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加工工序
- 格式:pdf
- 大小:213.62 KB
- 文档页数:2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西湖龙井采制技术相当考究。
俗语道:“西湖龙井是靠一颗一颗摸出来的”。
一厅西湖龙井一般需要四~五斤青叫,经过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分筛、挺长头、归堆、收灰等工序,才能生产出上好的西湖龙井。
1、青叶采摘:西湖龙井采摘有三个特点:早、嫩、勤。
有爱茶人虞伯生在《游》中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句,说明高级西湖龙井向来就强调要早采。
其中以清明前采制的西湖龙井品质为最佳,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称为“雨前茶”。
其次西湖龙井的采摘也『分强调细嫩和完整,一般一公斤极品明前¨湖龙井,需要采摘至少八万个细嫩芽叫,故极为名贵。
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 2厘米。
2、鲜叶摊放:采回的鲜叫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1厘米左右。
经2小时以上摊放后,使部分水份挥发,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使炒制的西湖龙井外形光洁,色泽翠绿。
提高茶叶品质高级西湖龙井的炒制仝凭一双手在一口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时还要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
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制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西湖龙井。
而且因伞用手工在热锅内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3、杀青(又称青锅):即杀青和初步成型的过程。
当锅温达80-100°C时,涂抹少许植物油脂于锅内,投入约100克经排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式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于式进行初步成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千时即起锅,历时12-15分钟。
4、回潮:杀青后,放于阴凉处进行薄摊回潮。
摊凉后筛去茶末、簸去碎片,历时约40-60分钟。
5、辉锅:回潮后的茶叫倒入锅中,进一步整形炒1,完成定型。
通常是四锅青锅叶合为一锅辉,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
龙井制作工艺流程
龙井茶的制作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晾晒和分类等环节:
1. 采摘:选择成熟的龙井茶叶,通常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采摘时需避免阳光暴晒,保持叶片完整。
2. 杀青:将采摘好的茶叶放入锅中进行杀青,主要目的是停止茶叶内部化学活性的变化,保持茶叶的颜色和口感。
杀青时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常用的方法有烘焙和闷烫两种,闷烫可保留茶叶的鲜绿色。
3. 揉捻:杀青后的茶叶进入揉捻环节,通过揉捻可以形成茶叶的外形和增强茶叶内部的香气。
揉捻时需注意力度和时间的掌握,揉捻过程中茶叶逐渐变软,释放出独特的香气。
4. 晾晒:揉捻后的茶叶进行晾晒,主要目的是降低茶叶的水分含量,促进茶叶内部成分的变化和香气的形成。
晾晒时需避免阳光直射,通风良好。
5. 分类:晾晒后的茶叶根据不同的品质、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一般分为龙井一级、二级、三级等级。
根据市场需求将茶叶打包、包装和销售。
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技巧和经验的积累,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制作工艺的不同可能会有细微的差异,但总体流程基本相似。
龙井茶炒制的基本工序
龙井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其特点是色泽翠绿,香气清幽,口感鲜爽。
龙井茶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下面介绍其基本工序。
1. 杀青:将新鲜的龙井茶叶在高温下快速热处理,阻止叶片的自然发酵过程。
2.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轻轻揉捻,使叶片松软,有利于释放茶香。
3. 烘焙:将揉捻后的茶叶置于烘焙机中,进行干燥和烘烤,使茶叶恢复弹性和香气。
4. 压制:将烘焙后的茶叶放入压制机中,按照规定的重量和形状进行压制成均匀的茶饼。
5. 筛分:将压制好的茶饼经过筛分,去除杂质和碎叶。
6. 包装:将筛分好的茶饼装入茶袋或茶罐中,密封保存。
以上就是龙井茶的基本制作工序,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龙井茶。
- 1 -。
茶叶生产工艺流程
茶叶生产工艺流程是指茶叶从采摘到加工成成品茶的整个过程。
下面是茶叶生产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1. 采摘:首先,茶叶的生产过程始于采摘。
在茶叶采摘时,需要小心地摘取茶树的嫩叶,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2. 杀青:采摘的茶叶需要立即进行处理,以防止茶叶过早氧化。
最常用的杀青方法是高温杀青,可以使用锅炉或蒸汽来达到杀青的目的。
3. 揉捻:杀青后的茶叶要经过揉捻的工序。
揉捻既可以用传统的手工揉捻,也可以使用机械揉捻器进行。
揉捻的目的是破坏茶叶细胞,使茶叶内的细胞液流出,促进茶叶的发酵。
4. 发酵:揉捻后的茶叶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的发酵。
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方法因茶叶的品种和特点而有所不同。
发酵使茶叶内的酶活性增强,产生茶叶独特的香气和滋味。
5. 烘干:发酵完成后,茶叶需要进行烘干,以去除茶叶中多余的水分。
烘干可以使用传统的手工烘干,也可以使用机械烘干机进行。
烘干的目的是保证茶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发霉。
6. 筛分和分类:烘干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筛分和分类。
根据茶叶的大小和形状,经过不同的筛分工序,将茶叶分类为不同的等级和形态,以满足市场需求。
7. 包装:最后,茶叶经过筛分和分类后,需要进行包装。
包装可以选择常见的茶叶袋、罐子或者盒子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茶叶类型进行个性化的包装。
以上是茶叶生产工艺流程的概括。
不同的茶叶类型和品种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整体上,这个流程可以帮助茶叶生产者将采摘到的茶叶加工成优质的茶叶产品。
汉中仙毫(一)原料鲜叶要求1、要求不带茶蒂、不含鳞片、鱼叶及老叶,芽叶新鲜,无劣变或异味,不受污染,无其它非茶类杂物。
2、鲜叶运抵加工厂后,应摊放于清洁卫生、设备完好的贮青间,禁止鲜叶直接摊放在地面。
鲜叶要分级摊放,堆放厚度不超过3厘米,摊放时间不超过10小时。
3、鲜叶的运输、验收、贮存操作应避免机械损伤、混杂和污染。
(二)加工工艺要求1、工艺流程为:摊青→杀青→理条→做形→提毫→烘干→精选。
2、摊青:(1)环境:阴凉通风、不受阳光直射、干净卫生的室内。
(2)用具:竹质匾盘或晾席上。
(3)厚度:一般不超过3厘米厚。
(4)翻动:每1—2小时1次。
(5)时限:一般6—10小时内应付制。
(6)程度:叶色变暗、叶质萎软、青气消失、失重8—10%。
3、杀青(1)机械:常用30型、40型、50型滚筒杀青机(2)锅温:以50型杀青机为例,一般220—240℃。
(3)投叶量:以50型杀青机为例,一般800—1000克/次。
(4)程度:青臭气散尽、茶香显露、叶色变暗,含水60%左右为适度。
4、理条(1)机械:常用五槽和七槽多功能理条做型机。
(2)锅温:通常90—80℃。
(3)投叶量:一般每槽100—200克。
(4)程度:初步成型,含水率40%左右为适度。
5、做形(1)机械:同理条用机械。
(2)锅温:通常80—70℃。
(3)投叶量:一般每槽150—250克。
(4)程度:基本定型,含水率20—30%为适度。
6、提毫(1)设备:目前常用炒茶锅手工提毫。
(2)锅温:通常60—70℃。
(3)投叶量:一般150—250克/次。
(4)程度:白毫初露,外形固定为适度。
7、烘干(1)机械:名茶热风烘干机。
(2)温度:初烘100—90℃,复烘80—70℃。
(3)程度:足干时,手捻成末,含水率6%以内。
8、精选(1)拣剔:按产品实物标准样拣剔。
(2)复火:对水分超标产品,进行复火,使含水率在6%以内。
碧螺春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
龙井茶炒制的基本工序龙井茶是中国绿茶中的一种,产于浙江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
龙井茶以其独特的形态、香气和口感而闻名于世。
龙井茶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个基本工序。
第一步:采摘龙井茶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一般在清明节前后进行。
采摘时需要选择嫩叶,嫩芽,嫩叶和嫩芽的比例为1:1或2:1。
采摘后的茶叶需要在当天进行下一步的工序。
第二步:晾凉采摘后的茶叶需要晾凉,晾凉的时间一般为2-3个小时。
晾凉的目的是让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使茶叶更加柔软。
第三步:杀青杀青是龙井茶制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杀青的目的是停止茶叶中的酶的活动,防止茶叶变黑。
杀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高温杀青,一种是用低温杀青。
高温杀青的温度一般在250℃左右,低温杀青的温度一般在100℃左右。
杀青的时间一般为1-2分钟。
第四步:揉捻揉捻是龙井茶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揉捻的目的是让茶叶中的汁液均匀分布,使茶叶更加柔软。
揉捻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工揉捻,一种是机器揉捻。
手工揉捻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机器揉捻需要先将茶叶放入机器中,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揉捻。
第五步:炒制炒制是龙井茶制作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炒制的目的是让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使茶叶更加干燥。
炒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手工炒制,一种是机器炒制。
手工炒制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机器炒制需要先将茶叶放入机器中,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炒制。
总结龙井茶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个基本工序。
每个工序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或者机器进行操作。
只有经过严格的制作过程,才能制作出优质的龙井茶。
中国茶道之西湖龙井西湖龙井,居中国名茶之冠。
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围的群山之中。
多少年来,杭州不仅以美丽的西湖闻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龙井茶誉满全球。
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一首,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龙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
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
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
西湖龙井“龙井”一词,既是茶名,又是茶树种名,还是村名、井名和寺名,可谓“五龙合一”。
龙井茶产地分布在杭州西湖西南龙井村四周的秀山峻峰,故名“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分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传统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
西湖龙井中有两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和“梅坞龙井。
“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
“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
“高级“龙井茶”宜用85℃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
龙井茶优异的品质是精细的采制工艺所形成的。
采摘1芽1叶和1芽2叶初展的芽叶为原料,经过摊放、炒青锅、回潮、分筛、辉锅、筛分整理去黄片和茶末、收灰贮存数道工序而制成。
西湖龙井茶的采摘相当讲究。
每年春天,茶农分四次按档次采摘青叶,“清明”前三天采摘的称“明前茶”。
据说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
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西湖龙井茶一、西湖龙井属于什么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其中龙井4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国家级优良品种。
其外形挺秀、扁平、光滑、颜色嫩绿青翠,干茶和冲泡后茶汤的香气馥郁,含有非常清雅的豆香味。
二、西湖龙井茶的产地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以及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
其不同产区的初摘期不同,西湖区为每年的3月中旬左右。
三、西湖龙井茶的历史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
在北宋时期龙井茶的规模才微微的形成开始逐渐流传。
在明代时候开始最为兴盛流行,当时是不叫龙井而被称为—明前茶。
所以才有后来的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这么一个说法。
龙井茶以一芽一叶被视为最为优异极品。
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列为贡品。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四、西湖龙井茶的滋味特点1、香气:鲜纯的嫩香,香气清醇持久透花香2、汤色:嫩绿明亮3、滋味:鲜爽甘醇具有豆花香五、西湖龙井茶的等级,及如何辨别西湖龙井茶特级:☆☆☆☆☆形状:扁平光润、挺直尖削、匀齐色泽:翠绿鲜润汤色:嫩绿明亮清澈香气:嫩香馥郁、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匀齐一级:☆☆☆☆形状:扁平光润、挺直、匀整色泽:翠绿尚鲜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二级:☆☆☆形状:扁平尚光滑、挺直、匀整色泽:绿润汤色:绿明亮香气:清香尚持久滋味:尚鲜叶底:尚细嫩成朵、绿明六、西湖龙井茶的加工工艺西湖龙井茶主要是经过摊放、青锅、回潮、二青叶分筛、辉锅、干茶分筛、挺长头、归堆、贮藏收灰9道工序而制成。
龙井的制作工艺
龙井茶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摘、杀青、焙火、手工揉捻和干燥等步骤。
1. 采摘:龙井茶在采摘时主要选择嫩叶,通常是春季嫩芽始展的一二片嫩叶。
2. 杀青:采摘回来的茶叶通过高温处理,一般使用高温蒸烤或烘焙方法进行杀青,以杀死叶子内的酶活性,停止发酵过程。
3. 焙火:焙火是龙井茶制作中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制作出茶叶特殊香气的关键。
焙火一般分为手工和机械焙火两种方式。
手工焙火是将杀青的叶子放在火坛上,用火炭进行烘烤,通过反复翻动和揉捻,使茶叶均匀受热。
机械焙火则通过自动控制温度和时间来进行,以保持茶叶的天然香气。
4. 手工揉捻:手工揉捻是龙井茶制作的重要环节。
工匠们将焙火后的茶叶放在热盘上,用手指和手掌轻轻揉捻,使茶叶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平直的条形,同时茶汁也被激发出来。
5. 干燥:揉捻完成后,龙井茶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
传统的干燥方法是在室温下晾晒,也可以使用烘干机辅助干燥,但是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保持茶叶的质量。
完成以上工艺步骤后,龙井茶即制成品。
好的龙井茶叶色泽嫩绿,条索紧结,香
气鲜爽,汤色绿亮,滋味鲜甜。
龙井制茶工艺
龙井茶是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它是以杭州市西湖龙井村为原产地的一种特色茶。
龙井制茶工艺是由传统的手工制作和现代化机械生产相结合而形成的。
1. 采摘:龙井制茶的第一步是采摘,一般在清明节前后进行。
采摘的茶叶要求嫩芽肥壮、鲜嫩度高。
2. 杀青:采摘后的茶叶要立即进行杀青处理,以防止茶叶的鲜叶变质。
杀青一般采用高温烘烤或蒸汽杀青的方式。
3. 揉捻:经过杀青处理后的茶叶需要进行揉捻,这样可以使茶叶的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加醇厚。
4. 烘干:揉捻后的茶叶需要进行烘干处理,这样可以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掉,使茶叶更加干燥。
5. 分级:烘干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分级,一般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等不同等级的茶叶。
6. 包装:分级后的茶叶需要进行包装,一般采用铝箔袋或者纸袋进行包装,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
总之,龙井制茶工艺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处理才能制出优质的茶叶。
图解|西湖龙井炒制手法展开全文问山茶友会2017-04-13 10:16:27高品质的西湖龙井茶,是凭炒茶师傅灵巧的双手在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制成的。
西湖龙井的炒制手式有抖、搭、搨、捺、甩、抓、推、扣、压、磨,号称“十大手法”,如武林秘籍般高深。
炒制过程中,炒茶师傅会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适时地变化手法,调节力度。
只有对十大手法十分娴熟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一►功用:使鲜叶内水分蒸发,一般用在青锅、辉锅时。
►要点:手心向上,五指微微张开,稍曲,让攒在手掌上的茶叶上下抖动,然后均匀地撒在锅中。
二►功用:让茶叶的外形变宽、扁,在青锅及辉锅中茶叶下锅阶段使用。
►要点:手心向下,四指伸直合拢,向上翘起,拇指分开,翻掌向下,顺势朝锅底茶叶压去。
三►功用:将锅中的茶叶托于手中,让其便于抖动,这种手法能使茶叶变扁平,在青锅与辉锅时使用。
►要点:手掌伸开,四指伸直靠拢,手贴近茶,茶贴近锅,用手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向里移动带动在手掌上。
这种手法能使茶叶扁平,一般在青锅时使用,也是辉锅前期的主要手法。
四►功用:让茶叶从锅边上落到锅底,自然排列整齐,让发软的叶片在滚动中包住芽头。
同时,也必须让手中的茶叶进行里外交换,起到整理茶叶条索的作用,让茶叶条索整齐均匀。
一般在青锅时使用。
►要点:四指微张,大拇指叉开微弯,手心向下翻掌,顺势把手中的茶叶扔向锅底。
让叶片包住茶芽,起到理条,散发水分的作用,这是青锅后期手法。
五►功用:使茶叶光洁、滑润、扁平。
青锅、辉锅均要用上。
►要点:手掌平展,四指伸直靠拢,手贴茶,茶贴锅,将茶叶从锅底沿锅壁用力向外推动。
使茶身扁平光润。
六►功用:使手中的茶叶里外交换,整理条索,把茶叶抓紧、抓直。
抓主要用在辉锅和低档茶的青锅。
►要点:抓是手工炒制最基本的动作。
手心向下,五指微曲,抓住茶叶。
作用是把茶叶整理成条,紧直。
七►功用:使茶叶光、扁、平,只用于辉锅。
►要点:手掌向下,四指伸直或微曲,拇指前端略弯向下,手掌与四指控制住并压实茶叶,用力向前推出去。
龙井茶加工工艺流程详解龙井属于绿茶之一,也是扁形茶的代表,其扁平光滑的外形是在炒锅中利用手指和手掌的压力形成。
它的加工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摊放叶分筛→青锅→回潮→二青叶分筛→辉锅→干茶分筛→复辉→复筛归堆→贮藏。
十道工序相辅相成,摊放是前提,青锅是基础,辉锅是关键。
采摘每批采摘茶鲜叶要求达到“嫩、匀、净、鲜”四字要求。
采鲜叶要求做到“三不采”(不采紫色芽叶、不采病虫芽叶、不采碎叶),“四不带”(即不带老叶、不带老梗、不带什物、不带夹蒂)。
采摘时间因茶树品种、立地条件不同,早发园先采,后发园后采;成年园先采,幼年或更新园后采。
开采期宜早不宜迟,强调偏早;当芽叶在茶园树冠面有5%达到采摘标准时,即开采。
摊放采回的鲜叶需在阴凉处或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
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
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炒制炒茶过程简单分为青锅、回潮、辉锅三个阶段:青锅:是在15分钟内将茶叶初步成型为扁平,茶叶被炒至七八成干。
回潮:是将经过了青锅步骤的茶叶起锅摊平在竹筛中回潮,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时间。
辉锅:是将回潮后的茶叶加入锅中炒干,使水分小于5%,并且进一步定型。
大约需要20分钟。
辉锅后还有筛分、挺长头、分筛整理等工序。
炒制手法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
简单介绍几种炒茶过程中的常用手法:"抛"是为了让茶叶变松,把水分散发掉,有时也为了控制鲜叶的温度。
"压"则是为了把鲜叶压得扁而平,扁平而挺直是龙井茶的外形特色所在,有时为了使龙井茶表面变得光滑,还要边压边推。
龙井茶的加工工序
采摘
龙井茶的采摘有三大要求: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
1、以早为贵:历来龙井茶采摘时间很有讲究,以早为贵。
茶农常说:茶叶是个时辰草,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
2、细嫩著称:龙井茶的采摘还以采摘细嫩而著称,并以采摘嫩度的不同分为莲心、雀舌、旗枪,鲜叶嫩匀度构成龙井茶品质的基础。
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叶形如雀舌的称雀舌。
3、采摘次数多:采摘次数多,也是龙井茶的一大特色。
长期以来,采大留小分批采摘,已经成了习惯。
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全年采摘在30批左右。
晾晒
西湖龙井在采摘后要竹筛上进行晾晒,一般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这样可以减少茶叶中的青草味道,使水分达到炒制的要求,同时使新茶在炒制时不至于结团。
然后再对晾好的新叶进行大致分类,根据叶子的品质档次来决定下一步炒制的锅温、力道等条件。
所谓晾就是刚采摘下来的茶叶得在阴凉处堆放上大半天,大约相当于机械加工的退火,也就是通过堆晾,去掉茶叶里残余的大部分刚性。
采回的鲜叶需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为3厘米左右,中下级原料可稍厚。
经8-10小时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
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
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块,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这样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揉捻
揉也叫揉捻,是通过外力将茶叶的内部结构揉捻成人们希望的形状,但龙井茶的形状
要求青叶保留一部分自然的刚性,以便茶叶成型后还能看到部分青叶的原状,因此就将揉
捻工艺弱化了。
即将炒分解成炒-晾-炒-晾-炒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部分揉的要求。
炒制
西湖龙井的炒制需要手工完成,通常的工艺包括“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
龙井茶炒制手法复杂,依据不同鲜叶原料不同炒制阶段分别采取“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
整个炒茶过程分为青锅、回潮、辉锅三个阶段:
青锅:是在15分钟内将茶叶初步成型为扁平,茶叶被炒至七八成干。
回潮:是将经过了青锅步骤的茶叶起锅摊平在竹筛中回潮,大约需要一个小时时间。
辉锅:是将回潮后的茶叶加入锅中炒干,使水分小于5%,并且进一步定型。
大约需
要20分钟。
辉锅后的茶叶起锅晾凉就是成品的西湖龙井了。
十大炒法
传统的龙井炒制有十大手法:抛、抖、搭、煽、搨、甩、抓、推、扣和压磨,不同品
质的茶叶又有不同的炒制手法。
先要抛,再压、推,再搭,然后抓、抖……每一步骤中又
可以增加或是分解成若干个动作。
"抛"是为了让茶叶变松,把水分散发掉,有时也为了控制鲜叶的温度。
"压"则是为了
把鲜叶压得扁而平,扁平而挺直是龙井茶的外形特色所在,有时为了使龙井茶表面变得光滑,还要边压边推。
"抖"是为了把茶叶的形状抖出来,使叶和心包在一起,于是不仅香味
被牢牢地包在每一片茶叶内,冲泡后一芽一叶的形状也完整而立体,非常漂亮。
"搭"的动作很轻巧,左手捞起满满的茶叶时,老师傅总喜欢右手在满手的茶叶上轻轻
一按一抹,茶叶的色泽、温度和水分情况可基本看出,下一把怎么炒心里就有数了。
最关
键还是要看茶做茶,不是每一个等级的茶都要用到这十种手势,也不是每一个手法只有一
个动作,一切都要根据手里的茶叶质量来定手法。
每一捧鲜叶的水分含量、新鲜程度、大
小都不同,经验老到的茶农会根据鲜叶的情况决定采用哪种手势。
同样是压,高档茶叶只
要压扁就行,中档茶叶就要压得扁而紧,低档茶叶则要紧,手法和力度都不同。
就像年纪
大了,筋骨老了,能压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