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傅雷家书两则优质课观摩课精品
- 格式:pptx
- 大小:10.55 MB
- 文档页数:38
课文作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师: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同一时间发生如下四件事:水龙头没关,水快溢出来;下雨了,还没收拾外面的衣服;门铃响了,需要开门;房间里的小孩不知道什么原因哭了。
请问同学们你选择哪一件事情先做呢?生:我先收拾衣服,因为如果浇湿了,妈妈就白洗了。
师:不错,这个答案代表父母在你心中是最重的,放在第一位。
那么在现在这个讯息如此快捷,网络如此发达的世界,你还与父母有书信交流么?生:没有。
师:那么以前有没有过?生:印象当中没有呀。
师:我国就有这样一位翻译家,他始终不渝的与儿子进行书信交流,直到去世的那一天。
他就是傅雷,他与儿子的信件被收集整理成《傅雷家书》,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傅雷家书两则》进行拓展延伸,来进行我们今天的课文作文教学。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通过学习《傅雷家书两则》,你都受到了哪些启示?生:做人要坚强,在逆境中心态要平衡并泰然处之。
生:成功时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这种坚强是胜不骄、败不馁。
师:是呀,人生往往充满坎坷,谁都会有失意的时候,我来采访一名同学:当你考砸了的时候,你的父母通常怎么说?你最想听到他们说什么?生:当然是鼓励的话了。
最怕他们对我失去信心。
师:所以看来此时此刻人最需要的是鼓励、是打气。
傅雷给予儿子的爱如涓涓细流般,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并不是缺少父母给予的爱,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爱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
其实天下的每个父亲都一样,都有一颗慈善的心、一份无私的爱,这份爱可能不是令人荡气回肠,也可能是棍棒政策加上冷言冷语,但却是爱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是一份舐犊之情呀!接下来就请同学敞开心扉,写出你的心情。
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一个题签,上面写着你与父亲发生的事,请你把他写完整。
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进行全班展示。
一组:父亲在我的印象中不如母亲深刻。
直到有一天,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牵着母亲的手,感觉很温暖。
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课后重点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整体感知两封家书中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4、理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傅雷简介:傅雷(1908-1966),中国著名翻译家,上海南汇人。
曾经留学法国。
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
傅聪是傅雷的儿子,是钢琴艺术家。
1957年,傅雷被打成右派,傅聪在国外听说后就没有回国。
于是,父子之间只有通信,这就是家书——百万读者喜爱的经典家书。
但是,家书只有傅雷写寄到国外的信,却不见儿子从国外写寄回的信。
“文革”刚开始,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夫妇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
在遗嘱中,逐件交代欠保姆的菜金多少,借某人的书放在哪里之类。
经过多次浩劫,绝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还是活过来了。
在复杂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暴露出奸诈、卑劣、虚假、损人利己,人性变质。
而多数人依靠老庄哲学或“阿Q精神”或“留得青山在”,求得心理平衡。
但他们不能容忍人的尊严遭到践踏。
1、给加线字注音廓()然无累、谀()词、庸()碌、涕泗( )横流、重蹈( )覆辙( )、舐( )犊()之情扶掖()2、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者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3、依据课文话傅雷: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学者;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中国人;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父亲;读着这些语句___,我感觉傅雷是一个___的朋友……二、探究展示第一封信1、傅雷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2、“心中的苦闷不在家心中发泄……又该谁来安慰你呢?”用什么修辞?其作用是什么?3、“我们只求心里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家庭教育理念;2. 分析两则家书的内容和寓意,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情感智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傅雷家书两则》所传递的家庭教育理念;2. 分析两则家书的内容及其寓意;3. 探讨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评价《傅雷家书两则》中的缘起与方法;2. 分析两则家书的寓意,思考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2. 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互动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傅雷家书两则》的背景和作者傅雷的家庭教育理念;2. 提出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与学生进行交流。
步骤二:讨论与分析(20分钟)1. 提供第一封家书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2. 分组讨论并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3. 指导学生分析家书中的寓意和家庭教育方法。
步骤三:学习与思考(20分钟)1. 提供第二封家书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2. 小组合作,展开讨论,探讨家书中所传递的意义和教育方法;3.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步骤四:总结与评价(15分钟)1. 整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2. 引导学生总结《傅雷家书两则》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3. 评价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步骤五:拓展与延伸(15分钟)1. 提供其他类似的家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比较;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成果;3. 学生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七、教学资源1. 《傅雷家书两则》的文本;2. 其他家书类似案例。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本次教案设计,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深入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避免给出已成型的答案。
初中语文优质课:《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范例《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北京第八中学童其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杰出翻译家傅雷的生平。
2.体会中讲道理和抒发情感的两种写作方式。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两封信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2.深入剖析,理解信中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深刻体会,领悟所蕴含的父子之
间真挚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2.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3.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教学难点:
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2.理解第二封信中所写“孤独”“赤子之心”。
三、教学策略
节选的这两封家信,倾注了浓烈的父子深情又饱含着人生哲理,阅读时需要用心灵去感悟,一面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期望和忠告,一面感受傅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与领悟。
对于文中关于“坚
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议论,可以通过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加以分析、领会。
另外,课外阅读《傅雷家书》、罗曼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文,知道写信可以借助比喻、排比等多种方式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的心灵交流。
二、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语句,通过诵读等方式,感受傅雷对儿子的舐犊之情。
2.抓住关键词句,利用补充材料,领悟傅雷对儿子的德艺之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参加“好书推荐”活动,能够产生继续阅读《傅雷家书》的愿望。
2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二时,已经学过如何写感谢信,对于书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书信的格式,也知道感谢信要表达感谢之意。
但学习家书还是第一次。
这两封家书与之前学过的感谢信不同,篇幅要长得多,字里行间传递的情感更丰富、更深刻。
初三学生已经学习过很多记叙文,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所以,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己结合文中具体语句体会其中传达出的浓浓深情。
但是就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来讲,很少有人读过《约翰·克里斯朵夫》,对克里斯朵夫生活和艺术追求上经历了解甚少;同时艺术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非常有限。
就学生的情感结构来讲,生活经验很有限,思想上还不太成熟,所以在理解傅雷对儿子的“德艺之教”会存在难度,这也是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
因此,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克里斯朵夫的资料,课上通过合作探究,理解“坚强”、“赤子之心”、“克里斯朵夫的象征”“莱茵河”、“黄河”等词句的深刻含义,来解决这一难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具体语句,利用补充材料,通过诵读等方式,感受傅雷对儿子的舐犊之情,领悟傅雷对儿子的德艺之教。
教学难点:结合搜集的有关克里斯朵夫的资料,通过合作探究,探讨“坚强”、“赤子之心”、“克里斯朵夫的象征”等词句的深刻含义,理解傅雷希望儿子追求诚实、真挚的艺术,并能用音乐表现出中华民族恢弘的民族精神。
4教学过程4.1 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听曲入情,走近“家书”播放傅聪弹奏钢琴的视频引出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的巨大影响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浓浓深情,去聆听那启人深思的谆谆教诲。
九年级上册语文《傅雷家书两则》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
(2)学会分析信件的格式和语言特点,了解书信体的写作技巧。
(3)认识傅雷的教育观念和家庭观念,理解他对于子女的期望和关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信件中的教育思想和家庭情感。
(3)通过探究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理念,培养家庭亲情观念。
(2)学习傅雷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信件格式和语言特点的掌握。
2. 傅雷教育观念和家庭观念的理解。
3. 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难点1. 信件格式和语言特点的应用。
2. 傅雷教育观念和家庭观念的深入理解。
3. 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傅雷家书两则》。
2. 参考资料关于傅雷的背景介绍。
3. 投影仪或白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傅雷的背景和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提问:“家书”是什么?引入对《傅雷家书两则》的学习。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2 学生合作学习,探讨信件的格式和语言特点,教师巡回指导。
3. 文本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件的结构和内容,理解傅雷的教育观念和家庭观念。
3.2 学生探究学习,深入理解傅雷对子女的期望和关爱。
4. 阅读理解4.1 教师设计阅读理解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4.2 学生分享答案,教师点评和讲解。
5. 情感教育5.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傅雷的关爱和教育理念,培养家庭亲情观念。
5.2 学生讨论如何将傅雷的教育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信件格式和语言特点的重要性。
6.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傅雷家书两则》。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作者傅雷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傅雷的生平背景和《傅雷家书》的成书过程。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讨课文中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傅雷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热情,培养自己的家庭责任感和爱心。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傅雷家书两则》的内容,把握傅雷的教育观念和家庭教育方法。
2. 学会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悟傅雷的教育理念。
2. 如何将课文中的家庭教育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傅雷的教育观念。
2. 谈话法:引导学生探讨家庭教育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傅雷的生平背景和《傅雷家书》的成书过程。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教育问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傅雷家书两则》。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阐述傅雷的教育观念。
(2)分析课文中的实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的家庭教育经验。
(2)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家庭教育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情感拓展:(1)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与父母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培养家庭责任感和爱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傅雷家书是中国文化名著之一,是清代文人傅雷给儿子傅聪的家书,内容涵盖了儿子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各种指导和忠告。
这些信件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家训的经典之作。
让学生了解傅雷家书的价值和教育意义,能够深刻理解傅雷家书中的人生智慧和教育观念,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傅雷家书中挑选两则内容,设计了相关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并将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一、《内外之别》——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傅雷在这封信中所阐述的家教理念,明确内外之别的含义,认识到内在的品质、修养,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内容傅雷在这封信中讲述了内外之别的重要性,强调了内在修养与外在仪表的统一,并具体阐述了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教学过程(1)导入:请学生先阅读傅雷家书中《内外之别》一则,并思考以下问题:- 傅雷是如何定义内外之别的?- 内外之别的重要性在哪里体现?- 你认为内在修养和外在仪表是否能够并重?(2)展示: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对傅雷家书中内外之别的理解,讨论彼此的观点,并汇总出一个共识。
(3)讲解: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适当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外之别的含义,解释傅雷如何通过家书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傅雷家书中关于内外之别的精彩句子和观点,并分组进行分享。
(5)思考深化: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 如何理解后半段“贵君应挂ㄦ间之心、堕ㄦ容之恶耶?”- 内在修养是否比外在仪表更为重要?为什么?(6)拓展练习:学生自主撰写一篇文章,通过阐述思考问题,进一步探讨内外之别的意义。
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和拓展练习,评价学生对傅雷家书中内外之别理念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守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傅雷在这封信中提倡的道德高尚和忠诚之义,认识到言语的力量和守言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观摩课《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难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由、合作和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游子思乡的诗词导入。
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
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
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二、整体感知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庸碌凭吊谀词扶掖大惊小怪廓然无累重蹈覆辙涕泗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
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
课文作文《傅雷家书两则》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师: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心理测试:同一时间发生如下四件事:水龙头没关,水快溢出来;下雨了,还没收拾外面的衣服;门铃响了,需要开门;房间里的小孩不知道什么原因哭了。
请问同学们你选择哪一件事情先做呢?生:我先收拾衣服,因为如果浇湿了,妈妈就白洗了。
师:不错,这个答案代表父母在你心中是最重的,放在第一位。
那么在现在这个讯息如此快捷,网络如此发达的世界,你还与父母有书信交流么?生:没有。
师:那么以前有没有过?生:印象当中没有呀。
师:我国就有这样一位翻译家,他始终不渝的与儿子进行书信交流,直到去世的那一天。
他就是傅雷,他与儿子的信件被收集整理成《傅雷家书》,那么今天我们就利用《傅雷家书两则》进行拓展延伸,来进行我们今天的课文作文教学。
我们一起回忆一下:通过学习《傅雷家书两则》,你都受到了哪些启示?生:做人要坚强,在逆境中心态要平衡并泰然处之。
生:成功时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这种坚强是胜不骄、败不馁。
师:是呀,人生往往充满坎坷,谁都会有失意的时候,我来采访一名同学:当你考砸了的时候,你的父母通常怎么说?你最想听到他们说什么?生:当然是鼓励的话了。
最怕他们对我失去信心。
师:所以看来此时此刻人最需要的是鼓励、是打气。
傅雷给予儿子的爱如涓涓细流般,实际上,我们生活中也并不是缺少父母给予的爱,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或许我们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羡慕傅聪有这么一个关爱他的父亲,同时又感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遇上这么好的一个父亲。
其实天下的每个父亲都一样,都有一颗慈善的心、一份无私的爱,这份爱可能不是令人荡气回肠,也可能是棍棒政策加上冷言冷语,但却是爱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是一份舐犊之情呀!接下来就请同学敞开心扉,写出你的心情。
我们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一个题签,上面写着你与父亲发生的事,请你把他写完整。
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进行全班展示。
一组:父亲在我的印象中不如母亲深刻。
直到有一天,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牵着母亲的手,感觉很温暖。
7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掌握书信格式。
2.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2.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的理解,体会作者恰当的教育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整体把握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第一封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家书,写在儿子取得了巨大成功、被鲜花与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前者,如和风细雨,款款相慰;后者,则满怀欣喜,激情洋溢。
前者偏重理性,后者充满感情。
但融汇、贯穿于两封信中的主旋律,都是要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独,都要保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之心。
第一封家书的开始,傅雷首先宽慰儿子:不必担心父母会因为知道了孩子的精神消沉而烦恼或不安。
而且,孩子向父母诉苦,在家信中发泄,乃是情理之中的事。
接着告诉儿子: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唯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跌宕呢?首先,应该对这一切泰然处之,尽量让心理保持平衡,不至于受伤。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他还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的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其次,“慢慢”“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情”,即冷静、客观地分析前因后果,吸取教训,引为借鉴。
“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从而越来越坚强。
对于感情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
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