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课(柯清超)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25
微课掌上通总结常青学校推广“ 微课掌上通”活动总结自接到东莞市教育局《关于举办家校互动平台“微课掌上通”推广应用专题培训的通知》以来,常青学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于2014年9 月份迅速成立了以校长肖木华为组长的领导班子,其他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班主任担任成员的”微课掌上通”活动推广小组。
具体工作落实到人,确保“微课掌上通”工作能有序地开展。
具体工作开展如下:9 月23 日,常青学校召开“微课掌上通”推广活动动员会,肖木华校长组织教师学习了文件精神。
强调全体教师要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提高对“微课掌上通”应用推广工作的认识。
肖校长要求各班主任广泛发动家长积极支持此项工作,配合学校做好“微课掌上通“的应用推进。
接着,负责信息技术推广的夏天明老师就“微课掌上通”的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组织教师观看了使用方法的视频,同时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地解答。
现场上,教师们利用用户名和密码开通了“微课掌上通”,试着上传了图片、文字资料等。
9 月25 日,学校派出了教导处陈梁军主任,夏天明主任,教务赵振兴,与常平镇的其他学校老师一同到东莞市可园中学参加东莞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培训会。
本次培训主要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柯清超教授做讲座,围绕教育信息化与教学实践创新等问题讲述。
东莞市教育信息中心姚永安主任就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做了详细介绍和部署。
10 月16 日,学校后勤处刘光华主任,安全处夏天明主任,教务赵振兴前往土塘小学参加埔田片区推广工作会议。
培训内容主要有三大项:一是由东莞市教育局信息中心范夫伟介绍东莞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项目;二是由东莞市教育局信息中心金煜良对与会人员进行“微课掌上通”使用培训;三是由大朗镇巷头小学程马峰老师以及常平镇实验小学教导主任雅洁作学校推广经验分享。
10 月17 日晚,常青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微课掌上通”的培训。
培训活动由刘光华主任主持,夏天明主任主讲。
整个培训清晰、明了,使老师们对“微课掌上通”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为家校沟通注入新能量。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互联网+”背景下同步优质微课资源开发、设计与应用研究课题名称:“互联网+”背景下同步优质微课资源开发、设计与应用研究关键词:微课、开发、设计、应用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英语研究类型:英语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核心概念界定1. 微课是指微型视频课程,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一般是10分钟左右),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2.微课开发、设计和应用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规划与指导下,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选取恰当的教学资源、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合理的设计流程,并借助电脑媒体技术,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设计意图的教学资源和教研活动,同时对这种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二)本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评述1.国外研究现状概况在国外微课一词(Microlecture)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安湖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网络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人们戏称“一分钟教授”。
(1).可汗学院(Khan Academy),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 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
该项目由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讲授的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甚至正在“翻转课堂”,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
---------------------------------------------------------------最新资料推荐------------------------------------------------------ 《微课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立项申报书《微课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实践研究》立项申报书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限 500 字以内)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交会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中间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教会学生学习。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才能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能不能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能不能好玩点、有趣点?在这种背景下,微课诞生了。
微课的出现,打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这一形式在学校一经宣传,迅速成为校园的时尚,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限 200 字以内) 1、教学设计中具体怎样利用微课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方案。
2、如何避免应用微课教学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1 / 83、如何提高教师引导学习的职业素养。
4、如何利用微课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模式,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知识的传授方式由灌输为主变作引导为主。
三、研究目标(限 300 字以内) 1、更新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教育信息技术观,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2、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方式,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4、小学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例句让学生感受将句子写具体的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
2、区分“的”与“地”的用法,并能够结合具体的句子正确使用“……的”与“……地”,从而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例句:狗儿跑了。
这是一句完整的话,但不具体。
如何把它写具体呢?方法是:多问“怎样”或“什么”!思考:狗儿为什么要跑?(看见了蝴蝶)这是一条怎样的狗儿?(小花狗)它是怎样跑的?(箭一般地追了过去)他从哪儿跑到什么地方去了?(从我身边追到草丛去了)好,我们来把这句话写具体:小花狗看见前面的草丛中有一只黄色的蝴蝶,它箭一般地从我身边追了过去。
二、方法指导在句子中加进一些词语,如“……的”与“……地”,将句子写具体。
1、在名词前面加“……的”什么是名词?表示事物的词叫名词。
判断绝招:前面能用数量词修饰的,就是名词。
如:一张脸一只灰雀一棵白桦树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数量词名词在名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适当的修饰成分,可以把话写具体。
2、在动词前面加“……地”什么叫动词?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
在动词前面用问“怎样”的方法,加进恰当的修饰成分,也可以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
3、“的”“地”用法巧记:①“的”的用法巧记:的(联想)→白药→吃白药的是人→人是名词→名词前面用“……的”。
②“地”的用法巧记:地(联想)→土地→在土地上劳动,必定要动→动词→动词前面用“……地”。
4、例句:①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怎样的?名词加进的词②她害怕了,(呜呜地)哭起来。
怎样地?动词加进的词三、探究练习试着将下列句子写具体。
1、你看见过一只灰雀吗?2、老山羊看了狼一眼。
5、语文小学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提示语在人物对话描写中的作用。
2、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教学重、难点:1、了解并掌握变换提示语的位置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律。
2、熟读、背诵“提示语”童谣。
2023年微课教学设计15篇微课教学设计1一、学生起点分析:通过前几节解方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在此过程中也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基本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以“等积变形”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形语言分析复杂问题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锻压前的体积=锻压后的体积”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图形变换的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立体及平面图形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直接与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变胖了”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内容:同学们自己预习的基础上,用已经备好的橡皮泥,自制“瘦长”与“矮胖”的圆柱,观察分析个中现象。
考虑几个问题:1、手里的橡皮泥在手压前和手压后有何变化?2、在你操作的过程中,圆柱由“瘦”变“胖”,圆柱的底面直径变了没有?圆柱的高呢?3、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是否有不变的量?是什么没变?目的:让学生在玩中体会等体积变化的现象中蕴涵的不变量。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精选7篇】小学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运用学过的知识清楚明白地向别人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
语句通畅,用词准确,能抓住动物的特点。
2.在口语交际的。
基础上完成习作。
鼓励学生亲自饲养一种小动物,培养热爱生活的品质和对动物的爱心。
3.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积累词语和成语,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注意它的外形、性格、食物、玩相等特点。
2.教师课件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启发,谈话导入二、说明要求首先预祝我们的发布会圆满成功!在这里,我们有几点要求:思考自己准备讲的动物特点;理清讲述顺序;注意语言的运用。
(教师可把自己准备的动物资料展示给没有准备的同学,以供参考)三、发布过程: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进行个人发布。
然后进行小组评议,推荐代表在班上发布。
请全班同学来给代表的发布作品进行点评吧!包括小动物的特点、观察的顺序,还可以评价表达的方式、用词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二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一)第1课时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3、教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信息技术驱动教育评价改革特色发展路径探究作者:赵晶茹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24年第06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益进步,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已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学校需要探索教育评价改革的特色路径。
沈阳市博才初级中学提出基于全面发展、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数据反馈的教育评价改革新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维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教育评价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教育评价改革;全面发展;数据反馈;特色路径当科技走进校园,多样的教学活动与新型智慧模式融合,信息技术便赋予了智慧教育评价体系全新的特征。
沈阳市博才初级中学(以下通称“学校”)作为沈阳市首批智慧教育试点校,借助区域内的有利资源,向实践“取经”,以数字化为特征,面向评价主体、标准、实施、效果等维度,建立多元创新型评价方案,获得了丰富的特色经验。
一、推行“润泽文化+艺体兼修”的发展理念学校经过多年积淀,形成了润泽文化。
“润泽文化”是指如涓涓泉水浸入大地般培育学生。
学校的“润泽”体现在“润德”“润智”两个方面:学校将“自省自爱、克己复礼”的修养融入日常的德育工作;学校提倡教师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升自我,用真情巧思打动学生,实现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近年来,学校在“五育并举”的实践中创新课程设置。
一是引入“智慧书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学生可以拿起手中的毛笔写字,通过平台上传自己的书法作品,系统实时打分。
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够强化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字媒介素养以及对数字艺术的鉴赏力。
二是引入“智慧体育”,为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技术支撑,使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学生的运动强度、密度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全程做好学生体质健康的动态管理提供便利。
立足素养、“艺体兼修”的办学理念,助力学校成为辽宁省体育艺术2+1先进单位。
二、探索“多元对话+价值目标”的发展方向学校评价应覆盖教师、学生、家长,形成立体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谈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摘要】微课是在微时代环境中应运而生的一种5-10分钟的微教学活动,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信息化教学精心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化解某个知识难点或展示重点教学环节,从而有效调动学习者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无论是对于幼儿还是对教师,微课无疑是一次思想改革,微课在幼儿园中的广泛运用有待于教师更多的扶持和积累。
【关键词】微课幼儿园运用思考一、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笔者在微课应用于幼儿园教学工作中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资源和互联网对教育教学工作和幼儿园-家庭教育沟通方面的积极推进作用。
下面将具体的微课应用于幼儿园教育的方法呈现给大家。
一是成功申请微信公众号,孩子家长踊跃关注:首先要申请一个官方的微信公众号,以“宝宝微课”为名称,其主要目的是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宝宝教育的方法等幼儿保教信息上传到微信上,从而能够有利于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也有利于家长在家对孩子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和指导。
微信公众号建立之后依次告知学生家长,每次上传的幼儿园教学内容都能够及时的被家长关注。
二是制作并上传微课及其它学习资源:微课以学习资源为主,同时也包括图文资料、动画、故事音频、学生精华作业等资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共有6大板块,概论、文学活动、早期阅读、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和听说游戏,“概论板块”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小组学习方式,从“文学活动板块”开始尝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微课的制作,本人采用PPT+录屏软件(Camtasiastudio)+录像机的方式,结合了案例分析、知识点讲解、教师示范和作业练习,篇幅短小,时间控制在5—8分钟。
前后一共制作了的微课有《如何选择文学作品》、《幼儿简笔画———宝宝涂鸦》、《宝宝健身操》,音频故事《小乌龟开店》、《微笑》等。
三是孩子课前课后在家在线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将幼儿园微课视频资料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之后,家长能够了解到宝宝在学校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可以在家对照视频对孩子进行预习指导,这样孩子到幼儿园之后能够很快进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当中,最终有利于孩子学习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