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的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5
西湖龙井的介绍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素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着称,驰名中外。
冲泡龙井茶时取一玻璃杯,用80度左右的开水冲进杯中,只见朵朵茶芽袅袅浮起,旗枪交相辉映,好比出水芙蓉,俏嫩可人。
茶汤碧绿,香气清高,滋味甘醇,实乃茶之神品。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着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明代,西湖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
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
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此时的西湖龙井茶被列为中国之名茶。
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西湖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西湖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西湖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
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
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
从此,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
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
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
”民国期间,着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西湖龙井茶的发展。
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西湖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西湖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西湖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一、属性:名茶属性:传统历史名茶茶类属性:不发酵茶、绿茶内质属性:寒性二、产地:浙江杭州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西湖龙井等级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号,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分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传统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
西湖龙井中有两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和“梅坞龙井。
“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
“狮”:产地狮峰;狮峰、龙井一带“龙”:产地龙井:龙井、翁家山一带“云”:产地云栖:云栖、五云山一带“虎”:产地虎跑:虎跑一带“梅”:产地梅家坞;梅家坞一带这五个产地的茶,通称为西湖龙井。
其中,以狮峰龙井为最!三、品质特征:形光扁平直,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美誉:全国第一名茶,国茶,天堂魁宝,名茶之冠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具有“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的赞美句子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四、西湖龙井的级别之分:以往,西湖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再分为5个等,每个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
随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共分43个等。
到1995年,进一步简化了西湖龙井茶的级别,只设特级(分为特二和特三)和一级至四级;同年,浙江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至五级,共6个级别样。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二级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三级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四级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五级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五、采摘制作特点:一早二嫩三勤,以明前茶为佳,雨前茶尚好,采摘讲究一芽一叶,芽叶全产1.5厘米,制出1斤龙井大约需要3.5万到4万个芽叶,经挑选后法如温度80-100°的锅中翻炒,通过“抖、搭、捺、拓、甩、扣、挺、抓、压、磨”等十大手法,炒制出高品质的龙井。
杭州龙井村简介
龙井,是杭州最负盛名的一片绿色宝藏,是人们心目中的“人间仙境”。
龙井茶产自西湖龙井产地——龙井村,有着上千
年的历史。
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据《西湖志》记载:“龙井山在镇西四里,峰峦叠翠,风景秀丽。
”
龙井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我国有千年的生产历史。
早在唐代就已被列为贡品,明代《茶录》记载:“龙
井茶,产于龙井山寺后涧之龙井峰下……其性甘爽质紧实,香如
龙涎”。
这些都说明了西湖龙井茶早在唐代就已是著名的贡品了。
但是,长期以来对西湖龙井茶质量优劣标准尚未统一。
直到1956年我国第一次制定全国茶叶标准时,才确定以“色绿、香郁、味醇”作为西湖龙井茶的质量标准。
但在西湖龙井茶生产历史中,仍然以色绿为优,香气足为上;味甘为上;质佳为优。
龙井茶的质量标准是一个历史问题。
因为在我国茶叶生产历史上从来没有制定过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完整的茶叶质量标准。
—— 1 —1 —。
欲把西湖比西子说的就是我过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龙井茶。
其因生产于杭州西湖的龙井区内而得名为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以色(色泽嫩绿)、香(香气幽雅清高)、味(滋味甘鲜醇和)、形(扁平光滑挺直)四大特点冠名世界。
古人曾以“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来比喻龙井的绝妙。
西湖龙井简介西湖龙井是绿茶属于扁青炒类。
其因为产地及制造的不同又分为龙井、旗枪、大方三种。
龙井早在唐代年间就已经出来,在北宋时期龙井茶的规模才微微的形成开始逐渐流传。
在明代时候开始最为兴盛流行,当时是不叫龙井而被称为——明前茶。
所以才有后来的“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这么一个说法。
龙井茶以一芽一叶被视为最为优异极品。
从上述简短的龙井茶演变不难看出,西湖龙井的成名于世界不是靠其偶然而是龙井的优异品质以及龙井茶那一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文化背景。
龙井不仅有着饮茶的价值,还是一种艺术文化的收藏。
从古至今都有着不少的诗人都其做出许多流传于世的绝代诗句。
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号,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
同时西湖龙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
”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树种:主要有龙井43、迎霜、乌牛早产地:西湖龙井茶产于西湖四周的群山之中。
过去按产地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
“狮”字号为龙井狮峰一带所产, “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五云山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一带所产,“梅”字号为梅家坞一带所产。
其中公认狮峰所产者香味品质最佳。
西湖龙井茶知识知多少?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西湖龙井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西湖龙井中有几个有名的品类“狮峰龙井”、“梅坞龙井”、“云栖龙井”、“虎跑龙井”等。
“狮峰龙井”产于龙井村、狮子峰、翁家山一带,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
“梅坞龙井”产于云栖、梅家坞一带,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
茶鲜叶品质分五级:特、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如表:
等
级
要求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夹角度小,芽长于叶,芽叶匀齐肥壮,芽叶长度不超过2.5cm。
一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以一芽一叶为主,一芽二叶初展在10%以下,芽稍长于叶,芽叶完整、匀净,芽叶长度不超过3cm。
二级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一芽二叶在30%以下,芽与叶长度基本相等,芽叶完整,芽叶长度不超过3.5cm
三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初展,以一芽二叶为主,一芽三叶不超过30%,叶长于芽,芽叶完整,芽叶长度不超过4cm。
四级一芽二叶至一芽三叶, 一芽三叶不超过50%,叶长于芽,有部分嫩的对夹叶,长度不超过4.5 cm。
【茶知识】西湖龙井茶知识介绍龙井茶是汉族传统名茶,著名绿茶之一。
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龙井茶色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即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的特点。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
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的龙井茶村。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大佛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四种,除了西湖产区168平方公里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其它产地产的俗称为浙江龙井茶。
浙江龙井又以大佛龙井为胜。
西湖龙井位列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得名于龙井。
龙井位于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
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因称龙井,传说晋代葛洪曾在此炼丹。
离龙井500米左右的落晖坞有龙井寺,俗称老龙井,创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初名报国看经院。
北宋时改名寿圣院。
南宋时又改称广福院、延恩衍庆寺。
明正统三年(1438年)才迁移至井畔,现寺已废,辟为茶室。
分布区域浙江省中部一带,分为西湖、钱塘、越州三个产区回到顶部意见反馈[1]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村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有时简而化之,索性称这种色香味形别具风格的茶叶为龙井。
龙井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韵,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誉满全球。
龙井茶含氨基酸、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若以杭州虎跑泉水冲泡,香清味冽,号称杭州“双绝”。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
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
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
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龙井茶[1]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
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
西湖龙井文案简短
1. 西湖龙井,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有“绿茶之王”的美誉。
2. 西湖龙井的茶叶外形扁平挺直,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鲜爽。
3. 西湖龙井的制作工艺独特,采用手工摇炒,火候掌握精准,保证了茶叶的品质。
4. 西湖龙井的产地在浙江杭州市西湖区,那里的气候、土壤和水质都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5. 西湖龙井的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人栽种茶树,宋代时已经成为贡品。
6. 西湖龙井的品质因地制宜,分为西湖松源、西湖梅家、西湖曲根等不同产区。
7. 西湖龙井的茶汤清澈明亮,口感醇厚,是茶叶爱好者的最爱。
8. 西湖龙井的茶叶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效。
9. 西湖龙井的茶艺文化源远流长,茶道、茶艺表演等都是西湖龙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0. 西湖龙井的品牌影响力广泛,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被誉为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代表之一。
西湖龙井茶一、西湖龙井属于什么茶?属于绿茶中的一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其中龙井43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选育出来的国家级优良品种。
其外形挺秀、扁平、光滑、颜色嫩绿青翠,干茶和冲泡后茶汤的香气馥郁,含有非常清雅的豆香味。
二、西湖龙井茶的产地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以及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
其不同产区的初摘期不同,西湖区为每年的3月中旬左右。
三、西湖龙井茶的历史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着《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
在北宋时期龙井茶的规模才微微的形成开始逐渐流传。
在明代时候开始最为兴盛流行,当时是不叫龙井而被称为—明前茶。
所以才有后来的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这么一个说法。
龙井茶以一芽一叶被视为最为优异极品。
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列为贡品。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四、西湖龙井茶的滋味特点1、香气:鲜纯的嫩香,香气清醇持久透花香2、汤色:嫩绿明亮3、滋味:鲜爽甘醇具有豆花香五、西湖龙井茶的等级,及如何辨别西湖龙井茶特级:☆☆☆☆☆形状:扁平光润、挺直尖削、匀齐色泽:翠绿鲜润汤色:嫩绿明亮清澈香气:嫩香馥郁、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匀齐一级:☆☆☆☆形状:扁平光润、挺直、匀整色泽:翠绿尚鲜润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细嫩成朵、嫩绿明亮二级:☆☆☆形状:扁平尚光滑、挺直、匀整色泽:绿润汤色:绿明亮香气:清香尚持久滋味:尚鲜叶底:尚细嫩成朵、绿明六、西湖龙井茶的加工工艺西湖龙井茶主要是经过摊放、青锅、回潮、二青叶分筛、辉锅、干茶分筛、挺长头、归堆、贮藏收灰9道工序而制成。
名茶“西湖龙井”的简要介绍
西湖龙井,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龙井村而得名,时而简称为“龙井”。
它的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拥有独特的品质风韵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
龙井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誉满全球,是中华传统名茶,也是著名的绿茶之一。
西湖龙井茶,不仅有着独特的品质,还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功效。
龙井茶含氨基酸、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若以杭州虎跑泉水冲泡,香清味冽,号称杭州“双绝”。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
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叫“雨前茶”。
向有“雨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
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立,汤色清洌,幽香四溢,尤以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枪”者为极品。
本文版权归(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作者:华祥苑茗茶
首发:/(华祥苑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西湖龙井图⽚1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得名。
中国⼗⼤名茶之⼀。
欲把西湖⽐西⼦,从来佳茗似佳⼈。
龙井既是地名,⼜是泉名和茶名。
茶有“四绝”:⾊绿、⾹郁、味⽢、形美。
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泽嫩绿光润,⾹⽓鲜嫩清⾼,滋味鲜爽⽢醇,叶底细嫩呈朵。
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红,“院外风荷西⼦笑,明前龙井⼥⼉红。
”这优美的句⼦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
集名⼭、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体,泡⼀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骄⼈的龙井茶⽂化。
西湖龙井是绿茶,龙井茶属于绿茶扁炒青的⼀种,扁炒青品质特点是形状扁平光滑,因产地和制法不同,分为龙井、旗枪、⼤⽅三种。
西湖龙井位列我国⼗⼤名茶之⼀,具有1200多年历史,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列为贡品。
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下胡公庙前的⼗⼋棵茶树封为“御茶”。
龙井茶始产于宋代,明代益盛。
在清明前采制的叫“明前茶”,其嫩芽初绽,形如莲⼼,因此称“莲⼼”。
每制⼀公⽄⼲茶约采摘鲜叶七万个左右,极为珍贵。
⾕⾬前采制的叫“⾬前茶”,⼜叫⼆春茶。
此时茶柄已长出⼀⽚⼩叶,形状似旗,茶芽稍长,形状似枪,故称“旗枪”。
⽴夏采摘的称“雀⾆”,再过⼀个⽉以后采摘的称“梗⽚”。
[1]向有“⾬前是上品,明前是珍品”的说法。
龙井茶泡饮时,但见芽芽直⽴,汤⾊清洌,幽⾹四溢,尤以⼀芽⼀叶、俗称“⼀旗⼀枪”者为极品。
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
狮峰所产为最,以其⾊泽黄嫩,⾼⾹持久的特点被誉为“龙井之巅”;龙井村所产茶叶肥嫩,芽峰显露,茶味较浓;梅家坞所产做⼯精细,⾊泽翠绿,形如⾦钉,扁平光滑,汤⾊碧绿,⼝味鲜爽。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在清代,相传,乾隆皇帝巡视杭州时,曾在龙井茶区的天竺作诗⼀⾸,诗名为《观采茶作歌》。
西湖龙井茶向以“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排列品第,以西湖龙井茶为最。
西湖龙井总结西湖龙井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因其产于杭州市西湖附近而得名。
它以其独特的形状、香气和口感而备受赞誉,是许多茶叶爱好者的最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西湖龙井的历史、特点以及制茶工艺进行总结。
西湖龙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相传明代初年,湖州市境内有一条龙穴被发现,龙好像在防火,形态奇特,因此被人们称为“龙井”。
在古代,西湖附近的人们开始采摘茶叶,茶园逐渐形成。
然而,西湖龙井的名气真正传遍世界还要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乾隆皇帝品尝了西湖龙井后大加赞赏,将之定为贡茶,并且下令继续改进制茶工艺。
从那时起,西湖龙井开始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崭露头角。
西湖龙井有许多令人惊叹的特点。
首先是其形状,龙井茶叶条形细直,如同雀舌,颜色浅绿,闻起来清新怡人。
这种形状是由于西湖龙井的制茶技艺独特,采用了压平的制茶方法,使茶叶保持了原始的形态。
其次,西湖龙井的香气独特迷人。
茶叶炒制过程中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香气,被茶叶爱好者称为“龙井香”。
这种香气淡雅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西湖龙井的口感则非常柔和细腻。
它既不苦涩也不过于酸甜,而是带有一种自然的甘甜味道,让人沉醉其中。
制作西湖龙井的工艺也非常独特。
首先是采摘茶叶的时间。
西湖龙井的茶叶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此时茶树的新芽刚刚长出,嫩叶嫩芽最为肥美。
采摘后的茶叶需要经过杀青、揉捻、炒制等一系列的工序才能成为西湖龙井。
其中,炒制是最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炒制方法需要熟练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通过锅中摇晃、翻炒等手法将茶叶熟化,形成特有的外观和香气。
现代的制茶工艺中,炒制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机械炒锅,但仍然需经过精心的控制和把握火候,保证茶叶的品质。
西湖龙井的制茶工艺虽然有所变化,但其独特的特点仍然得以保留。
无论是历史、形状、香气还是口感,西湖龙井都是茶叶中的佼佼者。
它既能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也代表了中国茶叶的高品质。
对于茶叶爱好者来说,品味一杯西湖龙井,便能体会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最著名的中国绿茶——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是最著名的绿茶品种,也是我国的第一名茶,因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山区的龙井村而得名。北宋时,龙井茶区已初具规模,清末时则扩大到西湖山区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故有“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后将“云、虎”合并为“梅”,即梅家坞,故又称为“狮、龙、梅”,其中以狮峰龙井为最佳,统称为“西湖龙井”,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之“四绝”著称于世。如今,杭州所属各县及浙江省内其他县区也出产龙井茶,为与“西湖龙井”区别而称之为“浙江龙井”。 传说,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村的狮峰山下,见几个乡女正在采茶,一时兴起也学着采了起来。手里刚采满一把,侍从来报“太后突病”,请皇上回去探望。其实,太后也没什么大病,不过是肝火上升,双目红肿,胃肠不适。乾隆皇帝问安后,便坐在母亲面前,一股清香从袖中飘出,这才想起那把茶叶,便让宫女将茶泡好后端给母亲。太后喝了一口,顿感双眼舒适多了,一碗茶入肚,胃不胀了,肿也消了,太后连连赞叹龙井茶“真乃灵丹妙药”。于是乾隆皇帝传旨,将杭州狮峰山下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树,每年进贡新茶。 关于西湖龙井,还有另外一个传奇故事。传说,龙井村住着一位无依无靠的老大娘,她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祖上种下的十八棵老茶树。老大娘体力差,肥料又少,茶叶质量差,卖不出去,眼看就揭不开锅了。一天,一位老者敲开院门,要以五两银子买下放在院墙角落处的破石臼。老大娘正为生计发愁,自然求之不得。老者告诉老大娘,千万别让人动石臼,自己一会儿派人来抬。老头走后,老大娘忙将落在石臼上的尘土、腐叶等扫掉,堆了好大一堆垃圾,没处放,就把垃圾埋在了十八棵老茶树下。这时,老头带着几位小伙子来抬石臼,一看石臼变干净了,忙问石臼上的杂物哪儿去了。老大娘如实相告,老头一听懊恼地直跺脚:“我花五两银子,买的就是你那堆破烂垃圾呀!”说完扬长而走。到手的银子飞了,老大娘越想越别扭。没想到,几天后,那十八棵老茶树竟生出了新枝嫩芽,新生的茶叶细嫩清新,沏出的茶水芳香怡人,老大娘再也不用为生活犯愁了。十八棵老茶树“返老还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西子湖畔,许多乡亲前来买茶籽。渐渐地,龙井茶香遍了西子湖畔。 这两个故事均为传说,未必真实发生过,却都提到了十八棵茶树。如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留着十八棵茶树,很多到杭州旅游的人会专程到此拍照留念。 西湖龙井还曾多次作为“国礼”出现在中外交往中。1949年12月,中共中央祝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70岁寿辰的礼品中就有西湖龙井茶。1957年,苏联代表团访问中国,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品尝了西湖龙井后,提出希望中国派技术人员到苏联的远东地区帮助当地居民种茶,但后来因为土壤、气候等原因,栽种未能成功。
西湖龙井团体标准
西湖龙井(Longjing)是中国最著名的绿茶之一,以其平静而清新的
味道和独特的成品外观而著称。
龙井又称“杭州龙井”、“西湖龙井”,是杭州市余杭区西湖区的一种茶叶;龙井茶叶采摘、加工流程的一系列技
术方法和管理要求以及成品茶的品质指标均属于西湖龙井团体标准,以下
是其标准:
茶叶外形:
1.形状扁平,筒状或卷曲;
2.颜色墨绿,鲜艳亮泽;
3.选取工夫极度讲究,一叶一心,一芽一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成品
茶的香气和味道。
色泽:
1.杏黄色,明亮透亮;
2.冲泡后茶水呈现透亮透明的金黄色。
香气:
1.天然香气,香味回甘;
2.闻茶香时,可以嗅到果香、花香、茶叶香等不同的气味。
味道:
1.顺滑爽口,回甘生津;
2.成品茶叶口感清新,清爽透彻,饮后的口腔感受非常自然。
整体评价: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并已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龙井茶的品质和独特性体现在其茶味和外形上,其聚众标准在严重要求茶叶的外观、色泽、香气和味道等方面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作为团体标准提供保障。
“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村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有时简而化之,索性称这种色香味形别具风格的茶叶为龙井。
西湖龙井茶以其独特的品质风韵,精湛的制作工艺而蜚声于国内外市场,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誉满全球。
历史上龙井茶有“狮、龙、云、虎、梅”字号之分,分别产于杭州市西湖区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和梅家坞一带,其中产于狮峰的“狮”字号品质最好。
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
若以杭州虎跑泉水冲泡,香清味冽,号称杭州“双绝”。
龙井茶含氨基酸、儿茶素、叶绿素、维生素C等成分均比其它茶叶多,营养丰富,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利尿,除烦去腻,消炎解毒等功效味道很好的呢.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
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
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
”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
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
”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
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龙井现为直径2米左右的圆形泉池,泉水经饮马桥,黄泥岭,出茅家埠流入西湖。
龙井之水的奇特之处在于搅动它时,水面上就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一样不断摆动,人们以为“龙须”,然后慢慢消失。
这一奇观,引得游人到此,乐趣倍增。
采茶“女儿红”得之不易“明前龙井”又叫“女儿红”,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
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
惊蛰初过,是茶农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
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
再加上采摘的辛苦,还没成茶就已先让采茶女们付出了几多劳苦。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古语就有“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之说。
龙井茶的级别标准以往,西湖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11个级,其中特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个级再分为5个等,每个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
随后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共分43个等。
到1995年,进一步简化了西湖龙井茶的级别,只设特级(分为特二和特三)和一级至四级;同年,浙江龙井茶分为特级和一至五级,共6个级别样。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扁平光滑一级一芽一叶开展,含一芽二叶初展,较扁平光洁二级一芽二叶开展,较扁平三级一芽二叶开展,含少量二叶对夹叶,尚扁平四级一芽二、三叶与对夹叶,尚扁平,较宽、欠光洁五级一芽三叶与对夹叶,扁平较毛糙龙井茶的品质特点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
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一青绿一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昧;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一青绿一黄褐。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得多。
机制龙井茶,现在有全用多功能机炒制的,也有用机器和手工辅助相结合炒制的。
机制龙井茶外形大多呈棍棒状的扁形,欠完整,色泽暗绿,在同等条件下总体品质比手工炒制的差。
龙井茶的审评内容龙井茶的审评内容与其他名优绿茶类同,主要是干评外形,湿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以及龙井茶产地的区分等。
1.外形审评取具有代表性的茶叶100g左右,放在茶样盘内评外形,主要评定形态、色泽、茸毛等项因子。
通过外形评定,可以判定其属于西湖龙井还是浙江龙井。
因这两种茶外形十分接近,甚至其他茶区用龙井种鲜叶(如龙井43、龙井长叶)炒制的部分扁形茶,其外形与西湖龙井也难分伯仲,这就给判别龙井茶的产地带来很大的难度,这也是目前市售龙井茶中标识混乱的原因。
但有经验的审评者,根据龙井茶外形的基本特征,对大多数茶叶的产地是能够加以区分的。
2.茶汤色泽的审评高档茶的汤色显嫩绿、嫩黄的占大多数,中低档茶和失风受潮茶汤色偏黄褐。
从汤色不易判别龙井茶的产地,也不必硬加区分。
3.香气和滋味的审评产于西湖区梅家坞、狮峰一带的早春茶叶,如制茶工艺正常,不带老火和生青气味的特级西湖龙井和产于浙江省的特级浙江龙井在香气和滋味上有一定的差别。
西湖龙井嫩香中带清香,滋味较清鲜柔和;浙江龙井带嫩栗香,滋味较醇厚。
若使用“多功能机”炒制的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由于改变了传统龙井茶的制作工艺,两者的香气无明显的区别。
其他扇形茶大多呈嫩炒青茶的风味。
但即使是西湖龙井,一旦炒成老火茶,呈炒黄豆香后,则不易从香气上分清其产地。
在江南茶区,室温条件下贮存的龙井茶,过梅雨季后,汤色变黄,香气趋钝。
4.叶底的评定叶底审评主要是评色泽、嫩度、完整程度。
有时把杯中的茶渣倒入长方形的搪瓷盘中,再加人冷水,看叶底的嫩匀程度,可作为定级的参考。
5.龙井茶的级别评定龙井茶的级别应对照标准茶样而定,若外形与标准样有差别的(如有机茶),只能按嫩度与标准样相当的级别确定。
目前大部分散装龙井茶制后就上市,部分不标级别,只有价格。
若是小包装龙井,则必须标明产品名称和级别,这些茶应对照标准样评定。
龙井茶的级别与色泽有一定的关系,高档春茶,色泽嫩绿为优,嫩黄色为中,暗褐色为下。
夏秋季制的龙井茶,色泽青暗或灰褐,是低次品质的特征之一。
机制龙井茶的色泽较暗绿。
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
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
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
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
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
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
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
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
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
”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
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 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
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
”此时的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
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
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
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
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
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
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
”民国期间,著名的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
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
所以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龙井茶的冲泡方法:泡茶时先将85℃--90℃的沸水冲如洗净的茶杯里,然后投入茶叶,稍许,便可观赏到茶叶在水中缓慢舒展、游动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