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食品分析第十二章维生素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83
维生素的定量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常见维生素的定量测定方法,了解维生素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不同的维生素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检测方法。
本次实验以维生素C 为例,采用碘量法进行定量测定。
维生素 C 具有还原性,能与碘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维生素 C 与碘反应生成脱氢抗坏血酸和碘化氢。
通过用已知浓度的碘溶液滴定样品中的维生素 C,根据碘溶液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水果(如橙子、柠檬等)、2%草酸溶液、标准碘溶液(005 mol/L)、淀粉指示剂。
2、仪器电子天平、容量瓶(100 mL、250 mL)、移液管(5 mL、10 mL、20 mL)、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玻璃棒、烧杯、研钵。
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选取新鲜水果,洗净、擦干,去皮后称取200 g,置于研钵中研碎,加入 2%草酸溶液 20 mL,搅拌均匀后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用少量 2%草酸溶液多次冲洗研钵,洗液一并转入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摇匀。
2、滴定用移液管准确吸取 100 mL 样品溶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20 mL 2%草酸溶液,1 mL 淀粉指示剂,立即用标准碘溶液滴定至溶液呈蓝色,且在 30 秒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记录碘溶液的用量。
3、空白实验另取 30 mL 2%草酸溶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1 mL 淀粉指示剂,用标准碘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碘溶液的用量(V0)。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数据记录|实验次数|样品消耗碘溶液体积(mL)|空白消耗碘溶液体积(mL)||::|::|::|| 1 | V1 | V0 || 2 | V2 | V0 || 3 | V3 | V0 |2、计算维生素 C 的含量(mg/100 g)=(V V0) × C × 0088 × 100 /(m× 10)其中,V 为样品消耗碘溶液的平均体积(mL),V0 为空白消耗碘溶液的体积(mL),C 为碘溶液的浓度(mol/L),0088 为 1 mL 碘溶液(005 mol/L)相当于维生素 C 的质量(mg),m 为样品的质量(g)。
维生素的分析测定与食品中有毒有害成分的分析测定食生101 马悦0118101118维生素的分析测定第一节概述一.食品中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维生素C…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一.食品中维生素A测定1.高效液相色谱法,原理:试样中的维生素A及维生素E经皂化提取处理后,将其不皂化部分提取至有机溶剂中。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反相柱将维生素A和维生素E分离,经紫外检测器检测,并用内标法定量测定。
2.比色法,原理:维生素A在氯仿溶液中与三氯化锑相互作用,产生蓝色物质,其颜色深浅与溶液中所含维生素A含量成正比。
该蓝色物质虽稳但在一定时间内可用分光光度计于620nm波长测定其吸光度。
二.维生素D的测定维生素D的测定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薄层层析法等1.三氯化锑法,原理:在三氯甲烷溶液中,维生素D与三氯化锑结合生成一种橙黄色化合物,呈色强度与维生素D的含量成正比。
三.β-胡萝卜素的测定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有色蔬菜和水果中,本身也是一种色素。
在植物,胡萝卜素经常与叶绿素和叶黄素等共存,在提取β-胡萝卜素时,这些色素也能被有机溶剂提取,因此在测定前,必须将胡萝卜素与其他色素分开。
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纸色谱法、柱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
1.纸色谱法,原理:试样经过皂化后,用石油醚提取食品中的胡萝卜素及其他植物色素,以石油醚为展开剂进行纸层析,胡萝卜素极性最小,移动速度最快,从而与其他色素分离。
剪下含胡萝卜素的区带,洗脱后于450nm波长下定量测定。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一维生素B1的测定1.分光光度测定:适用于测定维生素B1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大米、大豆、酵母和强化食品等。
2.荧光法:将游离型维生素B1氧化成硫色素,测定其荧光强度。
二.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水果,蔬菜等。
测定维生素C 的方法有荧光法、2,4-二硝基苯肼光度法、靛酚滴定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