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学前教育史第五章
- 格式:docx
- 大小:28.25 KB
- 文档页数:8
2023年直播特训《00402学前教育史》目录◎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二章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第三章 清末的学前教育◎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五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第七章 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第八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第九章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第十章 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第一章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考点1:原始社会“罐葬” 【单选】在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有一种厚葬儿童的习俗,称为“罐葬”。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原始氏族社会的末期。
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考点2:春秋战国诸子的慈幼观念 【单选】(1)孔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韩非:从母爱和家庭教育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
“慈爱”与“溺爱”的界限。
真题实战【单选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提出者是( )。
A.勾践B.孔子C.孟子D.韩非子真题实战【单选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提出者是( )。
A.勾践B.孔子C.孟子D.韩非子【答案】C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考点1:“庠” 【单选】(1)地位:中国最古老的学校是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
(2)作用:①原始氏族部族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②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考点1:最早的慈幼机构 【单选】(1)中国古代最早的专门的慈幼机构--邸舍。
(2)以东汉邓太后所创办的邸舍为最早。
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考点2: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 【单选】(1)最早从北宋开始;(2)宋代慈幼机构的种类和职能:①慈幼局:收养弃儿,雇请乳媪(ǎo)鞠(jū)育;②举子仓或予惠仓: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
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考点3: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 【单选】(1)始于清代;(2)主要包括:①京师育婴堂: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有养而无教。
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第三章:学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本章将深入探讨学前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其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发展轨迹。
首先,我们会回顾古代文明中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初步认识和实践,如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教育观念。
接着,我们将重点研究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的变迁,以及启蒙运动如何为现代学前教育理念奠定基础。
在本章的后半部分,我们将讨论19世纪工业革命对学前教育普及的影响,以及20世纪初教育改革者如何推动学前教育成为公共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此外,本章还将概述二战后学前教育的全球发展趋势,特别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普及情况和政策支持。
第四章: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本章将介绍学前教育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教育哲学,分析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我们将从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等角度,探讨儿童如何学习和发展,以及这些理论如何指导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
此外,本章还将讨论关于游戏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游戏来促进学习。
我们也会探讨多元文化和包容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实施这些理念。
第五章:学前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法在本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学前教育的课程设计原则和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会讨论如何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设计课程,确保课程内容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
接着,我们将探讨不同的教学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游戏化学习,以及它们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知识体系和社交技能。
本章还将分析家庭和社区参与对学前教育成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儿童的成长。
最后,本章将讨论当前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包括数字工具和在线资源的使用,以及它们如何增强学习体验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同时,我们也会关注教育技术的挑战和限制,以及如何在保护儿童隐私和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这些资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史》重难点串讲资料课程代码:00402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第一节古代的慈幼礼俗与社会公育一、慈幼观念的演变西周大司徒负责执行保息六政,保息六政的首务就是慈幼。
管仲在齐国推行“九惠之教”的首要两条,也是“老老”和“慈幼”春秋末年,当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都把“慈幼之政”看作是推行“仁政”的一个标志。
韩非则从母爱和家庭佳偶的角度讨论慈幼问题,认为母爱是造就儿童优良品质的根本原因,还讨论了慈爱与溺爱的界限。
二、慈幼与学校的起源中国最古老的学校为庠,既是原是氏族部落储藏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对于年幼者来说,庠的首要功能是集体保育。
庠的出现具备的三个条件:(1)、农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有了一定的剩余产品(2)、氏族成员共同劳动,财产共有,儿童公育(3)、实行比较严格的族外婚制三、慈幼机构与法令措施中国古代专门的慈幼机构,以东汉邓太后创办的邸舍为最早,慈幼机构的制度化与普及,是从北宋开始的,也是鼎盛时期,宋代的慈幼机构主要有两种:一是慈幼局,二是举子仓或予惠仓。
慈幼局的主要职能是收养弃儿,雇请乳媪鞠育。
举子仓由教育家朱熹始创,其职能与慈幼局略同。
慈幼机构的大规模恢复,始于清朝。
清代最早的慈幼机构,是康熙元年始建于广渠门内的京师育婴堂。
由唐鉴在贵州创办的及幼堂,则是具有教养合一功能的慈幼教育机构。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合为一体的慈幼机构。
四、慈幼礼俗“试儿”也是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或称“试晬”,俗称“抓周” 。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
”还有一种慈幼礼叫“洗儿会”。
在小儿出生三日或足月时举行,一般都是富贵人家才有财力举办。
仪亲宾盛集,煎香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钱意味着使儿童富裕,葱意味着使儿童聪明,用数丈彩绕之,名曰:“围盆”,取儿童生活在多彩幸福之中之意。
《学前教育史》自学指导书一、课程编码及适用专业课程编码:总学时:96面授学时:32自学学时:64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函授专升本)二、课程性质《学前教育史》是教育史学科的一个分支。
它的研究对象是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史的基本理论,为学前教育工作者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基础课程,它有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并能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必须把握学前教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熟练掌握学前教育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特点,重点掌握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学习时应注意:(一)要多联系学前教育实际,研究一些教育理论上的基本问题,增强理论的针对性和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判断能力。
(二)要抓住重点,牢固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思想。
(三)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充分运用历史的、比较的学习方法,注意调查研究,做到古为今用。
五、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应为发展中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提高自身能力而学习。
学习中要踏实、刻苦、虚心。
其次,要注意把握学科的基本体系,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分析各章节间的内在联系,切忌死记硬背。
再次,注意学以致用。
要善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作业、论文。
解决问题时要切记:绝不是从书上抄抄,应付了事。
第四,除注意研读教材外,应按要求阅读教学参考书,必要时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感受。
六、自学内容与指导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一)自学内容原始社会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儿童公育机构的产生;奴隶社会学前教育计划的制定、宫廷学前教育、胎教的实施;封建社会的学前家庭教育、胎教的发展、慈幼机构的建立。
1课程名字:自考《00402 学前教育史》分章节习题课程目录:练习(一)(第一~三章) ...................................................... 1 练习(第四~五章) ................................................................................................................................ 6 练习(第六~八章) .............................................................................................................................. 13 练习(第九~十章) (20)练习(一)(第一~三章)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 王筠的著有《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文字蒙求》《教童子法》等书。
《文字蒙求》一书则结合汉字的结构原理和儿童的思维特点,提出了蒙养识字教学的一系列方法和 原则。
崔学古《幼训》; 朱熹《蒙童须知》和《小学》。
本题选 A 。
参见教材 P40。
2、【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华容道》是世界著名的智力游戏,在国外和魔方、独立钻石棋并列,被誉为“智力游戏界三大难题”,并被编入学校的教科书。
智力游戏,是指那种将智力活动与娱乐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的游戏形式。
在我同古代智力游戏主要是通过棋艺、拼图和其他 涉及数学、几何等原理变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比较有名的有七巧板、燕几图、包你迷、华 容道等。
本题选 D 。
参见教材 P44。
3、【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 《兔园册府》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类书,在唐代迄五代时用作民间私塾学童的启蒙读本。
介绍有关历史、地理、博物等的浅近知识。
[学前教育史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五章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教育史》教材的第五章和第六章。
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等阶段。
第六章则重点阐述了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包括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掌握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重点: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对比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第五章和第六章的内容,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分析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等。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国内外学前教育案例,分析其优缺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国内外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六、板书设计1. 第五章: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清末民初的学前教育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前教育2. 第六章:国外学前教育发展概况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日本的学前教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我国近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2)分析欧美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其启示。
(3)谈谈你对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看法。
2. 答案:(3)学生可结合自身观点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024年[学前教育史课件]学前教育史第五章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主要围绕学前教育史教材的第五章“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第六章“现代学前教育的演变”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如下:1. 第五章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包括: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主要理论、制度与实践、以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2. 第六章现代学前教育的演变,包括: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理论创新、制度变革、以及我国现代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主要理论、制度与实践。
2. 使学生了解现代学前教育的演变趋势,认识其理论创新与制度变革。
3. 培养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近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现代学前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变革。
2. 教学重点: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代学前教育的演变趋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近代与现代学前教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两个时期学前教育差异的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2. 讲解:1)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介绍背景、主要理论、制度与实践。
2)现代学前教育的演变:阐述发展趋势、理论创新、制度变革。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近代与现代学前教育的异同,分享各自观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近代与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其演变过程。
5.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内容,设计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第五章:近代学前教育的发展1)背景2)主要理论3)制度与实践4)影响2. 第六章:现代学前教育的演变1)发展趋势2)理论创新3)制度变革4)我国现状与展望七、作业设计1. 选择题:1)近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有哪些?2)现代学前教育的演变趋势是什么?2. 简答题:1)请简要分析近代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五章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体格、体能发展的内涵体格、体能发展的状况和水平是衡量个体身体发展与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体格和体格发展(一)体格的内涵体格是指人体外表可观察或测量个体的形态、结构。
包括人体生长发育的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和比例(体型),以及身体的姿态等。
(二)体格发展、发育体格发展:指体格的生长发育广义:指个体在其一生中身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狭义:指身体发展的状况,如身高、体重、胸围、头围、脊柱弯曲的特征和限度、肩胛角的间距、足弓的测量指数、背力、左右手的握力、肺活量、心率指数、心搏量等发展、变化情况。
(三)衡量体格发展的主要标志体重比=(体重kg/身高cm)*100胸围比=(胸围kg/身高cm)*100坐高比=(坐高kg/身高cm)*100柯普指数=(体重kg/身高cm)²*10000(适用于幼儿)二、体能和体能发展(一)体能的内涵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技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二)体能发展指人体各器官系统技能能力的不断增强和提高三、体格发展和体能发展的关系1、体格发展与体能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强健的特哥是发展体能的物质基础。
3、身体素质的良好发展也影响着体格的发展。
4、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的体型及姿态。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体格发展一、体型特征婴儿期的儿童,头大、躯干长、腿短,显得头重脚轻。
幼儿期,腿部生长加快,头部只占身体的六分之一左右,身体各部分比例逐渐接近成人。
二、足弓特征年龄较小的孩子,因皮下脂肪较多,故而脚掌心的内凹不明显,形成生理性平足。
到3岁左右,因连接小骨的韧带和肌肉逐渐发达起来,脚掌心明显内凹。
足弓的初步形成能避免因运动中振动而可能导致的对幼儿身体的损伤或其他潜在的不良影响,三、运动系统的特征学前儿童运功系统的特点表明,科学地开展学前儿童的体格训练是什么必要的。
最新学前教育史精品课件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教材:《学前教育史》章节:第五章第七章内容:第五章主要讲述了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与演变,包括幼儿园、托儿所、亲子园等不同形式的教育机构;第六章介绍了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包括五大领域、主题活动等;第七章阐述了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标准,以及幼儿发展评价、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理解不同类型教育机构的特征及优缺点。
2. 掌握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原则,能够分析实际案例中的课程设置。
3. 理解学前教育评价的方法与标准,能够运用评价工具对幼儿发展及教育质量进行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具体方法,学前教育评价的工具及运用。
2. 教学重点:各类教育机构的特征及优缺点,课程设置原则,评价方法与标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科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为例,引发学生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思考,探讨不同类型教育机构的优缺点。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课件,详细讲解第五章第七章的内容,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课程设置与实施、评价方法与标准等方面。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学前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阐述评价工具的运用及评价结果的解释。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学前教育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课程设置及评价方法,并进行小组分享。
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课堂氛围。
六、板书设计1.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2. 各类教育机构的特征及优缺点3. 课程设置原则4. 学前教育评价方法与标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当前学前教育评价体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掌握了课程设置原则及评价方法。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著名教育家是蔡元培2、蔡元培在1916年12月至1927年担任了北京大学校长二、论教育方针1、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2、军国民主教育,即体育3、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4、德育主义教育,即公民道德教育三、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尚自然”“属个性”的主张1、把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发展儿童个性,作为民国教育改革传统教育的起点的教育家是蔡元培2、《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的讲话中,提出了“尚自然、展个性”儿童教育主张的教育家是蔡元培四、论学前美育1、论美育与德、智、体各育并重2、论学前美育的实施(1)蔡元培设想通过育胎教院、婴堂、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五、简答题1、简述预算拨款的原则(1)按预算和计划拨款(2)按事业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拨款(3)按用途拨款(4)按预算级次领拨经费2、试述蔡元培学前美育实施的途径(1)家庭美育或胎教院、育婴堂的美育,主张儿童出生后最好实行公育,他的理想是以儿童公育代替家庭教育(2)学校美育,主张儿童三岁入幼稚园(3)社会美育,接受社会美育的影响,注重观察和引导3、蔡元培的教育方针及其意义(1)教育方针包括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德育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教育(2)意义:否定了中国封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教育宗旨,是历史的进步,成为民国初年国家颁行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才六、名词解释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陶行知怀着“爱满天下”的大爱之心,将毕生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运动二、生活教育理论1、生平教育理论的产生与确立(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根据杜威的理论形成的2、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1)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的中心是做为中心(2)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论普及幼儿教育1、改变漠视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义(1)陶行知认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2)陶行知指出“认为小孩子的教育不关重要,早点,晚点没有多大关系这种成见是要不得,必须根本化除这种漠视小孩子的态度(3)“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
”这是陶行知的观点。
(4)陶行知提出普及幼稚园的出发点是承认幼年生活教育的重要性2、开辟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1)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3、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采用艺友制开展师范教育(1)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用以培养幼教师资的方式是艺友师制(2)陶行知指出承认幼年生活教育之重要,是普及幼稚园之出发点。
(3)陶行知指出,人生的一些重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6岁以前形成的,这个时期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的时期四、论创造的儿童教育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1)我们要真正承认小孩子友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
小孩子多少都有其创造力”是陶行知的观点(2)我国创造教育的首创者是陶行知(3)为了发挥儿童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教育工作者要把自己摆在儿童的队伍里,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加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去。
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五、名词解释1、生活即教育:(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2)是生活就是教育。
人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3)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2、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学理论,是对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改造六、简答题1、简述陶行知对儿童的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2)解放儿童的双手(3)解放儿童的眼睛(4)解放儿童的嘴巴(5)解放儿童的空间(6)解放儿童的时间2、简述陶行知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措施(1)需要充分的营养(2)需要建立良好的习惯(3)发扬民主3、陶行知普及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1)改变漠视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义(2)开辟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3)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采用艺友制开展师范教育4、简述陶行知认为如何在教育上发扬民主(1)教育机会均等(2)宽容和了解(3)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5、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质(1)从哲学的基础上看,生活教育理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的。
陶行知逐步摆脱了杜威的经验主义哲学,把实践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提出防止狭隘的经验论。
(2)从生活教育理论的性质看,它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色(3)生活教育理论是科学的,主张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际统一。
6、简述陶行知对“创造的儿童教育”的论述(1)认识儿童的创造力(2)解放儿童的创造力(3)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第三节张学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实践活动1、诗句“年来心似秋光浅,却忆西山一片红”的作者是张雪门2、1917年,张雪门在浙江瑾县创办了星萌幼儿园二、论幼儿教育的目的1、张雪门所倡导的幼儿教育以改革中华民族为目标三、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1、幼稚园课程(1)倡导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幼儿教育专家是张雪门2、幼稚园行为课程3、行为课程的教材与教法(1)张雪门认为,幼稚园教材和教法相互关联,并且二者与行为课程密不可分,都离不开儿童的实际生活,离不开儿童的行动。
四、论幼稚师范教育1、幼稚师范教育的意义和目的2、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1)张雪门提出幼稚师范生的实习需要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实习可分为四个连续阶段,即参观、见习、试教和辅导五、简答题1、论张雪门幼儿教育的目的(1)20世纪30年代初,培养旧式士大夫,扩充宗教势力,为各国制造洋奴(2)张雪门认为幼稚教育工作就是要实验出寻求出“社会的需要和儿童身心衔接的方法,满足和实现这两方面的要求。
2、张雪门论幼稚园行为课程(1)五六岁的孩子门在幼稚园生活实践,就是行为课程(2)行为课程完全根据于生活,它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3)行为课程不像一般的完全局限于教材的活动3、简述张雪门行为课程的教材与教法的观点(1)幼稚园教材和教法的相互关联,并且二者与行为课程不可分,都离不开儿童的实际生活,离不开儿童的行动(2)张雪门认为儿童教育有两种教材(3)教学的过程,就是依着正确的行动过程(4)行为课程运用的教学方法是设计教学法4、简述张雪门提出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目标(1)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2)唤起我民族自信心(3)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4)锻炼我民族斗争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努力六、名词解释1、行为课程:这是幼儿教育专家张雪门经过反复实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2、有系统组织的实习:在幼稚师范生实习的问题上,张雪门有独特的见解,逐步培养直到独立工作,共分为四大段即参观、见习、试教和辅导。
第四节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抱定“要做事,不做官”志向的儿童教育家是陈鹤琴2、由陈鹤琴倡办的幼稚园是南京鼓楼幼稚园二、论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1、儿童观及儿童教育观2、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1)陈鹤琴认为研究和认识儿童心理的发展及特点是教育好儿童的前提(2)陈鹤琴指出孩子模仿心强但又是无选择的,师长要教儿童逐渐学习鉴别是非善恶。
(3)陈鹤琴指出,游戏可以发展身体,培养高尚道德,使脑筋敏锐,是休息之良药。
(4)陈鹤琴指出:“儿童好游戏乃是天染的。
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
(5)陈鹤琴指出可以利用儿童是易受暗示的这个特点,培养儿童良好的举动、习惯、风俗(6)陈鹤琴认为,科学施教是教育好儿童的基础(7)陈鹤琴论述儿童的心理特点包括好奇心、模仿心、儿童是易受暗示的、好动心、游戏心、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3、儿童年龄分期与教育(1)陈鹤琴将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分为新生婴儿期、乳儿期、步儿期和幼儿时期三、论学前家庭教育1、幼儿家庭教育的意义2、学前家庭教育的科学基础3、培养幼儿体、德、智、美、劳和谐发展的健全人格4、更新观念,民主施教(1)陈鹤琴一贯主张,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四、论幼稚园教育1、论幼稚园教育要适应国情2、论幼稚园保教内容3、保教原则方法五、“活教育”理论1、何谓“活教育”(1)活教育理论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2、“活教育”理论形成的原因3、“活教育”的理论体系六、简答题1、简述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1)陈鹤琴指出,中国传统儿童教育的严重弊端之一,就是错误的将孩子看成缩小了的成人(2)陈鹤琴认为把儿童看作成人一样看待,去施教,是摧残儿童的天性,必须改变这种错误的儿童观(3)陈鹤琴认为,要教育好儿童,不仅要有正确的儿童观,还要充分的认识儿童教育,特别是学前儿童教育的意义。
2、简述陈鹤琴的课程理论(1)课程应为培养目标服务(2)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3)课程应实验“整个教学法”,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教学方法(4)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3、活教育理论形成的原因(1)对欧美新教育理论的吸收(2)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判与继承(3)多年教育改革实践经验的积累七、名词解释1、五指活动:儿童的健康活动、儿童的社会活动、儿童的科学活动、儿童的艺术活动、儿童的语文活动。
第五节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二、论幼儿教育的意义、目的1、张宗麟认为幼儿教育一般目的如下(1)幼儿第一义为谋求儿童健康,若徒有知识的增进,而身体不健康,是畸形的教育(2)养成几种儿童生活上必须之习惯(3)养成儿童欣赏之初基(4)养成儿童能自己发表之能力三、揭示幼儿教育的弊端1、全盘西化的倾向(1)为纠正幼稚园外国化倾向,张宗麟提出了一些具体办法,但最重要的是停办外国教会在华办的幼稚师范及幼稚园,由中国人自己办理(2)近代中国的幼稚教育制度,是从东、西洋引进的(3)张宗麟认为“幼稚教育来华,尤为近十数年间事,故一切设备教法抄西洋成法,亦势所难免。
2、幼稚教育为富人服务3、束缚儿童的条条绳索四、论幼稚园课程1、幼稚园课程的内涵2、编制幼儿园课程的办法3、幼稚园应设置的课程4、培养幼稚生的习惯与技能五、论幼稚师范教育1、中国急需设立完美的、富于研究精神的幼稚师范2、幼稚师范生资格、性别、学习年限3、幼稚师范的课程4、幼稚教师的社会责任—到农村去,到贫民区去办教育六、简答题1、简述张宗麟批判民国幼儿教育弊端的主要观点(1)全盘西化的倾向(2)幼稚教育为富人服务(3)束缚儿童的条条绳索2、简述张宗麟关于幼稚教师的社会责任的观点(1)幼稚教师是劳工(2)幼稚教师是为着大多数儿童谋幸福的(3)幼稚教师要深入社会去,热爱社会工作3、简述张宗麟认为如何培养儿童的生活力(1)教养孩子有抵抗力的能力(2)要教养孩子会动手做事(3)要养成孩子学会发展自己天才的能力(4)要教养孩子善于不停留的进步4、简述张宗麟对于改革当时幼稚师范教育所提出的见解(1)中国急需设立完美的、富于研究精神的幼稚师范(2)幼稚师范生资格、性别、学习年限(3)幼稚师范的课程(4)幼稚教师的社会责任—到农村去,到贫民区去办教育5、张宗麟论幼稚园课程的内涵(1)课程广泛(2)满足儿童自身需要应在幼稚园课程来源上更加侧重(3)注意个别活动(4)需要以儿童全面发展为目的、课程内容要艺术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