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制作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2
杭州西湖龙井茶园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区杭州西湖龙井茶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区之一。
这片茶园清新秀美,茶叶质量优良,被誉为中国绿茶的“国宝”。
1. 茶园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杭州西湖龙井茶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公元前3世纪已经种植绿茶。
茶园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区附近,地处沪杭平原和钱塘江之间,这里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绿茶的生长。
2. 龙井茶的特点和制作工艺龙井茶是一种扁平形的绿茶,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它的叶片细嫩嫩绿,色泽鲜明,冲泡后茶汤澄清明亮。
龙井茶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烘焙等多个环节。
茶农们通常在春季和秋季进行采摘,以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3. 龙井茶的世界知名度龙井茶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享有盛誉国内外。
它曾多次获得国际茶叶比赛的冠军,被赞誉为“中国茶叶之王”。
而且龙井茶还是国宴必备的茶品,曾多次招待各国元首和外宾。
4. 参观茶园的体验参观杭州西湖龙井茶园,可以近距离欣赏到美丽的茶园景色,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和制作工艺。
游客们可以亲手采摘茶叶,体验正宗的农耕体验,还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茶叶和各种茶点。
茶园内也有茶文化博物馆和茶艺表演,让游客们更深入地了解龙井茶的历史和文化。
5. 龙井茶的保健功效龙井茶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还有多种保健功效。
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降低血脂等作用。
经常饮用龙井茶可以增加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对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结语:杭州西湖龙井茶园作为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产区之一,其丰富的历史、独特的制作工艺以及优质的茶叶品质,使得龙井茶享誉中外。
游客们可以亲身体验茶园的美丽风光和茶叶的制作过程,同时品尝到龙井茶的鲜美口感和保健功效。
无论是对于茶叶爱好者还是对于文化探索者来说,杭州西湖龙井茶园都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西湖龙井的加工工艺流程
西湖龙井的加工工艺流程
西湖龙井是一种特殊的中国茶叶,其特殊的口感、色泽、香气、叶底质地等使其独具特色,这些特色使它成为茶叶界的传奇项目之一。
为了让茶叶口感更好、香气更加浓郁,加工工艺流程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就西湖龙井的加工工艺流程作介绍。
一、茶叶摘收
茶叶的摘收是提取西湖龙井茶叶香气和滋味的第一步,因此它非常重要。
茶叶摘收应在阳光充足的早晨完成,只采摘灿烂鲜嫩的叶片,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的作用,将叶片仔细摘收完毕。
二、洗茶
洗茶是在茶叶摘收完毕后进行的清洗和浸泡的过程,洗茶过程要求用清水清洗,并将所有的污物洗净,然后再锅煮。
三、揉捻
揉捻是茶叶加工的核心环节,这一步的重要性不能被低估。
揉捻的目的是将茶叶的叶肉揉捻和折叠,使叶肉碳过氧化物转化,使茶叶的滋味和营养素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茶叶口感。
四、烘干
茶叶烘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这一步中,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营养成分的流失,可以保证茶叶制作出来的质量和特性。
将茶叶置于无烟炉内,以调节好的温度、风速烘干即可。
五、筛选
筛选是整个茶叶加工工艺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可以根据叶片的样式、质量等进行筛选,将不合格的叶子去除,以确保最终制作的茶叶质量和特性。
六、包装
最后,茶叶经过上述加工工艺后,即可完成包装,方便顾客购买,根据品牌定位,应该使用精美的包装,以彰显品牌特色,达到顾客购买的预期效果。
“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村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有时简而化之,索性称这种色香味形别具风格的茶叶为龙井。
西湖龙井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韵,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蜚声于国内外市场,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誉满全球。
历史上龙井茶有“狮、龙、云、虎、梅”字号之分,分别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和梅家坞一带,其中产于狮峰的“狮”字号品质最好。
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若以杭州虎跑泉水冲泡,香清味冽,号称杭州“双绝”。
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味道很好的呢.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
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
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
”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龙井为什么是扁平的?和制作工艺有关茶叶的形状,有人统计说有33种之多,主要有扁平型、雀舌型、眉形、卷曲型、圆形、粉末型、饼型、砖型、坨型,等等。
一说扁平型,都会想到西湖龙井。
那龙井为什么是扁平的呢?龙井为什么是扁平的?相传,茶叶的形状,有人统计说有33种之多,主要有扁平型、雀舌型、眉形、卷曲型、圆形、粉末型、饼型、砖型、坨型,等等。
一说扁平型,都会想到西湖龙井。
那龙井为什么是扁平的呢?龙井为什么是扁平的?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来到西湖龙井村,行至茶园附近喝茶,爱其绿色,顺手摘了几片嫩芽,夹在了随身带的书里。
回宫以后,翻开书本,看到被压扁了的龙井茶叶,回味起龙井茶的清香味,于是下令进贡像这种扁平形状的茶叶。
茶农拿到圣旨后,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后来灵机一动,在炒茶时将茶叶紧贴锅壁,边炒边压,加工成外形扁平光滑的龙井茶,以符合乾隆爷的要求。
这种炒制方法于是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炒制龙井茶的独门手艺。
当然,这是个趣闻。
明代,冯梦桢《快雪堂漫录》记载:“炒茶,锅令极净,茶要少、火要猛,以手拌炒,令软净取出,摊于匾中,略用手揉之。
揉去焦梗,冷定复炒,极燥而止。
”按照这样炒而揉的制法,茶叶外形是不能炒成扁平的。
到明末彭孙贻的《采茶歌》中云:“龙井新茶品价高,杯杯瓣瓣立周邅。
不逢请客休轻试,辛苦担泉下虎跑。
”从这“瓣瓣立周邅”猜测,茶叶的形状应该就是扁形。
由此可知,明末清初,龙井茶已初现扁型。
清代徐珂写的《可言》:“各省所产之绿茶,罕有作深碧色者,惟吾杭之龙井,色深碧。
茶之叶他处皆蜷曲而圆,惟杭之龙井扁且直。
”可见,到清代龙井茶已普遍为扁形。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西湖龙井采制技术相当考究。
俗语道:“西湖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
一厅西湖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叫,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1、青叶采摘:西湖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
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西湖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
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
其次西湖龙井的采摘也『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叫,故极为名贵。
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 2厘米。
2、鲜叶摊放:采回的鲜叫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
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
提高茶叶品质高级西湖龙井的炒制仝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
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
而且因伞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
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排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于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千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
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回潮后的茶叫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1,完成定型。
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
西湖龙井茶教案(新)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西湖龙井茶的兴趣。
2. 介绍西湖龙井茶的基本信息,如产地、特点等。
教学内容:1. 引入西湖龙井茶的图片,让学生猜测是什么。
2. 简要介绍西湖龙井茶的产地、历史和特点。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湖龙井茶如此著名。
教学活动:1. 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3. 学生回答问题,展开思考。
章节二: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湖龙井茶的产地。
2. 介绍产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教学内容:1. 详细介绍西湖龙井茶的产地,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
2. 解释产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如土壤、气候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了解。
章节三:西湖龙井茶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湖龙井茶的特点。
2. 分析特点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教学内容:1. 详细介绍西湖龙井茶的特点,如形状、色泽、香气等。
2. 分析特点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如形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2. 学生观察茶叶样本,分析特点。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章节四:西湖龙井茶的冲泡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湖龙井茶的冲泡方法。
2. 学习正确的冲泡技巧,以提取茶叶的最佳品质。
教学内容:1. 介绍西湖龙井茶的冲泡方法,包括茶具选择、水温控制等。
2. 示范正确的冲泡技巧,并解释为什么要注意这些细节。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2. 教师示范冲泡过程,学生观察。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冲泡经验。
章节五:西湖龙井茶的文化价值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湖龙井茶的文化价值。
2. 探讨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1. 介绍西湖龙井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如茶艺表演、茶道等。
2. 探讨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如茶馆文化、茶诗等。
经典传说故事:西湖龙井经典传说故事: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狮峰的品质为最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西湖龙井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西湖龙井传说故事传说很久以前龙井山中有个荒凉的小村,村中有个老妇,住在破茅屋里,靠采摘屋后所种的十八棵茶树的嫩叶为生。
她为人心善,常煮茶水在门口任进山采茶的人取饮。
一天村中来了一位白胡子的老头,在门口喝茶时看见她屋角弃置一个破石臼,认出它是宝贝,便要购买。
婆婆道:“破旧石臼,是无用之物,喜欢,搬去就是。
”老者自己搬不动大石臼,便下山找人来搬,不想老太太善心又起,见他要石臼,便将石臼洗刷一净,把臼中腐土,埋在屋后十八棵茶树下。
老者带了下人回来,只见石臼已洗干净,大惊失色,石臼也不要了,叹息下山而去。
原来石臼并非宝物,它里面堆积的腐土才是无价之宝。
老妇屋后的十八棵茶树,自得腐土为肥后,生长茂盛起来;而用这些树的嫩芽所制的茶叶,好有奇特的清香,为诸茶之冠。
这些树便是龙井茶的始祖。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
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
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
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
他随手一摸,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
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西湖龙井茶艺表演收获与感受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而龙井茶,更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而杭州西湖的龙井茶更是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西湖龙井茶艺表演,不仅品尝了美味的龙井茶,更让我对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表演开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龙井茶的历史和制作方法。
龙井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制作方法则非常独特,需要用青蛙井的泉水来泡茶叶,然后将茶叶炒制,这样制出的茶叶就有了特别的香气和口感。
接下来就是茶艺师的表演了。
茶艺师先是将龙井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倒入适量的水,让茶叶舒展开来,这一步叫做“养茶”。
接下来就是泡茶的过程,茶艺师会不断地倒水,让茶叶的香气和味道逐渐释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茶艺师的手法非常熟练,一手握壶,一手掌握杯子,动作流畅而优美。
最后,茶艺师会用特制的杯子将茶倒入,让我们品尝这杯香气扑鼻的龙井茶。
品尝龙井茶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茶文化的内涵。
茶,是一种仪式感极强的饮品,也是一种交流的方式。
在品尝茶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茶的美味,更可以感受到茶文化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茶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它包含了中华文化的许多精髓,如谦虚,和谐,尊重等等。
在这次表演中,我还了解了一些茶的知识。
茶叶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品种,更取决于制作工艺和保存方式。
例如,龙井茶就需要用青蛙井的泉水来泡茶叶,这样制出的茶叶才会香气四溢。
而保存茶叶时,也需要注意避免受潮和光照,保持干燥和阴凉的环境。
这些知识让我对茶的品质和制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每一杯好茶。
通过这次西湖龙井茶艺表演,我收获了许多。
除了品尝美味的龙井茶,更让我深入了解和感受到了茶文化的内涵。
同时,我还学习到了一些茶的知识,这对我以后的生活也大有裨益。
茶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热爱和传承这一文化。
一、实训背景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茶文化,尤其是被誉为“绿茶皇后”的西湖龙井茶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我们一行人在专业导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西湖龙井茶实训。
此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理论学习,提升我们对西湖龙井茶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二、实训内容1.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与文化在实训的第一天,我们通过观看纪录片和文献资料,了解了西湖龙井茶的历史渊源。
从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对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到宋代西湖龙井茶名的确立,再到明清时期的盛名,西湖龙井茶经历了千年的演变,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2. 自然地理特点与茶树种植接下来,我们学习了西湖龙井茶的自然地理特点。
西湖龙井产于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翁家山、虎跑、梅家坞、云栖、灵隐一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漫射,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这些条件都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茶园,了解了茶树的种植和管理。
3.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制作工艺是实训的重点。
我们学习了西湖龙井茶的采摘、杀青、揉捻、烘干等关键步骤。
特别强调了采摘标准,即“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以及杀青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亲身体验了茶农的辛勤劳动,对西湖龙井茶的制作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 西湖龙井的品质鉴定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们学习了如何鉴定西湖龙井茶的品质。
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和叶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专业导师的指导,我们掌握了鉴定技巧,能够初步判断茶叶的优劣。
三、实训心得1. 对茶文化的认识通过此次实训,我对中国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茶道、茶艺、茶宴等都是茶文化的体现。
2. 对西湖龙井的敬畏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深知西湖龙井茶的价值和珍贵。
从茶树的生长到茶叶的制作,每一步都充满了茶农的辛勤和智慧。
我们对于每一片茶叶都充满了敬畏之心。
3. 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操作同样不可或缺。
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一种,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的龙井村附近地区。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制作技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 起源与初创期:西湖龙井茶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7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
相传,当时在西湖一带栽培的茶树上居住着一条龙,故得名“龙井”。
初创期的制作技艺相对简单,主要是采摘新鲜嫩芽,经过日晒或者炒制后制成茶叶。
2. 宋代发展:到了宋代,龙井茶开始有了一定的规模化生产。
宋代的龙井茶大多采用火烘的方法进行炒制,这种炒制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持茶叶的色泽和香气。
3. 明清时期的改良:明清时期,龙井茶的制作技艺有了进一步的改良。
特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龙井茶的制作技术更趋完善。
当时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茶工序,包括采摘、杀青、揉捻、烘焙等流程,使得龙井茶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 现代工艺的应用:20世纪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龙井茶
的制作工艺也逐渐引入了一些现代化手段,如机械化采摘、微机控制的火烘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茶叶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确保了一定的茶叶质量稳定性。
总的来说,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良,龙井茶的制作工艺得以完善,使得其成为享誉世界的名茶之一。
西湖龙井工艺流程西湖龙井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
其独特的工艺流程使其成为享誉全球的名茶。
下面将详细介绍西湖龙井的工艺流程。
一、摘叶摘叶是制作西湖龙井茶的第一步。
一般在清晨或傍晚时分,由经验丰富的茶农手摘嫩叶。
摘叶时要选取未开花、嫩绿的一芽一叶,这样的嫩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制成的茶叶口感更佳。
二、揉捻摘叶后,茶农将鲜叶放置在竹篮中进行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使茶汁充分接触空气,有利于茶叶的氧化酶活化。
揉捻时要用手掌轻轻揉动茶叶,使其叶肉破碎,茶汁渗出。
三、杀青杀青是制作龙井茶的关键步骤。
经过揉捻后的茶叶,需要通过杀青来阻止茶叶的进一步氧化。
一般采用高温杀青法,将摘叶后的茶叶放入锅中翻炒。
炒制时要掌握好温度和时间,以免茶叶烘焙过度或不足。
杀青后的茶叶色泽由鲜绿转变为碧绿,茶叶中的酶活性被迅速抑制。
四、晾凉杀青后的茶叶需要晾凉,使其温度降至室温。
晾凉的过程中,茶叶逐渐失去热气,同时茶叶中的水分也在慢慢散发。
晾凉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茶叶过于干燥。
五、炒制晾凉后的茶叶进入炒制环节。
炒制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变茶叶的水分含量,增加茶叶的香气。
炒制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免茶叶烘焙过度或不足。
炒制后的茶叶外形扁平,色泽碧绿,香气四溢。
六、筛分炒制后的茶叶需要经过筛分,以去除茶叶中的杂质。
茶农会用筛子将茶叶筛分成不同粒度的茶叶,保留最佳的茶叶颗粒。
七、精选筛分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精选。
茶农会仔细检查每一片茶叶,将其中的叶梗、破碎的叶片等不符合要求的茶叶去除。
只保留形状完整、色泽艳丽的茶叶。
八、烘干精选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干,以去除茶叶中的水分。
一般采用炭火烘干法,将茶叶放入烘干炉中进行烘烤。
烘干的时间要掌握好,以免茶叶过于干燥。
烘干后的茶叶质地干燥,色泽翠绿。
九、装箱烘干后的茶叶需要进行装箱。
一般采用纸质包装袋,以保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装箱后的龙井茶可以进行质量检验和包装封箱,最终出厂销售。
菊花龙井茶制作很方便来源:御牌西湖龙井菊花龙井茶,制作很方便。
组成:菊花10克,龙井茶3克。
功用:疏风解毒,清肝明目。
主治:白睛赤壅胀痛,热泪如沥,或白睛红赤灼热,眵多粘结之暴风客热和天行赤眼,俗称“红眼病”。
类似现代医学之急性结膜炎、流行性角膜结膜炎。
制法:上药置保暖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0分钟左右,频频代茶饮服。
每剂可用沸水冲泡2—3次。
病重者可每日2剂。
宜忌:胃寒食少者不宜过量。
按语:“红眼病”多因外感风热或时行邪毒而致,治疗上当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
既可以疏散风热,又能够解毒明目。
茶,《神农本草经》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李时珍之《本草纲目》更指出:“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
火为百病,火降而上清也。
”可见茶有清火解毒之功。
现代医学认为,“红眼病”多由病毒感染而致,而实验研究表明菊花、茶均有良好的抑制多种病菌和病毒的作用,故无论从临床上和药理上,菊花、龙井茶2味同用治疗“红眼病”是确有疗效的。
菊花品种较多,从颜色上分有黄、白2种。
《中药学》云:“在应用方面,疏散风热,多用黄菊;清肝明目,多用白菊。
”“红眼病”多因风热邪毒致病,故方中所用菊花当以黄菊为佳。
更多有关西湖龙井茶请关注:西湖龙井茶的喝法与使用来源:御牌西湖龙井新的西湖龙井茶并非越新越好,喝法不当易伤肠胃,由于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等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对胃肠功能差。
尤其本身就有慢性胃肠道炎症的病人来说,这些物质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诱发胃病。
因此新茶不宜多喝,存放不足半个月的新茶更不要喝。
此外,新茶中还含有较多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这些物质还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有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病的患者应适量饮用,而且不宜在睡前或空腹时饮用。
正确方法是放置半个月以后才可能使用。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流程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流程:
采摘:采摘鲜嫩的淡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初展芽叶。
摊青:采摘后的茶叶摊放在竹筛上,厚度以1厘米为宜,然后移入阴凉干燥处,摊放两小时,使鲜叶自然发挥多余的水分,以此减少青味、苦涩味,从而保持鲜爽。
清锅:摊放后的鲜叶放入铁锅中,用手进行翻炒,使其初步定型。
当锅温达到100到120度时,采用抓和抖的手势将茶叶充分抖散,保证受热均匀。
待龙井茶鲜叶七成干时起锅回潮。
回潮后的龙井茶摊放在竹筛上,移到阴凉处回潮。
等茶叶温度下降后筛除茶末,随后把龙井茶倒入锅中。
再次用手将茶叶炒干,完成最终的定型。
此时锅温需控制在60到70度左右。
炒制:采用“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进行炒制。
等到茶叶被炒至七八成干时再次晾晒,重复炒和晾的步骤,如此进行三次。
晾晒:把刚做好的龙井茶装入一个干净的陶瓷罐中,让龙井茶放置一段时间。
龙井茶制作方法简介龙井茶,又称西湖龙井,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
它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附近的龙井山区,因产地得名。
龙井茶以其扁平挺直、色绿味鲜的特点而闻名。
以下将介绍龙井茶的制作方法。
原料准备制作龙井茶所需的原料包括:•龙井茶叶:选择新鲜嫩芽组成的一芽一叶制作的龙井茶叶,质量较好;•纯净水:用于冲泡茶叶的水要干净,最好是高山泉水或过滤后的纯净水;•茶具:包括茶壶、茶杯和茶板等。
制作步骤步骤一:热水洗杯将茶杯用开水冲洗一遍,以保证茶杯的干净和卫生。
步骤二:准备茶叶选择适量的龙井茶叶,将茶叶放在干燥的茶板上,用手轻轻抖动,使茶叶展开,使茶叶的形状更加美观。
步骤三:冲泡茶叶1.烧水:将适量的水放入茶壶中,加热至80度左右的温度,冷水煮沸的水质更好。
2.预热杯子:将烧好的水倒入茶杯中,使杯子变热,同时也起到清洁和预热的作用。
3.加入茶叶:将茶叶放入预热好的茶杯中,建议使用每杯3克的茶叶,以此判断饮用的时间。
步骤四:冲泡水温控制1.第一泡:将80度左右的热水慢慢倒入茶杯中,水位要稍高于茶叶,然后盖上茶杯盖保温2-3分钟。
第一泡可用来冲泡热水,主要是为了热茶壶和茶杯。
2.第二泡:将水温控制在70度左右,倒入已经沏好的茶叶上,水位略微高于茶叶,盖上茶杯盖保温2-3分钟,然后慢慢品饮。
步骤五:品饮将茶杯拿起,闻香,品茗。
龙井茶以其特有的清香和鲜爽口感而闻名,品味时应细细品味茶汤的气息、滋味和回味等。
注意事项•不宜用开水冲泡:由于龙井茶较为嫩嫩,绿叶含水量较高,用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叶的嫩度,造成香气的流失。
所以在冲泡龙井茶时,水温要控制得当,避免水温过高。
•适量饮用:虽然龙井茶好喝,但是过多饮用可能对身体不利。
建议每次冲泡的茶叶量和水量适合自己的饮用量,科学合理饮用。
•注意保存:龙井茶一般不适合长时间保存,所以在购买后要注意及时饮用,以保证其原汁原味的新鲜口感。
总结通过上述制作步骤,我们可以轻松地冲泡出香气浓郁、味道醇厚的龙井茶。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周围及附近茶区,但以杭州西湖乡狮峰,梅坞、龙井村等地所产为佳。
因该品种茶芽叶细小,采摘匀嫩,做工精细,品质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名扬中外。
我国政府常选作外交礼茶,招待国宾,馈赠友好。
在世界优质食品评比中曾荣获金奖,为国争光。
现在西湖龙井分为狮峰、梅坞和西湖三个花色品种,由于产地稍有不同,品质也略有差异。
例如狮峰龙井,色泽黄绿显糙米色,香高持久,滋味醇厚,列为龙井“极品”,品质最好。
梅坞龙井,扁平挺秀,色泽绿润,滋味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品质略逊于狮峰,但产量多,品质稳定。
西湖龙并是龙井大宗产品,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绿润,香气鲜嫩,叶底嫩匀成朵。
近年来,在杭州市郊县也发展龙井茶生产,但品质较差,统称杭州龙井和浙江龙井等,各种龙井依芽叶嫩度和品质优次分级,4月初至5月上旬采制的多为特级和l—3级。
(1)采摘。
龙井对鲜叶品质要求严格,采摘标准依茶叶等级而异。
一般特级采一芽一叶初展,一级采一芽一叶开展;特级茶芽长于叶,长度在3厘米以下;二级茶芽等于叶,长不超过3.5厘米;芽短于叶的原料只作低级龙井。
采摘实行分批、及时、留鱼叶的制度;4月初至5月初釆春茶;约占全年产量的50%,夏、秋茶只作炒青原料,一般不制“龙井’’茶。
采回的鲜叶应及时摊放于室内,厚度为1千克/米2,摊叶时间3—12小时,摊至鲜叶含水70%左右。
鲜叶经过适度摊放,水分适度减少,不但可以提高炒制工效,节约劳力和能源,而且促使鲜叶轻度氧化,提高水解酶活性,使叶色保持翠绿,并有利于蛋白质和糖类水解,提高茶叶品质,改善成品茶的滋味。
(2)青锅。
龙井茶的杀青称为青锅,是初制的关键工序,高、中级龙井采用电锅手工炒制。
其目的是破坏鲜叶酶的活性。
制止多酚类的氧化并通过蒸发部分水分,有利于整形。
青锅温度按投叶量多少,有所不同,高级叶投量150克,锅温80-120~℃,炒制时间12—13分钟;中级叶投叶量200克,锅温100—140℃,炒制时间17—18分钟。
青锅用
抖、带、甩、
抓的多种手
法,使鲜叶
在锅内受热
均匀,顺利
散发水汽和
青草味,并
使初步压成
扁条。
具体
做法是:先
抖后带,先
快后慢,开
始时每分钟
抖40次左
右,逐渐降
低速度至每
分钟35次;
高级鲜叶青
锅分三段进
行,中级鲜
叶分两段进行,至叶子萎蔫,失去光泽,略显扁条,青草味和水汽消失,茶香透出,青锅叶减重50%—60%,含水量降至25%—35%,为杀青适度,
(3)回潮。
将青锅适度叶摊于竹匾内,使叶温下降,叶内水分重新均匀分布。
约经40—60分钟,茶叶重
新变软,用手筛将茶叶分成上、中、下三段,分别堆放,以便集中不同干度之茶叶进行辉锅整形,使干燥均匀一致。
(4)辉锅。
是龙井茶成形和发展香气的重要工序。
手工炒制时利用手势的变化,使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在锅内不断变化,从而塑造龙井茶扁平挺直的美观外形。
在手法上,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创造了抖、抹、挡、抛、搭、搂、捺、塌、推、磨等10种手势和动作,不同嫩度的原料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手势组合,灵巧而多变的炒法使茶叶在短时间内形成固有的形状和色、香、味。
如高级茶用“搭手炒法”,中级茶用“搂手炒法”,低级用“抓手炒法”,真是各得其所,巧夺天工。
辉锅每锅投叶量250克,温度为低→中→低,即开始40℃左右,10—20分钟后改为50-60℃,最后为40℃,维持20分钟。
其理由是:开始锅温低,手能紧贴锅面,缓慢地抓和抹,以逐步压紧成条形;随后温度升高,水分得以迅速蒸发,固定外形;最后降低温度,防止在充分干燥过程中茶叶焦糊或发生碎断,使叶色灰枯。
一般辉锅30—40分钟,含水量降至4%-5%时为度。
现用机械炒制,辉锅后含水可达3.5%—4%。
(5)精制。
龙井茶原料细嫩,精制工序比较简单,目的是清风割末,剔除杂物。
高档龙井先用5孔手筛分段,筛而簸去黄片后手工拣净,再用手筛清筛一次,然后匀堆装箱。
筛底用6—7孔复捺,捺面合并筛面茶处理,筛底经机分、复捺、风选、割末后匀堆成箱。
中级龙井用平圆筛分级,捺筛、复捺、拣剔、匀堆、成箱。
低级龙井,经抖筛、捺筛、风选、电拣、手拣、匀堆、成箱。
本文版权归茶马世家官网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