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 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440.00 KB
- 文档页数:12
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
2.在老师的引导下,运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以及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3.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三、学生认知分析
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
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知识回顾
环节二介绍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史
环节三总结出原子的构成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环节四探究原子质量与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环节五课堂小结和练习。
3.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课题2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核心素养】从原子结构模型、理论的开展历程中,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实验等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结构;2.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应,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情境引入:播放: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结合朝鲜第五次核试验说明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象征,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根本的原子结构说起,引入新课2.投影本节课目标:〔1〕知道原子的结构〔2〕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观看视频默读目标结合时事,视频导思,创设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好奇、探究的欲望,实现从科技走向化学的目的3.学生自学导学案上的资料;找出原子结构发现的几个阶段,并说出每个阶段的核心观念和探究方法请一个小组同学交流〔1〕学生交流了几个阶段后投影: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分析其现象探究其本质。
〔2〕交流核心观点后指出:这些科学发现,都推动了当时化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开展,因而都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3〕交流探究方法后指出:科学假说、建立模型、实验等是探究物质微观世界的根本手段,也是我们学习物质构成奥秘必须的思维方式。
过渡:科学开展到今天,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又是如何的呢?4.请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原子的构成,独立完成以下问题〔1〕描述原子的构成,充分想象原子的空间结构〔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自学导学案上的资料交流资料中原子结构发现的几个阶段讨论分析:现象中折射的本质交流核心观点交流探究方法【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学生交流: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教师追问: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通过学生自学资料,提炼材料中观点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体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初步了解假说、模型、实验等是学习物质微观世界的根本方法。
(原子的构成第—课时)教学反思原子的构成第—课时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是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性质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比拟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拟困难。
在本节课中一些比拟好的地方有: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课堂,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小组交流来获得新知识,老师最后进行点拨。
例如:在讲原子的结构时,让学生对卢瑟福进行的α粒子攻击金箔后α粒子出现的三种情况展开商量,问题是“为什么大多数α粒子能直接通过金箔而不改变方向?为什么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为什么少数α粒子被反弹?〞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小组商量后得出答案,哪怕是不完整的答案,比老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的多。
二、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例如:在总结原子的规律时,学生能总结的老师不讲,学生能补充的老师不说,通过全体学生的智慧,最终把全部规律总结完整。
老师在学生发觉并总结规律时,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描述地更标准。
三、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理解抽象化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时,如果有挡住我的,我能不能通过,学生说不能,那就说明没有障碍物,有空间。
那为什么大多数能通过呢?说明空间大。
这就反映了原子内部有一个较大的空间。
学生就比拟简单理解了。
〞“在讲解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时,我举了乒乓球和铁球相碰,哪个被反弹?同学们都了解乒乓球被反弹,那是因为铁球质量大。
那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内部的粒子质量怎么样,同学们了解了质量大。
而极少数被反弹,说明体积小。
〞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我们引用生活中的类似现象会形象直观,加深学生理解。
四、讲练结合,在学习完每个重难点后,及时练习,学以致用,让学生对知识消化稳固。
需要改正的地方:一、对于重点的内容,留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消化记忆,学生理解后再及时记忆,掌握地会更加牢固。
二、精选习题,增强练习的效果,并让学生多讲解。
三、对学生的评价单一,还要更多元化,起到更好的鼓励效果。
四、在引导上还要再对学生多一些耐心,信任学生能答复的更全面、更精确。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去探究客观规律;2、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情感目标: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通过了解我国在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方面的成绩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教学准备】课前准备与教材相关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课件展示电解水的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课件知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是不可分的。
二、教学新知1、原子的发现史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发现史,重点让学生记住英国的汤姆逊发现了原子中有电子,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想象过程及实验验证。
2、原子的构成活动一、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师提出问题: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你能否用语言简单的描述一下?目的:学生看到了微观的原子结构,能形象、直观的知道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构成。
活动二、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表格4-1教师提出问题:1、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是什么关系?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如何?3、原子的质量主要是集中在那部分结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并用语言描述出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质量主要决定于质子和中子活动三、教师播放课件展示教材中表格4-2教师提出问题:1、原子种类不同那么就什么不同?2、质子数和什么数相等,与什么不等?3、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吗?目的: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能够得出原子结构中出现的一些规律。
1、原子种类不同,质子数也不同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氢原子中没有中子(即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活动四、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原子与地球的体积比目的:让学生感受原子体积的小及原子核更小。
并转换问题引出原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