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投影(第一课时)
- 格式:docx
- 大小:108.97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组合体的投影第5章组合体的投影5.1 组合体投影图的绘制组合体是由若干个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的。
常见的基本几何体是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用正投影原理绘制组合体的投影图称为正投影图。
在正投影图中把正投影图称为“投影图”。
在三面投影体系中,V面投影通称正面投影图(或称正立面图),H面投影通称水平投影图(或称平面图),W面投影通称侧面投影图(或称侧立面图),合称“三投影图”。
表达组合体一般情况下是画三投影图。
从投影的角度讲,三投影图已能唯一的确定形体。
当形体比较简单时,只画三投影图中的两个就够了;个别情况与尺寸相配合,仅画一个投影图也能表达形体。
当形体比较复杂或形状特殊时,画投影图难于把形体表达清楚,可选用其他的投影图来表达形体,可见以后章节论述,本章主要是指三投影图,它是表达组合体的基础。
5.1.1 组合体的分类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可以是叠加、相贯、相切、切割等多种形式。
(1)叠加式:把组合体看成由若干个基本形体叠加而成,如图5-1(a)所示。
(2)切割式:组合体是由一个大的基本形体经过若干次切割而成,如图5-1(b)所示。
(3)混合式:把组合体看成既有叠加又有切割所组成,如图5-1(c)所示。
(a)叠加式组合体(b)切割式组合体(c)混合式组合体图5-1 组合方式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所谓连接关系,就是指基本形体组合成组合体时,各基本形体表面间真实的相互关系。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主要有:两表面相互平齐、相切、相交和不平齐,如图5-2所示。
(a)表面平齐(b)表面相切(c)表面相交(d)表面不平齐图5-2 形体表面的几种连接关系组合体是由基本形体组合而成的,所以基本形体之间除表面连接关系以外,还有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3所示为叠加式组合体组合过程中的几种位置关系。
(a)1号形体在2号形体的上方中部(b)1号形体在2号形体的左后上方(c)1号形体在2号形体的右后上方图5-3 基本形体的几种位置关系5.1.2 形体分析法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中基本形体的组合方式、表面连接关系及相互位置等进行分析,弄清各部分的形状特征,这种分析过程称为形体分析。
第五章 投影与视图1 投影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体会灯光下物体的影子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灯光投影在生活中的实际价值.过程与方法:经历实践、探索的过程,能区别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的投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中心投影的含义.难点:能根据灯光来辨别物体的影子,初步进行中心投影条件下物体与其投影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投影现象调查(提前一周布置)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调查活动:(1)尽所能收集生活中各类投影现象(用电子图片形式呈现).(2)小组长整理所收集的图片,统一规格要求,交给数学教师.二、探索归纳教师课前整理、选择学生资,多媒体展示,选3—4个小组代表简单介绍,分析投影的光线特点(讲解太阳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给展示图片编号,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优生可以先设定标准,再分类;学困生可以先分类,再根据自己的分类尝试写出分类的标准),通过对分类及标准的过程性加工,使学生明晰投影光线可以看成是从同一个点发出的投影叫中心投影,投影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线的投影叫平行投影.结合中心投影的特点,完成对点光确定方法的学习.例题:确定图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待绝大多数学生正确完成灯泡位置的确定,大部分学生在思考原理及步骤,部分学生开始书写原理及步骤时(确保学生有资可以交流),教师适时打断,引导学生讨论确定灯泡位置方法的原理和具体操作的步骤,并要求小组派代表进行班级交流(确保学生真正参与交流),使全班同学掌握作图原理及操作步骤,明晰对应点的正确找取是确定灯泡位置的关键.三、交流反思今天我最大的收获是……(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四、检测反馈1.如图,一个广告牌挡住了路灯的灯泡.(1)确定图中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2)在图中画出表示小赵身高的线段.2.两棵小树在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如图所示.(1)确定该路灯灯泡所在的位置.(2)画出图中表示婷婷影长的线段.五、布置作业课本P128 习题5.1 第2、3题六、板书设计投影1.探究2.归纳分类:3.应用练习:例题七、教学反思1.多媒体的合理应用,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综合调查”和“情境引入”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收集和用多媒体展示的人影、皮影、手影等的精彩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产生了视觉和心理的震撼,这样在课堂“第一时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十分有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通过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创新精神,拓展思维能力.在本节课“合作学习,深入研究”“练习巩固,拓展提高”教学环节中活动设计,由简单的“模仿”到“创作设计”循序渐进、挑战性逐渐增大,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引人入胜,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拓展能力.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学习要求§5.1 平面表示法§5.2 平面的投影特性第五章平面本章目录§5.3 平面内的点和直线第五章平面平面投影平面的投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由几何元素表示,一种由迹线来表示。
根据平面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分为一般位置平面与特殊位置平面。
本章将讨论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征及平面内的点和直学习基本要求1 熟悉特殊位置平面的投影特征并正确画出其投影。
2 熟练掌握在平面内取点和直线的作图方法。
3 会运用最大斜度线求平面对投影面的倾角。
5.1 平面表示方法—几何元素表示法平面投影在投影图中表示一个平面可以采用两种方式:1.几何元素表示法2.迹线表示法所谓表示平面,主要是表示平面的空间位置,而非其面积大小。
用几何元素表示平面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式:平面表示方法—用迹线表示法平面与投影面的交线称为平面的迹线。
当平面位置一定时,则平面的迹线也就唯一确定。
因此,可以用平面的迹线来表示平面在投影体系中的位置。
上面这种用平面迹线表示的平面称为“迹线面”。
平面投影图例5.2.1 一般位置平面与三个投影面均倾斜的平面称为“倾斜面”或“一般位置平面”一般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均为该平面图形的类似形。
没有积聚性,也不能反映平面实际形状。
图例5.2.2 特殊位置平面特殊位置平面是指投影面垂直面和投影面平行面。
1.投影面垂直面与一个投影面垂直的平面称为“投影面垂直面”。
在三投影面体系中,投影面垂直面有三种:正垂面、铅垂面、侧垂面。
此处以铅垂面为例分析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分析可知,铅垂面的投影特性为:a.铅垂面的水平投影积聚为一直线,该直线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平面与相邻投影面的倾角;b.铅垂面的另两个投影为类似形。
正垂面、铅垂面、侧垂面的投影特征参见表5-1。
铅垂面投影特性各种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征平面投影图例由表5-1所列正垂面、铅垂面、侧垂面的投影情况可归纳出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征如下:(1) 投影面垂直面在其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积聚为一直线,该直线段与投影轴的夹角反映了该平面与另两个投影面的倾角;(2) 投影面垂直面的另两个投影为类似形。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1 投 影第1课时【旧知再现】1.三角形相似判定方法:有两个角__相等__的三角形相似.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__成比例__.【新知初探】阅读教材P125—P126完成下面问题:1.投影现象:物体在__光线__的照射下,会在地面或其他平面上留下它的__影子__,这就是投影现象.__影子__所在的平面称为__投影面__.2.中心投影:手电筒、路灯和台灯的光线可以看成是从__一个点____发出的,这样的光线所形成的__投影____称为中心投影.3.点光的确定:过物体的__顶端____与影子的__顶端____作一条直线即光线,这样两条光线的__交点____,就是点光.【图表导思】1.光可以看出是什么线的交点?【解析】光线.2.物体一样高影子一样长吗?物体的影长不同,它们的高度也不同吗?【解析】不一定,不一定.3.计算影子的长度,利用的数学知识是什么?【解析】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中心投影【教材P126例1拓展】——中心投影的应用 如图,学校平房的窗外有一路灯AB,路灯光能通过窗户CD照到平房内EF处,经过测量得:窗户距地面高OD=1.5 m,窗户高度DC =0.8 m,OE=1 m,OF=3 m,求路灯AB的高.【完善解答】连接DC,设路灯AB高为x m,BO的长度为y m,∵AB∥OC,∴∠B=∠DOE,∠DEO=∠AEB,∠AFB=∠CFO,∴△ABE∽__△DOE__,△ABF∽__△COF__,……………………………………相似三角形的判定∴ABDO=__BEOE__,ABCO=__BFOF__,……………………………………………………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x 1.5= 1+y 1 ,x 2.3= 3+y 3 ,………………………………………………列方程组解得{x = 6922 ,y = 1211 ,………………………………………………解方程组答:路灯AB 的高度为__6922__ m .………………………………作答【归纳提升】利用三角形相似解决中心投影问题的思路变式一:巩固 (2021·深圳质检)如图,小欣站在灯光下,投在地面上的身影AB =2.4 m ,蹲下来,则身影AC =1.05 m ,已知小欣的身高AD =1.6 m ,蹲下时的高度等于站立高度的一半,求灯离地面的高度PH.【解析】∵AD ∥PH ,∴△ADB ∽△HPB ;△AMC ∽△HPC(M 是AD 的中点),∴AB ∶HB =AD ∶PH ,AC ∶AM =HC ∶PH,即2.4∶(2.4+AH)=1.6∶PH ,1.05∶0.8=(1.05+HA)∶PH ,解得:PH =7.2 m.即灯离地面的高度为7.2 m .变式二:提升 (2021·惠州质检)如图,王琳同学在晚上由路灯A 走向路灯B ,当他行到P 处时发现,他在路灯B 下的影长为2米,且恰好位于路灯A 的正下方,接着他又走了6.5米到Q 处,此时他在路灯A 下的影子恰好位于路灯B 的正下方(已知王琳身高1.8米,路灯B 高9米).(1)标出王琳站在P 处在路灯B 下的影子;(2)计算王琳站在Q 处在路灯A 下的影长;(3)计算路灯A 的高度.【解析】(1)线段CP 为王琳站在P 处在路灯B 下的影子(图略).(2)由题意得Rt △CEP ∽Rt △CBD ,∴EP BD =CP CD ,∴1.89=22+6.5+QD ,解得:QD =1.5米.(3)∵Rt △DFQ ∽Rt △DAC ,∴FQ AC =QD CD ,∴1.8AC = 1.51.5+6.5+2,解得:AC =12米.答:路灯A 的高度为12米. 中心投影中影子的变化规律【教材P126“议一议”补充】——中心投影的性质 如图,某小区内有一条笔直的小路.路的旁边有一盏路灯,晚上小红由A处走到B处.表示她在灯光照射下的影长l与行走的路程S 之间关系的大致图象是(B)【归纳提升】中心投影的“三个特点”1.等高物体垂直地面放置{(1)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 短(2)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 长2.等长物体平行地面放置{(1)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 长(2)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 短 ,但不会小于物体本身的长度3.点光、物体边缘的点及其在物体影子上的对应点在同一条__直线__上.变式一:巩固小阳和小明两人从远处沿直线走到路灯下,他们规定:小阳在前,小明在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始终与小阳的影长相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两人之间的距离(D)A.始终不变B.越来越远C.时近时远D.越来越近变式二:提升(2021·太原质检)如图,一人在两等高的路灯之间走动,GB为人AB在路灯EF照射下的影子,BH为人AB在路灯CD照射下的影子.当人从点C走向点E时两段影子之和GH的变化趋势是(C)A.先变长后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不变D.先变短后变长再变短【一题多变】(貌似神异)1. (2021·鄂州质检)如图,在路灯下,小明的身高如图中线段AB所示,他在地面上的影子如图中线段AC所示,小亮的身高如图中线段FG 所示,路灯灯泡在线段DE上.(1)请你确定灯泡所在的位置,并画出小亮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2)如果小明的身高AB=1.6 m,他的影子长AC=1.4 m,且他到路灯的距离AD=2.1 m,求灯泡的高.【解析】(1)如图,点O为灯泡所在的位置,线段FH为小亮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2)由已知可得,AB OD =CA CD,∴1.6OD = 1.41.4+2.1,∴OD =4.∴灯泡的高为4 m .2.(2021·襄阳质检)如图所示,甲物体高4米,影长3米,乙物体高2米,影长4米,两物体相距5米.(1)在图中画出灯的位置,并画出丙物体的影子.(2)若灯杆,甲、乙都与地面垂直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试求出灯的高度.【解析】(1)点O 为灯的位置,QF 为丙物体的影子.(2)作OM ⊥QH ,设OM =x ,BM =y ,由△GAB ∽△GOM ,∴AB OM =GB GM ,即:4x =33+y,①由△CDH ∽△OMH ,∴CD OM =DH HM,即:2x =44+5+y,②由①②得,x =4.8,y =0.6.答:灯的高度为4.8米.3.高高的路灯挂在路边的上方,高傲而明亮,小明拿着一根2米长的竹竿,想量一量路灯的高度,直接量是不可能的.于是,他走到路灯旁的一个地方,竖起竹竿(即AE),这时,他量了一下竹竿的影长(AC)正好是1米,他沿着影子的方向走,向远处走出两根竹竿的长度(即AB =4米),他又竖起竹竿,这时竹竿的影长正好是一根竹竿的长度(即BD =2米).此时,小明抬头瞧瞧路灯,若有所思地说:“噢,我知道路灯有多高了!”同学们,请你和小明一起解答这个问题:(1)在图中作出路灯O 的位置,并作OP ⊥l 于P.(2)求出路灯O 的高度,并说明理由.【解析】(1)(2)由于BF =DB =2(米),即∠D =45°,所以,DP =OP =灯高,△COP 中,AE ⊥CP ,OP ⊥CP ,∴AE ∥OP ,∴△CEA ∽△COP ,CA EA =CP OP ,设AP =x ,OP =h ,则12=1+x h①DP =OP 表达为2+4+x =h ②,联立①②两式得:x =4,h =10,∴路灯有10米高.思想体现——分类讨论思想 【应用】在物体位置不确定的情况下,常常需要对物体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进而结合已知条件求出影长值.【典例】(2021·长治质检)如图,夜晚,小亮从点A出发,经过路灯C的正下方点D,沿直线走到点B停止,他的影长y随他与点A之间的距离x的变化而变化.已知小亮的身高为1.6 m,路灯C与地面的距离CD为4.8 m,AD=BD=60 m,求出y与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解析】见全解全析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题:5.1.2投影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经历平行投影的观察、操作、分析、抽象、概况、想象、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行投影和正投影的概念.3.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在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认识在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规律;能运用平行投影的基本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4.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在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认识在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规律.难点:能运用平行投影的基本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准备:1.利用标杆观察不同时刻其影子的方向及长度变化情况,并完成下表,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此得到的结论.时间影子的方向影子的长度7:409:0510:1511:3013:1515:4516:202.选择一天中任意固定时刻进行测量小棒影长实验,并记录数据,完成下面的表格,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此得到的结论.时刻小棒长度h(cm)影子长度l(cm) h:l的值10cm15cm20cm25cm30cm3.利用实物在阳光下完成教材第129页“做一做”实验,并思考由此得到的结论.教学过程:一、美图欣赏,引入新课活动内容:请欣赏下列图片:(多媒体出示)师:我们欣赏的一幅幅美丽图片中的投影现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灯光下形成的投影现象,一类是在太阳光线下形成的投影现象,你知道物体在太阳光线下形成的影子与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吗?处理方式:利用多媒体展示精美图片,然后通过问题:“你知道物体在太阳光线下形成的影子与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吗?”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生在欣赏精美图片的同时,能够初步感受到生活中的影子可以分为灯光下的影子和太阳光下的影子两类,然后通过“你知道物体在太阳光线下形成的影子与在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有什么不同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及参与的热情,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内容1:(多媒体出示)取若干长短不等的小棒及三角形、矩形纸片,观察它们在太阳光下的影子.(1)固定投影面,改变小棒或纸片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2)固定小棒或纸片,改变投影面的摆放位置和方向,它们的影子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到: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或改变投影面的位置都会使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发生改变.这些影子都是在太阳光线下形成的,太阳光线可以看成平行光线,平行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当平行光线与投影面垂直时,这种投影称为正投影.处理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完成该实验,课上找2名同学回答所提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的展示,从而得到如下结论: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或改变投影面的位置都会使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发生改变.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试验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切实感受改变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或改变投影面的位置都会使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大小发生改变.活动内容2:(多媒体出示)1.利用标杆观察不同时刻其影子的方向及长度变化并完成下表,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时间影子的方向影子的长度7:409:0510:1511:3013:1515:4516:202.选择一天中任意固定时刻进行测量小棒影长实验并记录数据,由此你得到什么结论?时刻小棒长度h(cm)影子长度l(cm) h:l的值10cm15cm20cm25cm30cm处理方式:教师课前整理太阳光成影现象调查,选择合适的学生资源多媒体展示,选2个代表小组结合实验数据,对一天中不同时刻同一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情况及同一时刻不同高度物体的影长进行介绍,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补充,使学生明晰一天当中影子的变化方向为“西—西偏北—北—北偏东—东”,影子的长度变化为上午:“长—短”;下午“短—长”;一天变化为“长—短—长”,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变化为:A物高:A影长=B 物高:B影长.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体会到太阳光成影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平行投影的兴趣,在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及与人合作能力的同时,掌握了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大小的变化规律,知道了在同一时刻,物体与影长成比例这一特点.同时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及讨论交流,让学生初步学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两个问题的答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新知奠定基础.活动内容3:(多媒体出示)下面的三幅图是在我国北方某地某天上午不同时刻的同一位置拍摄的.1.在三个不同时刻,同一棵树的影子长度不同,请将它们按拍摄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并说明你的理由.2.在同一时刻,两棵树的高度与它们的影子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处理方式:留给学生2分钟左右时间思考,然后找2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做补充.设计意图:在亲身参与并获得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两个问题的设置,锻炼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新知奠定基础.三、例题解析,应用新知活动内容1:(多媒体出示)例题:某校墙边有甲、乙两根木杆,已知乙木杆的高度为1.5 m.1.某一时刻甲木杆在阳光下的影子如图所示,你能画出此时乙木杆的影子吗?2.当乙杆移动到什么位置时,其影子刚好不落在墙上?3.在(2)的情形下,如果测得甲、乙木杆的影子长分别为1.24m和1m,那么你能求出甲木杆的高度吗?解:(1)如图,连接DD',过点E作DD' 的平行线,交AD' 所在的直线于点E'.BE' 就是乙木杆的影子.(2)如图,平移由乙木杆、乙木杆的影子和太阳光线所构成的图形(即△BEE'),直到乙木杆影子的顶端E' 抵达墙根为止.(3)因为△ADD'∽△BEE',所以AD BEAD BE ='', 1.51.241AD =即 .所以AD=1.86(m).处理方式: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对例题实施分步处理,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由甲图确定光线,在根据光线及物体确定影子;第二个问题找1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第三个问题先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再找1位同学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然后教师规范解题过程.设计意图:借助例题讲解得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并运用上一环节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问题1深化学生所学知识,发现物体、影子、光线这三者之间,确定其中的两个因素即可确定第三个因素;通过问题2,让学生学会动态看待投影问题,通过问题3,使学生能够应用所探究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挑战自我,巩固新知 活动内容:(多媒体出示)1.下图是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形成树影的光线.它们是太阳的光线还是灯光的光线?与同桌交流.2.下图的影子是在太阳光下形成的还是在灯光下形成的?画出同一时刻旗杆的影子(用线段表示),并与同桌交流这样做的理由.处理方式:学生在课本上独自处理,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找2—3位同学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全班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设计意图: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特点对比的认识,熟练确定投影类型的方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投影的各种情况,学生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全面掌握投影现象的特点.五、课堂小结,提炼升华同学们,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在于及时的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结合以下问题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1.什么是平行投影?2.一天中,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3.在同一时刻,物体的影长与物体的高度有什么关系?4.如何区分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处理方式:找2位同学结合问题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及困惑.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梳理,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培养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六、达标检测,反馈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多!收获的质量如何呢?请完成下面的达标检测题.(多媒体出示)1.下面是一天中四个不同时刻两座建筑物的影子,请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2.画出图中旗杆在阳光下的影子.3.某同学的身高为1.4米,某一时刻他在阳光下的影长为1.2米,此时,与他相邻的一棵小树的影长为3.6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米.处理方式:学生在导学案上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设计意图: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七、布置作业,落实目标必做题:课本第132页第1、2题拓展题:在太阳光下摆弄立方块,观察立方块在底面上的影子,你得到的影子分别是几边形?与同伴交流.板书设计:§5.1 投影(2)学生展示区教师示范区:例题解:学生展示区。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5.1 投影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投影》是九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投影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投影是几何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模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中的点和线。
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巩固他们对几何图形的基本认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一定的深度。
但是,由于投影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学生已有的几何知识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投影的定义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投影的定义,掌握正投影和斜投影的概念,了解投影的性质,能运用投影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体验几何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投影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教学难点:投影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挂图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投影现象,如手影、建筑物的投影等,引导学生关注投影的概念。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投影的定义和分类。
3.合作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投影的性质,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4.教师讲解: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重点讲解投影性质的运用。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投影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对投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投影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5.1.1 投影
1、投影: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某个平面上会留下它的影子的现象就是投影现象。
注:(1)照射光线叫做投影线,
(2)影子所在的平面叫做投影面。
2、中心投影:若一束光线是从一点发出的,这样的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形成的投影即中心投影。
注:(1)在中心投影下,点光源、物体顶端、影子顶端在同一直线上。
(2)在中心投影下,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在点光源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影子短,离点光源
远的物体影子长。
(3)在中心投影下,等长的物体平行于投影面放置,在低于点光源的情况下,离投影面越远(离
点光源越近),影子越长,反之越短。
但是影子长度不会比物体本身短。
(4)确定点光源的位置:分别过两个物体的顶端及影子的顶端作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即
为点光源的位置
夯实基础
1.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中心投影现象的是()
A.上午10点时,走在路上的人的影子 B.晚上10点时,走在路灯下的人的影子
C.中午用来乘凉的树影 D.升国旗时,地上旗杆的影子
2.小刚走路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走越长,这是因为()
A.从路灯下走开,离路灯越来越远 B.走到路灯下,离路灯越来越近
C.人与路灯的距离与影子长短无关 D.路灯的灯光越来越亮
3.如图,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由A处径直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他在地上的影子()
A.逐渐变短B.先变短后变长C.先变长后变短D.逐渐变长
4.如图,AB,CD是两根木杆,它们在同一平面内的同一直线MN上,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射线BN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CD的影子都在射线BN上;
B.若线段BD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的影子在射线BM上,CD的影子在射线DN上;
C.若在射线DN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CD的影子都在射线BN上;
D.若太阳处在线段BD的正上方,则AB,CD的影子位置与选项B中相同.
5、如图2所示,这是圆桌正上方的灯泡(看作一个点)发出的光线照射桌面后,在地面上形成阴影
(圆形)的示意图.已知桌面的直径为1.2m,桌面距离地面1m,若灯泡距离地面3m,则地面上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0.36m2
B、0.81m2
C、2m2
D、3.24m2
电线杆
小李小王
6.如图,BE ,DF 是甲,乙两人在路灯下形成的影子,•请在图中画出灯泡的位置.
7、如右上图,小王、小李及一根电线杆在灯光下的影子。
(1)确定光源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表示电线杆高度的线段。
8.如图,晚上小亮走在大街上,当他站在大街两边的两盏路灯之间,并且自己被两边路灯照在地上的两个影子成一直线时,自己右边的影子长为3米,左边的影子长为1.5米,又知小亮的身高为1.80米,两盏路灯的高相同,两盏路灯间的距离为12米,求路灯的高.
9.如图,小明站在灯光下,投在地面上的身影AB =1.125m ,蹲下来,则身影
AC =0.5
m
,已知小明的身高AD =1.6m ,蹲下时的高度等于站立高度的一半,求灯离地面的高度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