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知识点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38.71 KB
- 文档页数:4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多肽类抗生素知识要点总结一、大环内酯类分类14元环大环内酯类天然:红霉素、半合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15元环大环内酯类半合成:阿奇霉素16元环大环内酯类天然: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半合成:罗他霉素作用机制抑菌剂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单位的23S-rRNA的特殊靶位及某些核糖体蛋白质结合,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并干扰mRNA位移,选择性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
半合成:穿透细胞膜及抑制流出泵功能较强,能增强粒细胞对金葡菌吞噬作用。
克拉霉素破坏支原体胞壁层,影响胞浆膜完整,产生溶菌作用。
治疗军团菌、支原体及衣原体细胞内感染基础耐药机制不完全交叉耐药性改变靶位:与抗生素结合的核蛋白体结合部位构型改变,与抗生素亲和力下降产生各种灭活酶:包括酯酶、磷酰化酶及葡葡糖苷酶,加速抗生素灭活主动外排机制增强体内过程天然大环内酯类药代动力学特点:碱性抗生素,不耐酸,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血中药物浓度低,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经胆汁排泄血浆t1/2不够长,多在2 h内治疗尿路感染常需碱化尿液1、红霉素抗菌谱类似青霉素,耐药菌株较多,不耐酸,口服制剂为肠溶片,能扩散入前列腺,聚积在肝脏和巨噬细胞,脑膜有炎症时,可进入脑脊液,抑制肝药酶活性,影响多种药物氧化过程。
首选用于军团病、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妊娠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感染的一线药2、阿奇霉素半合成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某些细菌有杀菌作用,对G+菌,G-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弓形体等作用强,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酯类中最强的组织穿透力强,t1/2可达35-48h。
用于较重的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及泌尿生殖系感染,肝功能不良者,孕妇及哺乳妇女慎用,过敏者禁用3、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甲基衍生物,抗菌谱相似,对需氧G+球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抗菌活性最强,血药浓度与t1/2具有剂量依赖性,无给药蓄积。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为: 1.14元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罗红霉 素… … , 2.15元大环内酯类 阿奇霉素 3.16元大环内酯类 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螺旋霉素,罗他霉素 …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较窄: 对G+菌和部分 G-菌有抗菌作用; 对某些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及立克 次体有良好效果; 对产生β ‐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药金 葡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通常为抑菌药,高浓度时杀菌。
作用机制: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 50S亚基 的靶位上,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14元大环内酯类阻断 肽酰基t– 移位; RNA ?16元大环内酯类抑制 肽酰基的转移反应; ?与50S亚基上的L27、 L22蛋白质结合,促使 肽酰基t– 从核糖体 RNA 上解离。
对哺乳动物核糖体无影响(二)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靶位的结构改变 3.摄入减少外排增多 (三)药代动力学 1.吸收 不耐酸,用肠衣片或酯化物 2.分布 除脑脊液外各处均有 3.代谢 4.排泄红霉素(erythromycin ) 红霉素(erythromycin)〔临床应用〕 n 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和青 霉素过敏患者。
效力不及青霉素,且易产 生耐药性,但停药数月后,又可恢复其敏 感性。
n 可用于白喉带菌者、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 及结肠炎。
n 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支原体肺 炎、和军团病的 首选药 。
〔体内过程〕 可被胃酸迅速破坏,主要 在小肠上部吸收,多采用肠溶片或糖衣片。
分布在胆汁中的浓度是血浆的10倍,能扩 散进入前列腺并聚集在巨噬细胞和肝脏,炎 症可促进组织渗透。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静注可发生 静脉炎。
少数有肝损害,停药后恢复。
个别 有药疹、药热、耳鸣等。
〔常用制剂〕 乳糖酸红霉素 静脉滴注用,5%葡萄糖 溶液稀释,勿用盐溶液稀释。
依托红霉素 也称无味红霉素,耐酸,口 服吸收好,对肝脏损害强于红霉素。
第三十七章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及其他抗生素对抗G+菌感染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万古霉素等。
一、大环内酯抗生素大环内酯抗生素是指具有一个12-16个碳骨架大内酯环附着一个或者多个脱氧糖结构的抗生素,包括14元环红霉素、甲红霉素、罗红霉素;15元环阿齐霉素和16元环的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白霉素、交沙霉素、吉他霉素等。
这些药物在药动学、抗菌作用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1、不耐酸,口服会被胃酸破坏,酯化衍生物可增加吸收;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强;——肠溶片。
2、体内分布广,均可达血药浓度,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主要经胆汁排泄,进行肝肠循环,体内时间长;3、抗菌谱窄,>PG,G+、G-球菌、厌氧菌、胎儿弯曲菌、军团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耐青霉素感染或青霉素过敏者。
4、作用机理: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5、细菌对本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药物之间存在着部分或完全交叉耐药性,红耐药,螺旋耐药,但停药一段时间后会消失;以红霉素作用应用广。
红霉素:1952年由美国Eli Lilly公司开发的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从链丝菌的培养液里提取得到的。
特点:1、味苦,不耐酸——口服胃酸破坏,抗菌活性低——肠溶片——在肠道崩解吸收——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较高+SB——尿路感染+SB碱化尿液。
现在临床上口服的红霉素养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剂:红霉素肠溶片:糖衣片琥乙红霉素: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利君沙)——口服后在体液中分解出酯和红霉素碱吸收——干糖浆——小儿抗菌药——肝损害无味红霉素:红霉素的丙酸酯——无苦味——适合儿童服用——对肝功能损害大2、单用易产生抗药性,但不持久——停药数月后可恢复敏感性;3、抗菌谱:与PG相似,略广,(1)对G+的强大的抗菌作用;(2)对G-菌菌的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流感杆菌、军团菌有效,对耐药金葡菌有效4、临床用途:(1)青霉素过敏和耐药;(2)百日咳;(3)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所致尿路感染、弯曲菌所致败血症首选;5、机制: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转肽作用及信使RNA移位,作用位点是50s亚基。
羊病综合防疫技术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介绍(一)大环内酯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是由链霉菌产生或半合成的一类弱碱性抗生素,动物专用品种有泰乐菌素、替米考星。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基本相似,本类药物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可逆性结合,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一些细菌可合成甲基化酶,将位于核糖体50S亚单位上的23SrRNA上的腺嘌呤甲基化,导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能与其结合,这是细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
1.红霉素【性状】本品是从红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粉末,难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易破坏,可与有机酸结合成盐而溶于水。
【作用与用途】红霉素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似。
对革兰式阳性球菌和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布鲁氏菌)、立克次体、钩端螺旋体等也有抑制作用,但对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不敏感。
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等所引起的肺炎、子宫炎、乳腺癌等的治疗,也可用于支原体病和传染性鼻炎的治疗。
可与链霉素、氯霉素类等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用法与用量】片剂,羔羊每天每千克体重 6.6~8.8毫克,分3~4次口服。
【注意事项】本品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2.乳酸红霉素【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或粉末。
无臭,味苦。
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或三氯甲烷中微溶,在乙醚中不溶。
【作用与用途】同红霉素。
【用法与用量】粉针剂,静脉注射,羊每次每千克体重3~5毫克,每天2次,连用2~3天。
临用前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不可用生理盐水),然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5%浓度缓慢静脉注射。
【注意事项】本品局部刺激性较强,不宜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速度应缓慢。
3.泰乐菌素【性状】本品是从弗氏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无色晶体。
微溶于水,与酸制成盐后则易溶于水。
pH小于4或大于10时失去活性。
第40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抗生素第一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具代表性的是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分为:1.14元大环内酯类:包括红霉素、竹桃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低红霉素等。
2.15元大环内酯类:包括阿奇霉素。
3.16元大环内酯类:包括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吉他霉素、乙酰吉他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乙酰麦迪霉素、罗他霉素等。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二、耐药机制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产生灭活酶2.靶位结构改变3.摄入减少和外排增多三、药代动力学1.吸收红霉素不耐酸,易被破坏,口服吸收少。
2.分布大环内酯类能广泛分布于除脑脊液以外的各种体液和组织。
3.代谢红霉素主要在肝脏代谢,并能通过与细胞色素P450系统相互反应而抑制许多药物的氧化。
4.排泄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主要以活性形式累积和分布在胆汁中,部分药物经肝肠循环被重吸收。
红霉素从链丝菌培养液中提得。
口服可吸收,但不耐酸,生物利用度低可制成肠溶片,可静滴(乳糖酸红霉素)。
【抗菌作用】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略广。
1. 抗G+菌强,主要用于G+菌感染。
2.抗G-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百日咳、布氏杆菌及军团菌高度敏感。
3.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效。
【机制】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应用】抗G+菌的疗效不如青霉素,主要用于⑴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⑵对青霉素过敏者;⑶首选治疗:白喉带菌者、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弯曲杆菌败血症、军团菌病。
【耐药性】容易产生耐药性,用药﹤1周,停药数月恢复敏感性。
【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宜饭后服。
(2)肝功能损害:如转氨酶升高、肝肿大、黄疸等。
(3)静滴浓度高或过快,可见血栓性静脉炎。
乙酰螺旋霉素: 耐酸、口服吸收好,抗菌作用:相似红霉素,但弱,对耐红霉素菌仍有效。
应用:主要用于G+菌的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麦迪霉素:抗菌作用相似红霉素,二药间部分交叉耐药,主要用于G+菌的呼吸道和软组织感染。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一、大环内酯类(一)分类按化学结构:14元环大环内酯类天然:红霉素半合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15元环大环内酯类半合成:阿奇霉素16元环大环内酯类天然: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半合成:罗他霉素、交沙霉素按发展阶段分:第一代:红霉素、地红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及耐青霉素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第二代:罗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米欧卡霉素增强抗菌活性及抗菌后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延长t1/2、对酸稳定。
第三代:泰利霉素对大环内脂-林克霉素-链霉素耐药菌株有效。
(二)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抗菌作用机制】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体内过程】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吸收:碱性抗生素,不耐酸,口服多用肠溶片或酯化产物;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血中药物浓度低;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高,可有肝肠循环。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胃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血浆t1/2长;经胆汁和肾脏排泄。
如: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三)常用代表药1.红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比相似而略广,为抑菌药——相似——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略广——四体、军团菌、弯曲菌、弓形虫【临床应用】白衣空军百支曲青败红战是首选(1)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或对青霉素过敏者的金葡菌感染。
(2)在下列治疗中红霉素列为首选:军团病、白喉带菌者、百日咳、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空肠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
(3)可用于妊娠期、婴儿、新生儿,是妊娠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感染的一线药。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口服或静脉给药均可引起(2)肝损害:酯化物(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发生率高(40%)肝功能不良、胆道梗阻禁用!!(3)耳毒性(肾功能不良者发生多)心脏毒性(静滴速度过快,特殊致死反应)静脉注射给乳糖酸红霉素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知识点归纳
考情分析
一、大环内酯类
(一)分类
按化学结构:
14元环大环内酯类
天然:红霉素
半合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
15元环大环内酯类
半合成:阿奇霉素
16元环大环内酯类
天然: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半合成:罗他霉素、交沙霉素
按发展阶段分:
第一代:红霉素、地红霉素、麦迪霉素、
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
主要用于:治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及耐青霉素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第二代:罗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米欧卡霉素
增强抗菌活性及抗菌后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延长t1/2、对酸稳定。
第三代:泰利霉素
对大环内脂-林克霉素-链霉素耐药菌株有效。
(二)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
【抗菌作用机制】
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体内过程】
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吸收:碱性抗生素,不耐酸,口服多用肠溶片或酯化产物;
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血中药物浓度低;
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高,可有肝肠循环。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胃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
血浆t1/2长;
经胆汁和肾脏排泄。
如:依托红霉素;
琥乙红霉素
(三)常用代表药
1.红霉素
【抗菌谱】
~与青霉素相比相似而略广,为抑菌药
——相似——
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
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略广——
四体、军团菌、弯曲菌、弓形虫
【临床应用】
白衣空军百支曲
青败红战是首选
(1)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或对青霉素过敏者的金葡菌感染。
(2)在下列治疗中红霉素列为首选:
军团病、白喉带菌者、百日咳、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空肠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
(3)可用于妊娠期、婴儿、新生儿,是妊娠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感染的一线药。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口服或静脉给药均可引起
(2)肝损害:
酯化物(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发生率高(40%)
肝功能不良、胆道梗阻禁用!!
(3)耳毒性(肾功能不良者发生多)
心脏毒性(静滴速度过快,特殊致死反应)
静脉注射给乳糖酸红霉素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大环内酯类要点口诀:
红霉阿奇和麦迪,大环内酯亲兄弟
革兰阳菌革阴球,呼吸感染为首选
★红霉素
大环内酯红霉素,碱性环境增效果;
青红合用不对路,盐析现象须记住,
林红竞争结合点,四红合用增肝毒。
2.罗红霉素
与红霉素相比,有强有弱!
——对革兰阳性菌和厌氧菌的作用与红霉素相仿
——对流感嗜血杆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弱
——对嗜肺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的作用略强于红霉素
适用于敏感菌导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也用于支原体、衣原体或不明原因导致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治疗。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少数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
3.克拉霉素(甲红霉素)
抗菌活性为大环内酯类中最强者
对需氧G+球菌、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抗菌活性最强;
口服易吸收,组织分布广,但首过消除明显(55%);
在组织中浓度明显高于血浆浓度,尤其是肺和扁桃体;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敏感菌…;
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消化性溃疡;
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4.阿奇霉素
半合成抗生素,抗菌谱最广。
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酯类中最强;
对金葡菌、肺炎球菌、链球菌属抗菌活性较红霉素略差;
具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
组织穿透力强,t1/2长;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较严重的沙眼衣原体、脲原体引起感染和单纯淋病的治疗;
二、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链霉菌产生的林可胺类抗生素。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林可霉素的半合成抗生素,比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好,毒性小,抗菌作用强,已取代林可霉素。
【抗菌谱】
——抗厌氧菌效果好
对G+菌,G-厌氧菌均有效,对G-需氧菌无效;
人型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对两药敏感。
【抗菌机制】
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注意】
与大环内酯类竞争结合部位,不宜合用。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好,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
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骨组织中浓度高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厌氧菌及金葡菌等革兰阳性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
厌氧菌感染引起的口腔、腹腔、盆腔感染
(合用氨基糖苷类效果好);
外用治疗G+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
※林可霉素类要点口诀
林可克林出同门,
抗菌族谱类红霉。
优势针对厌氧菌,
呼吸胆道有感染,
口腔妇科骨髓炎。
三、万古霉素类
【品种】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抗菌机制】
牢固地结合到细胞壁前体肽聚糖五肽末端
阻断构成细菌细胞壁的高分子肽聚糖合成
抑制细胞壁形成——速效杀菌剂。
【抗菌作用】
对G+菌——特别是G+球菌杀菌作用强大;
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去甲万古霉素——是抗脆弱拟杆菌作用最强的抗生素;
【临床应用】
一般不作为一线药应用;
仅用于严重耐药的G+菌感染,特别是MRSA和MRSE感染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对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治疗失败的肠球菌、链球菌心内膜炎有效;
口服治疗难辨性梭菌性伪膜性结肠炎,替考拉宁疗效最好。
【体内过程】
口服不易吸收、肌肉注射引起疼痛与组织坏死
——多静脉给药
药物主要分布在各种体液中,可进入骨组织,脑膜炎时可进入脑脊液。
【不良反应】
耳毒性、肾毒性
——禁止与具有耳、肾毒性的药物合用。
“红人综合症”
——快速静滴万古霉素时,出现极度皮肤潮红、红斑、荨麻疹、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特征性症状。
过敏反应
禁止与碱性溶液配伍,禁止与重金属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