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分解与合成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7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激发学生对水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
介绍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1.5 教学步骤:引入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分解与合成的意义。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解释电解水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解释水的合成的过程。
第二章:水的分解实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解水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电解水的原理。
讲解水的分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分解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电解水的原理。
2.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电解器等。
实验试剂: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2.5 教学步骤:讲解电解水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解水的过程。
演示水的分解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解水的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三章:水的合成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和实验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合成的过程。
讲解水的合成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合成过程。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合成的意义。
3.4 教学资源: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氢氧化钠、硫酸等。
3.5 教学步骤:讲解水的合成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水的合成的原理。
演示水的合成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合成现象。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四章: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的应用领域。
水的分解与合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2.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成分的变化;3.掌握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酸、碱、水杯、导电实验装置;教学资源:教学PPT、实验指导书;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杯水并引导学生思考:水是由什么组成的?能不能把水分解成其他物质?能不能合成水?然后与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出水的分解与合成的话题。
二、理论讲解1.引导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结构及成分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2.讲解水的分解反应:2H2O(水)→2H2(氢气)+O2(氧气)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讲解水的合成反应:2H2(氢气)+O2(氧气)→2H2O(水)氢气和氧气合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实验1:水的分解反应。
实验步骤:(1)在一个水杯里放入足够的水。
(2)将导电实验装置的两个电极分别插入水中。
(3)将杯子倒置放在架子上。
(4)连接导线到电极上,再将另一端与电源连接。
(5)打开电源,观察电极的变化。
2.实验2:水的合成反应。
实验步骤:(1)在一个水杯里放入适量的氢气和氧气。
(2)点燃一个火柴,慢慢地放在杯子的开口的附近。
四、实验结果分析1.学生观察到实验1中,电极上会产生气泡,氢气逸出,电极上会呈现黑色;实验2中,氢气和氧气混合燃烧,产生水。
2.分析结果:实验1表明,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实验2表明,在适当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可以合成水。
五、知识总结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分解与合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提供正确答案。
水的分解反应:2H2O(水)→2H2(氢气)+O2(氧气)水的合成反应:2H2(氢气)+O2(氧气)→2H2O(水)六、拓展延伸教师展示其他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课堂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水的分解与合成、原子构成、离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知识梳理一、 知识回顾(一) 知识点:水的分解与合成1.电解水试验通电后正极产生 气,负极产生 气,体积比为 ,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表明: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可以分,而 不可分,整个化学变化本质上就是 的重新组合。
3.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一分多、多合一(二) 知识点:原子 1. 卢瑟福的ά粒子轰击金箔实验:(1) 大部分带正电的ά粒子穿过金箔并且不改变方向,是因为原子核本身体积小,核外有广大的空间。
(2) 少数带正电ά粒子改变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途径金原子核周边时遇到正电的斥力,从而发生偏转。
(3) 极少数带正电ά粒子反弹回来是因为撞击到带正电的原子核正中,同极相斥发生反弹。
2. 原子的结构:(1) 原子核是由带 的质子和 的中子构成的。
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
(2)其中,在原子中: = =(3)可以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 、 、 。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其中某种氢原子原子核内就不存在中子。
3.原子结构示意图:(1)各部分意义:在中,圆圈表示: ,+9表示 ,弧线表示 ,弧线上的数字2、8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是 。
(2)在任何结构示意图中,只要是 相同,则表示属于同种元素,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与 关系密切。
(三)知识点:离子1.离子就是 的原子(或者是原子团)。
2.离子根据带电性质分为带 电的 离子和带 电的 离子,判断原子与离子可以根据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是否相同,相同是 ,不相同则为 。
判断阴阳离子可以根据得失电子来判断,得到形成 离子,失去形成 离子。
3.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类,其中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结构属于 结构,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相反,非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因为最外层电子数通常 4个而容易失去电子成为阴离子。
4.离子符号:氢离子 氧离子 镁离子 钾离子 钠离子 氯离子原子核(带 ) 原子( 电性) (1个 带 ) (1个 带 )中子( )在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符号表示带电情况。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 《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的全部内容。
初三化学第二章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复习(1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水电解、氢气燃烧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进一步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能正确的分析出常见物质的构成粒子,是分子还是原子.4、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5、进一步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具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二、重点: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的现象、结论及反应类型的区别。
难点:区别物理性质、物理变化、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
三、学法指导:比较与对比法。
当我们要寻找两件事物相同和不同之处时,就需要比较和对比。
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似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本节课中“水的分解与合成"、“分子与原子”、“化学反应与分解反应”、“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等知识就采用了比较和对比的方法.四、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
2、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和,生成的新微粒是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则不可以再分。
3、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4、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和等,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是由构成;铜、金刚石、氦气等是由构成.5、由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初二化学水的合成与分解教案目标:了解水的合成与分解的反应过程和相关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一、知识概述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
水的化学式为H2O。
在化学反应中,水可以通过合成反应与分解反应进行转化。
二、水的合成1. 实验材料:氢气生成装置、氧气气源、点燃装置、试管、试管架、水槽、防护眼镜、手套、导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试管插入氢气生成装置中,用水槽中的水将试管充满水。
b) 打开氢气生成装置开关,通过试管中的氢气进一步冲洗试管。
c) 使用点燃装置点燃试管中的氢气。
d) 将试管移到水槽中倾斜,打开氧气气源,让氧气与燃烧中的氢气反应。
e) 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发现水滴产生。
3. 实验现象:观察到试管中的氢气燃烧产生火焰,水滴随着火焰燃烧到试管壁上的冷凝液产生。
4. 实验原理:氢气与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生成水分子。
该反应被称为合成水的反应。
5. 实验注意事项:a) 进行实验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佩戴好防护眼镜。
b)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试管的稳定。
三、水的分解1. 实验材料:电解槽、铜板、导线、电源、防护眼镜、水和发光二极管(LED)等。
2. 实验步骤:a) 准备一个电解槽,将两片铜板分别连接在电解槽的阳极和阴极上。
b) 将电解槽中注入适量的水,以覆盖住铜板。
c) 使用导线将电解槽的阳极和阴极分别与正负极的电源连接。
d) 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使用LED指示灯来检测水的分解。
3. 实验现象:在电解过程中,氢气气泡在阴极产生,氧气气泡在阳极产生。
同时,由于水分子的分解,导致水的减少。
4. 实验原理:水可以通过电解进行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该反应称为水的电解反应。
5. 实验注意事项:a) 在进行电解实验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b)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注意保持试验装置的稳定。
四、拓展探究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合成水和分解水的条件、速率和影响因素。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的基础。
它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存在,如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的分解和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它涉及到水分子的拆分和重新组合。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逐步思考的方式,探讨水的分解和合成的知识点。
第一步,我们需要了解水的化学式。
水的化学式是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这个化学式告诉我们水的分子结构,从而为后续的分解和合成提供基础。
第二步,我们来讨论水的分解反应。
水的分解反应是指将水分子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
这个反应可以通过电解水来实现。
电解水是将电流通过水中的导电介质,如金属板或电解质溶液。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被还原成氢气,在负极产生,而氧原子则被氧化成氧气,在正极产生。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 → 2H2 + O2。
第三步,我们转向水的合成反应。
水的合成反应是指将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这个反应可以通过燃烧氢气来实现。
当氢气与氧气在适当条件下混合并点燃时,它们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水。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 + O2 → 2H2O。
第四步,我们来探讨水的分解和合成反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水的分解反应可以用于氢能源的生产。
通过电解水,我们可以得到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的燃料。
氢气可以用于燃料电池,产生电能,并且只产生水作为副产品。
这使得氢能源成为一种环保、可再生的能源选择。
水的合成反应则可以应用于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
火箭发动机通常使用液态燃料和液氧作为推进剂。
液态燃料通常是液氢,而液氧则是氧气的液态形式。
当液氢和液氧在火箭发动机中混合并燃烧时,它们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水蒸气,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力。
总结一下,水的分解和合成是水分子的拆分和重新组合的化学反应。
通过电解水,我们可以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为氢能源的生产提供基础。
而通过燃烧氢气和氧气,我们可以合成水,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提供动力。
这些应用体现了水的分解和合成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参评教案
第二单元自然界中的水
水的分解与合成
濮阳市第五中学程瑞隔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濮阳市第五中学程瑞隔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水的组成并能用微观的观点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综合分析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电解水和验证气体的微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不是盲目服从于课本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水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教学难点:理解水分子电解的微观过程以及气体的验证方法。
三、对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事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
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四、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设疑提问法、实验验证法,多媒体直观形象展示法
五、教具准备:注射器、小玻璃药瓶、输液管、稀硫酸、双氧水、锌粒、二氧化锰粉末、火柴、小木条、酒精灯、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水的分解与合成
一、电解水实验二、实验结论
1.宏观现象; 1. 宏观:
2.微观过程: 2. 微观: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第二单元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一)水的分解导学案主备:林震 审核:黄新钟 课型:新授 授课人: 时间:一、学习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进一步了解水的组成,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重点)2、掌握分解反应的定义及特点。
(重点)3、认识原子与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掌握二者的本质区别。
(难点) 二、前置自学(1)预习课本39页,完成下列内容:1、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通 电(填直流或交流),并且在水中事先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作用是 。
2、水电解实验的实验现象:(1)通电后,电极上 。
(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 (填大或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 (填大或小)。
(3)体积比大约是 。
(2)预习课本40页,完成下列内容:3、检验气体:水在通电条件下产生两种物质,正极上是 ,体积较 ,能 负极上是 ,体积较 ,能 。
4、水电解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
由 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5、在水电解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 (改变或不变),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进行了 ,即破坏 ,形成 。
++ +(3)预习课本41页,完成下列内容:6、大多数物质是由 构成的,如 、 、 等,而金属和 稀有气体是由 构成的,如金是由 构成,氦气是由 构成。
三、交流展示: 四、合作探究: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2、画出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以两个水分子为例)3、分子、原子的比较。
五、达标拓展:1)ABC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解水的反应是分解反应B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 、水通电后,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所得到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D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所得到的气体体积比1:23、能从电解水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①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③水通电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 ④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 、①③B 、①②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4、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A 、分子的质量大,而原子的质量小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水的分解与合成以下内容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水的分解与合成,分享给大家。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教师寄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学习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进一步认识分子、原子,并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掌握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类型。
4、初步认识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
学习重点:1、利用水的分解、水的化合这两种变化来分析水的组成2、分子、原子的关系3、两个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化合反应【课前热身】:一、水的分解1、实验现象:通电后,两个电极上都有___________产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___,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___,两者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
2、气体的检验: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______。
体积较大时气体接近火焰时能燃烧,火焰呈蓝色,这种气体是。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通常情况下,水是、的液体,密度是,在101Kp下,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会发现烧杯内壁,用手触摸烧杯,感到,此变化属于变化,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是反应。
5、分解反应是。
6、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
有的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如_______________。
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__________________。
二、水的合成7、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烧杯内壁有,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氢气具有可燃性。
8、反应的文字表达式:9、化合反应是指。
10、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如可燃性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等。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 【速填速记】 一、水的分解1、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1)现象:水电解器的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两只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其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液面下降较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液面下降较多。
二者的体积比约为1:2。
(2)产物的检验:体积较多的气体能被点燃,证明是氢气,体积较少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结论: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4)反应的文字表达式:(5)实质: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大量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和氧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破坏旧分子,生成新分子。
4、分子和原子(1)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如: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金由金原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氦气由氦原子构成。
(2)原子的性质质量和体积很小,总在不停地运动、相互间有间隔。
二、水的合成 1、氢气的燃烧(1)、现象:点燃氢气产生淡蓝色火焰,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发现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说明氢气燃烧放出热量。
(2)、结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点燃(3) (4)、氢气的用途:作燃料。
其优点是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物是水,无污染。
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3、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课堂训练】题组一水的分解与合成【典例1】有关水的分解与合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B 、 电源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 纯净的氢气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D 、 两个实验都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解析】选B 。
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知识梳理1.水的分解(1)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产生___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二者的体积比是________。
(2)气体的检验: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________。
体积较大的气体接近火焰时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种气体是________。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状况下,水是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密度是________,在101 kPa 下,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沸点是________。
答案:(1)气泡 2∶1 (2)氧气 氢气 (3)水−−→−通电氢气+氧气 (4)无色 无味 1.0 g ·cm -3 0 ℃ 100 ℃2.分解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3.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________,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 ________;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________。
答案:不可再分 氧气 铜4.水的合成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1)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火焰,烧杯内壁有________,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氢气具有________。
(2)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淡蓝色 水珠 可燃性 来源广泛 燃烧热值高 无污染5.化合反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6.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