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 格式:doc
- 大小:82.01 KB
- 文档页数:8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分析诗歌的意境等。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主要包括:1.理解诗歌语句的意思,根据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诗歌的主旨;2.分析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3.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看标题。
标题一般蕴含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诸多信息。
抓住这一切入点,有助于考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标题既点明了事件(送友人),又交代了友人所去之地的偏远(蜀地),还暗示了整首诗所蕴含的惜别之情。
2.看作者。
每一位作者的作品都因受时代及作者本身性格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因此,了解作者的背景及写作特点,有助于考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如李白的诗大多激昂豪迈、想象奇特,表现的是盛唐气象;而杜甫的诗大多沉郁顿挫,表现的是社会疮痍,民生疾苦。
3.看意象。
考生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意义和作用,就能真正地领悟诗歌的深刻内涵。
4.看诗眼。
一般来说,每首诗都有诗眼,即最为精练传神的那个字或词。
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个“愁”字就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 5.看注释。
有的诗歌后面会有注释,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其隐含的有效信息。
注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1)介绍写作背景,一般暗示作者的创作动机及诗歌的思想内容。
(2)介绍相关句子,一般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3)介绍作者,一般暗示整首诗歌的艺术风格及感情基调。
(4)介绍别人对诗歌的评价,一般暗示诗歌的艺术特色。
古典诗词常见的主题①送别诗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古典诗歌鉴赏系列——思想感情古典诗歌鉴赏系列——思想感情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征夫的思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闺中怨妇的怀人: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依依惜别的深情: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赠汪伦》。
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4、超尘脱俗寄情山水的悠闲,退隐田园的淡远: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厌离官场的险恶,归耕隐居的自在:陶潜《归园田居》。
5、生活杂感昔胜今衰的沧桑,时事变迁的感慨: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青春易逝的伤感,时不我予的焦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9 诗歌鉴赏之感情或思想内容(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9 诗歌鉴赏之感情或思想内容(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09 诗歌鉴赏之感情或思想内容(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09 诗歌鉴赏之感情或思想内容☞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3.《赤壁赋》中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4.《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5.《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理”的诗句。
6.《赤壁赋》中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7.《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答案】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易错成语勤温习86.湖南省在2002年4月7日进行的素描、色彩考试中,一共查出90多名舞弊考生,除了少数是夹带外,其他都是张冠李戴的枪手。
(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这里是有意换人,不是“弄错”或“认错”。
1、点染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
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例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析】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例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析】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例3:李清照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声声慢》)【析】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例4:“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析】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总是离人泪”是点。
2、曲直曲与直是诗人表达感情的两种方式。
“曲”是婉曲含蓄,“直”是直率明了。
一般来说,诗人心情平静时,喜欢含蓄委婉,感情激动时,便直吐为快。
在现实生活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常常是复杂变化的,因而在作品中总是兼用曲与直两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力求做到曲直互补,妙合其心。
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2:白居易《琵琶行》:虽然也曲直兼用,但没有了李白的率真,而是以曲为主;他写琵琶女的身世遭遇,直接表明的是对下层歌妓和劳苦百姓的同情,曲折表达的却是受挫后,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世态炎凉的强烈不满。
古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一)忧国伤时分类示例杜牧《过华清宫》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3.同情人民的疾苦。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苏轼《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一尊还酹江月。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二)建功报国分类示例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 1.建功立业的渴望。
心不已。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3.报国无门的悲伤。
万里如虎。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 4.山河沦丧的痛苦。
萍。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生华发。
5.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6.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三)思乡怀人分类示例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8.羁旅愁思。
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十年生死两茫茫。
2.思亲念友。
不思量,自难忘。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 3.边关思乡。
浊酒一杯家万里。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古代诗歌表达思想感情分析中国古典诗词具有丰厚的情感内涵,所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一)1.抒写个人际遇、感怀,宣泄伤时、离乱之情,如杜甫《春望》、杜牧《题木兰庙》;2.抒写作者报国之志,表现忧国忧民之情,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陆游《示儿》;3.描述人物羁旅行役,抒发客心思归之情,如刘禹锡《秋风引》、孟浩然《宿建德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咏史怀古,寄寓盛衰无常之感,如刘禹锡《乌衣巷》《石头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5.描摹事物独特风貌,寄托诗人个性情志,如李商隐《蝉》、杜荀鹤《小松》、储光羲《咏山泉》;6.追怀亲友昔日情态,挥洒诗人缅怀之情,如苏轼《江城子》、陆游《沈园二首》、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7.描述亲朋离别情状,抒发诗人依依别情,如李白《赠汪伦》、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别董大二首》、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外,最常见还有一类古典诗歌,即景生情,抒发诗人生活杂感。
这类古典诗词以描写景色为主,流露出诗人不同的情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山水田园生活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2.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3.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4.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5.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6.借古讽今的感叹,如杜牧《泊秦淮》《赤壁》。
古代诗歌思想感情分析(二)抓住诗词内容的六要素,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以王昌龄《送魏二》为例: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仔细推敲,从“橘柚香”看出,这首诗所写时间是清秋,地点是江边的楼上,人物是诗人和魏二,事件是送别,景物先是江边楼上飘散着橘柚的香气,接着江风吹雨进入渡船,使人心境感受凄凉。
诗中有真情乃需细品评
——古代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提高鉴赏诗词思想感情的答题能力。
2、学会多角度入手鉴赏诗歌的情感,学会分析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概述。
二、考情分析
1.解读《考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对诗词的鉴赏做了两点要求: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2.考点分析
三、知识链接
1.离愁别绪
离愁是表达远离家乡时对家乡的亲人、友人的思念、人在旅途中孤苦寂寞之情(羁旅离愁)。
别绪是指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或者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感激。
或者抒写劝勉、鼓励、安慰之情。
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2.咏史怀古
形式标志:标题一般是古迹名、古地名,或直说“怀古”。
①通过昔盛今衰,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②通过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
3.山水田园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有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一般山水田园诗歌的意境、气氛、风格常用词语有:淡泊、浅淡、闲逸、深远、冲和、清明、朗润、清朗、幽深、幽静、恬淡
4.边塞战争
大都是以描写边塞雄伟奇绝风光和战争为主题,或者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或者表达一种建功立业的理想。
或者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往往和战争或贬谪联系在一起,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儿团聚,渴望过安宁生活等内容;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之情。
出现一下字眼常常是边塞战争诗歌:金河、玉(门)关、青冢、轮台、龟兹、黄河、黑山、楼兰、羌笛、阴山、孤城、疆场、沙场、燕山、匈奴、无定河、塞下、狼烟、、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李广(飞将军)、龙城、烽火一般边塞诗歌风格常用的词是:雄浑、恢弘、雄伟、浩瀚、雄伟、辽阔、壮美雄奇、苍劲、高远、悲壮、豪迈。
5.咏物诗
常与言志连在一起,描写一个事物,通过对此物的赞扬或寄寓,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理想。
即写物就是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抒发自己的志向与理想。
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曲尽其妙]
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
[不滞于物]
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
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常用手法: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6.感时咏怀
对社会现实和个人际遇,表达个人抱负和感情。
这类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即景抒情、即事抒情。
7.哲理感悟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8.爱情闺怨
这是以爱情、悼亡(抒发对过逝妻子或丈夫的怀念之情)、闺怨(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男女间离别相思之情)为主题的诗歌。
四、技法点拨
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主旨是什么?请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
2.这首诗(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词)简要分析。
3.这首诗某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4.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词)予以分析。
答题步骤:
第一步:抓住诗歌题目,确定题材,感知情感趋向。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三步:用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情感和志向。
答题模版:
这首诗写了内容,抒发了情感。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题材上来抓住诗歌情感
2.“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
3.从时代特点来把握作者的情感
4.从内容意境来体味诗歌情感
5.抓“诗眼”、关键词,抓住诗歌情感
6.固定的意象包含着固定的情感
五、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登楼感怀【注】
【明】于谦
晚来无事漫登楼,曲曲栏干总是愁。
渺渺乡关何日到,茫茫天地此生浮。
太行有路东西去,汾水无情日夜流。
华发苍颜成底事,可能辜负钓鱼舟。
【注】此诗约作于诗人任巡抚于山西、河南期间。
他长期徘徊于巡抚任上,在四处奔波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
当时明王朝国势渐颓,诗人虽尽职尽责,却很难有大用之时。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①在晚来登楼的苍茫中,作者感受到思归不得的乡愁;②在天地宇宙的经行中,作
者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渺小;③在华发苍颜的愁闷失意中,作者感受到归隐不得之愁;④在岁月老去的无奈中,作者也隐约流露出壮志难酬的忧愁和功成身退的期许之情,同时也含蓄的表达出盛世不再的忧思。