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培拉—城市建设史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4.60 MB
- 文档页数:59
澳大利亚城市建设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在澳期间,学习了澳大利亚的政治、文化理论,政府战略远景规划、城市规划与发展、基础设施投融资、水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废弃物管理、环境保护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实地考察了阿德莱德、堪培拉和悉尼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澳洲之行,虽然是走马观光,但从抽象理论和直观感受两个层面对澳洲有了进一步了解,特别是大家边学边议,结合所在地工作谈体会、议思路,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在比较中思考,在讨论中启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尤其对澳洲优美的城镇建设、可持续的发展规划和超强的节能环保意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澳大利亚现代城市管理的主要特点尽管澳大利亚建国仅200年,但其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规划注重科学性、连续性和严肃性澳大利亚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水地形等自然要素,科学合理。
悉尼、阿德莱德充分利用海岸线,沿岸布置大片绿地、文化娱乐建设等,城市建筑按离海岸距离成正比逐渐升高,不仅使每排建筑都有良好的海景视线,同时从海面眺望城市则可见到逐层叠起的特色景观。
悉尼市为应对人口增长的状况,在规划中明确保持中心商业区现有竞争力的前提下,将公共设施和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配置在新建立的三个核心商业区,每个区之间车程不超过1小时。
可以说,澳大利亚城市规划十分科学,真正成为城市各项建设的灵魂。
澳大利亚非常重视规划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不会因为城市领导人的变动而随意改变。
如首都堪培拉,1911年美国建筑师格里芬设计的规划方案中标,近百年来,该市始终围绕该规划进行建设。
通常地方政府每8年重新制定一轮实施性规划。
澳大利亚建立了完善的规划法律法规和执行机制,城镇体系规划大致可分州政府负责的区域规划和地方政府负责的实施性规划两大类,每类之中又包含若干规划层次。
规划法对规划的制定、修改、审批、公示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还要遵守规划法以外的其他法律规定,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法等。
堪培拉“田园城市”规划摘要:本文通过对堪培拉城市布局、选址、建设等方面的探讨,展现田园城市的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阐述“田园城市”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以及对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困境的启示。
关键词:田园城市;空间轴线;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全国的政治中心。
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
东经149°07′,南纬35°17′,面积平方2395公里,人口36.8万,海拔760米。
一、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它与一般意义上的花园城市有着本质的区别。
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
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霍华德设想的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
城市四周为农业用地所围绕;城市居民经常就近得到新鲜农产品的供应;农产品有最近的市场,但市场不只限于当地。
田园城市的居民生活于此,工作于此。
所有的土地归全体居民集体所有,使用土地必须缴付租金。
城市的收入全部来自租金;在土地上进行建设、聚居而获得的增值仍归集体所有。
城市的规模必须加以限制,使每户居民都能极为方便地接近乡村自然空间。
霍华德认为,城市环境的恶化是由城市膨胀引起的,城市无限扩展和土地投机是引起城市灾难的根源。
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属于城市的统一机构;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是由于城市具有吸引人口聚集的“磁性”,如果能控制和有意识地移植城市的“磁性”,城市便不会盲目膨胀。
他提出关于三种“磁力”的图解,图中列出了城市和农村生活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论证了一种“城市——乡村”结合的形式,即田园城市,它兼有城、乡的有利条件而没有两者的不利条件。
二、规划背景2.1政治因素堪培拉是个年轻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澳大利亚科西阿斯科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发现,此后有移民来建牧场,到1840年发展成一个小镇。
堪培拉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想
吴兆友;尤传楷
【期刊名称】《北京园林》
【年(卷),期】1995(000)001
【摘要】当今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之所以成为闻名于世的花园城市,应该说,这与沃尔特·贝雷·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这个名字是分不开的。
一、选址建都二十世纪初,澳大利亚为建都选址,在悉
【总页数】2页(P35-36)
【作者】吴兆友;尤传楷
【作者单位】[1]合肥市园林科研所;[2]合肥市园林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堪培拉的城市规划和设计分析 [J], 唐亦功
2.堪培拉——增长型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堪培拉城市及乡村遗产保护 [J], Etic Martin;苏静
3.徐州市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构想 [J], 黄霞
4.加快和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的基本构想 [J], 陈晓丽
5.鉴于火灾后生态修复的要素研究
——以堪培拉Lanyon(兰永)景观保护为例 [J], 刘力维;林翠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堪培拉--花园城市的典范
林小峰
【期刊名称】《园林》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无
【总页数】3页(P12-13,52)
【作者】林小峰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堪培拉——增长型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堪培拉城市及乡村遗产保护 [J], Etic Martin;苏静
2.国际花园城市堪培拉 [J], 陈淀国
3.花园城市堪培拉 [J], 李忠东
4.大花园城市:打造一流生态文明的典范 [J],
5.生态文明视角下的花园城市理念演进与实践探索——以舟山群岛新区海上花园城市建设为例 [J], 李娜; 陈鸿; 方敏; 陈志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堪培拉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
南北长80公里,宽30公里,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
东北距悉尼约300公里,西南距墨尔本600公里,人口30多万。
堪培拉与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或偶然地由于风景优美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同,堪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精心规划设计而建设的,宽敞的街道,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建筑,以及自然环境的优势都是相当明显。
不愧为世界“花园城市”。
堪培拉原来是一片荒地。
1912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主持了一次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设计比赛,一年之后,国会从送来的137个版本中,选中了美国著名风景设计师、36岁的芝加哥人沃尔特·伯里·格里芬设计的“花园城市”方案,并荣获一等奖。
后经14年的建设,于1927年迁都于此。
堪培拉是当地土著语,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方”。
由于堪培拉群山环绕,格里芬独具匠心地提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城市方案,真正做到了把适宜于国家首都的尊严和花园城市生活的魅力调和在一起。
整个堪培拉市以国会山为中心,从国会山出发,建造六条放射型的城市街道,每一条街道指向组成澳大利亚的六个州区。
高耸的国会大厦象征权力中心,又代表全国的心脏。
在市中心区域开凿一个人工湖,将城市一分为二,用联邦桥和国王桥两座大桥将全城连成一体。
这一设计的方案特点就是把堪培拉自然风貌与人工建筑群体最大限度地协调、和谐统一起来,使堪培拉成为一个田园式的、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现代化都市。
“花园城市”方案赢得了澳大利亚举国一致的赞许,并获得了联合国城市设计金奖。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城市规划设计,直到现在,堪培拉不论怎么扩建,都是按最初这个方案进行的。
格里芬精心设计的人工湖直到1963年才最终建成,整整搞了60年,而新国会大厦直到1988年才建成。
澳洲人为纪念格里芬的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人工湖。
格里芬利用堪培拉的地形,把城市建设和园林建设融为一体,在设计城市时对山水与视线的把握与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堪培拉格里芬喷泉-纪念库克船长喷泉堪培拉喷泉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要了解著名的堪培拉格里芬喷泉,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关于坎培拉这座美丽的城市。
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
总人口36.8万人(2012),在澳大利亚所有城市里排名第八。
总面积为2395平方公里,50%以上的面积为国家公园或保留地,城市的设计受到花园城市风潮影响,抛掉以公园作为点缀的旧有观念,将许多重要区域直接融入天然植被,因而享有“天然首都”美誉。
然而,堪培拉的发展之初便面临到二次大战和经济大恐慌,都市发展监督效率大幅下滑。
作为澳大利亚政治中心,堪培拉城内建有澳大利亚国会大厦、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和众多其他政府部门与外交机关。
它也是许多全国性社会和文化机构的所在地,例如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体育学会、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澳大利亚军队总部,以及主要军事教育机构邓特伦皇家军事学院和澳大利亚国防学院也设在堪培拉。
二次大战结束后,在总理罗伯特·孟席斯倡议下,国家首都发展委员会成立、握有执行权力,堪培拉开始以新兴首都之姿蓬勃发展。
由此堪培拉本身就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有了格里芬喷泉的点缀,无疑不让他锦上添花。
了解完坎培拉格里芬喷泉的所在城市堪培拉,不得不提是他悠久的历史,格里芬喷泉是因为纪念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而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库克船长喷泉的悠久历史。
库克船长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他曾经3次远渡重洋来到南半球,他不但发现了澳洲大陆,也发现了新西兰和夏威夷等太平洋的众多岛屿。
库克船长1728年出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的一个小村庄,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航海探险拥有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他参加了英国皇家海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1768年8月他受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委托,率领20名水手,驾驶著Endavour号的木制帆船,航行36000海里,首先到达了新西兰,在回来的途中,即1770年4月19日他作为第一位英国人在悉尼登上了澳洲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