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1.36 MB
- 文档页数:5
简介: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Canberra)是联邦政府、国会及外国使馆的所在地,是澳洲的政治中心。
澳洲是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而堪培拉是个只有50多年历史的新都市。
它是悉尼与墨尔本两大城市在半个多世纪前争为首都之冠不下作为妥协而建立的,最终被建在了两大城市的中间。
堪培拉离悉尼328公里,离墨尔本690公里。
堪培拉的四周是美丽的山岭,城市为松林翠柏所环抱,郊区与自然乡村毗连,景色秀丽优雅,环境清新宁静。
由于人口密度小(30多万人)又无工业区,堪培拉享有“天然首都”之美誉。
它布局科学,市区建筑摩登,郊区又具田园风味。
世界各地的旅游者都喜欢驱车行驶在它一流的高速公路上,浏览这个美如世外桃源的城市。
1908年堪培拉被选为首都后向国际上招标新的建筑设计方案,美国建筑师波利·古瑞芬竞得设计权。
他把城市设计成特有的环圈形,由市中心向四周放射。
他设计的人工湖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古瑞芬湖(Lake Burley Griffin)。
湖水清波涟漪,湖中心循流不断的冲天弧线形喷泉令人神怡留连。
旧国会大楼(Old Parliament House)建于1927年,是联邦议会会议大楼。
曾有两次大的扩建。
自新国会大厦1988年落成后,它即完成了长达61年的使命,成为一座历史博物馆。
这座两层的白色楼房主要有两部分:立法部的会议厅和办公室,还有休息娱乐的餐厅和酒吧。
一间不大的内阁大臣厅是国家首领议宪定法的会址。
厅墙上有窥视孔,桌案下有信号按钮,十分莫测。
二层楼上大部分为新闻办公室,由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占据。
据说记者们经常爬上楼顶,跑到内阁厅的通风管处竖耳偷听会议内容,然后传出“内部”密闻制造轰动。
这一现象被称作“leaky”roof。
旧国会大楼是澳大利亚政治历史的见证和里程碑。
从1927年到1988年发生的所有有关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辩论与决策都在这里通过。
这里也是英联邦国家政治民主的展现。
堪培拉“田园城市”规划摘要:本文通过对堪培拉城市布局、选址、建设等方面的探讨,展现田园城市的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阐述“田园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困境的启示。
关键词:田园城市;空间轴线;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
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
东经149°07′,南纬35°17′,面积平方2395公里,人口36.8万,海拔760米。
一、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
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二、规划背景2.1政治因素堪培拉是个年轻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澳大利亚科西阿斯科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发现,此后有移民来建牧场,到1840年发展成一个小镇。
第一名重释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澳大利亚景观的新方向
奥斯君事务所;章健玲
【期刊名称】《风景园林》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 自然景观不断为堪培拉的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格里芬规划,作为1912年堪培拉国际设计竞赛的获胜方案,为20世纪规划良好的城市带来发展灵感.格里芬的堪培拉城市规划展示了未来的城市形象--一个设计完美且与景观融合的城市.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奥斯君事务所;章健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澳大利亚堪培拉市的乡间景观 [J], 赛登,乔.;姚亦锋
2.格里芬人工湖堪培拉的灵魂 [J], 刘少才
3.澳大利亚堪培拉市市中心规划设计 [J], 周超
4.澳洲国立美术馆新入口和澳大利亚土著画廊,堪培拉,澳大利亚 [J],
5.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龙舟锦标赛在堪培拉开幕 [J], 徐依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堪培拉国会大厦:非凡的建筑敞开的窗口作者:刘少才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15期这个世界的城市建设总是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间才会丰富多彩。
城市建筑,旧有旧的特点,新有新的创意。
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个年轻的城市,城市建筑从一开始就是经过周密计划而建设的。
我们现在见到的这座建设在花园里的城市,正是现代化城市规划的结晶。
独具特色的市标建筑——国会大厦是在1988年澳大利亚建国200周年时建成启用的。
这座由美国设计师吉乌尔古拉设计的新国会大厦,以大理石为建筑材料,以白、黑、红三种颜色的大理石空间和优质木材及收藏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挂毯之一在内的艺术精品为特色,以成功地营造出权力机构的非凡气势而成为澳大利亚国家议政、办公之所。
国会大厦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中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还未进人市区,远远就能看到一个耀眼的建筑标志,那就是大厦顶上那根81米高的巨型旗杆。
旗杆在太阳的照射下银光锃亮,璀璨夺目。
国会大厦占地32公顷,地上建筑有六层,底层为停车场,圆形的花岗岩外墙与国会山的形状配合得天衣无缝。
大厦的台阶前有一个半月形喷泉水池,水池两侧是造型别致的阶梯式水渠,水从大厦门前的平台下流出,沿着斜缓的水渠逐阶顺梯流淌,发出丁丁冬冬的清响,好像在弹奏美妙动听的钢琴曲,很能吸引游客的眼球。
国会大厦周围绿树成阴、花团锦簇,处处是花坛、绿树、灌木和草地,两边则是庭院和喷泉。
登高远眺,数条以国会大厦为中心成放射状的大道向城市的四周延伸,其间穿插着人工建造的格里芬湖和郁郁葱葱的树林、绿地,充满了勃勃的生机。
远处,战争纪念馆、国立军事学院等知名建设物坐落在不同大道的端点,与中心点的国会大厦遥相呼应,彰显出堪培拉城市规划的科学与理性。
澳大利亚的国会大厦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向游人开放的国会大厦,进入国会大厦,要经过与乘飞机一样的安检过程。
艺术氛围浓郁的门厅里有48根青灰色大理石柱子,光滑的柱体上均匀地分布着柳叶桉似的竖条花纹,如果不用手去感触那一份如水的清凉,还以为自己置身于茂密的树林。
《城市设计》考试试卷题目及答案1. 凯文-林奇有关城市设计概念的基本阐述。
根据他对城市设计概念的界定,你如何看城市设计?从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社会行为活动的关系上进行陈述,举例说明。
基本概念:凯文林奇从从城市社会文化结构、人的活动和空间形体环境结合的角度提出“城市设计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空间安排上保证城市各种活动的交织”进而从空间结构上实现人类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之共存。
他从城市居民的集体意象着手概括出城市形体环境的五点构成要素:路径、边缘、区域、节点、标志。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主,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城市形态塑造应该依据心里的、行为的、社会文化的及其他类似的推测而设计的。
城市设计应根据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人的活动、心理需要和视觉感受要求,进行创造性的空间组织和规划设计。
如雅典卫城,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而不是刻板的简单轴线关系,是经过人们长时期步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过程。
设计过程中不仅考虑到置身山峦其中的美,还考虑到了人们从四周仰望它的景观效果。
为体现城市为平民服务,在卫城南坡还建有市民活动中心、露天剧场和竞技场。
2. 如何理解文脉的概念?谈谈你的看法。
文脉的概念:所谓文脉,原意指文学中的“上下文”。
在语言学中,该词被称作“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此情此景与前言后语。
广义上,引申为一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与他事物的关系。
设计中译作“文脉”,更多的理解为文化上的脉络,文化的承启关系。
城市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文脉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
文脉是一个城市的根,是城市的灵魂,有往日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有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
3. 史前人类聚居地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依从自然环境条件法则古埃及和许多城镇是沿河流发展起来的。
根据喜欢的风向,依据所在位置、环境、海岸走向、河谷、山坡地势修建城镇。
建筑于自然高地、人工高台以抵御水患。
城镇基本布局形态为方形、椭圆形等原始宗教主导文化占卜、作邑——僧侣“抓沙撒地”确定城市规划法,等4. 西方首次系统采用正交街道系统是什么城市的规划?它有何意义?米利都城重建规划西方城市规划设计理论的起点5. 古罗马城市布局是从哪儿学来的?其基本要素是什么?古希腊的米利都城四要素:1.选址2.分区规划布局3.街道与建筑的方位定向4.神学思想6. 简述中古时代伊斯兰国家城镇的基本形态以及形成。
澳大利亚堪培拉市市中心规划设计
周超
【期刊名称】《国外城市规划》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本规划主要由规划政策和开发方案两部分组成,还附有公众参与的过程和具体意见及委员会对这些意见的态度。
规划以满足居民和商业发展的社会、经济要求为目的,特别注意满足私人企业投资的需要。
规划政策供公共和私人部门决策时使用,尽可能地指明有关地块开发的最终目标、原则,应达到的环境和城市设计标准。
开发方案包括委员会的开发意图。
【总页数】8页(P18-25)
【作者】周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611
【相关文献】
1.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堪培拉,澳大利亚 [J],
2.澳大利亚堪培拉市的乡间景观 [J], 赛登,乔.;姚亦锋
3.澳洲国立美术馆新入口和澳大利亚土著画廊,堪培拉,澳大利亚 [J],
4.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龙舟锦标赛在堪培拉开幕 [J], 徐依娜
5.中小城市中心商业区更新规划设计——以铜陵市市中心商业街及周边区域改造为例 [J], 周圣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澳大利亚堪培拉城市布局与规划澳大利亚堪培拉是一个独特的城市,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也是一个规模较小的城市。
堪培拉城市的布局和规划是经过精心设计和策划的,充分体现了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原则。
首先,堪培拉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平衡和绿色环境。
城市中有大片的自然保护区和公园,让城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例如,塔格加诺国家公园以及附近的红土自然保护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堪培拉成为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
此外,堪培拉的建筑物也注重绿色建筑,大量使用节能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堪培拉的城市布局注重功能分区和交通便捷。
整个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行政中心、商业中心、居住区和娱乐区等。
这样的规划使得市民可以方便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也减少了交通拥堵的问题。
此外,城市中还有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和自行车道,方便市民出行。
第三,堪培拉的城市规划注重社区的发展和社交互动。
城市中有许多社区中心,提供各种服务和设施,如学校、医疗中心、图书馆和运动场等。
这些设施使得市民可以更方便地满足生活需求,并且有助于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堪培拉还注重文化活动的发展,定期举办各类节日和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机会。
最后,堪培拉的城市规划注重未来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者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原则,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例如,限制建筑高度,保护城市的开放空间和风景名胜。
此外,堪培拉还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城市向更加环保和绿色的方向发展。
总之,堪培拉的城市布局和规划是经过周密思考和规划的,注重生态平衡、功能分区、社区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规划使得堪培拉成为一个宜居的城市,给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同时,堪培拉的城市规划也是其他城市可以借鉴的典范,它体现了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和原则,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澳大利亚的城市规划体系一、联邦政府及首都的规划行政堪培拉在联邦制的条件下,联邦政府一般不干预及州以下的城市规划行政事务。
但联邦政府某些部门的职责与地方规划事务有一定的关联性,这些部门主要有:建设部、环境、住房和社区发展部、交通部。
此外,在1972-1975年的惠特拉姆政府中曾设有城市和区域发展部,联邦政府通过行政和财政等手段介入地方城市发展的事务。
在联邦直接管辖下的堪培拉市,在19 88年以前,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是规划行政的单一主体,联邦政府设有主管首都地区事务的部长,部长会同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处理城市规划布局的调整、土地使用管理等的具体的程序性工作。
1988年以后,根据新的立法,堪培拉分别成立了属于联邦国家的首都规划署(The National Capital Plann ing Authority),及属于堪培拉市的地方规划署(Territory Planning A uthority)。
国家首都规划署负责制定“国家首都规划”,这个规划中要包括整个首都地区的规划原则、政策及标准,在规划中划出具有国家首都特征的指定区域,在指定区域内制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文件,对指定区域实施建设管理。
“国家首都规划”由首都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经由联邦政府主管部长批准,经政府官报公布生效。
规划生效后,政府须在国会两院会议期间的6天内提交给两院,在提交后6天内如果国会任何一院通过动议不同意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部分内容,则这个规划或规划中的一部分内容即为无效。
首都地方规划由地方规划署按法定程序编制或修订,并征询首都规划署的意见,书面报地方政府行政长官。
联邦法律规定,地方规划与国家首都规划不符为无效。
二、州级政府及规划行政澳大利亚各州的城市人口主要都集中在州的首府。
州的首府都是大都会区,由几十个地方政府行政单元的组成,如悉尼大都市区有30余个地方政府行政区,墨尔本大都市区含50多个地方政府区域。
由于首府在各州的经济、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州政府一般都对首府的整个都市化地区施以较直接的管理。
绿色首都堪培拉黄学锋【期刊名称】《世纪行》【年(卷),期】2001(000)005【摘要】本世纪初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堪培拉还是澳大利亚东南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片荒原,四周是森林覆盖的丘陵,一条无名小河从这块不毛之地缓缓流过。
当时澳大利亚最大的两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为争取在各自城市建都争论不休、僵持不下。
为打破僵局,联邦政府决定在悉尼和墨尔本两市之间的这片荒原上新建首都并命名为"堪培拉"。
堪培拉是地地道道的非自然形成的"人造城市",这座年轻城市的设计蓝图是从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设计师的140多件方案中精选出来的,该方案的重头戏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生态平衡。
为防止在人类与自然争抢中产生危及自身生存的恶果,人类主动让给自然更多空间。
堪培拉城市绿化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58%。
堪培拉真像一座被分散投进一片森林或一块草原中的城市,从空中俯瞰,它几乎淹没在汪洋绿海中。
漫步在堪培拉市区,扑鼻而来的是一阵阵馥郁芬芳、沁人心脾的"绿味",这是一种肥活湿润的土壤与绿色植物在其生命运动中共同散发出的清新气味,在被水泥混【总页数】1页(P31-31)【作者】黄学锋【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61.1【相关文献】1.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回收利用 [J], 逄辰生2.生态花园首都堪培拉 [J], 张骅3.环首都圈绿色发展的理性思考——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理念、前景与路径》[J], 李国平4.绿色都城堪培拉 [J], 徐艳文5.中澳第三次卫星网络协调会谈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顺利举行 [J], 王晓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