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的获取与加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4
图片的获取南京市第二十七中毛琳■教材分析图片是多媒体中常见的素材之一,也是人们传递和表达信息的重要形式。
在创造文字以前,人们通过绘画来记录事物和表达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文化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图片成为信息的巨大资源。
因此,本节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本节有两个主题内容:(1)走进图片世界(2)获取图片。
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对图片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
“获取图片”是本节重点与难点。
本节是本章的起点,只有了解图片的基础知识,掌握获取图片的各种方法,学会根据主题需求获取图片,才能为图片的加工和创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的方式方法,接触过ACDSEE软件。
但是没有对图片的获取形成系统方法。
不同情况下图片的获取方式不同,这里的重点放在如何运用信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图片在信息传递中的功能与作用(2)掌握获取图片的途径与方法(3)能够针对具体任务的需求收集图片并进行筛选和评价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讲解+学生自主探究+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使用瑞博学习平台,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按照要求收集所需要的图片,培养鉴别信息的能力(2)能够展示自己的成果,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培养发布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4.行为与创新活动课为主要形式■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获取途径的方式方法ACDSEE软件的使用2.教学难点网络下载图片的方法掌握扫描仪的使用方法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分组活动■课前准备扫描仪数码相机ACDSEE软件MOODLE教学平台机房■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活动课为该堂课的主要教学形式,辅之以教师讲解形式。
设计活动“顾小小同学开网店,帮助他获取所需图片”。
以此创设情境,根据获取图片的方式不同,设计了三种活动形式且分为5个小组:网络组、扫描仪组一组、扫描仪二组、数码相机一组、数码相机二组。
“多元互动健康课堂”导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信息技术课型:授新执笔人:审核人:编号: 020(一)课前准备部分用时教材下发,纪律整顿,回顾上节课内容 2(二)新课导入部分用时导入课题: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在图片制作的过程中,针对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素材图,并对素材图进行必要的编辑,使其符合后期制作的要求,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之一。
本节中,主要讲述获取、加工素材图的常用方法,为之后的制作做准备。
2(三)师生互动部分用时质疑引思:获取管理素材图片获取素材图片的途径有很多种。
例如:用数码相机、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具有拍照功能的设备拍摄获得素材图片,用扫描仪将图片扫描至计算机存储为素材图片,从图片素材光盘上复制素材图片,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素材图片,甚至是将计算机屏幕截图从而获得素材图片等;当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出素材图片。
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获取素材图片,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符合主题的,并具有较大尺寸或较高的图片分辨率素材图片备用。
所获取的素材图片要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管理、保存,以便查找、修改等。
这样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完成任务一:知识拓展:图片尺寸与分辨率的关系:分辨率指每英寸图像内包含的像素点。
一般来说,相同尺寸图片,分辨率越高的文件数据量越大。
放大图像尺寸会导致分辨率下降,视觉上出现“马赛克”锯齿的效果。
因此,选用素材图片要尽量选择那些高分辨率、大尺寸的图片。
而矢量图的缩放不会影响图像的质量。
期间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解决,并引导学生完成演示操作。
通过学生探究完成任务,学生的记忆会比较深刻,便于知识的巩固。
2.完成任务二:管理图片获取的素材图片要分类管理,首先应该在计算机硬盘上建立文件夹。
例如以“我的星际之旅”命名建立一个文件夹,然后在此文件夹中再建立若干个子文件夹,例如:“太空素材”“飞船素材”和“其他素材”等。
将素材图片按内容分别保存管理。
信息技术《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信息技术《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书信都不陌生吧,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语、署名、日期六个局部。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书信该怎么写吗?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能说出图像大小、色调等的修改方法,能够独立操作图层的切换、合并等。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能对艺术图像的客观分析和评价。
3、通过对数字化图像加工处理的操作,能运用信息技术为学习、生活和工作效劳。
【重点】图像处理的根本技能。
【难点】图层概念的理解及图层中对象的操作。
(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原版的照片,另外一组是经过加工合成的图片,请学生欣赏这两组图片。
然后提问,“如果我们想要制作精美的合成图片,首先我们得有素材,那么获取素材的途径有哪些呢?”预设学生答复准确。
继续提问学生:这些图片是如何合成的呢?顺势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任务一:剪切图像并合成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第一步,新建空白图像;第二步,教师演示剪切图片的操作,教师边演示边讲解三种抠图的`使用,以及讲解其他抠图工具的使用,请学生三种不同工具的使用条件。
并答复:三种抠图工具的使用条件?请学生归纳总结上述问题的答案。
【矩形—一整块矩形区域,魔棒—图像和背景色色差明显,磁性套索—图像边界清晰】预设学生可能答复几乎接近正确答案,老师可以点评学生答复下列问题非常积极踊跃,归纳总结能力很强,但是不够全面。
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之后,请学生自行在电脑上进行操作。
教师引导对图层的命名、图像的尺寸和移动的操作,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探讨完成,限制5分钟。
时间结束,请学生说明操作命令。
全部演示讲解完,设置任务,请学生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10分钟,使用准备好的素材完成剪切图像并合成作品。
时间结束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请优秀小组代表答复具体的操作步骤。
第三单元描绘星际之旅第二节玩转素材图片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利用各种方法获取和管理素材图片的方法。
2.掌握使用“魔棒”等工具抠图素材图片的步骤。
3.掌握利用“钢笔”等工具对图片进行加工和处理的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互联网搜索“宇宙太空”的图片,使学生掌握获取、保存、管理素材的方法。
2.通过抠取“飞船”素材和为“飞船添加侧舱”,使学生掌握对素材处理加工的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独立处理照片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体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2、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和表达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综合运用选取图片素材的技法难点:钢笔绘制技巧获取素材图片的途径用数码相机、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具有拍照功能的设备拍摄获得素材图片用扫描仪将图片扫描至计算机存储为素材图片从图片素材光盘上复制素材图片从互联网上下载素材图片从计算机屏幕截图获得素材图片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素材图片任务一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一些与“宇宙太空”有关的图片,按照图片内容命名文件夹,保存、管理素材图片。
任务二利用选取对象工具,获得“飞船”素材。
知识拓展【磁性套索】:选择边缘与周围内容分界清晰,颜色深浅反差明显的对象【多边形套索】:选择边缘成直线转折形状的对象【魔术棒】:选择周围颜色相对单一的对象在选取较为复杂的对象选区时,“魔术棒”和“套索”类工具往往要配合技术支持【增加选区】:按住“shift“键可以增加选区【减少选区】:按住“Alt“键可以减少选区【羽化设置】:为使素材图片中被选对象的边缘易于与其他素材合成,通常将对象的选区边缘进行“羽化”设置,“羽化半径”通常设置为:1-2像素。
任务三通过绘图,丰富“飞船”素材的造型。
技术支持在使用“钢笔工具”时,同时按住“Shift“键,可画出垂直或水平的线条。
实践与思考1.与班内同学交流分享利用PS软件“套索”和“魔术棒”工具选取对象的经验和体会。
2.2.尝试其他软件的“抠图”操作,对比、体验一下不同的抠图效果。
《5.3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获取图形、图像的采集工具类型,能合理地选择图像加工工具进行图像设计,体验利用图形、图像表现主题意义。
初步掌握对图像信息的一些基本处理技能。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自学和互助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受体验生活的美,设计加工图像,增强审美能力,充分认识图像信息在信息交流中的价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掌握Photoshop中图像加工的几种简单工具教学难点:利用软件工具设计表达主题信息的图像三、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知道昨天是什么节日吗?生:感恩节师:那同学们知道吗?美国把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感恩节假期会从星期四持续到星期天。
所以今天呀我们还处在感恩节中呢。
看看老师给你们展示的图片,有什么感想?是怎么做到的呢?生:Word、PS、美图秀秀……(二)、新课1、确定主题师:同学们知道老师这张照片的主题是什么吗?生:感恩节师:恩,说的是对的,确定主题就是我们加工图像的第一步。
2、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师:同学们知道老师的图片从哪儿获取的呢?生:网上……师:恩,很好,那么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获取图像呢?生:相机、手机……师:恩,说的不错,那么已经冲洗出来的照片怎么变成数字化图像导入电脑呢?生:扫描仪师:同学们很聪明,说的不错,运动会的时候老师负责干什么呢?生:摄像师:那么同学们想想图像信息还可以怎么获取呢?生:截屏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获取图像的几种途径,我们来总结一下:1、数码照相机或手机2、将传统照片数字化3、从网络或其他数字化资源库中获取图像素材4、从影像资料中获取图像素材(三)、图像的加工1、图像的加工有哪些?师:图像的加工有哪些?同学们观察观察身边,看看有没有图像加工的例子。
优质课展台《学农风采展制作——图片加工》教学设计张莉 江苏省南京市第五初级中学●教材分析本课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6章第1节“图片获取与加工”第2课时“图片加工”的教学内容。
图片作为二维的平面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引人注目的特点,在第1课时学生了解了图片的类型与格式,并掌握了获取图片的方法。
本课选取生活中常用的、简单易学的“美图秀秀”图片加工软件,以学生的“学农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巧设任务主题:个性学农风采展制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掌握图片加工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并能根据需求利用美图秀秀解决生活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并掌握了图片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图片的类型和格式、图片获取的基本方法等,在学习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希望更深入地学习图片加工的相关知识。
学生对美图秀秀图片加工软件并不陌生,比较容易接受和学习,同时本课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关注度,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图片加工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熟悉美图秀秀的基本界面;②能够对图片进行旋转、裁剪、虚化、亮度调整等基本操作;③学会根据需求对图片进行合理加工,制作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学农风采展”,能够根据信息呈现需求,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对图片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工创作及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图片的美激发创作欲望,形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创作活动的态度;②围绕“学农风采展”这一主题,结合日常活动,体会信息技术与日常学习生活的紧密联系;③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乐于尝试、独立思考的品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片的旋转、裁剪、虚化、亮度调整等基本操作;根据需求对图片进行合理加工。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求对图片进行加工合成。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找一找”游戏:教师在电脑屏幕上展示几组经过挑选的有对比的美图,学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找出每组图片有什么不同。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1课《数字照片巧获取》教案年级:五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人教版(一、二年级起点)【教材分析】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数字照片已经成为人们记录生活、分享经验的重要方式。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数字照片的获取和处理技能,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数字照片巧获取》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接触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内容之一。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了解数字拍照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功能;学会将数字照片从拍照设备导入到计算机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为实现这些目标,教材内容通常涵盖了数字拍照设备的基本操作、照片导入计算机的方法以及简单的图片处理技巧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于数字拍照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操作数码相机或手机相机进行拍照,以及如何调整相机参数以获取更优质的照片。
教学难点则在于将照片从拍照设备导入到计算机中,以及后续的图片处理操作。
这些步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同时还需要他们理解文件传输和存储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教材通常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字拍照设备的操作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拍摄照片并导入计算机;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材还可能配备相应的练习和案例分析,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材评价与改进建议从评价角度来看,《数字照片巧获取》这一课的教材内容设计合理,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一是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进行差异化教学;二是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三是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以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5-3《图像信息的收集与加工》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剖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第一版社第一版的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中的 5.3 《图像信息的收集与加工》,在客观世界中除了文本、表格、音频、视频等信息,还有图像信息,利用计算机能够方便的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这节课将率领你体验和认识图像信息的收集与加工过程。
所用课时为40 分钟。
二、教课对象剖析 :本次教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已具备了必定的剖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绘图等图像制作工具,具备必定的图像编写能力;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修养。
这样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已经有了有关知识上的准备。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我确立了以下教课目的:三、教课目的剖析:(1)知识与技术目标:1.认识图像的收集方式、常有的扫描仪和常用的图像加工工具。
2.选择适合的工具加工图像,表达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经过问题剖析确立信息需求。
娴熟运用信息技术,经过有计划、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建性研究或解决实质问题。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感觉体验生活的美,设计加工图像,加强审美能力。
有一个正确使用图像信息加工的态度与价值观。
教课重难点 :1.教课要点 :掌握 Photoshop 中图像加工的基本操作;2.教课难点 :利用软件工具设计表达信息的图像;四、教课方法:在实质教课中,我将采纳“解说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研究法”等教课方法来睁开教课。
“解说法”用于新知识解说,“演示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任务驱动法”则使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充足发挥其主体作用,“自主研究法”培育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
《图片获取与加工》教学案例作者:陈月清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06期《图片获取与加工》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6章第一节的内容,图片是多媒体中常见的素材之一,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其后续的多媒体创作奠定基础。
本节主要内容有走进图片世界、获取图片、图片浏览与管理、图片分类及格式、图片加工软件和图片加工方法六个方面,本课为第一课时,涉及到前面四个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学完上一单元“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对图片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散乱的,所以本课主要是让他们了解图片的基本知识,掌握获取图片的一些方法,学会根据需求来获取所要的图片,为以后学习图片的加工处理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片在信息传递中的功能与作用,掌握获取图片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图片的类型与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从多种途径获取所需图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图片信息,学会利用图片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重点:获取图片的途径与方法。
难点:图片的分类和格式。
网络机房、教学课件。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大家到校学习已经有几个月了,你们有没有把整个校园都走过了呢?请结合老师提供的文字素材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校园。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介绍校园情况。
教师根据图文结合的演示文稿再一次介绍校园情况。
询问学生哪种介绍方式更吸引人?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图片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可以形象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引起人们的联想。
(板书:图片获取与加工)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介绍校园的情境,说明信息的不同表达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图片信息表达的优势,从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2.新课讲授,任务驱动(1)获取图片的途径(板书)师:要想得到介绍学校的图片,请大家参考教材第96页,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取学校的图片?生:可以从网上下载图片,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照片,用扫描仪扫描纸质图片或截屏等。
备课本班别:八年级科目:信息技术任课教师: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信息技术科第一学期教学计划进度表作品。
教师:现代社会中多媒体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已相当普遍,看了刚才的四组作品以后,同学们肯定也跃跃欲试想动手制作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了。
可是用什么工具完成呢?下面给同学们介绍四类常见多媒体制作工具,相信大家掌握了它们之后也能够实现自己的创意,做出精彩的作品。
---基于页面形式的制作现出来,并把所有页这类制作工具以事件、对象的顺序组织多媒体素材。
制作时以流程图为主线。
将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素材组织在流程图中,以合成完整的多第四环节自主探究,初步了解多媒体制作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半成品,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任务⑷数字播放机(MP3/VCD/DVD)平台上。
该对话框中有“名字”、“图像大小”、“模式”、“内容”、“图像分辨率”“变换”命令)调整颜色的变化Hue:使用各种专用滤镜进行特殊效果的制作,如锐化、模糊化、渲染、艺术化、扭曲变形等。
、从VCD、DVD光盘中获取视频(豪杰超级解霸)二、视频的剪辑处理1、剪辑视频片段3、添加视频转场过渡效果4、添加片头、片尾和标题字幕略板书设计略年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总分100分)时间:30分钟分数一、单选题(20×3=60分)1、下列属于制作网页的软件的是()A、wordB、powerpointC、FlashD、Frontpage2、Flash动画分为()类A、1B、2C、3D、43、下列名词中不是Flash MX专业术语的是()A、关键帧B、引导层C、遮罩效果D、交互图标4、下列属于制作动画的软件的是()A、wordB、powerpointC、FlashD、Frontpage5、在Flash MX中生成的文件类型中,我们常说的源文件是指()A、.swfB、.flaC、.exeD、.html6、Flash MX中帧分为()类A、1B、2C、3D、47、在网页中使用回车键换行时,行间距会比较大,要想和自然段中的行距一样,应该使用()键和回车键一起操作A、CtrlB、CapslockC、ShiftD、Delete8、Flash MX元件分为()类A、1B、2C、3D、49、下列图型文件类型中放大会不失真的是()A、矢量图B、位图C、矩形D、圆10、在Flash MX中默认的播放速度是()帧每秒A、11B、12C、13D、1411、Flash MX图层分为()层A、1B、2C、3D、412、在Frontpage中,能用来作为超链接对象的是()A、文字B、动画C、视频D、文件夹13、Flash MX中铅笔工具分为()模式A、1B、2C、3D、414、在Frontpage中,不属于网页素材的是()A、文字B、图片C、声音D、文件夹15、在Flash MX中画笔工具分为()模式A、2B、4C、3D、516、Flash MX中制作遮罩动画需要()个图层A、1B、2C、3D、417、Flash MX中元件不包括()A、图形元件B、按钮元件C、文字元件D、影片剪辑18、下列不属于声音文件的是()A、mp3B、wmaC、wavD、doc19、在Flash MX中,形状渐变动画的时间轴背景颜色为()A、淡蓝色B、淡绿色C、淡黄色D、淡红色二、判断题(10×2=20分)1、网页就是网站()2、网页中的图片越大其浏览的速度越快()3、在设计网页时,为了使内容突出,往往我们使用相近色()4、在计算机中图形可以无限放大而且不失真的是矢量图()5、Frontpage当中,我们只能插入JPEG和GIF两种格式的图片。
4-2 图形图像的采集本节简介本节根据具体作品《快乐的校园》中图形、图像的采集,介绍了根据作品的要求准备图形、图像素材的各种方法,采集图形、图像素材主要的基本途径有光盘、网络、印刷品、数码相机、屏幕等。
教学目标一、课程标准1、了解图形、图像的类型、格式及其储存、呈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
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对图形、图像信息进行采集。
二、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扫描仪中各项参数的意义。
(2)了解数码相机获取图像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1)学会扫描仪参数设置的方法,懂得获取印刷品、照片上的图像的过程。
(2)学会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像的过程和方法。
(3)学会从屏幕上捕捉图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在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
(2)通过与同学交流自己掌握的方法,领悟交流的乐趣和作用教学内容一、知识点目标分层及学习内容二、重点扫描仪的使用,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像,从屏幕上获取图像。
三、难点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一、导入本课本中主要围绕多媒体作品《快乐的校园》进行教学,在知道多媒体信息的种类的前提下,思考怎样获取图片素材来完成多媒体作品的制作。
二、教学情景本节可采用任务驱动来开展教学,教学活动以小组形式开展,由学生竞选操作演示及指导其他同学进行实践。
三、教学任务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快乐校园》的图形图像素材,并填写下表。
四、知识讲解1、如何从网上下载图形图像素材2、如何利用扫描仪从印刷品、照片上获取图像3、如何使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像、数码相机的工作步骤、原理、以及将照片导入计算机的方法。
4、如何从屏幕上获取图像1、捕捉视频中的静态图像。
2、利用printscreen和Alt+printscreen抓取屏幕图像。
3、利用专门的抓图软件snagit抓取图像。
五、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获取图形图像的方法1、从光盘上获取图片2、从网上获取图片3、通过扫描仪从印刷品、照相上获取图像4、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数字图像5、从屏幕上截取图像六、拓展如何使用扫描仪将文字扫入计算机中。
《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加工》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信息:1、模块:制作多媒体作品2、年级:九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编着的《信息技术》九年级(上)册。
4、学时数:非上机时间1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25分钟,展示交流时间10分钟。
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利用ACDSee编辑窗口“调整”菜单下的相应命令,学习调整图像质量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使学生掌握改变图像色彩、亮度、层次的方法与技能。
2、通过利用ACDSee编辑窗口“滤镜”菜单下的相应命令,学习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
使学生掌握把图像处理成各种各样的效果(如油画、浮雕、波纹、底片、棕色、耀斑等)的方法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体验图片处理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2、在软件探索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精神和表现自我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精神和表现自我的意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编着的《信息技术》九年级(上)第3单元第三课时(P38-P42)。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四个:(1)图像的基础知识、抓取计算机屏幕上的图像;(2)认识ACDSee窗口、用ACDSee软件转换图像的格式;(3)用ACDSee软件裁剪和缩放图像(4)用ACDSee软件调整图像质量、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
本节是在了解了图像基础知识、认识了ACDSee窗口、掌握了图像格式转换及对图像普通编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第四个内容:调整图像质量、对图像进行效果处理。
(三)学生分析1、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学生的随意性较大,往往不按照教学进程中的要求,随意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图像去做,不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