心理支持: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也会产生
影响。
在查房时,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
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以上是在护理查房-高血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认真观察
和及时干预,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基础护理技术》电子书血压的观察及护理内容提要:理论知识一、正常血压与生理变化二、异常血压的评估及护理技能操作血压测量法一、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1. 概念血压(blood prcssure.Bp)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一般所说的血压指动脉血圧,如无特别注明,均指胧动脉血压。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随着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而发生规律性的波动。
在心室舒张末期,动脉血压下降达最低值称为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达最高值称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为脉压(pulse pressur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约等于舒张压+1/3脉压差。
在循环系统中,足够的血液充盈是形成血压的前提,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同时大动脉的弹性作用对血压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动脉血压受每搏输出量、心率、夕卜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比例等因素的影响。
2. 正常血压以肱动脉血压为标准,成人安静状态下正常血压范用为:收缩压90〜139mmHg,舒张压60〜89mmHg,脉压30~40mmHg。
若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 则为正常高值。
血压的il崔单位通常用亳米汞柱(mmHg)表示。
若用千帕(Kpa)表示,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为:lmmHg=0.133Kpa,lKpa=7.5mmHg。
3. 生理变化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定范隔内波动,但可以保持相对的恒定来保证各器官和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生理情况下,血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多以收缩压改变为主。
1.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血压呈逐渐增髙的趋势,但收缩压比舒张压升高更为显著。
2. 性别女性在更年期前,血压低于同龄男性;更年期后,血压升高,与男性差别较小。
3. 昼夜和睡眠大多数人的动脉血压呈''双邮双谷”的日节律,零晨2〜3时最低,上午6〜10时和下午4〜8时各有一个高峰,晚上8时后血压逐渐下降。
简述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1. 了解病人的病情: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用药情况、症状和体征等。
定期监测血压,以便及时发现和识别病情变化。
2. 饮食护理:合理控制热量、脂肪和盐的摄入量,注重高血压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鼓励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和鱼类等健康食物。
3. 注意体重控制:如果病人超重或肥胖,建议减少体重。
合理的减肥计划包括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身体活动。
4. 药物管理: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依赖药物来控制血压,护理人员需要负责管理和监督病人的药物使用。
要确保病人按时按量服药,并理解药物的作用和可能的副作用。
5. 定期复诊和监测:病人需要定期复诊,护理人员应协助病人进行血压监测和其他必要的检查,并及时报告医生有关病人的健康状况。
6. 锻炼和生活方式管理:鼓励病人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同时,帮助病人管理压力,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
7.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心脏病、脑血管病和肾病等并发症。
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治疗。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护理需要全面关注病人的饮食、药物管理、生活方式和并发症预防等方面,以确保病人的血压控制和身体健康。
定期的护理和监测,准确的药物管理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是维持高血压病人健康的关键。
一、概述术后高血压是指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血压升高现象,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术后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脑出血、肾脏损伤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术后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二、护理措施1.密切监测血压术后高血压患者需严密监测血压,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待血压稳定后可逐渐延长测量时间。
观察血压变化趋势,如血压持续升高或波动较大,应及时通知医生。
2.调整体位术后高血压患者应保持平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有助于降低颅内压,减轻心脏负担。
避免剧烈变换体位,防止血压波动。
3.控制疼痛术后疼痛可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应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芬太尼、吗啡等。
同时,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有助于减轻疼痛。
4.合理饮食术后高血压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5.心理护理术后高血压患者可能因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导致血压升高。
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6.药物治疗根据医嘱,合理使用降压药物。
如硝苯地平、洛汀新等。
患者需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
7.并发症预防(1)脑出血: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心脏负担加重: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心电图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肾脏损伤:监测患者尿量、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健康教育(1)指导患者掌握血压监测方法,学会自我管理。
(2)告知患者高血压的诱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3)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了解药物不良反应。
(4)鼓励患者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总结术后高血压护理措施包括密切监测血压、调整体位、控制疼痛、合理饮食、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及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这些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降低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高血压病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1.1、针对病人性格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帮助患者调节负性情绪,教会其训练自我控制能力.1.2、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补充适量蛋白质,戒烟酒、咖啡、浓茶及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1.3、防止便秘,必要时给与润滑剂或轻泻剂.1.4、一、二级高血压患者保证充足睡眠,不能作重体力劳动;血压持续升高,伴有心、肾、脑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2.病情观察及护理2.1、监测血压:每日1-2次,如测出血压过高收缩压≥200mmHg、过低舒张压≤60mmHg,升降幅度过大>40mmHg,立即告知医生.2.2、观察症状: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并伴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潮红、视力模糊、心悸、气促、失语偏瘫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备好降压药物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3.用药护理:使用降压药后应定时测量血压以判断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急性低血压反应.3.1、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等应注意检测血钾浓度,酌情补钾.3.2、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比索洛儿等应观察其抑制心肌收缩力、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掩盖低血糖症状心悸、血脂升高等不良反应;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等应防止体位性低血压.3.3、使用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应观察有无头痛、头晕、面潮红、胫前、踝部等外周水肿、反射性心动过速等;使用地尔硫卓合贝爽应观察有无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3.4、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疏甲丙脯酸、福辛普利等应观察有无头晕、乏力、咳嗽、肾功能损害等.3.5、使用血管扩张剂硝普钠时,从小剂量开始,不可与其他药物配伍,配制后4小时内使用,滴注宜避光,根据血压调节给药速度.用药期间须严密监测血压、血浆氰化物浓度,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压、头痛、恶心、呕吐、腹部痉挛性疼痛等症状.4.健康教育:4.1、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和稳定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及不良刺激,指导使用放松技术如音乐治疗、缓慢呼吸等.4.2、食盐3-5g/d,少吃动物内脏,戒烟酒及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含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4.3、注意劳逸结合,根据年龄、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当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悸、气急等症状时应就地休息.4.4、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随意增减药量而影响疗效或突然停药而致反弹性高血压.4.5、教导病人或家属测量定时血压并记录,定期到医院复查,不适随诊.附录一、高血压诊断标准附表2003年美国国家联合委员会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第七次报告JNC-7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最新指南.JNC-7公布的高血压新标准为:成人≥18岁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于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分类见下表: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该标准还规定了低血压的标准:低血压指血压低于90/60mmHg.附录二、高血压病分期分级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高血压病分期标准,高血压可按有无靶器官心、脑、肾等脏器损害及损害程度分为以下三期.Ⅰ期:靶器官无器质性损害.清泉:即血压达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损害征象.Ⅱ期:至少符合下列3项中的1项:①心电图检查有左心室肥厚或劳损征象,或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左心室扩大征象;②视网膜动脉普遍或局限性狭窄;③蛋白尿或血肌酐浓度轻度增高.Ⅲ期:符合下列4项中l项:①左心室衰竭;②肾功能衰竭伴有代谢性酸中毒;③颅内出血脑实质、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④视网膜出血、渗出或称:眼底出血或渗出合并或不合并视神经乳头水肿.1999年2月WHO将高血压分为三级:1级,即“轻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2级,即“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3级,即“重度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除了将高血压分成三级外,WHO还将130~139/85~89mmHg定为血压的“正常高值”.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附录三、常用降压药分类与特点1利尿药:包括氢氯噻嗪双克、螺内酯安体舒通、呋塞米速尿等药物.作用机理为使血浆和细胞外液容量减低,心排血量减低,血管壁内钠离子减少,血管的阻力降低,进而降低血压,常作为基础降压药,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尤适合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2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倍他乐克、络活喜等药物,此类药物可减慢心律、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和肾素活性,进而降低血压.可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的首选治疗,尤其是男性、伴心绞痛、快速性心律失常者.3α受体阻滞剂:主要药物有哌唑嗪、苯其胺、多沙唑嗪等药,可阻滞儿茶酚胺对血管的作用,降低外周阻力,进而降压,尤其是适用于伴有前列腺肥大、高血脂病、糖耐量异常的高血压病人.4萝芙木类:主要有利血平、复方利血平、北京降压0号等药物,可阻断交感神经末梢儿茶酚胺的储存,干扰肾上腺素能的传递,导致血管阻力的降低.可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尤适合心率快、精神紧张、血浆肾素活性高的病人.5钙拮抗剂:主要有硝苯地平伲福达、拜新同、心痛定等、氨氯地平、费络地平、尼群地平、尼长地平、尼莫地平、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药物.此类药物抑制钙进入动脉平滑肌细胞,降低血管阻力进而降压,可满意控制轻中度高血压,尤适合合并心绞痛者,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适用于伴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高血压病人.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此类药物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减慢缓激肽的降解,促进前列腺素的释放,进而发挥降压作用.可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尤其适合伴心衰、心梗合并及糖尿病肾病的病人.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包括氯沙坦、缬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等药物,可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达到降压目的.适用于各种轻中度高血压病人,尤其不能耐受ACEI引起剧咳的患者.高血压病人健康指导一、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一相关概念高血压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治疗高血压可显着改善病人预后,降低并发症,减少病人、家庭及社会的负担.二高血压诊断标准附表成人≥18岁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于不同级别时,应按两者中较高的级别分类,分类见下表: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分级该标准还规定了低血压的标准:低血压指血压低于90/60mmHg.二、高血压病人健康指南一饮食调节以低盐、低脂肪饮食为宜,适当限制胆固醇,少吃或避免含饱和脂肪酸的动物脂肪,宜多食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高蛋白质的食物,食用植物油代替日常食用的动物油,常用的植物油为:豆油、麻油、菜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以利于血压的控制.二戒烟和控制饮酒吸烟不仅可导致血压升高,并且可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并发症,饮酒可使兴奋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类固醇激素水平升高,从而导致血压增高.吸烟的消耗量与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吸烟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所以,高血压病患者应戒烟和限酒.三控制体重体重增加可引起血压升高,因身体增重时伴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即静脉的回心血量、心输出量增加,因此血压升高.相反,体重降低血浆容量及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亦就随之下降.四服药注意事项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终身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血压显着增高多年的患者,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以免使身体不能适应,并可导致心、脑、肾血液的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肾功能的不全等;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加予调整,防止血压反跳;如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性低血压物时,要向患者说明坐位或平躺时起立,动作要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避免突然起立,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五心理调节患者宜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要改善控制自己的情感生活,不要过度兴奋,激动或发怒.避免情绪激动、过度紧张、焦虑及各种不良刺激.音乐对人的心理和情绪有调节作用,要鼓励患者多听音乐,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