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几何线形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33
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1984)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道路的几何形状、横断面和纵断面等方面。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道路的安全、便利和舒适性,同时也要兼顾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效益。
公路几何设计考虑了道路的水平和垂直布置。
水平几何设计确定了道路的线形,包括设计的车行线、交叉口位置和曲线的半径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取决于道路的交通流量、速度要求、视距和地形条件等。
水平曲线是道路设计中常见的曲线形式,它可以使车辆在转弯时更加平稳,减少刹车距离和刹车力。
另外,交叉口的设计也是水平几何设计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交通流量、转弯半径、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等因素。
而垂直几何设计则涉及到道路的高程布置,包括道路的纵坡和桥梁的设计等。
道路的纵坡设计影响着车辆的爬坡能力、制动能力和视觉距离等。
合理的纵坡设计可以提升车辆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桥梁的设计也是垂直几何设计的重要内容,它需要考虑到桥墩的位置、桥面的高程和跨度等因素。
桥梁的设计要兼顾结构安全和车行的便利性,确保水流通畅和通行的安全。
城市道路的几何设计有其独特的特点。
由于城市道路的交通流量大、车速快、行人多,对道路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城市道路通常采用分离式设计,即分为快速道和慢速道两个部分。
快速道用于车辆高速通行,慢速道用于车辆停靠和行人交通。
此外,城市道路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公交站点和停车设施等因素。
这些要素的合理设置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还需要兼顾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效益。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对土地和环境的占用和破坏。
因此,在选择道路线路时,需要避开敏感区域,如水源地、保护区和居民区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道路的地质条件、土壤稳定性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确保道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道路的水平和垂直布置。
合理的几何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同时也要兼顾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效益。
设计总结:道路几何设计汇总01地形平缓路段为设置菱形互通而采用高架桥方案时,纵断面线形应注意以下方面:纵断面最高点(变坡点)应设在主孔的跨中。
对应凸曲线半径宜满足视觉半径。
条件受限时,可按设计速度提高一档所对应的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进行控制。
高架桥的纵坡宜在3%~3.5%之间。
平面圆曲线或直线应布设应涵盖主跨及附近桥孔,以满足平纵组合的要求。
02同向直线长度不满足要求时,采用设置不满足相邻半径比的不超高反向圆曲线替代同向直线,存在以下问题:(1)相邻反向圆曲线的半径比大于2倍。
(2)路线存在小转角。
(3)以上两种不利因素叠加。
因此不能采用设置不满足相邻半径比的不超高反向圆曲线来替代同向直线。
互通匝道在纵坡平缓、视距良好的受限路段,可放松要求,但路线转角及平曲线长度应满足规范对路线小转角的要求。
03公路的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5%,受限路段不应小于0.3%。
城市道路在设置超高的路段,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5%。
平面线形为直线,且填方高度接近临界软基路段,如采用平坡(0%),应经院级评审。
移动路脊或双路拱的施工困难、工效低,个别项目施工单位存在故意忽视的现象,因此最小纵坡宜大于0.5%。
不设中央分隔带的四车道二级公路或四车道及以上的城市道路,当平面线形为S形曲线时,反弯点(公切点)横坡应为正常路拱。
如果反弯点横坡为0%时,最小纵坡应大于0.5%,以规避两侧都要采取综合排水措施。
软基路段设置平坡(0%),可以降低填土高度,但施工质量控制不好时,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排水不畅。
设置平坡(0%)容易在设计文件审查时引发专家异议,应慎重采用。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8.2.3 公路的纵坡不宜小于0.3%。
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或长路堑路段,采用平坡(0%)或小于0.3%的纵坡时,其边沟应作纵向排水设计。
8.5.3 在超高过渡的变化处,合成坡度不应设计为0%。
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公路与城市道路几何设计纲要一、前言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几何设计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道路的布局、线形、横断面、纵断面等各个方面。
良好的几何设计不仅能确保行车安全,提高交通效率,还能提升道路的美观度和舒适度。
本纲要旨在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几何设计提供指导和规范。
二、设计原则1. 安全至上:几何设计首先要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线形设计应避免急弯、陡坡等安全隐患。
2. 功能性原则:根据道路的使用功能(如高速公路、主干道、次干道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满足交通流量、车速等要求。
3. 协调性原则:道路几何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如地形、水文、建筑物等。
4. 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5. 可持续性原则: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三、设计要素1. 平面几何设计:包括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线形的选择与组合,应满足行车视距、超车视距等要求。
2. 纵断面几何设计:涉及道路的坡度、坡长、竖曲线等,应考虑排水要求和行车舒适度。
3. 横断面几何设计:包括车道宽度、路肩宽度、侧向净空等,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车型确定。
4. 交叉口设计:针对不同道路的交叉口进行合理的渠化设计,提高交通流畅度。
5. 景观设计:结合绿化带、路灯、公交站台等元素,创造优美的道路景观。
四、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明确道路的功能定位、交通流量等基本需求。
2. 现场勘查:详细了解现场地形、地质、环境等条件。
3.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现场勘查结果,制定多个设计方案。
4. 方案评估:从安全、功能、经济、环境等方面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估。
5. 方案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
6. 施工图设计:完成最终的施工图设计,准备施工阶段。
7. 设计变更: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设计变更。
8. 项目验收:完成项目后进行验收,确保设计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几何设计是整个交通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安全。
道路工程设计服务中的道路几何设计原则道路是现代城市和乡村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道路工程设计服务而言,道路几何设计原则是确保道路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舒适性的关键。
在道路的几何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车辆类型、设计速度、地形条件以及环境因素等各种要素。
本文将重点介绍道路工程设计服务中的道路几何设计原则,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一、水平几何设计原则水平几何设计是指道路中的水平线形,包括改道车道、行车道和转弯区等。
在水平几何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原则需要遵循。
1. 设计速度原则设计速度是指道路设计时所考虑的车辆通过道路的预计速度。
在进行水平几何设计时,应根据道路的设计速度来确定不同转弯半径的要求,确保车辆能够安全、平稳地行驶。
2. 转弯半径原则转弯半径是指道路中转弯区的最小曲线半径。
在进行转弯半径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和速度,确保车辆能够顺利通过弯道。
较小的转弯半径会导致车辆转弯时需要减速,从而影响交通的流畅性。
3. 弯道半径原则弯道半径是指道路中弯道的最小曲线半径。
在设计弯道时,需要根据弯道的设计速度和车辆的侧向加速度来确定弯道半径,以确保车辆能够在弯道上保持稳定和安全。
4. 超高原则超高是指道路中相对于自然地面的高度。
在进行超高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净高和侧向加速度等因素,以确保车辆在通过高架桥、立交桥等地方时不会发生撞击或侧翻事故。
二、纵向几何设计原则纵向几何设计是指道路中的纵向线形,包括纵坡、坡度和坡顶等。
在纵向几何设计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1. 纵坡原则纵坡是指道路在纵向上的变化率,用来调整道路的高度差。
在进行纵坡设计时,需要根据设计速度、车辆类型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确保车辆在上下坡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 坡度原则坡度是指道路的纵向坡度,用来调整道路的倾斜程度。
在设计坡度时,需要考虑到车辆的牵引力和制动能力等因素,以确保车辆在上下坡时能够保持稳定。
3. 坡顶原则坡顶是指道路上的平坦区段,在连续的上坡和下坡之间设置,用于缓冲车辆在上下坡之间的转换。
道路工程平面线型设计在平面线型设计中,汽车形式轨迹的特性,道路平面线型的要素以及直线的特点与运用等等都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特点,如何设计出一条合理且优秀的线型,相信看完今天的内容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一、道路平面线型概述一、路线道路: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构成的三维实体。
路线: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平面图: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纵断面图:沿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图,再行展开。
横断面图: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
路线设计: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
分解成三步:路线平面设计: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路线纵断面设计: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路线横断面设计:研究路基断面形状与组成的过程。
二、汽车行驶轨迹与道路平面线形(一)汽车行驶轨迹行驶中汽车的轨迹的几何特征:(1)轨迹连续:连续和圆滑的,不出现错头和折转;(2)曲率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值。
(3)曲率变化连续:即轨迹上任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的值。
(二)平面线形要素行驶中汽车的导向轮与车身纵轴的关系: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二、直线一、直线的特点1.优点:①距离短,直捷,通视条件好。
②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③便于测设。
2.缺点①线形难于与地形相协调②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③易超速二. 最大直线长度问题:《标准》规定:直线的最大与最小长度应有所限制。
德国:20V(m)。
美国:3mile(4.38km)我国:暂无强制规定景观有变化≧20V;<3KM景观单调≦ 20V公路线形设计不是在平面线形上尽量多采用直线,或者是必须由连续的曲线所构成,而是必须采用与自然地形相协调的线形。
采用长的直线应注意的问题:公路线形应与地形相适应,与景观相协调,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的缺陷,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厂矿道路设计规范是指为满足生产安全、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效率、确保道路安全等目的,对厂矿道路的设计进行规范的文件。
下面将从道路线形设计、道路几何设计、道路标识标线和交通设施、道路照明以及交通管理等几个方面来介绍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一、道路线形设计1. 根据道路交通量、车型、车速等因素确定道路宽度,同时应保证道路两侧有足够的安全带,以及合适的道路坡度和曲线半径。
2. 设计道路的纵、横断面,并保证道路线形与厂矿场地的布局相协调。
3. 根据厂矿区域的地势、土壤条件等要素,合理选择道路路基和路面材料。
二、道路几何设计1. 根据道路类别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包括车道数量、车道宽度、路肩、行人道等。
2. 设计合理的曲线半径,以提供安全的车辆转弯条件。
3. 考虑到厂矿区域的密集设备和车辆运行情况,设立合理的交叉口和转弯弯道。
三、道路标识标线和交通设施1. 安排合适的道路标线,包括车道线、中心线、边线等,以提供清晰的行车指示。
2. 设置标牌和标志牌,包括限速标志、禁止停车标志、路口标志等,以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
3. 配置交通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岗亭、交通警示灯等,保障交通秩序。
四、道路照明1. 根据道路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设计合理的路灯布局,确保道路的照明充足,提供良好的视觉条件。
2. 配备合适的路灯类型和照明设备,保证其寿命和能效。
3. 根据不同天气和照明需求,配置适当的照明设备,如反光标志等。
五、交通管理1. 建立完善的交通管理体系,包括交通指挥中心、交通管理人员等。
2. 制定交通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和车辆的交通安全意识。
3. 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路况检查和维护,保障道路的安全运行。
通过对厂矿道路设计规范的严格执行,可以保障厂矿道路的安全性和顺畅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同时,还可以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降低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最终达到提升厂矿生产效率和员工生活质量的目标。
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市政道路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市政道路的设计尤为重要。
路线线形设计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部分,它涉及到道路的几何形状、横断面、纵断面等方面。
下面就针对市政道路路线线形设计进行一定的介绍。
一、道路线形分类道路线形可以分为直线型、弧线型、折线型、曲线型等四种类型。
1、直线型:直线型的道路线形直线简单,便于施工和维护,但是在某些地方容易造成危险,如人流量大的地方、道路陡峭的地方等。
2、弧线型:弧线型的道路线形柔和平滑,能够有效地减少驾驶员的疲劳感,但是弧线型道路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考虑到道路弯曲的半径、切线长度等因素,同时弧线型的道路维护难度也较大。
3、折线型:折线型的道路线形具有变化多端的优点,能够有效地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是折线型的道路线形设计难度比较大,需要设计师在道路长度、交叉口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二、道路线形设计原则1、合理性原则:道路线形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如车辆种类、车速、车流量等因素,同时在确保道路畅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车辆拥堵情况。
2、安全性原则:道路线形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行人、骑车人、机动车等各种交通工具,保证行车安全,同时尽可能减小事故发生概率。
3、美观性原则:道路线形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的美观性问题,在不影响交通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道路的观赏价值。
1、道路横断面设计横断面是指道路纵向剖面与垂直于地面的平面截成的图形,道路横断面通常包括路缘、路肩、行车道、中央隔离带等。
(1)路缘:路缘是道路横断面中最靠近人行道的部分,它用来隔离人行道和机动车道,防止行人误入道路。
(2)路肩:路肩是道路横断面中的一个部分,它设置在机动车道两侧,用来为非机动车的行驶提供空间,同时也可以保护机动车道的路边。
(3)行车道:行车道是道路横断面中最主要的部分,它主要用来供机动车行驶,行车道设计应该考虑到车辆通行的流量、车速等因素。
Ch3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本章主要内容】§3-1 平面线形概述§3-2 直线§3-3 圆曲线§3-4 缓和曲线(3h)§3-5 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3-6 行车视距§3-7 道路平面设计成果【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平面线型的基本组成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设计标准、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要素计算;行车视距的种类及保证;平面设计的设计成果;了解平面线型的组合设计。
本章重点:缓和曲线设计与计算、平面设计注意事项,难点:缓和曲线。
§3-1 道路平面线形概述基本要求:掌握平面线形的概念,平面线形三要素,了解汽车行驶轨迹对道路线形的要求。
重点:平面线形的概念。
难点:平面线形三要素。
1 平面线形的概念平面线形—道路中线在平面上的水平投影,反映道路的走向。
2 平面线形三要素2.1 汽车行驶轨迹大量的观测和研究表明,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抡旋转面与车身纵轴之间的关系对应的行驶轨迹为:1) 角度为0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直线;2) 角度不变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圆曲线;3) 角度匀速变化时,汽车的行驶轨迹为缓和曲线。
行驶中的汽车,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1)轨迹是连续和圆滑的;2)曲率是连续的;3)曲率的变化是连续的。
直线一圆曲线一直线符合第(1)条规律直一缓一圆一缓一直符合第(1)、(2)条规律整条高次抛物线可能符合全部规律,但计算困难,测设麻烦。
2.2平面线形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称为平面线形的三要素。
§3-2 直线基本要求:了解直线的使用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直线的设计标准及计算。
重点:直线的设计标准。
难点:路线方位角、转角的计算。
1 直线的特点1.1 以最短的矩离连接两目的地;1.2 线形简单,容易测绘;1.3 长直线,行车安全性差;1.4 山区、丘陵区难与地形与周围环境协调。
2 设计标准2.1直线最大长度1)限制理由2)直线最大长度:20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