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22 KB
- 文档页数:6
第6章图片的获取与加工课题:第二节图片的处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悉典型的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处理图片的操作方法;(2)学会利用图片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3)初步尝试运用图像技术设计具有个性化的图片。
2.过程与方法:能够针对具体任务的需求,选用适当的工具软件对图片进行处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图片信息;(2)能够用正确的价值观评价图片信息。
【教学重点】图片的旋转与剪裁的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图片在表达信息方面的独特性。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板书设计】图片的处理一、常见的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 ACDsee 我行我速二、图片处理的基本方法调整图片的色彩图片的羽化、浮雕、合成图片的旋转和剪裁图片的格式转换【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将加工前与加工后的图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
(2)、给学生演示一些经过处理后的图片。
(3)、教师阐述常用的图片处理软件,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观察加工前后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愿望。
2、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师演示操作步骤(1)图片的旋转(科技之星.jpg)步骤一:选择矩形框工具,在图像中描绘一个矩形框。
步骤二:选择“编辑——自由变换”,矩形框四周出现八个控制柄,可以调整矩形框的大小,调整后,按回车键即可。
学生操作练习:将“科技之星.jpg”的图片旋转至合适位置。
教师巡视,帮助督促一些后进生。
学生操作后,教师针对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做解释。
(2)图片的剪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经过旋转后的图片有什么样的问题呢?学生回答:四周有白色的背景,不够美观。
演示操作步骤步骤一:选择剪裁工具,在所需剪裁的图像中绘制一个矩形框。
步骤二:调整矩形框的大小,按回车键即可。
学生操作练习:将“科技之星.jpg”的图片剪裁至合适大小。
教师巡视,帮助督促一些后进生。
学生操作后,教师针对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再做解释。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像获取和加工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掌握图像获取和加工的基本技能。
3. 提高学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创作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像获取的概念和途径2. 图像加工的基本方法3. 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4. 图像创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像获取的方法,图像加工的基本技巧,图像创新设计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像加工软件的深入操作,图像创新设计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像获取、加工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效果。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像加工和创新设计。
4.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
五、教学准备1. 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摄像头、扫描仪等。
2. 软件准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Pnter等)。
3. 教学资源:图像素材、案例作品、教学课件等。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的图像作品,引发学生对图像获取和加工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图像获取的概念和途径,如拍摄、扫描等,以及图像加工的基本方法,如剪切、复制、粘贴等。
3. 软件操作演示:演示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打开文件、编辑图像、调整色彩等。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加工操作。
5. 创新设计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图像创新设计,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图像获取和加工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实践中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简单的图像加工和创新设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能力。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图像获取和加工的基本方法。
2. 运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一次图像创新设计,下周上课时展示交流。
图片的获取与加工---移花接木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王孝东■教材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等的操作方法,因此要弱化概念,尽快让学生明确相关工具的作用和功能。
让学生多操作,所以在选材上,事先假定是:有人物甲的风景图片,我们要将人物乙放在人物甲的位置上,该如何处理?关键点(描边、复制周围图象)就会应用到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即换言之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的作用和功能就是描边、复制周围(参考点)图象的■学情分析由于本节课选材新颖、任务明确,学生有较强的操作愿望,因此尽量少讲,考虑到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提倡基础好的同学也可以自主学习,因此任务提示由粗到细,进行分层次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钢笔工具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操作方法。
(2)、掌握仿制图章工具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3)、综合运用工具对比较复杂的图像进行“移花接木”,并了解人景结合的相关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如何使用PS的钢笔、仿制图章工具。
(2)、让学生自选素材,进行“移花接木”。
(3)、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让学生知道肖像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行为与创新通过对网上恶搞图片的讨论,让学生树立法制意识。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图像的调整2.教学难点钢笔工具、仿制图章工具。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学任务驱动网络投票系统师生交流平台■课前准备提供班级同学的生活照,以及一些明星的合演照。
■教学过程步■教学反思本节课选材新颖、任务明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愿望,同时便于老师分层次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能有效运用网络投票系统,根据简洁名了、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及时评价,并且现场收到反馈信息。
本节课还开设了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将本节课完成的情况等在老师的博客上留言。
苏科版新教材第6章《图片的获取与加工》教学之我见苏科版新教材第6章《图片的获取与加工》所要求的主要教学目标与要求是:(1)、掌握获取图片的多种方法(2)、了解图片的类型和格式(3)、体验图片在信息传递与表达方面的特有功能(4)、熟悉典型的图像处理软件,掌握其基本应用技能。
其中第四点熟悉图像处理软件,教材中提出三种常用的软件:PS、我形我速、ACDSee,重点介绍了ACDSee,不过篇幅也很短。
南京市的自编教材中是用一章的7课时的篇幅介绍PS,从以往的教学效果上看也是比较好的,而新教材只提了这个软件,没有作介绍,我认为是一种遗憾,但南京市自编教材也是不完善的地方,在介绍图片的类型、格式,以及图片的获取方法等内容缺少,我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选取PS中的最精华的部分,完成了本章的教学。
苏科版新教材安排了5课时:第1节图片的获取 2课时第2节图片的处理 2课时主题活动 1课时实际教学中,我安排了4课时:第1课时图片的获取第2课时制作自己的QQ头像第3课时移花接木第4课时主题活动第一课图片的获取本节课是在学生对图片已有一些初步的知识,如小学里的重点内容“画图”,从网上下载图片,并用Word进行处理等知识。
但对图片的格式、类型、图片的获取方法等知识不了解,PS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是陌生的,本节课将介绍其初步用法。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设计了三个任务:任务一:用暴风影音播放视频,从中抓图片。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从影视作品中截图的方法。
任务二:把自己电脑的屏幕做成图片。
方法:(1)、按键盘上的prscrn键,这时候电脑屏幕的图形就在粘贴板上。
(2)、打开画图,选择“粘贴”,可以编辑这幅图。
目的是介绍拷屏键的使用方法。
任务三:将校园风景图片添加适当的文字。
方法一:打开“画图”方法二:启动Photoshop(简称PS),使用工具中的文字工具(T)。
图层的概念。
PS处理的图片文字在另外一个图层里面,这是与画图不一样的,“PS”原始文件的后缀是“PSD”,这种格式的文件容量大,可以存储成另外格式的文件,如JPG格式。
初中信息技术《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教案、教学设计(共6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二章图像的获取与加工第一节获取图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数字化图像的获取方法,选择适当的方式获取图像。
2、了解常用的绘画软件,并根据需要进行选取。
3、初步学习利用POHTOSHOP 进行图像的绘制。
过程与方法本节通过让学生介绍从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数字化图像的经历入手,让学生理解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是多样的,当然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自己来绘制图像。
基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软件的绘图功能各有侧重,操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绘图软件。
通过制作奥运五环实例的操作,初步学习一种绘图软件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主动选择适当的获取数字化图像的方式。
能够根据绘图的需要选择适当的绘图软件重点难点重点:利用相应的绘图软件绘制图像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获取图像的方式及PHOTOSHOP操作的复杂性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使用计算机处理图像,首先就要获取图像。
那么生活中包括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得到数字化图像呢?(生: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可以用画图软件来画,还可以通过相机拍照……)看来大家都是生活的有心人,知道这么多获取图像的方法。
很多同学都能够想到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来绘制图像难点:如何(二)你知道用计算机绘图与传统的绘图相比有哪些优势吗?(学生讨论,可以节省大量的绘画材料;更文登修改、复制;色彩的选择范围广泛;绘画工具种类繁多;不需要具备很高的绘画技能,也可以绘制出好的图像。
)用计算机绘图虽然具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在绘图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一种适合我们需要的绘图软件。
因为研究者为了满足不同操作水平、不同层次需要的人群而开发了大量的绘图软件。
我们如何从这些软件中找到适合我们需要的呢?当然要对这结绘图软件有所了解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生活阅历及以往的学习经验,使其理解获取数字化图像的途径是多样化的。
《图片获取与加工》教学案例作者:陈月清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年第06期《图片获取与加工》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6章第一节的内容,图片是多媒体中常见的素材之一,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其后续的多媒体创作奠定基础。
本节主要内容有走进图片世界、获取图片、图片浏览与管理、图片分类及格式、图片加工软件和图片加工方法六个方面,本课为第一课时,涉及到前面四个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学完上一单元“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对图片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散乱的,所以本课主要是让他们了解图片的基本知识,掌握获取图片的一些方法,学会根据需求来获取所要的图片,为以后学习图片的加工处理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片在信息传递中的功能与作用,掌握获取图片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图片的类型与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从多种途径获取所需图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图片信息,学会利用图片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重点:获取图片的途径与方法。
难点:图片的分类和格式。
网络机房、教学课件。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大家到校学习已经有几个月了,你们有没有把整个校园都走过了呢?请结合老师提供的文字素材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校园。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介绍校园情况。
教师根据图文结合的演示文稿再一次介绍校园情况。
询问学生哪种介绍方式更吸引人?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图片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可以形象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引起人们的联想。
(板书:图片获取与加工)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介绍校园的情境,说明信息的不同表达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图片信息表达的优势,从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2.新课讲授,任务驱动(1)获取图片的途径(板书)师:要想得到介绍学校的图片,请大家参考教材第96页,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取学校的图片?生:可以从网上下载图片,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照片,用扫描仪扫描纸质图片或截屏等。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教案第一章:图像获取基础知识1.1 图像获取设备介绍摄像头、扫描仪等图像获取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2 图像格式与文件大小讲解常见的图像格式(如JPG、PNG、BMP等)及其特点。
介绍文件大小与分辨率、压缩率的关系。
第二章:图像处理基本概念2.1 像素与分辨率解释像素的概念,介绍分辨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2.2 图像的位深度讲解位深度概念,探讨位深度对图像颜色的影响。
第三章:图像调整与修饰3.1 调整图像亮度与对比度演示如何通过软件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
3.2 图像色彩调整介绍色彩调整的方法,包括色阶、饱和度、色调等。
3.3 图像修饰技巧讲解如何使用图章、刷子、橡皮擦等工具进行图像修饰。
第四章:图像合成与创意4.1 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介绍图层的概念,讲解如何通过图层进行图像合成。
4.2 滤镜与特效展示如何为图像添加滤镜和特效,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4.3 图像创意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图像作品。
第五章:图像输出与保存5.1 图像输出设备介绍打印机、投影仪等图像输出设备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5.2 图像输出设置讲解如何根据输出设备调整图像分辨率、色彩设置等。
5.3 图像保存与分享介绍图像保存的格式和压缩方法,探讨如何便捷地分享图像。
第六章:选区与路径6.1 选区的创建与编辑讲解如何使用选框工具、套索工具等创建选区,以及如何对选区进行编辑和调整。
6.2 路径的创建与编辑介绍路径的概念,讲解如何使用钢笔工具、自由钢笔工具等创建路径,以及如何对路径进行编辑和转换。
第七章:文字处理与图层样式7.1 文字的输入与编辑演示如何添加、编辑和格式化文字,包括字体、大小、颜色、行距等。
7.2 图层样式讲解如何为图层添加投影、描边、渐变叠加等样式,以增强图像的视觉效果。
第八章:滤镜与调整图层8.1 滤镜的应用介绍如何使用Photoshop内置的滤镜库,包括模糊、锐化、扭曲等效果。
信息技术课tougao4@16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优质课展台《图片获取与加工》教学案例陈月清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教材分析《图片获取与加工》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6章第一节的内容,图片是多媒体中常见的素材之一,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为其后续的多媒体创作奠定基础。
本节主要内容有走进图片世界、获取图片、图片浏览与管理、图片分类及格式、图片加工软件和图片加工方法六个方面,本课为第一课时,涉及到前面四个知识点。
●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学完上一单元“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对图片并不陌生,但是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散乱的,所以本课主要是让他们了解图片的基本知识,掌握获取图片的一些方法,学会根据需求来获取所要的图片,为以后学习图片的加工处理打下基础。
●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图片在信息传递中的功能与作用,掌握获取图片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图片的类型与格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根据任务需求,从多种途径获取所需图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与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图片信息,学会利用图片信息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获取图片的途径与方法。
难点:图片的分类和格式。
● 教学准备网络机房、教学课件。
●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大家到校学习已经有几个月了,你们有没有把整个校园都走过了呢?请结合老师提供的文字素材用语言介绍自己的校园。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介绍校园情况。
教师根据图文结合的演示文稿再一次介绍校园情况。
询问学生哪种介绍方式更吸引人?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图片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等特点,可以形象地表达比较复杂的抽象概念,引起人们的联想。
(板书:图片获取与加工)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介绍校园的情境,说明信息的不同表达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图片信息表达的优势,从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2.新课讲授,任务驱动(1)获取图片的途径(板书)师:要想得到介绍学校的图片,请大家参考教材第96页,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取学校的图片?生:可以从网上下载图片,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照片,用扫描仪扫描纸质图片或截屏等。
6.1获取与加工图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常见的获取图片的途径,了解图片格式,能熟练使用美秀进行图片加工过程与方法:在加工图片的过程中掌握自主探究法和任务驱动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起争做文明人的意识,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教学重点:图片的加工教学难点:获取图片的途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利用文明城市话题导入,询问学生身边是否有响应该行动的措施,这个行动又是如何被大家知道的。
标语、图片和广播电视等都起到宣传的作用,图片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引出本节课题目《获取与加工图片》。
【新课讲授】知识点1:图片的特点师:图片相对于文字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生:生动、形象、直观......知识点2:获取图片的途径师:我们需要做一块展板用来宣传文明行为,(展示两个成品)假如你是负责人,你将如何做出展板?教师带领大家分析成品图:(1)需要获取图片(2)需要加工图片师:获取图片有哪些途径?生(预设);一般会回答手机、相机拍照、上网下载图片教师呈现常用的获取途径。
任务1:保存2~3张文明行为的图片知识点3:加工图片教师由美颜相机、轻颜相机、B612相机切入,带领大家学一个新的软件——美图秀秀教师根据刚刚保存的图片进行简单的操作演示。
【巩固练习】任务2:学生自己对任务一中的1张图片进行美化学生活动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教师再次带大家分析展板图,不是一张图,而是很多张图,所以需要用到拼图任务3:自主探索如何使用拼图功能,并制作出自己的展板作品(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功能,并且在自主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综合使用美图秀秀,最后学生的作品也避免了千篇一律,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学生活动展示评价学生作品知识点4:图片格式教师带领大家查看保存好的图片的属性,可能会存在.jpg和.gif两种文件类型,教师简单讲一下此内容【课堂小结】师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最后希望同学们争做文明人!。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教案第一章:图像获取基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像获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像获取设备及其特点。
让学生学会使用图像获取软件进行图像的捕捉和导入。
1.2 教学内容图像获取的概念和原理。
常见图像获取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摄像头等。
图像获取软件的使用:Photoshop、ACDsee、Pnt等。
1.3 教学步骤讲解图像获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展示和介绍常见图像获取设备及其特点。
演示如何使用图像获取软件进行图像的捕捉和导入。
1.4 作业与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图像获取设备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学生自行尝试使用图像获取软件捕捉和导入图像,并上交作业。
第二章:图像处理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像处理技术。
让学生学会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的基本处理。
2.2 教学内容图像处理的概念和原理。
常见图像处理技术: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裁剪、旋转等。
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打开文件、保存文件、选择工具、调整图像大小等。
2.3 教学步骤讲解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展示和介绍常见图像处理技术。
演示如何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的基本处理。
2.4 作业与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图像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学生自行尝试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的基本处理,并上交作业。
第三章:图像色彩调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像色彩调整的概念和原理。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像色彩调整技术。
让学生学会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色彩的调整。
3.2 教学内容图像色彩调整的概念和原理。
常见图像色彩调整技术:亮度/对比度、色彩平衡、色阶、曲线、HSL调整等。
Photoshop中色彩调整工具的使用。
3.3 教学步骤讲解图像色彩调整的概念和原理。
展示和介绍常见图像色彩调整技术。
演示如何使用Photoshop进行图像色彩的调整。
3.4 作业与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图像色彩调整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
(一)
日照高新区中学许传吉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一)》包含义务教育山东省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二章第一、二节的内容。
虽然学生在初一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但是经过这么长的时间。
可能有很多的内容已经遗忘。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应该对这一节的内容还有一定的印象。
一部分学生还能够使用photoshop简单的处理照片。
一部分学生已经部分或完全遗忘。
(三)教学日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采集、获取图像的多种途径。
过程与方法:掌握图像的加工处理方法,能分析原始图像素材,选用合适的加工处理方法进行优化,以增强其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生活需求出发,把技术应用于生活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技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图像的加工处理
◊把技术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
◊图像处理的精细操作
(五)教学策略:
首先根据教材设计目标,将目标设计在多个小任务中,引导学生各个“击破”,在开始任务之前给予知识补缺,完成任务时要求各小组积极主动地互帮、互学、互评,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准备
Photoshop软件、广播教学软件,演示用课件、导学案。
(七)课型安排复习课(八)、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高一年级江西省景德镇二中王维《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设计指导思想本课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是难于处理的部分。
受设备限制,学生不可能人手一台数码相机、扫描仪进行学习实践。
即使解决了设备问题,对于不同的品牌、型号,操作力法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详细的操作步骤。
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我将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获取数码图像文件的途径,理清思路后再分组,由有使用经验的学生带领其他学生到教师机上操作数码相机以获取图像,并充分利用时间,让其他小组对照教材利用模拟软件探究扫描仪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设备的问题,也较好地把握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另一个教学实践中难于处理的部分是图像的加工。
学生往往会为技术而技术,在需求并不明确的情况下,纯粹为了技术而把拿到的图像或调一下色彩或裁剪一通。
这样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没有主动需求的“技术机器”式人才。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提供一组有拍摄缺陷的照片,引导学生先对图像的缺陷或不足进行分析,决定具体的修改加工方案才动手操作,所有工作目标明确、需求清晰,为增强图像的表现力而加工处理,避免了只为学习技术操作步骤而进行的无意义操作。
只有从问题需求出发,根据需求选择技术,选择软件、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发现工具的局限和不足,从而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超越软件,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
本教学设计就是落实这样的教学理念。
教材分析:本校使用的教材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模块高一年级使用的必修课本。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是第3章第一部分第3小块的内容。
和其他文本、数据、声音、动画、视频多媒体信息一起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处理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自身不同的经历与知识背景对学习新知有不同的影响。
笔者在课前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中哪些使用过或听说过数码相机(扫描仪),课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组教学,尽量在每一小组内都安排有操作经验的学生。
如果具备带投影仪的学生机房可以全部学生都参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