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八中2009届高三理综第二次统练试卷 第I 卷 选择题 (必做,共
- 格式:doc
- 大小:520.50 KB
- 文档页数:25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福建卷)参考答案第Ⅰ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选择题1.C 2.D 3.B 4.A 5.B 6.C 7.B 8.C 9.A 10.B11.D 12.D二、选择题13.D 14.C 15.B 16.D 17.AB 18.BD第Ⅱ卷必考部分共9题,共157分。
19.(1)①A ②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2)①A 2 V 1 R 1②如图③相同点:通过该元件的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和通过小电珠的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都是非线性关系。
不同点:该元件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大而减小,而小电珠的电阻值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20.(1)子弹做平抛运动,它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设子弹经t 时间击中目标靶,则t =vs 代入数据得t =0.5s(2)目标靶做自由落体运动,则h =221gt 代入数据得 h =1.25m21. (1)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刚接触的过程中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 ,则有qE +mg sin θ=ma ①21021at s = ② 联立①②可得θs i n 201mg qE ms t += ③ (2)滑块速度最大时受力平衡,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0x ,则有0s i n kx qE mg =+θ ④从静止释放到速度达到最大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⑤联立④⑤可得)s i n ()s i n (2102kqE mg s qE mg mv W m ++∙+-=θθ (3)如图22.(1)设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r 。
如图甲,依题意M 、P 连线即为该粒子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直径,由几何关系得22L r = ①由洛伦兹力提供粒子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得rv m q v B 2= ②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得mq =4.9×710C/kg (或5.0×710C/kg ) ③ (2)设所加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 。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n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2. 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use第I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1.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 For pers 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C.C.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0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D.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E. 光合作用的产物一一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2.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B .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C .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D .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15. 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0~0.4s 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
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 1分别为A .13和0.30s B .3和0.30s C .13和0.28s D .3和0.28s16. 如图,水平放置的密封气缸内的气体被一竖直隔板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隔板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动,右侧气体内有一电热丝。
气缸壁和隔板均绝热。
初始时隔板静止,左右两边气体温度相等。
现给电热丝提供一微弱电流,通电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
当缸内气体再次达到平衡时,与初始状态相比A .右边气体温度升高,左边气体温度不变B .左右两边气体温度都升高C .左边气体压强增大D .右边气体内能的增加量等于电热丝放出的热量17. 因为测量某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得到的U-I 图线。
用此电源与三个阻值均为3 的电阻连接成电路,测得路端电压为4.8V 。
则该电路可能为18. 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
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
由此可推知, 氢原子A. 从高能级向n=1能级跃迁时了出的光的波长比可见光的短B. 从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均为可见光C. 从高能级向n=3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的频率比可见光的高D. 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光为可见光19. 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夂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B.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C.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人体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当人体血钙浓度下降时,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和肾脏使血钙浓度上升。
甲状腺C细胞分泌降钙素,当血钙浓度上升时,降钙素分泌增加,作用于骨等使血钙浓度下降。
下列关于血钙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钙浓度降低可引起鸡肉抽搐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对血钙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C.人体血钙浓度在体液调节下处于动态平衡D.食物中的钙可以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3.下列有关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衰老B.幼鹿经过变态发育过程长出发达的鹿角C.胚后发育过程中伴有细胞分化D.来自原肠胚同一胚层的细胞经分化发育成不同的组织4.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A.侵染部位B.致病机理C.抗原决定簇D.传播途径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B.1:5C. 2:3D.2:5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下列徐树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 a 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 a HCO3饱和溶液,又有C a CO3沉淀生成。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示范卷(二)(化学部分)第Ⅰ卷(必考)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6.下列各项中的两个量,其比值一定为2︰1的是 ( ) A .22612Mg中的中子数和电子数B .在反应2FeCl 3+Fe=3FeCl 2中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质量C .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 2溶液时,阴阳两极析出物质的物质的量D .液面在0刻度时,50 mL 碱式滴定管与25 mL 碱式滴定管所盛溶液的体积7.下图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装置。
具体实验操作为: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下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 溶液的棉花球。
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大量白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B . 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 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C . 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 . 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8.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 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
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为:5HClO 2 = 4ClO 2↑+ H + + Cl - + 2H 2O 。
向NaClO 2溶液中滴加H 2SO 4,开始 反应缓慢,随后反应迅速,其原因是A .在酸性条件下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B .溶液中的H +起催化作用C .ClO 2逸出,使反应的生成物浓度降低D .溶液中的Cl -起催化作用9.某溶液能完全溶解乙酸乙酯,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K +、Na +、HCO 3—、Cl -B .Ag +、NH 4+、SO 42—、Br —C .Mg 2+、H +、NO 3—、SO 42—D .K +、Na +、AlO 2—、CO 32—10.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 (含Cl ―、Br ―、Na +、Mg 2+)的装置如图所示 (a 、b 为石墨电极)。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两部分,第一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第一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二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给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S 12 Cr 52 Fe 56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B.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C.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D.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衰老是同步进行的B.人的早期胚胎有尾,尾部细胞随着发育逐渐凋亡C.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D.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凋亡的产物3.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福建卷,解析版)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Zn 65第Ⅰ卷(选择题共108分)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对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已经解离、漂洗、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B.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C.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D.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答案C【解析】观察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后,才可以用于观察;对酵母菌计数时,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到载物台上镜检;因为在叶绿体中的色素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在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有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后摇匀,应用50~65℃水浴加热2min,再观察颜色变化。
所以C正确。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
S 32 K 39 Cu 64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卷分为第I 卷(选择题)和第n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 卷1至4页,第n 卷5至12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 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I 卷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H 1 C 12 O 16 Na 23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B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C .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 •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B .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成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 .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 抑制D •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时需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 •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 .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D .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4. 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 .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 C .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 F 1的表现型一致D .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 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5. 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答案D2.右图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 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 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 到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 答案C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 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 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 答案C4.下列关于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 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 1的表现型一致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 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 答案C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 1自交,播种所有的F 2,假定所有的F 2植珠都能成活,在F 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假定剩余的每株F 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 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 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B.3/8C.1/16D.3/16 答案B6.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 溶液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一组是A.Ba 2+ 、3NO -、4NH +、Cl - B. 2Ca +、3HCO -、4NH +、2AlO -C.K +、Ba 2+、Cl -、3HSO -D. 2Mg+、4NH +、24SO -、K +7.将15ml .2mol •.1L -23Na CO 溶液逐滴加入到40 ml .0.5mol •.1L -n MCl 盐溶液中,恰好将溶液中的n M +离子完全沉淀为碳酸盐,则n MCl 中n 值是A. 4B. 3C. 2D. 1 答案B8.下列表示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错误..的是 A.22222223AL NaOH H O NaALO H ++=+↑B.4242222KMnO HCOOK KOH K MnO CO H O ++=+↑+C 22224(2MnO HCl MnCl Cl H O ∆+=+↑+浓)D.22742424324324267()3()7K Cr O FeSO H SO Cr SO Fe SO K SO H O ++=+++ 答案B9.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混合物,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A.(1)7a - B.34aC.6(1)7a -D.12(1)13a - 答案C10.用0.1 mol •.1L -的盐酸滴定0.10 mol •.1L -的氨水,滴定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4()c NH +>()c Cl -,()c OH - >()c H + B. 4()c NH +=()c Cl -,()c OH - =()c H +C.()c Cl - >4()c NH +,()c OH - >()c H +D. ()c Cl - >4()c NH +,()c H +>()c OH -答案C11.为了检验某含有3NaHCO 杂质的23Na CO 样品的纯度,现将1w 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2w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A.211845331w w w -B.12184()31w w w -C.211734231w w w -D.2111158431w w w -12. 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既可以与Br 2的CCl 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 2发生取代反应B.1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 反应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D.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 答案D13.下图表示反应()4()()X g Y g Z g +ƒ,0H ∆<,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 B.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C.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D.若降低温度,v 正和v 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答案B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平均作用力B. 气体对器壁的压强就是大量气体分子单位时间作用在器壁上的平均冲量C.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D. 单位面积的气体分子数增加,气体的压强一定增大 答案A15. 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 ,右镜8m ,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24mB.32mC.40mD.48m 答案B16.氦氖激光器能产生三种波长的激光,其中两种波长分别为1λ=0.6328µm ,2λ=3.39µm ,已知波长为1λ的激光是氖原子在能级间隔为1E ∆=1.96eV 的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
安溪八中届高中毕业班月份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题,每小题分,共计分。
右图所示区域位于北半球,弧线为纬线,弧线为晨昏线,其中乙是晨昏线上纬度的最高点,阴影为黑夜。
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且两地直线距离相距1100KM。
回答~题.此时,北京时间为.时.时.时.时.线纬度最可能是.°.°.° .°下图是沿°的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题。
.图示季节,①地南部盛行.东北风.西北风.东南风.西南风.图示②地附近有一气压系统为.亚洲高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阿留申高压.图示季节说法正确的是.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方向自东向西.南极考察的最好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台风的频发时期.圣地亚哥正值高温多雨时期读右图,沉积岩的形成符合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的规律。
回答~题。
.该地.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形成图示地形的地质作用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读右图,°附近某地区的相关数据,其中①④处为海洋,②③处为陆地,°、°为当地经度,回答第~题。
名称分别是.太平洋、太平洋板块.太平洋、南极洲板块.印度洋、印度洋板块.大西洋、美洲板块.②处向北反映的自然带地域分异现象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③处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荒漠草原.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列地质作用在②处不明显的是.火山喷发.变质作用.流水侵蚀.风力沉积.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
年月武昌起义胜利,下列标语、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武汉街头的是.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就任军政府都督!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万岁!.热烈庆祝湖北军政府诞生! .满清已经灭亡,汉人从此翻身!.观察并分析下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下列哪一历史结论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自《抗日战争研究》年第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美国教育部曾经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年的《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
安溪八中2009届高三理综第二次统练试卷第I 卷选择题 (必做,共132分)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0 16 Na 23 S 32 Cl 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对杨树在光照条件下体内有关物质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肉细胞内,ADP和NADP+ (氧化型氢)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质向基粒囊状结构薄膜移动B.顶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直接透过一系列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向侧芽扩散进入土壤和土壤中的K+进入细胞液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不同C.根细胞产生的CO2D.形成层细胞内的丙酮酸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ATP可由线粒体移向核糖体2、下列各曲线表示苹果树不同部位的生理过程,错误的是()ArrayA.甲图可表示叶片二氧化碳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B.乙图可表示叶片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C.丙图可表示果实呼吸作用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关系D.丁图可表示根细胞中氧气浓度与ATP生成量的关系3、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4、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在氧浓度为a时()A.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67%用于有氧呼吸C.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约33%用于有氧呼吸D.酵母菌停止无氧呼吸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于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D.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总与机体衰老同步进行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B.基因重组有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C.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D.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血浆蛋白、糖元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CO2B.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D.当外界温度过高时,机体可通过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以降低机体的体温8下面①—④图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最可能错误的是()A.①③B.②C.②④D.①③④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新的物质,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不一定伴随能量变化B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自身的质量和任何性质均不发生变化,却能提高反应的速率C 如果某化学反应的△H和△S均小于0,则反应能自发进行D 在道路两边绿化树木上撒石灰浊液的目的是杀菌10.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某粒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B 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的交界处不易腐蚀C I A、IIA族元素的阳离子都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D 用两铜棒做电极,电解稀H2SO4,电解初期主要化学方程式为:Cu+ H2SO4=== CuSO4+H2↑11.反应(1)、(2)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智利硝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2NaI+MnO2+3H2SO4=2NaHSO4+MnSO4+2H2O+I2(1)2NaIO3+5NaHSO3=2Na2SO4+3NaHSO4+H2O+I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反应中NaHSO4均为氧化产物B.I2在反应(1)中是还原产物,在反应(2)中是氧化产物C.氧化性:MnO2>SO42->IO3->I2D.反应(1)、(2)中生成等量的I2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5电解12.图表资料可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
下面是某生对图表资料的使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B.根据熔点数据表,判断降低温度时,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水溶液中哪种物质先析出C.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同主族两种元素的阳离子在用惰性电极电解其水溶液时,何者先发生反应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某些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13.生物燃料电池(BFC)是以有机物为燃料,直接或间接利用酶作为催化剂的一类特殊的燃料电池,其能量转化效率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已知C1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2O-12e-=2CO2+12H+。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1极为电池负极,C2极为电池正极B.C2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 +4e-=2H2OC.该生物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D.电子由C2极经外电路导线流向C1极14.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A.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42- 2PbSO4+2H2O的可充电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是:PbSO4+2H2O+2e-====PbO2+SO42-+4H+B.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O32-+ H2O HCO3 -+OH-C.S2-的结构示意图为:,NH4Cl的电子式为:D.CH4、CH2Cl2的空间结构均为正四面体形;NH3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15.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戊乙丙甲丁①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戊乙、丙甲丁②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示意图③该生态系统中乙与丙可能的关系示意图数量时间④该生态系统除去甲和丁后,乙与丙可能的关系示意图BC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4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 分,有选错的得0分)16.一列士兵队伍正以某一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有紧急情况通知排头兵,一 通讯员以不变的速率跑步从队尾赶到排头,又从排头返回队尾,在此过程中通讯员 的平均速度为v ,则( )A.0v v =B.0v v >C.0v v <D.无法确定 17.用手握住矿泉水瓶,瓶子静止在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手对瓶子的压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与瓶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 .手握得越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D .手对瓶子的摩擦力必须大于瓶子所受的重力18.质量和初速度大小v0都相等的A 、B 、C 三个小球,在同一水平面上A 球竖直 上抛,B 球以倾角θ斜向上抛,C 球沿倾角也为θ的光滑斜面上滑,(空气阻力不 计),它们上升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A 、hB 、hC ,则( )A .hA = hB = hC B .hB = hC < hA C .hA = hC > hBD .hA > hB ,hA > hC19.如图所示,MN 是流速稳定的河流,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恒定,自A 点渡河,第一次小船沿AB 航行,到达对岸B 处;第二次沿AC 航行,到达对岸C 处。
设两次航行的时间分别为tB 、tC ,若AB 与AC 跟河岸垂线 AD 的夹角相等,则( )A .tB = tC B .tB > tC C .tB < tCD .无法比较tB 、tC 的大小20.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 赤道 上空的同步轨道。
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于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21.春天有许多游客放风筝,会放风筝的人,可使风筝静止在空中,以下四幅图中 MN 代表风筝截面,OL 代表风筝线,风向水平,风筝可能静止的是( )22.某人用手将1Kg 物体由静止向上提起1m ,这时物体的速度为2m/s (g 取10m/s2), 则在这过程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手对物体做功12JB .合外力做功2JC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10JD .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B D第II卷(必做+选做,共168分)【必做部分】23.(14分)实验题: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请将步骤②补充完整: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开关;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下图是钩码质量为0.03 kg,砝码质量为0.02 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0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表124.(14分)图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想象标志,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勾勒出一轮明月和一双踏在其上的脚印,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一位勤于思考的同学,为探月宇航员设计了如下实验:在距月球表面高h处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一个物体,然后测量该平抛物体的水平位移为x。
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若物体只受月球引力的作用,请你求出:(1)月球的质量;(2)环绕月球表面的宇宙飞船的速率。
25.(16分)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 = 1kg 的小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 点, 从t = 0时刻开始,物体在受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 作用下向右运动,第 3s 末物块运动到B 点时速度刚好为零,第5s 末物块刚好回到A 点,已知物块与粗 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g 取10m/s2 。
求: (1)AB 间的距离;(2)水平力F 在5s 时间内对小物块所做的功。
26、(16分)图甲是细胞分裂各阶段的细胞核DNA 和细胞质中mRNA 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乙是某生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一分裂时期图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根据诱变育种原理,诱变剂发挥作用的时期是图甲的 ________ 阶段(填图中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