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古诗词思想情感
- 格式:ppt
- 大小:358.00 KB
- 文档页数:25
古诗词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首古诗词,借着一幅月亮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在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
这首诗词以婉约而精致的笔触,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外部的景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首先,这首诗词以夜晚的湓亭作为写景的背景。
湓亭位于长安城郊之外的湓浦,是白居易在长安流放时的居所。
诗词开篇即以“此夕苍龙舒若可上重九”为引子,表明了诗人在八月十五日夜晚的湓亭四望的情景。
这里所说的“苍龙”即指月亮,将湓亭的景象与这一夜晚的明月相映成趣,使诗词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环境背景。
其次,诗词的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生动感。
全诗以“湓亭”为视角,通过描写诗人所见的月亮的变化,虚实交融,意象丰富,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中有多处直接而巧妙的修辞手法,如“明园”、“冷镜”、“孤舟”等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月亮的,从而增添了整首诗词的神韵和美感。
同时,诗人将月亮与湓亭的景物相结合,使整首诗词更加鲜活而生动。
还有,通过诗词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在异乡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湓亭中的夜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他借助湓亭敞开的窗户,远望故乡,把湓亭与故乡联系在一起,美好的湓亭成为他思念故乡的象征。
同时,月亮作为贯穿整首诗词的主题,也代表着思乡之情的象征。
月亮的明与暗,上升与下降,与作者的感情变化相辅相成,深深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词以较长的句子和修辞手法,如对偶和排比等,增加了整首诗词的音乐性和抒情性。
尤其是最后一句“但恐月移湓亭卧,蛟龙无计可凌渠。
”给人以深深的遗憾之感。
整首诗词以较长的句子和较多的修辞,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总之,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一首描绘湓亭夜景并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古诗词。
通过描绘夜晚的湓亭和其中的月亮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说课稿初识古诗词感悟其中的情感初识古诗词,感悟其中的情感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中,我们初次接触古诗词,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孩子们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下面我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培养审美意识作为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对艺术的欣赏力和审美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引导他们从视觉、听觉、情感等多个方面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与自然相关的古诗词,如《静夜思》,引导孩子们在朗读中体味出月光照在床前的静谧与寂寞,进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传承情感文化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例如,《蜀道难》以表达作者对艰难困苦的追求和坚持,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而《登鹳雀楼》则以展现作者对江山历史的向往之情。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爱国、感恩、努力等积极情感及价值观的培养。
三、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古诗词能够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以其简约而精练的表达方式,要求孩子们准确地理解和传达其中的意思。
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通过更好的发音、抑扬顿挫、情感表达等技巧,来展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丰富学习内容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经典之作,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古诗词中所涉及的历史典故或者文学常识,通过学习古诗词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丰富了我们的学习内容。
五、开拓思维空间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诗人用简练而深邃的语言,唤起读者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比喻、修辞等手法,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通过初识古诗词,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文化,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拓展思维空间。
让我们带着对古诗词的热爱,共同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魅力,开启一段美妙的诗词之旅。
“品读经典,光亮人生——触摸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语文综合性学习(展示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合作、自主探究、积极创新的活动过程中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锻炼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活动安排:1、课外活动一周(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搜集、整理、积累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词,并以古诗词为人物台词编排话剧表演,做好表演准备。
)2、课内展示一课时(以表现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话剧表演)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整理、积累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词以及编排话剧表演,培养在实践中运用古诗词的能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通过角色演绎,感悟名人及古诗词里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培养爱国、奉献的高尚情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积累具有家国情怀的古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培养在实践中运用古诗词的能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教师(活动主持人)饱含激情引入新课,说明活动主题及要求。
附教师开场白:亲爱的同学们,“泱泱中华美如画,悠悠经典咏流传”。
本单元我们品读了许多优秀的经典诗篇,其中王昌龄写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戍边将士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辛弃疾写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展现了英雄人物的磅礴气势;陆游的《书愤》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达了追慕先贤、建功立业的心声。
这些洋溢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古诗词凝聚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以国为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是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载体。
为了进一步学习与巩固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上周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准备在我们班里开展一个有关学习爱国古诗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此,各小组积极地开展了古诗词的搜集、整理、积累等工作,这节课就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的机会。
品读小雪节气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小雪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季正式到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在这个节气里,人们会借助古诗词来感受小雪带来的气息和传统文化的美。
下面,我将带您一起品读小雪节气的古诗词,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秋水共长天一色,满城风雨满城愁。
这首古诗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诗中写道:“秋水共长天一色”,表达了小雪节气中天空的高远和广袤。
而“满城风雨满城愁”则描绘出小雪时的阴霾冷雨,让人们倍感萧瑟和忧愁。
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小雪的气息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风卷残云花似雪,松鸟争鸣古寺静。
这是宋代文人杨万里的《小雪日书事》。
诗中描绘了小雪节气的景象:“风卷残云花似雪”,形容了小雪时节飘落的花瓣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
而“松鸟争鸣古寺静”则表达了小雪时节的宁静和生机勃勃。
细腻的描写和对比,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层次感。
寒随穷律变,春逐鸟声开。
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抓住了小雪到来的时节变迁,表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季节的转换。
小雪带来的寒冷和鸟儿鸣叫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春天。
这种对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深刻的体验。
霜叶红于二月花,满城飞絮似春华。
这是宋代文人马之纯的《小雪外道寄简郑谷朝圃视寄李韦中丞》。
诗中以“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了小雪时节树叶的变红,与“满城飞絮似春华”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描绘既表达了小雪的冷冽,又突显出了寒冬中的温暖和希望。
这种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把握,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豁达的情怀和睿智的思考。
小雪节气的古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节气特点的描绘,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了小雪带来的气息和传统文化的美。
这些古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将小雪节气的特点和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品读这些古诗词,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小雪节气的冷冽和寂静,还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对自然的感悟。
一、人生哲理1.1 《静夜思》1.1.1 作者:李白1.1.2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3 解析: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看到明亮的月光,心生乡愁,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表现了人在寂静中感受内心深处孤独、思乡的情感,反映出人生在外在环境中的孤独和归属感。
1.2 《登鹳雀楼》1.2.1 作者:王之涣1.2.2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2.3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登高望远,深切地表达了人对于追求成功的渴望。
通过登高远眺,勉励自己不断向成功进发,勇往直前,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二、处世智慧2.1 《将进酒》2.1.1 作者:李白2.1.2 内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2.1.3 解析:诗人以“将进酒”之名写一首豪放洒脱之作,表达了对自己激情奔放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提醒着读者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被现实生活所累,智慧地解决问题。
2.2 《赋得古原草送别》2.2.1 作者:白居易2.2.2 内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2.3 解析:诗人写出大自然的变化,以此比喻人生的无常,表现出对生命的洞察与解读,以此告诫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认清世事的变幻莫测。
三、生活感悟3.1 《临江仙》3.1.1 作者:李白3.1.2 内容: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3.1.3 解析:诗人通过描绘“临江仙”的景象,将饮酒后的陶醉与对生活的深思熔为一体,表示对享受生活的态度。
3.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2.1 作者:王之涣3.2.2 内容: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2.3 解析:诗人以“送别”之名,表达了送别的情感,同时也对送别的主题做了深刻的思考,表现出对于人生离别的感悟。
这些经典古诗词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处世智慧和生活感悟,不同的诗词触及了人生的各个方面,给人们以启迪和反思,是我们学习古人智慧和修养情操的重要资源。
品读诗词,谈文化自信1000字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在激励我们勇往前行的同时,也唤起了我们对既往传统的回望。
近年来,植根于古典诗词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栏目也获得了很高收视率其和良好的口碑,这不仅因为节目制作精良,而更因为古典诗词自身的独特魅力。
因此,在坚定中华文汉字化立场的背景下,传承古典诗词,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古典诗词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当前,我们国家从上到下提出“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的实现极其重要。
那么该如何实现“文化自信”,必当有些具体的抓手才好。
华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光耀世界,影响深远,古代诗词文化则当属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自有记载的《诗经》始,诗歌承载着几千年的古老文明,浩浩汤汤,奔流不息,驶入现代文明,可以说它不仅是华夏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见证者,更是记承者,同时本身就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继承古代诗词文化,发扬古代诗词文化,推动古代诗词文化的新发展,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现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
读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洒脱的人;读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读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誓死忽如归”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忠心爱国的人。
读“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以感动于那种自信和气度,同时也激扬起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古典诗词真真切切地表达出了古人的生命感和哲学智慧。
同时更在语言表达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宝库,当今,很多音乐诗人,都得力于较为深厚的古典诗词造诣,如方文山、林夕以及《经典咏流传》舞台上的那些传唱人,同时,他们为发扬古典诗词在当代的生命力也做了很大助力。
品读诗歌情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在品读诗歌时,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感等是非常重要的。
这有助于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词语和表达方式的含义,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2. 把握诗歌的整体情感:在阅读诗歌时,要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欢乐、悲伤、愤怒还是思念等。
这可以通过对诗歌的整体印象和关键词语的分析来得出。
3.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诗歌中常常运用意象和象征来表达情感。
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 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情感氛围。
5. 结合个人经验进行联想:品读诗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这有助于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品读诗歌情感需要综合运用以上几个步骤。
通过对诗歌的背景、整体情感、意象象征、节奏韵律以及个人经验的综合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得到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三首读后感九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词三首读后感九篇古诗词三首读后感篇1《古诗词三首读后感》古诗词,常被人们称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蕴含着中国历史上的智慧和经验。
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修养,还能培养我们的情感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习古诗词的好处与意义。
首先,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等方面的内容。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通过品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情感和思想,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其次,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我们的情感。
古诗词是古人用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情感色彩。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爱情、友情、家国等情感的深切体验。
古诗词中的情感与现代社会的情感有着共通之处,通过欣赏和品味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能力。
再次,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古诗词中的文字和意象往往含蓄而深刻,需要我们通过细腻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辨力和想象力。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的艺术之美。
此外,学习古诗词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华之作,其中的文字和表达方式都非常精练和凝练。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中的词句和句式可以借鉴和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优美和准确。
最后,学习古诗词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的艺术之美是不可忽视的。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欣赏到其中的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和形象之美。
古诗词中的韵律、节奏和意象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让我们更加敏感和独到地欣赏艺术作品。
综上所述,学习古诗词具有丰富的好处与意义。
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培养情感和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能力。
如何准确理解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一、揣摩标题有的标题就点明诗词的情感基调。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喜”字就奠定了全诗喜悦的感情基调。
有的标题则表明了全诗的思想主旨。
如李白《行路难》中一个“难”字,一语双关,不但“路”难,而且人生路也难。
有的标题虽然不能明示诗歌的思想情感,但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峨眉山月歌》标题点示了地点与景物,结合全诗,我们明白峨眉与一位友人有关,“山月”成了友谊的象征。
又如《春夜洛城闻笛》标题点出了时季、地点、事件,事件“闻笛”传达了诗歌要表达的故园情。
再如《客至》这一标题,点出了事件,同时也带出了迎客的喜悦这一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还如《登岳阳楼》一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从时空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诗要表现的诗人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总之,诗歌标题是诗词的眼睛,包含了大量的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的就是情感密码。
所以揣摩标题,我们可以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线索、情感基调、作品类型等诸多信息,或感知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等情感,或领悟诗人对生命、生活、社会的某种见解,还可理解诗人所寄予的某种理想、抱负等。
二、知人论世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同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以及所处的时代有关。
如前面所列的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学生之所以误读,就在于就诗品诗,没有知人论世。
试想若学生们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有如下了解,也不至于闹笑话。
陆游,爱国诗人。
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
这首诗时是陆游由南郑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的。
由战地到大都市,明摆着去危就安、去劳就逸,可这并非陆游这位爱国志士的理想所在。
所以这首诗表达的是陆游如下情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只好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扩写的同学没有把握准此诗的情感,用悠闲形容陆游是大错特错了。
古诗词三步教学法品悟诗情画意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其精练的词汇应用和丰富深远的意境无不体现出中国语言文化的精髓。
由于古诗词本身的简练性和意境丰富等特征,语文新课标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积累、感悟和运用的几项基本要求,并希望借此来培养学生对于诗人思想感情的深入领悟,领略古诗文表达意蕴的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也希望藉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主观理解力,提升教学质量。
在此将本人古诗词的教学模式归结为:入诗境、品诗味、悟诗情三个方面,下面就对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应用和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入诗境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常常是作者经历,思想感情的外现。
因此,我们赏诗,须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
“知其人,方能解其言”。
赏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声声慢》,多数同学赏其词后并未真正洞悉词中真意,认为词中所言之“愁”仅是一个闺中少妇独处之闲愁,缺乏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索。
这应是一个理解的误区,此乃因不详李清照其人生际遇、情感变化之故所致。
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轻时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情趣相投,感情甚笃,共立下“穷避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书画。
但1127年北宋灭亡,女词人与赵明诚避乱于江南。
不久,祸从天降,赵明诚因病而故,词人孤独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与丈夫所好之金石书画等又散佚殆尽,她愁肠百结。
后来她因战乱只身辗转流徙于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十分凄苦,《声声慢》正作于此期间。
学生了解这些后,定不会再将词中之“愁”仅仅理解为一般之“愁”,这愁绪千丝万缕,有国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应是兼有绵绵恨意于其中,词中最后不是说“怎一个愁字了得”吗?故于研赏古诗词之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了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和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品读古诗词的美境摘要:文言诗词作品的美境源于作者的创造。
潜心品读,诗词中美的形象、美的图画、美的哲理、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国的情感、美的操手、溢于言表,给人以震撼和享受,在心灵的交集和建构中,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纯洁、宽广、丰富。
关键词:文言诗词;品读;美境;情感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1一、美的形象白居易的《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诗中写春日垂柳。
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
次句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
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柔。
二、美的图画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诗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在初春的阳光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
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三四两句又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三、美的哲理诗人往往会把自己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笔下。
(一)可借助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上例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句看来虽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登楼过程,但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这里有诗人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也有对生活或自然的顿悟。
王维在《终南别业》中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那算那,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似无路可走了,于是就坐了下来,心情悠闲到了极点;(二)通过生活细节也可表现,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春江水暖鸭先知”巧妙地透过“水暖鸭先知”之语揭示了画面中无法表达的群鸭的“内心世界”,写出了群鸭敏锐地感觉出春水由寒转暖的知觉,更写出了群鸭畅于春水、戏于春水、恋于春水的神态。
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有关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5篇无论是工具书还是小说书都可以让我们受益匪浅。
古代的那些文人墨客,都有一个相同的爱好--读书。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经典古诗文心得体会(精选篇1)经过这次对中华古诗词的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习古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大意,积累诗词的语言,那么自己首先要把握好古诗词的韵律格调。
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一、以读为主,积累语言古诗词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需要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教学生以读为主,积极引导他们探寻诗词的意蕴。
二、自主探究,勤思创新1、诵读积累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还要有意识地加大古诗词的量,以诗带诗,以词引词,用思乡之情、爱国之情或其他的情愫贯通几首诗词,尽可能走进学生的情感深处。
如在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后,可以让学生再诵读四首关于送别的诗:《别董大》、《送别》、《赠汪沦》、《送元二使安西》等。
在学习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可让学生再诵读《春望》等关于爱国的诗。
这样就达到了以新带新、拓展诗词量的效果,还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才能。
2、主动探究,想象升华陶行知主张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在行动中产生思想与智慧。
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借助工具书等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然后借助重点词、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但要真正领悟这诗中的意境,光理解诗句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
古诗词都是十分精练含蓄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空间。
在能熟练朗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再抓住古诗词以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感情的基本特点,把对学生情感的引发、激荡、升华,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腾飞的小船进入诗词的意境。
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5、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3、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赠友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常用词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