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食品法律法规共63页
- 格式:ppt
- 大小:9.30 MB
- 文档页数:63
作者: 高国钧
作者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
出版物刊名: 社科纵横
页码: 63-67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3期
主题词: 食品安全法定位 法律效力 法律责任 激励与约束 标准
摘要:�食品安全法》主要调整食品从业者等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关系、市场竞争关系及市场监管关系,体现保障实质正义、社会本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立法理念和经济民主、适度干预的经济法基本原则。
“最严厉”的监管政策导向必须体现在具体而微的条款之上。
恰当的规制工具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基于其内在功能的特质,以减少不同工具在食品信息发现和获取功能上的交叉和混乱。
在执法机构公权力的行使方面,兼顾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均衡,认真考虑执法取证手段的法律效力和执法的便利性,避免执法权的偏离与“异化”。
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正文:----------------------------------------------------------------------------------------------------------------------------------------------------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17年11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6号公布,根据2020年10月23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修订)第一条为加强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保证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公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和自建网站提供餐饮服务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以下简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利用互联网提供餐饮服务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指导全国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并组织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测。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按照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主体业态、经营项目从事经营活动,不得超范围经营。
第五条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批准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省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自建网站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在通信主管部门备案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域名、IP地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备案号、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提供者设立从事网络餐饮服务分支机构的,应当在设立后30个工作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备案内容包括分支机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等。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目录原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等环节。
第三条食品安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实行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确保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追溯、可控制、可监管。
第二章: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第五条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或者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对所生产经营的食品质量负责。
第六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确保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
第七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进货查验制度,查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文件,并保存相关凭证。
第八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召回及停止经营制度,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及时召回,并停止经营。
第九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贮存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存放条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第十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废弃物处置制度,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运输、处理,防止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第三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二条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二、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
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从业人员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症状治愈后方可继续从事工作。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目录打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确保食品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食品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事项,各级政府应当加强监管,依法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第二章食品生产管理第四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依法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保证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第五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明确管理人员,制定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第六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定期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进行检查,保证生产过程卫生安全。
第七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记录档案,保存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保证追溯能力。
第八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九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接受食品监督检查,如实提供相关信息和材料。
第三章食品经营管理第十条食品经营者应当依法申领相关许可证件,确保从事的食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第十一条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相关食品安全标准选购商品,保证销售的食品合格安全。
第十二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对销售的食品进行良好保存,防止食品变质、污染。
第十三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定期对售卖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证销售环境卫生安全。
第十四条食品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杜绝食品欺诈行为。
第十五条食品经营者应当及时回访、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商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第四章餐饮服务管理第十六条餐饮服务单位应当保持食品生产、加工的环境卫生安全,保证食品安全。
第十七条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保障健康证明和培训资质。
第十八条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对餐饮用具、餐具等进行定期检查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九条餐饮服务单位应当合理设置菜单,保证食品种类搭配合理,符合营养需求。
第二十条餐饮服务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食品加工处理流程,确保加工食品的卫生安全。
第五章食品监管第二十一条食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