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左心室肥厚模型研究概况
- 格式:pdf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3
大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AC)致心肌肥厚和慢性心衰模型
主动脉弓缩窄(TAC)是一个慢性心室肥大的最为常用疾病模型,可用于模拟高血压或室内压增高而引起的肥厚性心肌病,在临床前药物研究或基础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TAC手术后即刻诱发/启动心室肥厚的进程,根据不同的小鼠品系和手术缩窄程度(如27G、28G缩窄),一般来说1周(28G缩窄)或2周(27G缩窄)即可发展为显著性的心室肥厚,并可于2~3周(28G缩窄)或4~6周(27G 缩窄)发展为心力衰竭。
● 模型制备-手术方法
一般采用雄性小鼠,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鼠龄可以在9~10周之间,缩窄程度可选用中度缩窄(27G)或重度缩窄(28G)。
在主动脉弓部用线结扎法形成一精确的定量缩窄,达到限制血流增加室内压的目的。
TAC诱发心室肥大或心衰的方法最早由Rockman等于1991年正式建立,之后成为广泛应用的心室肥大、心衰模型。
图1. 主动脉弓部缩窄及心重体重比、血流动力学变化,参见PNAS. 1991; 88(18):8277-81。
● 术后评价-超声心功能
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动物麻醉状态下的心功能是下降的,故本公司要求超声时心率为500-550次/分,甚至需要测量清醒状态下的超声,尽可能反应动物真实的心功能。
图2. 正常小鼠心脏超声(C57BL/6J 小鼠)。
图3. TAC术后4周超声(左心室心肌代偿性增厚)。
图4. TAC术后12-14周超声(心衰指标为EF-射血分数、FS-短轴缩窄分数)。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的蛋白质谱研究刘培;肖隋熙;罗颖;陈偶英;刘天洋;郭心鸽;谭元生;简维雄【摘要】目的研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组织的蛋白质变化.方法对8只SHR与8只WKY大鼠组织蛋白质进行iTRAQ检测分析;通过对差异蛋白Pathway富集分析选择与通路相关的蛋白质.结果筛选出与通路相关的40个差异蛋白,SHR与WKY比较上调的差异蛋白有: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2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3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4热休克27kDa蛋白、5 Ighg3、6 14-3-3γ/蛋白、7纤维蛋白原、8蛋白酶体26S、9纤维蛋白原γ链、10中性胆固醇酯水解酶、11溶血PAF乙酰转移酶、12纤连蛋白.下调的差异蛋白有:13丝氨酸蛋白酶、14载脂蛋白H、15血清锌α2糖蛋白、16泛醌9、17泛醌7、18α2-AP、19激肽原、20肝素2、21未知蛋白、22钠钾ATP转移酶、23胶原蛋白、24集聚蛋白、25对羟基苯丙酮酸双氧化酶、26C反应蛋白、27整合素、28凝血因子Ⅻ、29胎球蛋白、30整合素α7、31碳酸酐酶、32CD36、33免疫球蛋白重链γ多肽、34转胶蛋白、35血红蛋白-α.结论 SHR左心室肥厚发生涉及心肌凋亡、细胞增殖增生、炎症等多种细胞因子,导致细胞损伤与保护作用失衡.【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06【总页数】9页(P605-613)【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蛋白质组学【作者】刘培;肖隋熙;罗颖;陈偶英;刘天洋;郭心鸽;谭元生;简维雄【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R39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是研究高血压疾病的经典鼠种,研究发现在第14周龄时,SHR的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已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此时左室肥厚已经基本形成[1]。
一、实验方法1L-甲状腺素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取50只220-250g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玄参高剂量组、玄参中剂量组、玄参低剂量组、卡托普利(阳性对照药)。
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除正常组外,各组连续7d腹腔注射L-甲状腺素0.25mg·kg-1·d-1,1次/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注射生理盐水。
各给药组在给予L-甲状腺素后以玄参高、中、低液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连续给药9天,于处理前禁食不禁水12h,取血和心肌进行各项分析。
2大鼠心肌质量指数的测定大鼠心肌肥厚指数的测定:取大鼠称体重(BW)后腹主动脉取血。
快速打开胸腔取心脏,去除心房组织,分离左、右心室,生理盐水漂洗去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电子天平准确称取左心室重量和全心重量。
计算左心室重量/体重(LVW/BW)、全心重量/体重(HW/BW),分别记为左心室肥厚指数(LVWI)、全心肥厚指数(HWI)。
3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的测定组织匀浆制备:各组大鼠取血后,取左心室心肌组织约300 mg/份,在4℃的生理盐水中漂洗2次,除去血液,滤汁拭干。
用分析天平称重,迅速置于冰浴中的微型手动匀浆器中,加入重量为组织重量9倍的4℃生理盐水,碾磨约10 min 制成匀浆,以3000r/ 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置- 70℃冰箱保存,待测。
取上清液200ul加生理盐水800ul制备成2%的心肌组织匀浆。
按血管紧张素Ⅱ试剂盒说明书及考马斯亮蓝蛋白测试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AngⅡ及蛋白浓度,结果以每毫克蛋白中的AngⅡ含量表示。
4心肌组织SOD、MDA活性测定去上清液,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组织匀浆,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含量。
同时进行蛋白测定,按考马斯亮蓝蛋白测试盒说明书操作。
结果以每毫克蛋白中的SOD活性表示。
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研究进展摘要目的:综述心肌肥厚(CH)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CH类疾病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以“心肌肥厚”“动物模型”“Cardiac hypertrophy”“Model”等组合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 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筛选2004-2014年有关CH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内容,综述常用模型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及特点等。
结果与结论:共查阅到376条文献,其中有效文献29条。
目前常用的CH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有物理法(包括压力超负荷法致CH、容量负荷法致CH、心肌梗死致CH、运动诱导致CH)、化学法(包括药物诱导法致CH)和生物法(包括转基因型CH、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致CH)等。
其均可模拟CH,而CH原理、制备方法和模型特点各异。
在CH动物模型中,大鼠易饲养、经济、抗感染力强,常作为首选造模动物,常用鼠种为SD大鼠及小鼠,雌雄均可。
在现有成模方法中,压力超负荷法制作慢性CH模型,手术操作简单方便、重复性好、造价低廉,最为常用;转基因动物模型对人类疾病的模拟程度更高,但耗时长,费用昂贵,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建模方法;转基因心肌肥厚(CH)是心肌细胞对多种病理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在早期,CH因心室壁增厚、心肌收缩功能改善而被视为代偿性过程 [1];但在持久病理性应激情况下, CH伴随间质纤维化、收缩功能失调以及基因表达、能量代谢和电生理特征异常,最终导致失代偿性心功能衰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认为, CH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已被列为引起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2]。
其发生机制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而对CH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等研究常用动物实验进行,因此复制动物模型成为目前国内外从事CH研究的常用手段。
本文拟以“心肌肥厚”“动物模型”“Cardiac hypertrophy”“Model”等组合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 PubMed 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筛选2004-2014年有关CH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内容。
心肌肥厚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医生目的:综述心肌肥厚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心肌肥厚疾病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以“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心肌肥厚”和“模型”为关键词,在CNKI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筛选XXXX ch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内容,总结常用模型的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和特点。
结果和结论:共查阅了376份文件,包括29份有效文件。
目前,建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包括压力超负荷法诱发慢性充血、容积负荷法诱发慢性充血、心肌梗死诱发慢性充血、运动诱发诱发慢性充血)、化学方法(包括药物诱发法诱发慢性充血)和生物方法(包括转基因慢性充血、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诱发慢性充血)等。
它们都可以模拟CH,但CH的原理、制备方法和模型特点不同。
在CH动物模型中,大鼠易于饲养,经济,抗感染能力强。
它们经常被用作首选的模型动物。
常用的鼠种是雄性和雌性的SD大鼠和小鼠。
在现有的成型方法中,压力超负荷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是制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最常用的方法。
转基因动物模型可以在更高的程度上模拟人类疾病,但耗时长、成本高,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肌肥大;动物模型;建模方法;转基因心肌肥大是心肌细胞对各种病理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在早期,由于室壁增厚和心肌收缩功能改善,CH被认为是一个代偿过程[1];然而,在持续病理应激的情况下,慢性心力衰竭伴有间质纤维化、收缩功能障碍、基因表达、能量代谢和电生理特征异常,最终导致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CH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并已被列为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2]。
CH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阐明。
然而,动物实验通常用于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因此,动物模型的复制已成为国内外CH 研究的常用方法。
本文以“心肌肥厚”、“动物模型”、“心肌肥厚”和“模型”的组合为关键词,在CNKI和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筛选XXXX ch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